浅谈日本有机茶

浅谈日本有机茶

  “有机农产品”的定义

  在该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等环节中,所采用的栽培方法(可以施用最低限度的化学合成剂)是3年以上不施用化学合成农药及化学肥料、化学合成土壤改良剂,在通过堆肥等工艺进行土壤改良的农田中收获的产品。

  转为栽培有机茶后6个月到3年间被视为“转换过渡期”。

  有机栽培茶的标示实例

  在农林水产省方针中规定的标示

  有机栽培茶(转换过渡期的有机栽培茶)

  “特别栽培农产品”的定义

  在该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等环节中,通过注重使用材料的特别栽培方法而生产的农产品(有机农产品以及属于转换过渡期的有机农产品除外),特指“无农药栽培农产品”、“无化学肥料栽培农产品”、“减少农药量栽培农产品”以及“减少化学肥料量栽培农产品”。

  “无农药栽培农产品”的定义

  在“特别栽培的农产品”中,特指在该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等环节中利用不施用农药的栽培方法所生产的农产品。

  “其他特别栽培农产品”的定义

  在其他特别栽培的农产品中,对经常施用农药量约S成以下而生产的农产品,可在注明农药施用情况的条件下标注为“减少农药量栽培农作物”。并且,对不施用化学肥料的农产品,可标示为“无化学肥料栽培的农产品”。对经常施用化学肥料使用量约5成以下的农产品,可在注明化学肥料施用情况的前提下标注为“减少化学肥料量栽培农产品”。

  有机栽培的基础知识

  消费者对“有机栽培”的了解程度如何?估计大家几乎对此知识都不了解。大家是不是经常都在说“00有机肥料”吧,这种称呼其本身也有些问题。

  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的养分。植物从地下与水一起吸收氮、磷酸、钾等无机物,通过太阳能量从水与空气中产生葡萄糖。植物之所以被称为独立营养生物,是因为只有植物和在光合作用下形成细菌这样的一部分微生物才能从无机物中产生有机物。

  植物是种很了不起的东西。那么它为什么需要有机物呢?据说1克的土壤中存在有10亿个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吃进有机物,最终产生无机物。而植物就会吸收这些无机物。植物根系表面周围的5毫米左右称为根圈,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分泌氨基酸和核酸类、维生素和激素等物质。另一方面,根系也会分泌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有机酸,为微生物提供营养。根系与微生物是营养与被营养的关系。

  形成土壤的物质称为成土母质,它由风化的岩石等物质化为颗粒而产生。这种颗粒带有负离子。在堆肥中分解为无机物之前的有机物称为“腐肥”。腐肥是含有高分子和低分子的两性电解质,通过反复的聚合、缩合,它在分解为无机质的过程中变为带正离子的物质。腐肥只占整体堆肥的10%左右。

  土壤单粒与腐肥聚集起来形成离子。这种离子称为复粒,复粒又聚集起来最终形成“米花糖”状态。这样在复粒之间就会产生间隙,让水与空气进入,让好气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性微生物共存,形成排水与保水皆为良好的状态,增加了聚集肥料的力量一保肥力(CEC)。并且,土壤变为疏松,植物根系发展良好。

  腐肥分为“营养腐肥”与“耐久腐肥”,两者均为有机物,所以腐肥最终会被分解,但耐久腐肥却分解得较慢,公认为有助于土壤的改善。耐久腐肥属于木质组织物质,在木质细胞中有细胞壁,它由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等难以被分解的物质组成,所以具有耐久性。

  但是,如果将CN比(碳与氮的比率)较高的物质直接放入土壤中,比如将锯屑等物质放入土中待其分解并转化为氮源却需要30年之久的时间。而能够分解锯屑的微生物会消耗土壤底下的氮,会造成植物吸收不了氮而形成氮缺乏的状态,反而有不利的影响。

  腐肥的含量当然是越高越好,一般认为至少需要耕土量的5%~6%的腐肥。具体来说,如果耕作面积为10公亩(=1000平方米)、耕土层为10厘米的话。耕土层整体的重量就会有大约100吨之多,故所需要的腐肥即为5~6吨。并且,腐肥无论是否耕作都会逐渐减少,耐久堆肥也会每年消耗3%左右,至少须对其消耗量予以补充。

  耕作面积为10公亩、耕土层为10厘米时,腐肥一年就会损失掉s吨的3%=150公斤。为了维持土壤的现状,就需要往土中放入150公斤的腐肥。只有10%的堆肥能够形成干的腐肥,所以为了补充堆肥必须用上1500公斤的优质堆肥。但是单纯地大量投放堆肥也不行。打破了微生物的平衡后就无法进行分解,因此要同时采取补氮等方法进行养护,否则有时就会事与愿违。

  由于长年的农药与土壤氧化会造成微生物的减少,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慢慢去做比较安全。等土质改善后还要增加堆肥量。腐肥量现实来说有5~6%就足够了,但实际上有时会施用到8%。这是长年改善土质的结果。

  像这样往土壤投放有机物是为了提高土质的微生物性c增加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改善土质的物理性状。

  有机栽培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不是谁都可以说做就做的。不提过去撒的是化学肥料,现在只要撒了“○○有机肥料”就能冠以有机栽培的头衔。只有花费时间功夫、耗费体力去做才是有机栽培。请了解农户的辛劳。
[page]

  无农药攻略·前篇

  此次本店从大吉岭4家茶园所购进的夏摘茶,均是有机栽培的红茶,它不使用化学肥料与农药。大吉岭的茶园,主要是为了满足德国等欧洲市场的要求,很多都转为有机栽培的茶。

  最近在日本也开始在超市看见有机栽培蔬菜的芳影。有机栽培正在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但是,有机肥料和无农药栽培茶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实行起来却是需要大费体力和时间的事情。

  不仅在印度,就是在日本过去有机农法也曾盛行一时。可是,过去要么不存在农药和化学肥料这样的东西,要么是即使有也很难买到手。当时别无选择的余地,只能采用有机农法。

  据说过去的日本茶园有的是使用诱蛾灯,有的是一发现害虫卵和害虫蛹就手工除虫,有的是使用石油和香烟以及播撤除虫菊的煎汁液来除虫。但是,用这些方法可除掉的害虫种类却有限。因病虫害而大幅度减产的事情时有发生。

  一般认为栽培上如不使用农药和化学肥料,大概就会减收2~3成左右。如果是曾在家庭菜园等地方栽培过蔬菜的人士大概会明白,施不施肥其作物的生长情况完全不同。特别是如果施的是化学肥料的话,其效果更是格外不同。

  在本店办公室的附近有许多梨子种植园。每年一到初春,梨子种植园的农户就开始挖开梨树的根部,往里不断投放化学肥料。到了秋季,当看见丰硕的梨子结满枝头时,在觉得施肥大有道理而心服口服的同时,也会有一丝不安的心情涌向我的心头。像这样给作物催肥的化学肥料也有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就是,专门使用化学肥料会造成土地贫瘠。但如不使用化学肥料其长势又不喜人,表土层也会被雨水冲走,难以抵抗病虫害。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不强就势必得依赖农药。土地越贫瘠其农药的使用量似乎就越得增加。

  很多时候之所以要无农药与有机肥料配套使用,是因为只有借助有机肥料打造的肥沃土质所生长的强大作物才能抵抗病虫害。

  无农药攻略·后篇

  为了不施用农药就能进行栽培,就必须使农作物能够抵抗住病虫害。

  在上一期专题中我曾写道,通过施用有机肥料使土质肥沃,可以不施用农药就能进行栽培。然而无农药栽培的关键还不全在于此。日本的茶园(估计印度的茶园也一样)大多数栽培的是品种改良的同类茶树。由于这些茶树都是通过插枝进行的扩种,故从遗传基因来说是完全同类的茶树。完全同类的茶树一旦流行起某种病虫害来,就会波及一大半的茶园。

  另一方面,如果茶树采用的是播种培育原有品种而非插枝的话,其每棵树的遗传基因均各不相同。由于每棵树对病虫害的抵抗力都各不相同,故播种培育茶树的茶园遭受全军覆没般大规模受灾的机会比插枝茶园要小。

  从生物学观点来说,为了应对环境变化而保持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但作为栽培者而言,与味道各异的原有品种相比,栽培者想培育茶味统一、产量较高的某一特定品种的做法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且,为了不施用农药,周遭的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同为种茶农户的A先生与B先生的茶园比邻相连,如果A先生不使用农药,而B先生却在栽培上使用农药,害虫就会大量飞到A先生的茶田。不难想象其害虫会对隔壁B先生的茶田造成何等的危害。

  在多年前放映的电视连续剧《来自北国》中有这么一幕,农户草太听闻隔壁尝试有机栽培的农阳发生了虫害,为了保住自己的农田,他强制性地给隔壁的农田撤上了农药。周尴不同的环境很容易对其造成影响。

  对种茶而言,与大规模集中经营茶园的地方相比,在山中零散性经营茶园的大吉岭这样的地方可说是害虫天敌一捕食害虫的益鸟更多、病虫害更难传播、更易进行有机栽培。 

责编: 小吉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