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论坛"在湄潭县举行

  中国普洱茶网讯:5月28日,第十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盛世兴茶·茶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论坛”在贵州省湄潭县举行。国内重量级茶业专家、学者,以及主管茶产业的政府官员,重点围绕茶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既反映了茶界近期研究的最新成果,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标准化是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郑国建

  标准化是产业发展的前提,茶产业也不例外。郑国建说,近年来,中国茶叶标准化进程较快,目前已经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标准体系。横向即茶叶标准按茶叶生产过程或茶叶质量控制,涉及整个茶叶产业链。纵向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茶产业转型升级与深加工

  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刘仲华

  “要抓住产品创新的突破点,来刺激消费,寻找市场空间。”刘仲华表示,茶产业深加工应以茶叶功能成分与健康功效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现代健康消费理念的转变,推进茶叶深加工产业的投资,迅速从大规模建立茶叶提取物工厂转移到建立以茶叶功能成分为原料的天然药物、保健食品、功能饮料、个人护理的产业化开发上来,从而拓展茶的应用领域,延伸茶叶产业链,扩大深加工产业的规模和效益。

  中国茶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探索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张士康

  张士康认为,稳定并提升名优茶引导消费效应,提高大宗茶生产规模化、智能化、清洁化和品牌化程度,增值、降本、提效,是传统茶业的优化重点。“全价利用、跨界开发”是现代茶业优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以茶树为基本原料,以现代科技手段,对其内含物进行全方位利用和开发,把茶资源开发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日用化工品等领域,最大限度地发挥茶的消费价值。

  茶产业升级品牌和中国智慧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

  鲁成银提出,茶的销量就是品牌的销量。因此,政府在建设品牌方面,必须也要有一个公共品牌;要有一个品牌的管理机构;以及公共营销策略即集体营销。考虑我们如何创造一产以外的二、三产价值。

  茶文化核心理念与茶产业发展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院余悦

  余悦提出,促进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与茶产业发展实现真正的良性互动。第一,2014年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的重要演讲,对于中国茶文化和茶产业良性互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茶产业是健康、和平、生态、绿色的产业,两者应该以习主席演讲为指针,实现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第二,要理直气壮地以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为指导,为茶产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第三,以茶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和茶产业发展的双向进步。

  弘扬茶文化与民族整体健康素质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科技术学院教授王岳飞

  王岳飞介绍,中国对茶的养生保健和医疗作用的研究与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茶为“万病之药”之理论依据,一是茶具有功能成分。茶树是合成珍稀化合物的天然工厂,茶叶中含有700多种成分,拥有多种对健康有益的功能性成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茶多酚。二是自由基病因学理论。茶多酚对人体罹病的罪魁祸首——过量的自由基具有极强的清除能力,是活性氧的克星。

  王岳飞提出,科学健康地饮茶对于每个饮茶人都非常重要,健康饮茶要求根据年龄、性别、体质、工作性质、生活环境及季节的不同做出相应的选择,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适量地饮用各种茶。

  让中国茶文化成为公共外交的“文化使者”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舒曼

  舒曼介绍,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茶文化最早对外输出到朝鲜半岛和日本。茶作为“文化使者”连接起东亚文化的外交纽带,肇始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公共外交。由于茶文化具有柔美的亲和性,茶文化外交更应借力公众人物来提高茶文化的亲和力。如果通过公众人物来推广中国的茶文化,将会对国内外人士产生心理、行为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比广告更加显著的效果。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黔茶跨越发展

  中共湄潭县委书记魏在平

  魏在平从贵州茶业的历史及现状,贵州茶业的优势与潜力,贵州茶业的比较分析及贵州茶业的战略选择四个方面论述了报告内容。

  首先,云贵高原是茶树的发源地,栽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贵州在茶叶的利用、生产加工、商品流通等方面都是世界最早的茶区之一。

  其次,贵州自然生态条件和品种资源得天独厚;茶叶内含物质丰富;茶园开园时间早、采摘期长、成本低,加上“东茶西移”趋势加快,茶叶利用空间、差值提升空间极大。

  再次,在贵州茶业的比较分析中,以湄潭为例,湄潭县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资源丰富,现代茶产业发展兴旺。锁定茶业不动摇,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管理规范化、生产企业集群化、产品构成品牌化、市场体系网络化、产业发展多元化。

  最后,魏在平提出,一是从面积产量扩张向更加注重提高品质效益转型;二是从品种多样性向更加注重提高品牌集中度转型;三是从初级生产向更加注重深度加工转型;四是从传统销售向更加注重现代销售转型;五是从高端市场向更加注重大众市场转型。

责编: 影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