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毛尖瞄准全国顶级绿茶品牌蓄力突破

  中国普洱茶网讯:99年前,在巴拿马和茅台酒一起抱回奖杯的都匀毛尖,如今正在寻求新的突破:获得巴拿马奖100周年盛大的庆祝活动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都匀毛尖茶博园和茶文化一条街正在兴建中。

  黔南州铆足了劲头打造都匀毛尖品牌,成为我省第一个为茶产业立法的地区:今年2月底,黔南州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在都匀毛尖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化体系以及茶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界定说明。

  “都匀毛尖要做全国极致绿茶品牌。”一位熟悉都匀毛尖发展的地方官员告诉记者。“茶是生态环境的承载品,卖贵州茶就是卖贵州的生态环境。比起沿海地区,我们贵州发展农业有后发优势,要让都匀毛尖成为顶级绿茶的象征,提到都匀毛尖,就能想到贵州的好生态。”

  盛名之下的重负

  众所周知,都匀毛尖的品牌优势非常突出。在品牌核心竞争力中,浓郁的历史文化色彩为它增添了无数光彩。从明代起,都匀毛尖就是贡茶。1956年,都匀农民向毛主席献茶,毛主席亲自将茶改名为毛尖茶。

  品质的优势使得跻身全国十大名茶的都匀毛尖一直备受关注。

  “贵州茶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都匀毛尖,这款茶太独特了!”记者采访的省外茶人,多数都会提到都匀毛尖。

  产自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终年浸润在滚滚浓雾中,再加上传统工艺,赋予都匀毛尖独特的气质。都匀毛尖的汤色黄中带绿,白毫个性张扬,是中国绿茶三种口感之一——鲜甜的典范。

  5月8日中午,都匀毛尖主产地螺丝壳。摆忙乡的村民罗秀莲已采了3个多小时,不到3两。小竹篓里,两厘米长短的一叶叶独芽溢着清香。

  “由于独芽难采,来买茶的客商又多,所以这几年,采摘费一路飙升,今年最高时达到了320元一公斤。”常年在都匀螺丝壳收购茶青的客商告诉记者。

  炒制工艺上,“一般5万到6万个芽头才能做成一斤干茶。”摆忙乡省级都匀毛尖工艺传承人张子全说,像自己这样的老师傅,一个晚上最多也只能做4公斤。

  都匀毛尖名优茶的特质,在业内人士看来也是一柄双刃剑:高海拔、低纬度,意味着好茶,也意味采摘难度大;独芽原料带来了鲜甜,也带来了量少的困扰;传统手工制作,意味着无法标准化因而效率低下。量少价高,已经成为都匀毛尖在全国推广的巨大障碍。

  同样不可回避的事实是,经营都匀毛尖这个公共品牌的企业和合作社多而且散。仅在螺丝壳,就有几十家农民合作社各自经营着自己品牌的都匀毛尖。每个品牌都有不同的包装,使得品牌缺乏辨识性。

  茶叶机械化发展缓慢、管理水平低下、从事茶叶种植管理的专业人员大量缺乏……一系列在贵州茶产区能感受的“病痛”也在这里经历。同样制约着都匀毛尖的产业化步伐。

  去年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被中国茶科所俞寿康教授誉为“茶中极品”的都匀毛尖,尚不及西湖龙井的四分之一。

  品牌突破之路径

  谈到贵州茶产业未来的发展路径,多次到贵州考察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强调:“必须发展品牌!这是贵州茶产业的竞争力。”品牌竞争的核心是产品的差异化,地理标识的推广成为产品差异化的主要策略之一。

  无论从地理标识到内涵品质,都匀毛尖的差异性都很明显。品牌突破,其势已聚,其时已至——

  基地稳定。去年,都匀茶园总面积达到25.56万亩,其中可采茶园10万多亩,有机茶园2万多亩;茶叶总产量2200余吨,综合产值6.5亿元。

  参与广泛。都匀市18个乡镇、85个行政村、12.5万余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

  茶企众多。现有47家茶叶生产、加工、经营企业,企业资产总额1.5亿元,其中省级龙头企业8家,年生产加工能力可达1万余吨。

  营销方面也有了更大进展。经过几年努力,都匀毛尖茶产品已遍布省内各茶庄、商场和超市,进驻北京、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海口内蒙等国内24个大中城市,打入韩国、东南亚、欧盟等市场。2013年,都匀茶庄已发展到49家,年人均消费茶叶300克,比2000年增长200%。

  围绕都匀毛尖品牌提升的一系列措施正有条不紊地展开——

  5月初,黔南州委州政府出台《创建都匀毛尖世博名茶知名品牌3年行动计划纲要》,从基地建设、品牌营销、标准规范修订、科技队伍建设、融资投入和督查领导等六方面做起。

  按照纲要,今年起到2016年,黔南州将用3年时间,创建都匀毛尖世博名茶知名品牌,使都匀毛尖品牌跻身全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前十名,全州有机茶标准基地发展到200万亩,投产茶园100万亩,实现茶叶加工能力3万吨,综合产值80亿元以上。

  新标准护航新发展

  今年4月,都匀毛尖第三次修订了地方标准。在原有名优绿茶级别的基础上,增设高绿类、红茶类、白茶类和青茶类等产品类别,并按照鲜叶等级和成品感观品质特征划分具体产品质量等级。都匀毛尖大品牌下,形成五大类二十六个等级的茶产业架构,实现了地方标准对州内茶叶产品的全覆盖。

  等级延伸意味着产品空间的拓展。

  “我们要通过顶层设计,以立法形式加快都匀毛尖的发展。”黔南州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罗运春告诉记者。

  “以前的标准比较高,做独芽手工茶,采摘期只有一个月,属于明前茶,售价必须在1000元以上才能盈利。现在原料可以采用一芽一叶或者二叶制作,能够更充分利用茶青。”营销出身的东驰都匀毛尖茶业公司总经理李辉认为,此次修标完善了都匀毛尖的市场价格体系,给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更有利于产业链的完善。

  “新标准执行后,等级层次拉大,最低层次的都匀毛尖茶每斤只需100元左右,属于高绿的毛峰每斤售价为50到60元。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消费水平和喜好程度选择。”一位做了10多年茶馆的馆主说。

  与新标准相适应,都匀毛尖茶的加工工艺开始尝试半机械化、机械化。

  业内人士介绍,机械生产可减少70%到80%的人工成本,每斤市场售价大约800到1000元左右,而手工茶均价则在1200元以上。

  李辉结束了“6年痛苦的手工制作之路”,去年投入100万元新上了都匀毛尖生产线,一天生产500到1000公斤干茶,创下了销售翻3倍的记录。

  在增加收入方面,人们也找到了更多的办法。螺丝壳农民合作社的带头人张家辉和张子文开始利用夏秋茶制作红茶。去年张子文做了205公斤红茶,每公斤市场售价约1200元,都卖给了来螺丝壳旅游的外地人。今年他打算做到500公斤,提高夏秋茶的下树率。

  “都匀毛尖必须抓住现在的发展机遇,快速把品牌的量做起来,以顶级绿茶的姿态集中冲击全国市场。”一位长期关注都匀毛尖营销的老专家如是说。

责编: 影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