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新规迫使传统茶企谋变

  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集体执政以来,在遏制铺张浪费和三公消费乱象问题上真抓实管,此举引发了市场的一连串变化,高端消费品和高端消费场所在反腐新政下日渐被冷落,2013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再度公布了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公务接待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等,且禁止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新修订的规定进一步表明了党和政府的反腐决心。
 
  从反腐新政实施以来的市场反应来看,以往的三公消费的确催生了“腐败经济”,许多经营高端商品和高端消费场所的企业,就是利用社会的腐败现象大发横财,这些企业虽然富了,但也不可否认这些企业助长了腐败风气。如今这些靠腐败发横财的企业日子难过了,但这种“腐败经济”的萧条无疑是国家和民族的幸事!我们相信中央不会因为一些企业生意难做了,就动摇反腐的决心而放松了三公消费的严管措施,在中央旗帜鲜明的反腐形势下,相关企业该如何调整经营思路,在放弃经营“腐败经济”的陈旧模式后,去探索适应新市场格局的商业模式。
 
  在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土特产已是名列反腐榜单的严禁馈赠礼品之一,作为土特产中一员的茶叶产品也自然在严禁之列。长期以来中国茶叶产品一直以土特产与礼品的双重身份在市场出现,目前茶叶企业的产品形态几乎是把这个土特产包装成礼品,茶叶产品的销售去向也大都和礼品相关,甚至不乏在三公消费中得以批量采购,政府部门成为茶企的首要公关对象。许多茶企近年来就靠生产高端产品,满足三公消费需要而使企业得到发展,因而有些企业还定位自己的产品为“政商礼节茶”,花重金去塑造一个高端产品的企业也比比皆是,这些都寄希望于腐败现象给企业带来机会的茶企,今后的销售通路也将受到反腐新规的制度性拦截。在新形势下中国茶企该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中国茶企的产品该怎么去进行市场营销?这些都是中国茶企如今必须面对的难题。
 
  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成本连年暴涨的影响,茶叶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在逐年上升,还有市场营销的成本更是涨得离谱,如一些城市茶叶店的租金已经高到足以让茶叶店业态消失的程度,其他的销售渠道也几乎都要高成本铺垫,如茶叶产品进入商超渠道,据笔者所知例如采购回来30元一斤的散装茶叶,经过小包装、精包装后进入商超销售,商超收取的费用在茶叶零售价的30%左右,在一个省会城市去经营商超茶叶,企业的员工团队成本也需要占到茶叶零售价的30%,这些还不够,因为要让在商超里的产品变得畅销,广告费还得占到茶叶零售价的30%,此外还必须考虑税收、包装物等费用,这样原料30元一斤的茶叶在商超里如果低于300元的零售价,企业就没有任何利润可言,许多茶企试图无偿利用商超的人气,而把广告费降至为零,结果茶叶在商超里无人问津,几个月的陈列商超货架后就败走商超,这也是中国茶叶价格难以大幅降低的根源。当然,商超不是茶企的必死绝路,如果有资金实力的茶企去运营商超渠道,那里的人气就会变现为茶企的利润。
 
  目前中国茶叶产品价格总体上是偏高的,但茶企沿袭落后的业态难以让产品畅销后,也使得茶叶店的经营成本高企,在产品高价的背后企业的利润却是难以保证的。反腐新规如同利剑,斩断了三公消费的黑手后,传统茶叶企业也必将受到直接的影响,特别是以往政府公关比较成功的茶企,三公消费的礼品茶将没有了市场,这样的茶企该去哪里寻找自己的客户?
 
  今年传统茶企纷纷上网开店,表面上看来网店的成本投入远比实体店要低很多,但网店的经营又是一门技术活,不是开了网店就有人来买茶叶,网店的推广就让许多传统茶企不知所措,真正进入了才知道网店也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做好,在网店业绩难以实现突破的状态下,企业的投入就成为一种负担,成本再低的销售渠道只要是不能盈利的,就是不能持久的,也是没有价值的。
 
  是不是茶叶产品的销售终端只有出台茶叶店、网店等有限的渠道?答案当然不是这样,营销专家许孙鑫多番指出茶叶产品的深加工和传统茶叶产品的形态创新,茶叶企业实行产销分离,茶叶销售要从自建终端网络要向借助市场终端网络转变,市场策略要从广撒网向局部市场深耕转变。茶叶产品要做好满足大众需求的文章,大众需求不简单等同于低端销售,大众需求也有多样性,大众需求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需要,只要茶企善于挖掘大众的潜在需求,在告别“腐败经济”后的茶叶销售市场依旧是一片蓝海。
文/许孙鑫
责编: 深水鱼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