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壶型-茄段

茄段紫砂壶,造型灵感来自枝头成熟的茄子,茄子,古名“落苏”,江浙人称“陆蔬”,广东人称“矮瓜”、“紫瓜”。若要达到较高的艺术表现力,较佳须使用特级紫茄泥。以茄蒂为壶钮,生动有趣;气度饱满,将张力处理在欲破不破之间;流、把的呼应自然顺畅,静动如一。
 
茄梗形壶钮连接壶体,表明:茄子是完整地从茄枝上摘下,不是“一段茄子”,而是“茄枝之端”。壶名“茄段”实为“茄端”之误。“段”,条状物的一部分、一截;“端”,物体的一头、顶端。
 
浑圆素朴的茄段造型,淳朴自然,素面素心,大巧若拙。圆弧型壶盖,壶钮似茄蒂,二弯壶流与耳状壶把以壶身中线呈对称呼应,壶身线条过渡自然流畅,周身光泽温润,非影像器材能诠释,非亲眼目睹不能领略其妙。壶面充分表现出紫砂的种种优越属性,色泽暗淡沉朴,如紫水晶深邃,如古玉温润。
经典壶型-茄段
关于茄段壶,听最多的是“茄段三难”,这“三难”是指:
 
(1)底部要做出“顶力”,无软塌相,气度饱满,将张力处理在欲破不破之间;
 
(2)截盖与壶身要严丝密合,线面要一体完整;
 
(3)壶钮似茄梗,既不能有中规中矩的死板,也不能失去壶本身的灵气,一定要给人以把玩之乐,观赏之趣。
要做到这三点,很不容易。徐汉棠跟着顾景舟制壶之始,前3个月学打泥片,而后开始学做“茄段壶”,一年里就只练习这一个品种。
紫砂壶品种那么多,为什么单选茄段壶呢?因为其壶型看似简单,实际复杂,是所有圆器壶型的交集结合体,学做好茄段壶是基础,打好了基础,再学做其他壶易上手多了,这就是所谓的“一通百通”底部要做出“顶力”,无软塌相,气度饱满,将张力处理在欲破不破之间;截盖与壶身要严丝合缝,线面要一体完整;壶钮似茄梗,要给人以把玩的乐趣和回味的空间,过于刻板,中规中矩,就失去了灵秀感。
经典壶型-茄段
简练:一弯流、圈把、茄梗钮,三者与壶身相接,自然优美。
 
圆润:一捺底在下衬托,截盖丰腴,与壶身结合平整,更显整器圆润。
 
实用:口盖严密,口窄腹宽,菱形九孔,出水有力,断水干脆。赏用皆宜。
 
茄子,古时候叫落苏,其于南北朝时期由印度传入,当时仅为圆形,有诗云:“青紫皮肤类宰官,光圆头脑作僧看。”
 
经典壶型-茄段
茄段壶应为“茄端”,茄梗壶钮连着壶体,表明茄子是从茄枝之端整个摘下来的,而不是“一段茄子”,故,茄段壶乃误传。误言被广为流传,也就成了真。
 
其造型简练,一弯流、圈把、茄梗钮、三者与壶身相接,富有弹性的曲线自然优美,茄梗钮截盖丰腴,与壶身结合平整,更显圆润娇俏,有一种另类的韵味,让人爱不忍释。
责编: 流星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