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勐海田:有茶有历史

  同心勐海田,是一个有茶有历史的地方。但勐海田的茶、勐海田的历史,似乎已被人们淡忘,只留下一个美丽的名字。
 
  勐海田,是茶马古道必经之地,勐海田的“塘房”,就是清代普洱府在此设塘驻兵而得名。据光绪二十三年(1897)重修本《普洱府志》卷十二载:勐海田塘[旧志]在府城南二十五里,今设兵四名。汛塘制是清代改土归流后实行的一种具有军屯性质的兵戍制度。在云南全省分设汛、塘、关、哨、卡于险要山区,招募士兵戍守。而勐海田设塘驻兵,可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
  书籍史料的记载,更佐证了勐海田是有历史有故事的。
 
  关于勐海田,早先曾有民间歌谣流传:“嫁人莫嫁勐海田,不背疙瘩挖干田。”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歌谣改唱“嫁人要嫁勐海田,擦擦皮鞋看电影”;90年代又唱“嫁人要嫁勐海田,又通公路又有钱”;21世纪初唱“嫁人要嫁勐海田,开着车辆去茶园”,如今唱“嫁人要嫁勐海田,坐在门前看风景”。随着磨思公路修通,基础设施改善,经济收入增加,民间歌谣亦随之演变,更足见勐海田发展变化之快!
 
  勐海田茶叶,其实是从儿时至今最挥之不去的甜美记忆。当时因为老家无茶,想喝茶时,就会说“走去大孃家拿点茶叶吃去”。仿佛大孃家的茶叶就是自己家的茶叶,仿佛大孃家的茶叶就是最好的茶叶!但勐海田大孃家的茶叶确实好吃,大孃家靠卖茶叶换钱供儿女读书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我读书毕业参加工作后,去勐海田少了,也忘了勐海田的茶叶。直到近日有人邀约寻访适宜旅游观光、体验做茶的生态茶园,才又想起勐海田,才又去了勐海田。
 
  四月好春光,正是采茶时。我们巡茶一圈,感觉勐海田茶叶还是挺多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有种植,房子、寨子都被茶叶包围了,又是一处“家在茶园中”的地方!
 
  勐海田茶叶,最记得的就是大孃家对面团墩上的那一片,包产到户后分到了各家各户,大孃家也分得了一小块。大姑爹说是1964年生产队种植的,迄今已54年了。我翻阅1993年3月版普洱县志,上有记载:“自1963年开始组织发动茶业生产,1964年第一次将茶业生产列入县委、县人民政府发展普洱经济的农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位置。”人言、志书互证,勐海田茶叶种植至少半个世纪以上了。
 
  勐海田团墩(庙房山)茶叶种植年份长,已是台地上的老树茶。但因茶价低廉,表妹家未曾采摘来卖,其他人家也是。有茶当无茶,其结果是任其生长,“放养”成大树茶了。置身庙房山茶园,采摘老茶树上的茶叶,既惋惜又高兴。我还在一蓬矮茶树上发现了一窝画眉鸟蛋。茶地主人说:“我家茶叶不管理不打药,生态环境又好,鸟才会来茶树上做窝下蛋!”我听了颇为感慨,后赋诗《勐海田茶园》以志纪念:采茗惊飞鸟,芽丛现暖巢。母忧窝里卵,依旧沐阳娇。
 
  同心勐海田,有茶有历史;同心勐海田,有茶有故事!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