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普洱茶的工艺之仓储,解密普洱茶后发酵之路!

  
  普洱茶在包装完毕之后,其生命历程才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在交给岁月的同时也交给了仓储。无论企业、茶商、收藏家亦或是普通的消费者,都离不开储存这道环节。
 
  自清朝末期到2000年以前,大陆的普洱茶几乎没有仓储概念,仓储的概念是从香港传过来的。在此之前内地的仓储仅停留在私人存储和企业的仓库摆放上。随着普洱茶整个产业的发展,存储成为普洱茶流通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仓储的功能也逐步发展成集交易、展示、发现潜在价值、传播茶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概念。
 
  仓储分类
 
  仓储的分类,可以根据仓储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微生物菌群以及存储后口味的不同来划分,例如以下茶仓:
 
  港仓
 
  港指香港,仓储历史比较长,近几年兴起的广东、珠三角部分地区普洱茶仓储概念,多少都得利于香港多年存储普洱茶的习惯和历史。
 
  广东仓
 
  广东省是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消费地。广东仓最大的优势在于既有港仓模式可以参照,又有便利发达的交通和成熟的城市配套,为今后仓储的发展提供了硬件上的强大支持,优良的仓储基地以广州、东莞为代表。
 
  云南仓
 
  作为普洱茶发源地的云南占尽了天时地利的优势,除了气候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之外,在普洱茶发酵陈化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菌群的独特性,更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模仿的。
  随着仓储技术的不断提高,高标准的大型仓储企业层出不穷,但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仓库选址无一例外都需要选在空气对流、干燥、干净、无异味的地方,这是建仓的首要条件。仓库的建设不宜太高,太大,茶品的空间比在1:3.5较为理想(即100平米350件茶),以便更好地形成存储微环境。适宜普洱茶陈化的温度大致在20℃-35℃之间,湿度一般是60%rh左右,不超过80%rh。建仓的目的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尽可能在不破坏自然陈化条件的前提下,改善和调控茶仓内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使普洱茶处在最佳的陈化环境中。同时在存放时,有意识地将气质相似的茶品放置在一起,以建立良好的微生物菌群,更好地促进普洱茶的陈化。
 
  在仓储的日常管理中除了对温湿度以及空气质量的检查和调节外,还要定期翻堆,让不同位置的茶调换位置,底下的放到上面,从而保证茶叶均匀陈化。还要适时地让茶叶去旅行,在温湿度大的地方存储一段时间后,再到温湿度较小的地方存放一段时间,不停的调换存储地,可以达到快速优质的陈化效果。
 
  对产品品质要求较高的普洱茶企业,会通过培养老茶菌种,营建高级的茶仓或茶窖,让微生物充分参与其中。他们也会对渥堆发酵干燥后的散茶进行较长时间的仓储,以便得到香气更纯正、口感更醇和的优质拼配原料。在散茶仓储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仓储的温度、湿度、空气流通等问题,还要定期对散茶进行类似翻堆的作业,以便使茶叶均匀陈化。高品质的普洱散茶仓储时间甚至高达5年以上。
 
  普洱茶的陈化过程是茶叶内的茶多酚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发生非酶促自动氧化的过程。陈化优良的普洱茶汤色逐渐加深,熟茶更加通透,茶叶的鲜爽物质氨基酸遇到空气后逐渐氧化、降解和转化,使茶叶鲜味消失,陈香显露;多酚类的氧化,苦涩味减少,口感逐渐趋于醇和;茶黄素,茶红素在储藏中发生氧化后,逐渐形成普洱茶“越陈越香,红褐明亮”的品质特点。
 
  陈化优异的普洱茶口感顺滑柔和,细腻饱满。熟茶愈发醇厚绵柔,生茶则活泼清逸入口即化,余味呈现出陈茶特有的砂滑和陈韵。陈化过程中香气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没有特殊香气的生茶,逐步出现蜜香、菌香,最后出现参香、樟香、木香等。时间再久些还会出现茶香入汤的美妙口感。
  近年来,随着对老茶的追捧,一些茶商通过做仓来加速普洱茶的陈化过程,其做法是在较为密闭的环境中,通过对茶饼洒水或湿水,增加其湿度,从而加快茶饼的陈化。这种做仓方式很容易使茶叶发霉变质。而这种霉变茶被当做长期陈化的老茶流入市场,影响了大家对普洱茶的客观印象,这样的认识是不客观的。霉变茶可以通过外观、口感、叶底等做综合判断。
 
  首先从外观来看,基本上会有所谓白霜,严重者出现黄点、绿霉、黑毛,即使出仓后进行长时间的退仓、干燥处理,饼外可能会去除霉点,但饼内依然存留;做仓较轻者,则会出现茶面油光、条索模糊、无光泽,中心坚硬而边缘散落的情况;另外,做仓茶还容易有茶虫嗜咬、白色丝状黏液痕迹,更甚者甚至会有虫屎等异物;做仓因为要人为加水,所以外包纸张与内飞容易有茶渍;口感闷顿,不清爽、有霉呛味;叶底色杂、不均,或出现黑硬的碳化现象。
 
  任何一种仓储,如果茶品真正适合陈化,并且仓储条件是以尊重自然环境为前提,那么必然会赋予茶岁月的味道,成就时间的价值。相反,如果产品品质并不适合仓储,或者仓储环境不当,那么也必然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一点对于普洱茶市场、普洱茶企业、收藏客、消费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