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对普洱茶的记忆

  茶叶是绿色黄金,从唐代开始,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民,便依靠茶叶来谋取生计,摘山之利,延续至今。雍正年间在云南当过布政使的陈宏谋(公元1696年至公元1771年)在《种杂粮广树植状》里说,“滇省地方,跬步皆山,沃壤原少”,这些都不利于搞农业。还有一个原因,这里的人不会使用粪土,栽植杂粮也成问题。云南许多地方,连耕地的牛都没有,畜力用不上,肥料自然也成问题。云南山区,本来草木繁茂,但因为矿业需要大量木材,过度砍伐后,四处已是举目童山了。
 
  但有茶山的地方,情况会好些。陈宏谋《再禁办官茶弊檄》一文称:“普思诸山,当兵燹之后,地方疲惫。苗倮得归业,惊鸿甫集,十室九空。深山穷谷,别无出息,所产茶树,实苗倮养命之源。身任地方,急宜视为一方生计所资,加以抚绥,设法保护。”
 
  普洱府是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设立的,普洱茶这一名称就因为普洱府的设立而被确定。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时任云贵总督的尹继善率先颁布了云南地方茶法,允许茶商入山制茶购茶,以7斤为1筒,不论精细粗老,每担(100老斤,120市斤)为1引,当年颁发3000茶引。按引征税,每引征银3钱3分。
 
  今天,我们在勐海的许多乡村集市,都会遇到傣族妇女在卖东西。在这个少数民族聚集地生活,学会傣语是一件必需的事情,因为许多地方的生意都是傣族在主导。
 
  从历史来看,傣族的积极参与,让傣语成为勐海区域不二的“官话”,傣语中“茶”的读音la,也通过贸易与交往,被永久地留在了其他兄弟民族语言中。方国瑜说:“彝语撒尼方言、武定方言也称茶为l,纳西语称为le,拉祜语称为l,皆同傣语。”由此他认为,其他民族最早饮用的茶,是傣族供应的,西南各族人民仰赖西双版纳茶叶的历史已很久了。
 
  这些观点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同,艾敏霞写《茶叶之路》的时候,也把傣族列为世界上最先饮用茶水的民族。
 
  有关当地人“赖茶而活”的生存状况,雍正到光绪年间的文献里时有记载。到了民国年间,西南地区的茶叶也不能自外于西方的冲击,情况显得更让人揪心,民族问题变成了国际问题。茶确实有着凝聚民族认同的功能。“普洱茶的作用,已不仅是一种名茶和单纯的商品了。”方国瑜说。英国入侵西藏前后,都企图用印茶取代普洱茶在西藏的位置,但效果不佳,藏民拒绝饮用印度茶。林超民说他们“非佛(海)茶不饮”。
 
  方国瑜写《普洱茶》的时间是1930年,他从产地和命名,在历史、语言和经济三个方面对普洱茶作了界定。他的弟子林超民说,这是第一篇系统论述普洱茶的文章。其后林超民在方国瑜研究的基础上,于1980年代发表了《普洱茶史话》,在许多细节上丰富了普洱茶的历史。普洱茶大热之后,林超民又写了《普洱茶散论》,把1980年代之后的普洱茶发展史作了梳理,澄清了许多关于茶的误会。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