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普洱茶在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发展

  从明朝开始,普洱作为云南边疆的特产直接是对传统的西藏,俄罗斯,蒙古等地区销售,到了明末,后金兴起,营养好,能耐存放的普洱茶成为清人能繁荣发展的重要食品;当清代明入中原后,清人不忘记普洱茶的功劳,普洱一跃成为名贵贡茶,到雍正年间(很巧合,1725年前后,雍正朝代也是福建铁观音诞生的年代),政府重视茶叶的税收,并先后在攸乐、易武地区组织了官方管理的督办、采造。

  高档普洱青茶成为宫廷享用的贵重茶品以及馈赠外宾、从属国、边疆朝贡的珍贵礼品。中低档茶的茶马贸易达到鼎盛,不但经济上成为与康藏、四川地区互市的重要商品,在政治意义上还起到了稳定边疆团结各民族的作用;但由于当时的交通运输不便利,生活习惯未能广泛影响于中国中、东部地区。到了清中期以后,由于政治中心北京的影响力加大,普洱产销达到一个高潮,大量私商字号先后涌现,商品不但在国内普及,而且能远销至东南亚。

  清末到民国时期,由于山河破碎,战争频繁,作为国饮的茶无论产值还是产量,一度被国外超越,国弱茶贱,为了挽救茶业,由民国政府组织公办茶叶公司(中茶的前身),数次选国内名优茶叶参加世界各国商品博览会;普洱身影也在其中!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云贵,四川成为大后方,云南成为重要的军用物质的输入和存放基地而美国人援助中国军火条件就是用云南的锡和茶进行交换,由于国民中央政府的大力倡导、努力,以现代体制运作和管理的公司以及大型茶厂相继成立:1938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39年顺宁实验茶厂(凤庆茶厂前身)成立;1940年佛海实验茶厂(勐海茶厂前身)成立;1941年康藏茶厂(下关茶厂前身)成立等等当时的背景都为了战争需要!

  1949年新中国以后开始逐步国有化,1956年全面实现公私合营,消灭了私有企业,进入完全的国有计划经济时代。但由于管理过于政治化、加上大跃进和文革等的人为破坏,生产规模不断遭受重大破坏,仅能相对满足边区销售,谈不上什么对外创汇,普洱茶业的发展基本停顿。

  到了文革末期,上世纪70年代中期,应香港等东南亚地区茶叶客商的要求,昆明茶厂和勐海茶厂的技术人员攻关成功,推出了熟茶发酵技术,并在很短时间里将该技术成熟化并推向全国市场,并经由香港茶商的中介,开始了同法国长期而稳定的普洱茶贸易,先后打开日本、东南亚等市场。此时对外交易的中心在香港及广州,产品主要为新制生、熟茶品。

  本世纪80年代中期,继香港经济腾飞之后台湾经济也飞速发展,成为亚洲四龙,普洱茶作为我大中华的文明之一被人怀念并受到世界广大华人的推崇,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由于中医认为普洱老茶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陈年茶价值被发现,并抬升。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香港茶业、酒楼业对于香港回归后事业发展的担忧,导致陈年茶大量出仓,投入市场变现。同时台湾由于邓时海《普洱茶》一书的推波助澜,正式在文字著述上将普洱茶品茗提升到文化层面,导致商家将大量港茶贩入台湾炒作。海外市场则将文化影响扩大到韩国等亚洲国家。此时价格第二次抬升。新茶得到更大的需求,对于做旧的迫切需求,也导致了深圳、广州等大规模仓储(湿仓)的发展。此时的消费,由于老茶价格的抬升,新茶收藏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高,陈年茶方面是湿仓茶完全占有市场。

  2000年前后大陆经济开始发达,先后在广东,北京形成消费热点区域,并带动北方市场的发展,海外则带动东南亚等地资金的大量涌入建立起许多的中小型茶厂与私人作坊,临沧,思茅、版纳等地开始有规模、有计划地推广茶叶种植,至2005年广州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市场消费的主流完全回归为收藏干仓新茶,品饮当年熟茶的正常状态了!

  日前对普洱的健康和文化价值的研究方兴未艾,其独特的收藏魅力,正吸引上亿中国人孜孜追求!。

  可见在不远的未来,国强茶旺,随着大中国元气的恢复,2030年前后,将对世界形成一股巨大的喝中国茶,喝工夫茶,喝普洱茶的潮流,这是谁也无法阻挡的!

责编: 深水鱼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