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聪人茶文化探源

  苦聪人茶文化探源

  苦聪人基本概述

  一、在中国有3万多苦聪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哀牢山、无量山一带海拔1800米--2100米的山区。1987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苦聪人归属为拉祜族。目前主要分布于镇沅、金平、绿春、新平和墨江等县境内。

  拉祜族苦聪人自称“锅搓”。清代前后,又称为“古宗”。1956年夏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工作队在地处中越边界的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原始森林里发现了苦聪人的踪迹。从60年代开始,在政府的帮助下,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苦聪人逐渐走出山林,告别打猎生活,实行定居定耕。

  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苦聪人的茶文化呢?以下是关于“苦聪人”茶文化探源的一篇文章!文章转载镇源县人民政府:吴小生、罗盛富!

  有人说过,谁了解镇沅“苦聪人”发展历史的一半,谁就了解了一半丰富的哀牢山茶文化。我们作为地道的“苦聪人”,留心了这个问题,现将一点粗浅认识献给本次研讨会,希望能得到专家们和各位同仁的指教!
 

  二、一个“苦聪人”与“茶”的远古传说

  在哀牢山这块神秘的土地上,流传着多少关于茶的传说,蕴藏着丰富的哀牢山茶文化。

  传说,远古的一天,太阳快要偏西的时候,一头高大肥壮的马鹿奋力地在密林中穿梭,一群“果搓”(“苦聪人”自称“果搓惹”)猎手们身背药箭,手持弓弩,疾步追踪着窜入密林中的马鹿。马鹿又窜入了一片更为茂密的林中,猎手们也都快步奔入了这片原始森林,这片密林中的树不算高大,但是枝叶特别繁茂,遮天蔽日,越往里走越感到天地一片昏暗,难辨东西,猎手们面面相觑,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感由然而生。这时,一个名叫雷底巴的猎头,让众猎手就地歇息,他迅速的选定了一棵更高大的树,急速地攀了上去。别看他年事已高,攀缘工夫却不减当年,不到半袋烟工夫就爬上了树梢。老树枝头长满了肥嫩的芽叶,十分惹人喜爱,猎头顾不及欣赏身旁的异样,他急切地举目四眺,试图辨清回“卡”(寨子)的方向和路径。然而,极至尽处,皆是茫茫林海与天边相连,难以辨别自己驻地的方位。此时见多识广的老猎头雷底巴也茫然不知所措了,心下思忖着如何是好,习惯地用左手拽了身旁那肥嫩的树叶放进嘴里,百无聊赖地咀嚼着,不一会儿,一股苦涩味通过味觉传遍全身,老猎头下意识地觉察到自己可能中了毒,于是拼命地往外吐嚼碎的树叶沫,尽可能地咔出拌有树叶味的唾液。老猎头突如其来的咔唾声,使在树下歇息的众猎手惊恐万状,顿时慌作一团。两个动作敏捷的年轻猎手不约而同地攀上了老猎头所在的那棵大树,没爬上丈儿八尺远,老猎头又突然喊道:里摩。里摩!(“NIMO’O,NIMO’O!”)(苦聪语,译为汉语就是,发现了,看清了。)众猎手正纳闷老猎头发现了什么,看清了什么?话音刚落,猎头雷底巴早已落地,喜形一色,那兴奋劲,后人形容说决不会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的惊喜。

  原来那猎头雷底巴在咔唾树叶的余味时,一种浓浓的回甜味产生于嘴中,并且急转直上,余味无穷,霎时精神倍振,使人心旷神怡,耳聪目明。猎头雷底巴借助一时的兴奋劲,在斜阳的光辉下辨清了方向,认准了回“卡”的方位。

  众猎手听了老猎头刚才发现的情况介绍,纷纷从他手中接过神奇的树叶嚼起来,不一会,个个精神倍振,口也不渴了,疲劳也跑得无踪无影了。猎手们在太阳的余辉下兴高采烈的踏上了回“卡”的归途。

  “苦聪人”对物取名一般都有一些规矩:依据象形、拟音、气味等方式命名。这次新认识的树,其味先涩而后回甜,所以被命名为则皮(ZHECHUANGPIE)(“苦聪语,译为汉语就是:涩甜叶,即:茶叶的意思)。这一苦聪语对茶的专用名词,如今近乎于失传,知道它原来的音和义的“苦聪人”已经微乎其微了。相反的,“则皮”这一个由汉民族语言和““苦聪人”语言组成的“杂交语”,“苦聪人”却人人听得懂,个个都知道它是说的是什么东西。

  传说,在《辞海》中的解释:指长期留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述和评价。既然是这样,“苦聪人”的这则民间传说理当作为考证这个民族茶文化的史料。这个传说给我们提供了“苦聪人”这个古老的民族与“茶”这个古老的大众饮料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近年来在哀牢山腹地发现了数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其中一棵据权威专家考证,已经生长了2700年。这一个新发现绝不会是“苦聪人”与“茶”文化有着久远历史渊源方面的偶然巧合。是不是有着什么必然的联系,还望各位专家给予进一步的考察论证。除了传说外,苦聪村落中还是有一些十分独特的茶文化,兴许这些独特的东西还有可能成为上述传说中某些内容的有力的证明材料。下面让我们作一些简单的罗列。

  三、方兴未艾的“苦聪人”茶文化

  1鲜叶竹筒汤。

  这是一种较为原始而又可以考证的饮茶方式。说它原始是它的煎制方法十分简单,并且还带有原始的痕迹。其过程是:采回鲜叶——洗干净——放进竹筒里——加上水一烈火中炙烤竹筒——水开取出——倒入竹碗里品尝饮用。

  特点:汤色黄绿,气味清香,口感好。

  这一道茶,煎制方法虽然原始,但是过程麻烦,而且费时费燃料,因而,很少有人沿用,现在几乎难以一睹了。

  2大锅汤

  这是一种煎制茶汤极为简便适用的方法。其过程是:大铁锅里倒入适量的水——放入适量干净的茶叶——生火烧开便可供集体饮用了。苦聪山寨里但凡有三五人以上一起工作时,便少不了这种茶水。这种茶水的煎制方法极其简单,对茶叶没有什么要求和选择,不需要任何加工,既可以是鲜叶,也可以是不经加工过的自然风干的干叶子,也不管它是老茶叶还是嫩茶叶,只要是茶叶即可洗净待用,对于用量也没有严格要求,掌握一个大致适当的量放入锅中,加上适量的水烧开就可饮用。汤色黄绿,有一股青味,没有喝过这种茶水的人大都会感到涩口。但是提神、解渴、消累的功效较好。尽管这种煎茶方式比较原始,由于它简便易行,还可以急用,而且没有降低茶的功效,所以,这种煎茶方式就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苦聪山寨依然广为流行。

  3别有风味的咀嚼生茶

  “苦聪人”自己认为茶有提神、解渴、消累等功效。因而,苦聪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茶了。他们对饮茶方式在不断的改进着,他们独创的咀嚼生茶,“苦聪人”颇为推崇。其方法是:选择肥嫩的二叶一芽茶梢几枝采摘下来洗净,放进嘴里慢慢地细嚼,可以体味到野生叶所特有的全味。当你把那些难以咽下的余喳吐出后,即刻饮上一口山涧清泉水徐徐咽下,那种无法名状的舒服感,真能使人留连忘返,大有终生难忘之感。虽然采摘有些较严格的要求,但是,由于携带方便,不管是上山狩猎,还是下地干活,都能装进自己的筒帕带着走,还有,山上地旁田边都有山涧清泉水,随时都可以品味那人间少有的舒服之感的缘故吧,这种用茶方式在苦聪人群中依然沿用。

  4糊米糖松茶。有人得了痢疾拉肚子时,烧杯中装入茶叶、红米烘烤至五成糊时冲入开水翻腾三滚取出,用松明子破开一端,夹入红糖片点燃火,让熔化的红糖和松明子中的松节油一起滴进茶汤中,继续煮沸三滚倒入碗中趁热喝下。可解百药不治的痢疾病。

  5糖茶。

  糖茶是讨亲嫁女专用茶。新娘到新郎家当晚,在新郎和伴娘的陪同下去正式认亲。认亲开始,伴娘提着装满糖茶的茶壶走在最后,随时准备向杯中添加糖茶水。新郎则端着茶盘,盘中放着一对盛满了糖茶水的杯子。新娘走在最前面,每遇到一个人都要鞠上一躬,喊出称谓,例如爹、娘、二叔、大伯、三哥、四嫂等,与此同时,新娘从新郎端着的茶盘中双手端起杯子敬请被认人喝糖茶,被敬之人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以表谢意,随即相互致意,礼毕,被敬者必须给新娘一纪念物,一般是钞票,也可是其它贵重物品。至于给多给少完全随心所欲。但是这时是显示身份的时刻,切莫忘了自己的身份!这一习俗如今方兴未艾。

  6“祭祀”茶

  茶成为了“苦聪人”祭祀物品中的“五大要素”之一,“苦聪人”信奉万物皆有神灵的原始宗教信仰。当然,万神之首是依萨姆(ESAME)(苦聪语,译为汉语是:相当于汉人说的玉皇大帝)其次是祖宗,依次是雷神、水神、谷物神等。“苦聪人”不管是祭神,还是送鬼,都少不了那“五大要素”即:谷物、酒药、盐巴、酒和茶。“苦聪人”认为这五大要素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尽管后来由于社会的进步,苦聪人的祭祀中又添加了像“纸钱、燃香”之类的东西,但都无法与五大要素齐名,可见五大要素在“苦聪人”心目中的地位。茶完完全全地成为了苦聪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物质之一。

  四、建立“山地民族茶经济圈”的构想

  人类社会的进步必将带动人类生活用具的更新,而生活用具的更新必将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我们要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在镇源要应运而生“山地民族茶经济圈”。以此来推动山区、高山区的少数民族经济。把老天恩赐给我们的种植茶叶的自然地理优势,实实在在地变为茶经济优势,实现少数民族经济跨越式地发展。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尤其要花大气力改变我们的惰性思维习惯和畏难情绪,正确树立面对现实,立足现实,改造现实的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和茶经济思路。把弘扬山地民族茶文化与发展山地民族茶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开放与开发结合,创新与改造结合,扩种面积与提高质量结合,公司与农户结合,国内推销与国际推销结合,实行“产加销一条龙”的规模生产。

  其次,要进行“双引进”,即大力引进茶科技人才和良种良法。用以最大限度的改造我们的茶业,实现高附加值的茶业效益经济。

  再三,制定优惠政策,营造优良投资环境,进行招商引资。屏弃“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陈腐的旧观念,坚决树立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真正让国外、外地和本地的投资者放心大胆地投资开发、投资加工、投资种植、投资流通领域,让其有所投入,有所回报。

  我们研究过去的民族茶文化,不仅要有发掘优良传统的民族茶文化为我今用的思想,而且要有创新民族茶文化的气魄和责任感。研制出具有优良民族茶文化底蕴,又适合于当代人快节奏和方便快捷生活的茶饮品,让世人享受中华茶文化的同时发展我们自己。还要拓宽茶研究领域,渗透到食品、医药、艺术……生产出名目繁多的各种系列的茶饮料、茶食品、茶医药、茶艺术等等,来丰富我们的生活,让整个世界充满茶文化。为了缩小这一个目标实现的时空,我们镇源应该有所动作:

  1迅速开发利用万亩野生古茶群落(2700年古茶王树)和丰富的哀牢山少数民族茶文化这两个茶业资源中的旅游业。

  2引进良种良法、茶叶种植科技人才和国内、国外资金,积极稳妥地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在建设优质高产茶园上,要有必要的规模面积。使其产生出规模效益经济。

  3引进开发、加工、包装方面的技改人才和资金,研制出具有市场前景,又有竞争潜能的产品,走上市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通过以上三方面工作的努力,使我县已有的古老名品“马邓茶”重振雄风;名品新秀“五一生态茶”锦上添花。各种新的茶饮料、茶食品、茶医药、茶艺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真正形成茶经济,让镇源的山区、高山区成为茶经济圈。实现靠山吃山,吃山养山,养山富民的良性环保型生态经济循环。这一切的一切只有拜托各位专家帮助我们研究茶文化产业来实现。与此同时,我们要抓紧对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的研究、开发、申报工作,使其早日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项目。这一点,殷切希望各位专家给予通力合作,鼎力相助!

  参考资料:王天玺撰《茶、茶文化、茶产业》

  《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省镇源千家寨野生古茶树考察论证意见》

  《镇源千家寨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一览表》

 

责编: 小吉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