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味“九九年顺时兴号”

  一

  谈谈99易武这片茶,算的上是希有级的。忘了是2000年还是01年收到的,也是没有名号的。实在没想到这片茶竟是自己藏茶过程中最后一片传统制程的茶。(大树茶)时代的脉动变化之快,实在让人难以想像连普洱也能起了恁大的变化------他的口感与转化过程与真淳雅相近。新茶时青青绿绿的茶汤,过了好几年才变黄,快第一个7年时茶汤才转红。新茶时苦涩俱足但苦涩能化、生津快、胶质感丰富。一片好茶须俱有的条件她符合十之八九了。若以手上的这两片茶来论:大树茶也是会苦涩的,后来因为制程的改良而把苦涩大大的降低,同时提高甜度与缩短陈化期。我不是制茶人,制程如何?对与错?都轮不到我来评论。只能就自己藏茶的过程中之体会做一点小小的经验分享。常吃有机蔬菜的人都知道有机蔬菜比一般市售的疏菜香甜好吃。最重要的是吃得到蔬菜的原味,如家中长辈所形容的:小时候的味道。有机蔬菜的生长除了基本的不使用化肥与农药外,还需要更长的生长时间来吸收土壤中的各种养分与质量。今昔对比,十几年前的易武有多荒凉大家都知道。茶树不知休养生息了多久都没人理会。套句某名人的话:随便作都是好茶,现在茶山的整个生态已是今非昔比。再用传统制程还能那么好吗?会不会现在的制程其实是不得不的改良?所谓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做。

  二

  先前提出的:不苦不涩不是茶,是一个很多人都在讨论的问题从字面上简单的看。茶哪有不苦涩的,不会苦涩的茶还是茶吗?单就普洱而论------以前在选择一片新茶时若有碰到极苦极涩的,不论这片茶有多难喝都一定会买。但非常重要的前提是:苦涩要能转能化。2000年以前以此标准选的茶目前还没有失望过的(熟茶例外)中茶繁是一例真淳雅是一例还有这片99易武------------等等。现在这种选茶标准放在厂内茶上也许还适用。但用在大树茶上会没茶可买。三年以前若问我对新制程(改良的)的茶有无信心?说真的,个人也不是那么看好,但我相信每年有那么多茶人离乡背井千里迢迢的深入茶山,总是希望做:好茶吧!尤其普洱不是水果。不是疏菜。这批种坏了没关系,反正很快就消耗掉了重来。几个月后又有新的了。普洱可是凡走过必留下痕迹。除非一片都没卖全部销毁,否则几十年也都会在的个人的感觉是:一样是新制程这两年喝的感觉是有差异的(与2000年初相比)。纯属个人感受。目前无法证实,只能留给时间来验证。

  三

  以前的茶内质不会相差太多且耐得起粗放制程,愈讲究的茶存放可得讲究点,本质好的茶基本上要耐泡。以上引用素兄之文。素兄说的粗放真是贴切啊!以前在放茶只注意:不过度通风、避免异味与高温。这种坏习惯让我付出一些代价---------碰到新制程茶时还好及早发现,而且观察这些茶的转化过程是无价的经验。若有那么点小损失也是值得的,现在很少喝到会酸的茶,不知是时间还没到,还是酸本来就是错的。还是---------记得刚收到中茶繁时又苦又涩也就罢了还微微带酸。过了两年酸味不仅没退还越来越多。尤其是越靠进茶饼中间的部位越酸,那种酸是会让人没勇气再喝第二口的。看看现在它的美妙。若我没很久以前就认识她一定难以想像不知道现在新生的中茶繁会不会经历这过程?

  四

  喝茶是很主观的:入不入仓是茶质、水路、香气变化的关键。没有能不能,只有好不好,优不优的问题。我相信制茶技术会越来越好,但存放是一个未知数,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就无法告诉你,答案是需要时间验证的。也许有吧!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也许过些时候又会有人做出与当年同样制程的茶来。但这样就会一样吗?所谓物是人非事事休大环境变得太多。恐怕还是会不同吧!这两天的气候感觉很对味今晚又品饮一次准备交作业用。本想冲个三四回即可,喝着喝着一路喝到十回合还欲罢不能。好久不见的易武之美呀!这纯正的易武味---是老茶人才能体会的。好滋味是她最难得之处。

  五

  以前买茶不懂,经常中枪,但现在很多也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你真的认为10年前买茶一定对吗?一定好吗?过去没有太多的资讯可以看,没有太多的人懂,如何买?如何卖?谁知道!老板说了算。过去很多大老板买很多的茶。藏了很多茶。真的懂吗?喝气派、喝茶价贵、喝文人雅士、附庸风雅者众现在买茶很幸福!资讯透明、方向众多、就看你用功与否。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只想听人说,看人买,过去与现在都一样!中枪一样多。

  买茶自饮或投资是不同的,自饮选自己喜欢的,投资就要看市场走向而定。不论自饮还是投资真的要花心思。现在买茶已不再有丑小鸭变天鹅的时代了,也不会有暴利了,这是事实!资讯透明的时代到处都可以问到茶价。现在买茶,个人认为是风险问题,而不是价钱问题。再这样的氛围之上,专业是必要的条件,想要在普洱茶上获利就要花点时间,用功收集资料。

  六

  新制程的茶能不能放?实在是个严肃的话题,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主要的是(才)短短十来年左右,加以可供比对的资料又太少,就算有,收到转化好的可能会较有信心。如果不甚理想的,要他再继续收下去似乎是蛮困难的。就我自己手上所收到的而言,有好也有坏。就算如此我还是继续收。因为既然要玩普洱。这一块是无可避免的。就想办法弄懂他吧!

  七

  茶商基本上也分二派:一是走平价路线,认为苦涩有质未来转化才有机会,以勐海茶厂拼配茶会代表。另一种为标榜现饮好喝为主流,大树茶、乔木未来才有前途,以真淳雅为代表。

  小弟则是走中间路线,苦涩有质的需放久一些,最好能有适度的仓转化,现饮好喝的若茶质够可缩短存放期,但避免入湿仓,以免茶质流失过快。未来二样应该都很可期。以现饮好喝为主轴的茶,个人最早接触到的时间是2001年由陈怀远所制。而真淳雅并不是如此的,新茶时的它是极为重苦的,而涩倒是还好,就和现在一般新的大树茶差不多的感觉。

  我个人是用传统与新制程来作为区分的,你喝过福元昌吗?我从接触普洱茶开始他就是量少价高,虽然有很多机会可以收到。但总觉得没必要,可以喝的茶那么多。其他与他年分差不多的茶多的是,价钱还便宜很多何必强求呢?现在有些后悔了,原因是这两天在比对茶样,就同年份的叶底陈化颜色作比较(无意的刚好在喝)从94到2002。茶是老实人。应该说是老实树骗不了人的。喝到这款茶时自己着实吓了一大跳,第一泡闻茶汤就感觉到此茶非常非常地不同了,他正在转变正转往另外一种有别于以往的调性以往的柔美细致。被一种凛然的气势取代。不是刚猛凌厉也不是霸道强猛。而是带有强烈的霸气像王者。在座的茶友(由他执壶)以前就曾多次品尝过这款茶,这回是特地再来喝他的,没想到变化这么大。整晚我的脑海里不时浮上茶王茶王的字眼。如果曾喝过福元昌就能印证这感觉是幻想还是真实。后来还真的打了几通电话,找一些老茶人看能否买个几克来体验一下。没有----就是没有没关系,慢慢等只要人还活着,总会有机会的。

  八

  同样都是99顺时兴,因存放环境不同却有极大的差异。这是不曾有过的经验,我们都知道剥开整片盒藏会有些许差异。却没想到有些年份的茶庄道及链袋后一段时间居然会改变这么多。这片放在夹链袋里的是去年99茶会时的。那片因有时会带出去与茶友分享所以就一直放在夹链袋里。今年大概4-5月份再喝时,自己吓了一大跳。她居然转出一股浓浓的烟熏味,而且整体的茶质都表现得非常外放。强烈到最近这次的品饮纪录为止,共喝了4次。烟熏味随着时间在递减,这次当然是这几次中最淡的一次。只到第2泡,之前的几次都3泡以上。而他在新茶时是不曾有过烟熏味的。与瓮藏的相比。她的每一项都是赢的(当然我是不排斥烟熏味的)。尤其3冲之后的梅韵、晶甜、绵绵不绝包覆于整个口腔。过了几个小时还在生津。他就像挥着大旗气势磅薄的将军,虽强势但器度非凡,不令人感到压迫。这种极宽广有气势的茶汤只在极少数的几款茶中感受过。我不知他还会带给我什么样的惊喜或错愕。我无法也不想改变他。就让她自己来告诉我。他将会如何转化,我是善等待的。这真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这几个月来小妹也一直在思索这问题。若不是最近纷争太多。早就去讨论版上发帖和大家讨论这经验。一般大家都同意的是:在新茶阶段不宜密封,套塑胶袋在自然通风的环境下静置几年后再收袋是比较保险的做法(避免发霉)。我有另一小瓮94真淳雅放在小瓮里已不知多少年了,因为是观察记录用,平常舍不得喝,所以粗估应超过十年以上了。还有一片是前年办真淳雅茶会时才拆的。当时喝的感觉没有瓮藏的优,有些绑绑闷闷的。兄不知可有这种经验:这类新茶因转化周期快所以有时一个月前喝和一个月后喝比较口感会有很大的落差,十年左右的新茶会有一段不短的(空洞期)一年左右,过了这时期后茶会往另一段高峰攀爬。这是我从真淳雅与顺时兴身上体验到的。我所谓的空洞期是自己在喝时的体会与感受:茶性特别的弱与薄顺时兴在过去的10年都是这么放的。这两年才收进袋子,而这些拆散在喝的前8年是以年糕纸包覆(纸有打洞)。后来再改以收缩膜包装。会有些装瓮,有些放纸盒。其实也不是刻意的。都是茶常乱跑,往往要喝时找半天也不见踪影极没耐心的。

  作者:羽身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