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说茶(六):权威第三方的缺失

  在法国有严苛惊人的AOC制度来保证名产区的酒庄、酒厂们恪守“自然预防酿造法”,不随意乱来坏了自然的意志;在葡萄酒世界里,还有无数专业评酒师用着比仪器还要精准的鼻子、舌头和吹毛求疵的精神来考验葡萄酒,使真正好的葡萄酒得到应有的赞誉和珍惜,然而中国茶业却少有这样的“看门者”。

  中国一向不缺乏标准,但标准的究竟存在与否那还得看实行的状况。早自2000年开始,国家就开始实施“原产地保护制度”。经过十年的发展,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保护认定的产品巳经达几百种,其中不少茶叶通过了原产地保护认证,但这个制度自法国漂洋过海而来却功力大减。

  首先我国质检局对原产地保护制度这个概念究竟理解与否就是个问题,虽然他们于《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中,关于“原产地”也有明确的定义:“原产地域产品,是指利用产自特定地域的原材料,按照传统工艺在特定地域内生产的,质量、特色或者声誉在本质上取决于原产地域地理特征,并依照本规定经审核批准以原产地域进行命名的产品。”按照上述定义,原产地名称包括四方面的基本含义,其中有“它必须是当地的土特产品或经过特有的传统工艺生产出的产品。例如,吐鲁番葡萄干是当地历史上特有的自然选择的葡萄品种,加上当地特有的土壤、气候、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地理环境条件,经过几千年流传的传统加工工艺而生产出来的”;亦有“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声誉,并具有一定的特色和质量”。可是按这样的规定,很多现象就颇令人摸不着头脑。

  比如虽然为了保护西湖龙井,国家有关部门于2001年实施了原产地保护政策,杭州市政府根据西湖龙井的实际产生范围划定了168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域。但随后在200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井群体中选育出来的无性系国家级品种“龙井43号”却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在西湖龙井原产地保护区域也可任意种植,它既不是“自然选择”的土特产,在国内市场上没有“享有盛誉”,更没有任何数据显示“它具有一定特色和质量”。为什么得到栽种和青睐呢?发芽早、产量高、肥料的增产效果比其他品种要好。这不是显然完全违背了“原产地保护”的精神吗?

  不仅如此,假如新品种“龙井43”等的草率受批可以说归咎于对原产地保护制度精髓的理解不够,那么以下这些例子足可见这个制度里子、面子都是一团糟。

  1.20年后正宗龙井不再?

  过去20多年,龙井茶园被大量征用,共被“蚕食”近2000亩,导致茶叶产量锐减。2004年龙井茶的产量为3000多担,较丰产时减少1000多担。数据统计显示,1978年西湖龙井的种植总面积是4598亩,1999年降至2698亩。虽然后来经过数次开垦,龙井茶园面积虽然回升到4920亩,但里面有很多是由于2003年重新划分西湖龙井茶,将其他一些本不属于西湖龙井的茶园划进来的。

  尽管如此大兴土木还在继续,2005年4月份就有48户人家的房子要拆迁,征用的茶园面积达8000平方米!把梅家坞等龙井茶盛产地当成旅游度假区,为了“建设旅游风景区的需要”、为了“城市化建设的重要一步”,龙井也必须让步。领导们还强凋,他们在征用种茶用地时,采用的是征一补一的方针,也就是说,哪儿缺了一块茶园,就在另外一块地方补上一块,有的甚至补的面积比失去的更多。按照他们观念,这不过是搬个新家而已,何足大惊小怪?真是这个理的话,“原产地保护制度”不是太可笑了吗?哪种不都一样,这儿给我盖旅游景点,在其他地方补两块给你!但是,恐怕“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道理如今不会改,法国的“terrior”理念对应的中国“水土”观,其背后的自然原理不是领导们的“想当然”可以改变的。

  2.“自我山寨”

  龙井茶受地理标志证明保护的地区,为下列三个品种和范围:西湖龙井产区、钱塘龙井产区和越州龙井产区。

  可是有杭州市茶科所专家表示,富阳拔山的钱塘龙井,茶叶品种和西湖龙井一级产区是一样,而旦,从某种意义上说,那里的气候环境和西湖景区没有差别,甚至更好。因为它整个产区几乎是在无污染的状况下,而梅家坞等地的茶园,随着农家乐的火暴,却不免遭受汽车尾气等污染。但由于受到西湖龙井原产地保护的制约,很难超越西湖龙井,难以占领市场。

  又有连龙井产区都进不去的丽水缙云,它属于浙南山区,是浙江欠发达地区,但环境优美,气候条件优越。缙云茶叶长在海拔600米以上的深山里,不用农药。这里最好的茶叶每斤价格也仅仅只有两三百元。缙云茶叶长在海拔600米以上深山里,近几年,当地政府很重视发展茶叶产业,请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教授级专家“贴身”指导,每年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炒茶、品茶技术培训。但市场推广中,却因为龙井的原产地保护等制约,不免遭遇强大市场挤压。

  于是占据优势地位的西湖龙井一级产区茶农们瞅准了此间机会,大量地购入这些“不得名分”的好茶们,大量炮制“山寨龙井”,以几百元收购转手便是2000元、3000元,利润达五倍。西湖龙井推出地理标志证明这一原产地保护政策,是为了保护茶叶质量更高,使品牌运作更规范,是为了“打假”。可现在不仅没保证受认证地区的质量,还压制了其他好产区的发展。

  3.权威第三方认证总结

  原产地保护制度本身毫无疑问是一个能保护好农产品的工具,假如制度的执行者确实了解这个制度赖以为继的精髓在哪的话。散漫自由时时罢工的法国人因对自然的伟大崇敬,锻造出高度标准化的原产地保护制度,并以维护民族荣誉的精神加以执行,这就是充满法制化精神的“原产地保护制度”。

  制定制度之时就要秉着严谨精神充分认证,草率、“想当然”都是大忌。

  不是因为某产区曾经出产过好茶,所以不将它归入“原产地保护制度”就觉得过意不

  去或是令人生疑。我国在建国之后有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不理智,“亩产过万斤”的时代精神也很大地影响过中国的茶叶,包括对本土茶树的破坏、对高产量的“良种”的盲目推崇,甚至连茶都不种改种粮食。而茶树是一种富有个性的植物,可以说铲就铲,但是种回来却相当不易。

  与此同时,一些原来名气不大的产区并不代表就不是优秀产区。好茶的名扬天下是需要机遇的,连始于1855年等级森严不轻易动摇的法国葡萄园庄分级都能在百多年后的1973年将木桐酒庄升级,可见金子被埋没不是没有可能,发掘金子并给予其应得的名分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要经过充分认证)。

  因此在确认原产地的时候一定要审慎,否则就会出现龙井的状况,一方面使某些茶得到了不真实的光环,而另一些茶得不到应有的承认。

  在制定了制度之后,就要坚决严格执行,严格执行包括两点:一点是规范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二是坚决打击体制外的投机者。

  就像法国葡萄酒一样,不是因为被囊括进“波尔多”、“勃艮第”或者“香槟省”就可高枕无忧了,保护你的前提是你拥有你需要保护的精华、你挣来值得受保护的资格:不乱打农药、不乱施化肥,不随意进行人工灌溉,控制亩产……做到了才是我们之中的一员,与我们共享名产区的荣光,做不到就请滚出这个圈子。所以进了西湖龙井这个圈子不是仅仅是发财史的开始,也伴随着责任。为了多赚钱草率挖去老茶树种植新品种、混入非西湖龙井产区的“山寨茶”投机倒把、将发展农家乐当作主业而“顺便做茶”种种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

  同时也不可姑息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原产地制度产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假酒泛滥,影响了真正好产品的声誉,所以形成一个严密的制度来打击投机者。如今假茶、劣茶太肆无忌惮了,就是因为我们的原产地保护制度做的事情就是对消费者说:请你们好好认准原产地保护制度商标;假茶太多管不了,你们自个儿小心为妙。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