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岩茶”给予的三点启示

  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种植和利用茶叶的历史已有1700余年。茶叶是云南三大经济作物之一。云南茶叶同时还拥有独特的生态资源和文化优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近年来云南茶叶全行业经济快速下滑,徘徊不前,全省无论是茶叶产量、出口量和创汇总量在全国都不占优势。客观冷静地分析之下,不难得出原因:如今这种大起大落、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是由于云南茶业特别是云南普洱茶这些年的偏发展造成。

  近几年全国兴起普洱茶热,作为云南茶业的龙头产业,普洱茶的发展历程可谓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市场上的关乎普洱茶热点的概念层出不穷,一会儿是老茶陈茶、一会儿是号级印级茶,一会儿是熟茶拼配,一会儿是古树山头……市场繁荣时搞得风生水起、一时风光无限,市场低潮时一片狼藉、怨声载道。

  茶市有些像股市,一时的炒作虽有短利,却硬伤凸显。那些片面追求热点,随波逐流、盲目跟风的股民,往往凭借一头热血拼命往前冲,一旦股市低迷,无一不是丢盔弃甲铩羽而归。事实证明,即兴炒作和剑走偏锋于普洱茶决不是最佳发展途径,建立科学、全面、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的模式才是普洱茶乃至整个云南茶产业走出目前困境的最好选择。这也是每一个云南茶行业从业者值得深度思考探索的问题。让我们了解一下“云南岩茶模式”,或许会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启示一:避免同质化竞争是跳出目前僵局的最佳出路

  “云南岩茶”概念的提出,与当下普洱茶行业内一味追老茶、追古树、追纯料……等偏发展的态势不同,“云南岩茶”另辟蹊径,通过深挖云南临沧市邦东、马台一带得天独厚的奇石与古茶树共生资源,打造类似福建武夷岩茶之顶级名片,堪称云南茶叶在当代的最新发展,是继普洱茶、滇红之后云南推出的最新名茶。借鉴在中国推行多年的“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成功经验,对茶叶这个三农产品进行深度开发,独具匠心地打造“一山一品”。由于“云南岩茶”是个开放的概念,首先在地域上不仅仅局限于马台、邦东一带,而且辐射到周边大朝山等拥有相似的茶石共生环境的乡镇;其次在原料上不限于古树纯料、名山头,它可以将云南种植面积远超古树的小树茶和规模更大的新种植生态茶园纳入其中,充分发挥云南茶石共生地带的资源优势,创造出更大的产业价值;还有在产品上不限于生产晒青普洱茶,经过彩农茶业不断尝试,试制生产的熟茶、红茶都可以制成具有独特品饮风格的“云南岩茶”,将来随着进一步深入摸索实践和市场的需要,还可以打造出更多的“云南岩茶”适制茶品。

  “云南岩茶”的最大意义在于,其引领了云南茶区资源深度开发的新思路、新格局,是云南茶山寻求一山一品、一乡一品之深度打造的绝好范本。也是云南茶行业规避同质化竞争,开辟全新蓝海市场的一个先进案例。实践证明,“云南岩茶模式”是眼下云南茶行业合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当地经济、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利国利民、造福一方的可行模式。

  启示二:优良的茶树生长环境,是绿色健康安全茶品的源泉

  无论何种模式,最终必须面临市场的检验,云南茶业目前这种单一、分散、片面的偏发展模式,被证明不是一种长久的模式,最终必将走进死胡同,被市场所抛弃。要立足市场,首先要了解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时下茶消费者追求的是生态环保、健康安全和高品质高性价比的茶品。

  而要生产出这样的好茶,必须有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精到的制茶工艺做保证。

  云南特别是滇南、滇西南一带,具有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等地州森林覆盖率达60%,其中有大面积的原始树林和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鸟类,各种昆虫微生物资源,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自然保护,对茶叶优良品质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生态保障,好山好水出好茶。但是,近年来由于古树茶的崛起,茶价飙升,部分茶区茶农为短期利益驱使,滥施农药、化肥,打除草剂,对许多植物和古茶树砍伐和矮化,许多茶区生态环境一度遭到破坏,这些地区茶的品质也明显下降。

  2014年,彩农茶业全力打造“云南岩茶”,他们早在做茶之前,已经不遗余力地在云南岩茶之乡马台进行了大量恢复茶树生长环境的工作。通过与当地农户建立“企业+农户+基地”的资源链条,与农户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培训提高当地老百姓的文化素质,教授他们茶叶种植、茶园管理、制茶工艺等的专业知识,改变当地老百姓茶园种植管护模式;另一方面利用经济手段,如提高鲜叶收购价格、对维护生态的茶农给予奖励、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等手段,引导茶农和当地百姓们转变观念,重视生态,恢复古茶园综合立体生态环境,杜绝农药化肥,全力确保绿色生态,有机健康,确保食品安全。经过这些年耐心诚恳的说服教育工作和与当地茶农扎实稳定的合作,马台一带的茶园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打药施肥的少了,过度采摘的少了,乱砍乱伐的没了……在彩农茶业“原生态、无污染”和“统一、规范”的标准采摘鲜叶的严格要求下,马台岩茶的品质提高了,茶价也升了,茶农得到实惠,越发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采摘鲜叶和科学管理茶树的重要性。

  在这个良性循环之下,“云南岩茶”已成功植入马台一带茶农心中,他们认为:“只要茶树生态好,采摘规范,由彩农茶厂加工而成的云南岩茶就是高品质的茶”。“烂石之乡”——邦东,作为云南岩茶的又一大原料基地,已经成功复制这种科学管理茶园的模式,大兴保护生态环境之风,彩农茶业以云南岩茶之乡——马台为基点,将这种模式逐步推广普及到邦东、临翔区、临沧市,最终辐射至云南主要茶区,在整个云南茶树生长区域造成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茶树资源”的良好风气。
 

  启示三:良好的制茶工艺,是高品质茶的保证

  做好茶,除了茶树原料的生态环保,良好的制茶工艺同样至关重要,特别是要做高品质的茶,手工炒茶环节技术过硬与否,将是最终茶品品质的决定性因素。遗憾的是,在云南的许多著名茶区,茶农们守着得天独厚的茶树资源,却由于制茶技术工艺粗糙,制茶环境恶劣,许多自制的毛茶品质低劣,白白糟蹋了上好的古树鲜叶!走遍云南大大小小的茶区山头,看过当地茶农怎样制茶,也尝过许多茶农自炒的毛茶,大多数茶农的制茶技术和制茶环境,很是让人担忧。

  一直以来,彩农茶业都以传统古法、全手工、全程不落地的核心工艺制作顶级普洱茶为己任,从初制到精制,从鲜叶至成品,始终坚守“茶品即人品”的企业理念和宗旨,努力追溯和还原普洱茶传统工艺制法,并结合现代卫生科学要求用心制茶。

  作为云南岩茶最早的价值发现者和开拓者,彩农茶业早在2008年前即进入邦东地区,成为邦东岩茶最早的民间推手。彩农茶业从勐海带来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优良的制茶技术也由勐海传入了邦东,带动了邦东手工制茶热潮,吸引了周边村村寨寨的茶农前来交流学习。从搭灶支锅开始,手把手的教他们炒茶,从此学成走出的茶农们,像种子一样撒遍大邦东茶区,几年之后纷纷成为邦东岩茶的民间制茶高手,为云南岩茶走出临沧、走向全国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5年,彩农茶业设在马台的云南岩茶产业基地已经落成,集制茶、培训、品鉴与茶文化展示为一体,成为马台当地唯一家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的普洱茶加工基地。彩农茶大队人马精英骨干空降马台,基地内一尘不染的炒茶大厅、精巧设计的炒锅、整齐划一晒青架,精湛扎实的制茶技术,着实让当地茶农大开眼界。沿袭传统古法,全手工、全程不落地的彩农茶核心工艺,在“云南岩茶”初制过程中更是让大家赞不绝口。彩农茶业身体力行,扎根在马台的生产基地,以严格的选料标准,精湛的彩农手工核心制茶工艺生产出高品质的“云南岩茶”首先在马台、邦东一带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让当地茶农逐渐认识到,好的制茶技术是品质提升的关键。云南岩茶产业基地迅速成为当地的样板学校,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许多茶农慕名而来虚心求教,基地的师傅们也毫无保留,耐心向他们讲授炒茶、揉茶和晒茶的技术。彩农茶业还依靠政府的大力扶持,不遗余力地向当地茶农普及传播制茶技术,同时招聘当地茶农进厂学习炒茶,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如今,“云南岩茶”在马台已经家喻户晓,当地茶农都知道:“在马台有个云南岩茶茶厂,他们炒茶技术一流,做的茶品质好,卖得起价。”在彩农茶业宣传、影响和带动之下,很快,马台一带的茶农的制茶技术得有了大幅度改进,茶的品质也得到明显提升,在今年整体茶市行情低迷的情形下,马台茶的整体质量和价格稳中有升,这不得不说是“云南岩茶”效应在很短时间内制造的一个奇迹。
 

  彩农茶业从2014年开始打造的“云南岩茶模式”开始,2015年,随着彩农茶向全国进军的步伐逐渐加大,明星产品“云南岩茶”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升温。经过彩农茶业年时间的大力宣传推广工作,“云南岩茶”已经成功打造成临沧茶的一张顶级名片,作为一款独具特色的云南高品质茶,在全国范围内广受消费者好评。

  “云南岩茶模式”的成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至少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茶树生长环境的保护和制茶工艺的专业。事实上这两点相结合就是产品的质量问题,质量是安生立命之本,质量是诚信的载体,质量好就有良好的信誉,知名度也就提高了,品牌也在不知不觉中创立了。从生态资源、制茶工艺到立足销售市场创建品牌的持续、稳定、良性发展的产业链自然形成,企业的路就越走越宽,前景也将无限美好。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