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市风云之普洱市场发展脉络及前景全攻略

  (上)

  普洱茶稍不同于其他茶类茶品的一点在于,在传统工序制作完成后,它还需要拥有它的人来用心去培育的茶品,在这段普洱茶品转化的时间里,也是见证我们自身成长的过程,普洱茶与人共同感受世间无常,妙哉。

  市场上关于普洱茶的传说有很多,在此,笔者仅以个人执业以来的所知与见闻综合成小文一篇,从广东市场的角度来看普洱茶市场的近年的发展,望有抛砖之效,请诸位多多指教!

  一、印级茶时代过渡到唛号七子饼茶时代

  [page]到了七十年代中期,云南开始出现带有编号的普洱茶品,是于1979年2月21日—27日,《云南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在全省普洱茶出口加工座谈会上讨论定稿,由省公司发到各大茶厂,成为全省普洱茶试行生产规范。里面制定了普洱茶生产质量标准,生产工艺以及各大厂家的代码(现市场上广为流行的茶号都源于此,例如尾数代码:昆明茶厂为1;勐海茶厂为2;下关茶厂为3;普洱县普洱茶厂为4)等。

  为什么以七十年代中期为近代唛号七子饼普洱茶的开端,有下面几个方面因素促使而成:

  (1)解放后,由于政府重视,积极扶持茶叶生产,因而使枯萎的茶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各地整合本省的茶叶资源,进行茶园扩展,积极垦复大批荒芜茶园和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低产茶园的同时,开辟了集中成片的高标准新茶园,使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到了七十年代中末期已经到了需要释放产能的时期,需更精细化分别。

  (2)消费市场消费需求增加,原先的粤港澳台、东南亚、日本市场一直都在成长,喝茶人在不断增加,在1973年开始研制到1975年成熟的普洱茶“渥堆技术”所产制熟普洱茶打开了欧洲市场,使普洱茶在除了传统消费区域外,又新增了新兴消费市场。也适应市场与出口要求而增加唛号。

  (3)茶厂开始更加专业化运营,即种植茶树,制茶技术提高,拼配水平的稳定,推出更多不同风格口感的普洱茶品,适应香港台湾等品茗氛围浓厚的消费区域的品茗需求。

  至此,普洱茶的产量持续走高,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消费能力提高,开始进入唛号七子饼茶时代。

  二、唛号七子饼茶时代

  八十年代初期以前茶叶被列为二类农副产品,国家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产品统购包销,统一定价,统一调拨,统一出口,计划供应,1978年至1982年,茶叶产量增加渐快,市场货源丰富,开始取消了计划供应,实行内销市场全部敞开,1984年开始,由于取消茶叶统购包销制度,除边销茶继续实行派购外,内销茶和出口茶彻底放开,实行议购议销。

  开启了国内茶叶经济市场,随着国内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始,国内民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也对茶品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各地区传统茶品重新恢复生产,中国茶叶市场进入一个较快发展时期。此时的普洱茶如同许多地方茶品一样,仍旧默默无闻,只是因其价格低廉,茶质饱满,耐存放,在粤港澳台等市场,还有部分国外市场有一定消费群体。

  当时香港作为国内货物转运至外国的最大转运港口,在国内市场未开放前,许多要出口的货物(包括普洱茶)都汇集于此,所以香港的老茶储量是当时各地区之冠,在普洱茶热潮引起之前的蓄势阶段,就是由香港人老茶为基础,台湾人传导至内地,国内茶商引爆。

  香港本土即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其主要消费场所:茶楼,对茶品的消耗在当时是巨大的,普洱茶的品饮氛围与文化深度即是在香港形成,还有普洱茶的特点:越陈越香,即是由香港人发现并提出,影响了台湾、东南亚市场,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普洱茶市场。

  (1)市场蓄力

  香港、澳门等地的茶商在过去的二十世纪里,一直承担着内地茶品转运到东南亚等地区的市场需求份额,也使当地养成浓厚的喝茶氛围。而在近代的运输条件先进的情况下,旧时的人力马力的运输条件已被时代淘汰,而新出现的新生普洱茶品烈性太强等问题困扰着当时的茶商,新生普洱茶太新太烈,需陈放数十年方适合品饮。

  在五十年代左右,香港茶商开始有计划、成批量地将优质茶品放入模拟茶马古道温湿度变化的仓库,以此达到减弱新生普洱茶的烈性,一般入仓存储2年左右,然后接下来的8年时间为自然陈化时间,一般经过10年才放入市场消费,此类优质入仓陈年茶品时间成本与茶品积压成本的双重成本下,可以产生“类品牌式”的溢价增值,所以其价格相对其他茶类较为高,而且量少,不足以应付大众市场,所以最早的普洱茶是小众消费。

  当时香港茶楼亦有收普洱茶供应每日在茶楼内消费的茶客,基本是茶楼里常用的茶品,有时会同菊花一起饮用称菊普。在广东话“普洱”发音同广东话“抱你”相近,人们在茶楼经常同女服务员开玩笑,说要“抱你”。但此类茶品大多品质较差,其仓储一般是茶楼的地下室,或香港北部山区的大仓库,储位好的叫干仓,储位差的叫湿仓。

  八十年代之前,台湾的普洱茶品都是由大陆运往香港,再转运到台湾,这之前普洱茶在台湾的业态并不太,仍属小众消费,而自93年台湾紫砂壶崩盘后,许多壶商转做茶商,并且全力推广普洱茶(为台湾唯一允许大批量进入宝岛内的茶品),让普洱茶品进入台湾人民的生活,也是普洱茶独有的特性:越陈越香。开拓了宝岛市场,与宝岛本土的高山乌龙茶进行抗衡。

  五十年代起,香港茶商已经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普洱茶市场,即茶厂产新茶,茶商购茶入仓库,陈化一定年份(一般十年)才把茶放出市场消费,市场亦认同茶商之仓储,或许有部分茶友会购一点新茶自己存放,但大多茶友都是即购即销,当时市面上基本都是老茶,价格稳定。但美好的物品都是会有魅力让更多人发现,在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由台湾出版的普洱茶简介书开始流行,当时普洱茶还没有国家标准,亦是近代普洱茶市场混乱源头之一。

  (2)近年普洱茶市场风云掠影(风云骤起)

  普洱茶有什么魅力让基本人人都喝茶的香港人,和对(已经有了台湾高山茶)喝茶有独特品味的台湾人为之着迷?

  1995年左右,受香港回归影响,一些不利回归的宣传在香港市内传播,市民恐慌性的离港移民,就茶行业来说,现今仍有一些老字号茶铺坚守香港。再说当时手上握有大量陈年普洱茶的香港茶楼掌柜准备歇业移民,仓库清货,还出现以陈年普洱茶作为工资发给员工的情况,香港、内地一些收藏家茶与商家此时接盘,还有来自台湾的茶商与收藏家来港抄底。

  1996年左右,台湾高山茶大举进入内地茶叶市场,台湾高山茶进入内地后十分受欢迎,此热潮一直持续到2002年。大陆茶商在与台湾茶商交往中,发现台湾茶商带来的茶品除了高山茶,还带着一款茶品:陈年普洱。它,源自云南,而大陆茶商却从未发现这一款养在深闺人未知的茶品魅力。

  九十年代末,在台湾茶商看到了国内的市场潜力,同时从1993年开始的思茅市也急于将普洱茶打造成经济支柱,广州的芳村茶叶市场在九十年代末开始建立,芳村的茶商当然也是蠢蠢欲动。内外因素的需求叠加,一场普洱茶大戏就开始了。普洱茶在大陆的兴起到现在表面上的火热,大致开始于1999-2000年。参与炒作的包括台湾,香港茶商,及思茅地区政府,还有广东茶商及日本茶商。

  (3)中国版“郁金香”疯狂

  十七世纪的荷兰,一种美丽迷人又稀有的花卉闯入了这个国度,它是“郁金香”。当时投机商主导的舆论鼓吹之下,人们从对郁金香的倾慕之情到最后对其表现出一种病态的热忱,致使拥有或种植这种花卉逐渐成为享有极高声誉的象征。人们开始竞相效仿疯狂地抢购郁金香球茎。刚开始,球茎商人只是大量囤积以期价格上涨抛出,随着投机行为的发展,一大批投机者趁机大炒郁金香。一时间,郁金香迅速膨胀为虚幻的价值符号,令千万人为之疯狂。1636年,郁金香的价格居然达到了与一辆马车、几匹马等值的位置。就连长在地里肉眼看不见的球茎都几经转手交易。最终泡沫的破灭令人唏嘘。而普洱茶的疯狂,虽然没有“郁金香”疯狂那么狂热,但是也有它的一点影子。

  普洱茶是一个尘封的潘多拉盒子,它本身并不大,知道它的人很少,盒子的里面装着:“越陈越香”。锁住这个盒子的铁锁,和限制这个盒子变大的因素是:1、即高质量原料产量不多,当年普洱茶采摘也只是一年一季;2、仓储条件:因时代运输条件发展,而模拟的仓储件:即适度入仓需十年,再自然存放。

  这限制着普洱茶市场的发展,但每年的茶叶品质稳定,市场稳步成长。新入市的壁垒高厚,只有真的用心从事茶行业的茶商才能扎根发展,使许多投机者却步,亦使市场良序发展。但热潮的组织者们找到了打开这个盒子的钥匙:纯干仓。而云南普洱(思茅)市从九十年初期开始一直致力将普洱茶打造成经济支柱,大量中低端品质的普洱茶茶叶涌入市场,这个盒子就打开了。

  其实普洱茶从香港人提出“越陈越香”起,存新茶,喝老茶的概念就深入人心,而普洱茶在制作完毕的时候,只是一个“半成品”,还需要时间来陈化,而这个陈化过程就是一个“类品牌式”的溢价,但只限此批茶品。普洱茶到底是最好像香港普洱茶市场一样由专业仓储,亦或是个人储藏,仍无定论,在本文后段会仔细论述个人看法。

  那么就以这个为引爆点吧,2002年底的广州茶博会上,思茅古普洱茶厂的100克宫廷普洱茶拍出了16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自有中国茶叶拍卖历史以来的记录。

  天价普洱茶的出现,加上媒体的关注,开始宣传各种关于普洱茶的特性,例如:从法国研究机构发现的的降血压效果,与日本机构研究发现的减血脂效果等。而后广东、台湾等地的茶商开始大量发订单到云南,开始了普洱茶热潮。

  当时普洱茶由地区区域的茶叶品种,经由媒体的宣传渲染,成为中华大地人人皆知的茶品,突然放大的品饮普洱茶热潮,许多茶店开始出售普洱茶,而更多的新入市茶商的涌现,给普洱茶热潮,点上了大火。但当时而言,网络还没有展现如今的信息传播能力,普洱茶的知识在那时亦只是一个建设阶段,茶品知识传播没有如今那么广泛,大多数的新入市茶商对普洱茶的了解并不比茶友多多少,或许在当时部分茶商连普洱陈香的香到底是什么滋味都不懂,只是趁势走新茶。

  以致普洱老茶市场、普洱新茶市场都出现伴随市场发展而衍生的各类问题。只是普洱茶的特性:越陈越香,让普洱茶出现“类投资品”性质,依然令人趋之若鹜,越加疯狂。新入市茶商提出的“纯干仓”概念,并主张茶友自己存茶,以期获得普洱老茶的“类品牌式”溢价,商家入市门槛降低,茶品储存条件的开放,也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了普洱茶市场的繁荣。

  在此仅举几个例如形容当时疯狂,更多亦不再谈。当时热潮开始,时逢各大国营茶厂改制,优化生产线,但只是淘汰老龄化的员工,但这些员工才是过去时代普洱茶的制造者,他们从茶厂推出来后,其本人或后代,或连同过去的同事一起开茶厂,这也是当时云南数千家茶厂的由来,而刚开始的市场热潮,刚好是锻炼和检验的机会。

  消费市场的强烈需求促使茶商发更多的订单给茶厂,而当时的大多茶厂因市场需求,抢购当地茶叶,致使普洱茶叶原料价格提升,发展到中期,不再实行之前的大区代理制(因当时云南茶厂的市场意识不高,大多在云南省外只委托几个茶商代理销售),而是实行区域分配制,即一个区域只给多少茶品,然后按茶商人数进行分配茶品。

  紧接着的是2005年的“猪圈”事件让普洱茶市场冷静了一下,但最终危机公关解释成功,市场重新恢复动力。茶厂方更是要求必须足够现金到厂才能开始制茶。而一批茶可能还在运输到消费市场的路上,其货主就已经换了几位了,大量的转手,再接盘,最终造就了普洱茶的高价。最后的市场泡沫破灭,望而兴叹。

  (中)

  三、疯狂过后结的“茶果”

  热潮退却后,就像海上风暴雨过后,水还是那水,天还是那天,陆地,也只是那陆地。各自会回归本态,寻求接下来的发展。

  (1)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的茶农

  2002年到2007年的疯狂,把云南茶箐的价格从原先的几元钱一公斤茶料翻倍的升上来,让更多的云南农民放弃种植其他的农作物,改种普洱茶树,但是新的茶树刚种下,产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现(一般是4年左右),而且市场还开始出现各种新兴概念,例如:大树茶,老树茶等。巨大的利益驱使人们向更深的高山峻岭进发,而且市场的强烈需求,让茶箐价格飙升。

  昙花只得一现,到了2008年普洱茶市场崩盘,茶商开始减少订单,甚至放弃订单,茶厂亦减少购入茶料,当时的茶箐价格不足以提供茶农每日摘茶的人工等各方面成本费用,许多云南茶农不再种茶,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咖啡、橡胶树等),市场一阵朦胧的阴影笼罩。

  在此举一个例子:云南茶区的某个寨子里某茶农与外界茶商较有联系,时遇2007疯狂,茶商电话紧急催要茶料,此茶农便向寨子里亲戚朋友先拿茶料,按当时行情价格收料,尚未结款,等茶商上山交易完毕再结款,可是2008年春夏之交,竟无一茶商应之前订单之约上山购料,以至茶叶在山上积压,至今已不可饮,而欠亲戚朋友之茶钱依然要还,至今年2012年方才还清。

  (2)被利益冲昏的茶厂

  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国内茶叶市场开放的情况下,有一部分原先在国营茶厂不得意的人员或技师出来创建茶厂,可以算是近代云南私营茶厂的启端,但在当时时空条件下,也只能小量的生产普洱茶品,或进行茶叶初制,提供给大厂的经济活动。这是第一次私营茶厂的创建期,仍是有一定的国营背景,而后在九十年代中期左右许多新建茶厂开始改制,公私合营,实行公司制度,在九十年代末和二十一世纪初期,就是第二次私营茶厂的创建高峰期,时逢各大国营茶厂改制,许多老员工被淘汰,其本人或后代开建茶厂,此间有全国各地港台等地区的茶商介入,但整体还是一个很平稳的市场,即供销适度。适逢普洱茶热潮兴起,而云南茶厂也遍地开花。

  因市场需求,茶商疯狂追加订单,而从茶厂方面来看,如若不接收订单,可能就等同损失一个客户,即茶商会另找其他茶厂制茶。一般茶厂在2006年之前一般厂内都会有数年的储备茶叶原料,用于明年茶品的年份拼配,使新普洱茶的品质能保持稳定,也降低运营成本。但在疯狂时期,将厂内所有储备茶叶原料全部使用殆尽,之前数十年探索维持起来的完整茶料拼配技术体系崩盘,元气大损。但茶厂在此阶段完成资本积累,开展下一步市场行为,待后文再述。

  (3)酱缸里的茶商

  2002-2007年的开始的普洱茶热潮,伤害最深的应该是一些跟风并囤货的茶商,和一些跟风并有实力囤货进行投机行为的茶友。首先,一个茶店的运营,是由茶店主自身对茶叶的理解水平和对市场需求的触觉组成。当市场出现强烈需求,茶店开始进一些茶品以满足市场需求,无可厚非,但是随着市场不正常的热度,市场表现的强烈需求刺激茶店开拓源流来,供应方(茶厂)也无节制的供应茶品,使一些劣质茶品(例:以非普洱茶树种的茶叶用普洱茶制程制作出来等)在市面上流通。

  其次,对普洱新茶的狂热慢慢转向对普洱老茶痴迷,普洱老茶市场也随着普洱新茶的强烈需求,价格也开始稳步提升,但老普洱茶的存世量本身就少,云南本地可能有存有一些普洱茶品,当普洱茶当时作为一种创造外汇的大宗货品,大部分还是出口,而当年港台等地区消耗掉的,只剩一些香港茶商原本的存货,还有就是九十年代末期香港茶楼结业时流通出来的茶品。茶园店里当时接待茶友来选购陈年普洱茶品,茶友只选纸包装破损严重的,竹笋皮松散包装着的陈年普洱茶,认为这样才会是老普洱茶。而且对普洱茶陈香的品饮和如何存放,冲泡方法也需要也需要长期间的引导才能理解。

  所以真正喝过老普洱茶的朋友并不多,近年国内茶友更多的是喝当时肇庆等地区的快速陈化普洱茶品,存放方法不同于香港入仓茶品,根本不考虑普洱茶品之间的差异性,完全就是为了适应当时市场热潮的茶品,以致有这些茶品至今的收藏价值相对于当时的未入仓茶品更低。

  还有,就是在当时的市场氛围下,较少的茶商或实力茶友能独善其身,大部分新入市茶商对远期市场十分乐观,并且由于普洱茶的特性:越陈越香,开始囤积大量普洱茶品,而且也引导茶友更多的购茶存茶,并且不断转手并接盘,当时囤积的普洱茶价格到崩盘时的价格估计十存一幸矣。所以在2009年左右时期,遭到一些理智茶商茶友的抄底,容稍后再述。

  2007年中市场出现恐慌式的抛售,茶价大跌,数年形成的市场泡沫破裂,2008年,市场需求萎缩并趋于理性,云南茶厂自我保护性不收茶,茶箐价格大跌,而在此间跟风开茶店的,跟风到云南开茶厂的,都纷纷倒闭。市场再次证明不专注于一个行业内深耕,而只是跟风投机行为总是会自食恶果。

  (4)透支消费力的茶友

  一开始只是对普洱茶的好奇,而之后因为普洱茶的特性:越陈越香。开始陷入普洱茶“收藏投资”属性的泥潭,在此举几个通俗的观念:

  1、今年的普洱茶买多点,明年就会升价了。

  2、今年买多点普洱茶,明年即使这款普洱茶升价,也无需多费钱。

  而且媒体的宣传,和部分茶厂品牌的运作,也开始展现影响力,越来越多的茶友开始品饮普洱茶,越来越多的茶友开始自存普洱茶,那么在这样的消费诉求下,茶友的消费力在被透支,在某个时间会出现消费断层,好在有不断的茶友发现普洱茶的美好,所以目前消费市场仍属稳定。

  四、普洱茶时代

  目前是重建普洱茶品饮价值的市场混乱期,普洱茶进入低谷,但仍有不断的茶友加入品饮普洱茶的队伍,这说明普洱茶的核心品饮价值仍是公认的,之前的市场状态只是一个高山里的小子来到城市,来自各方面的诱惑使其暂时的迷茫。

  从2008年开始,普洱茶的过度炒作结束,真正开始了普洱茶市场走向正常运营的时期,可以说如果没有此次的炒作,普洱茶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名满天下。但是速成班的结果就是,在短时间的扩大知识面,接下来就是消化这些忽然放大的市场份额,也就是普洱茶市场的恢复期,即是原产地资源的自我修复,亦是茶商的自我思考期,也是茶友的理性回归期。

  此间亦是普洱茶市场的混乱期,从年份的新茶、老茶;从仓储的干仓、湿仓、自然仓、入仓等;从新型茶饮的桔普、、陈皮普洱、袋泡普洱茶、花茶拼配普洱等;从工艺和茶料的:烘青茶、不同形状工艺茶、台地茶、大树茶、拼配茶等;从包装的更为花俏等等不同于传统概念的普洱茶轮番上阵,纷纷出现在市场。但可以预见的是,普洱茶已经慢慢走回正规,因为之前香港普洱茶市场的稳定已经给了我们启示。

  (1)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的茶农

  不再只是种植一类经济农作物的茶农,除了普洱茶树,现在的云南的农家们也开始了种咖啡豆、橡树等其他经济农作物,尤其是咖啡,因为咖啡的采摘季节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3月份,刚好与茶叶的收获期每年的2月下旬到11月不同,所以很受云南农家的欢迎。

  (2)更适应市场的茶厂

  云南茶厂在2008、2009年有一阵倒闭潮,但最终活下来的茶厂,开始从自己擅长的领域破局,与各地市场茶商的密切合作,接受定制茶品,代为压饼加工等,有了更敏锐的商业触角,直接跟市场接触,了解市场上最近在流行什么,或者关注什么类型的茶品,开发不同的茶品,更适应小众市场,有大树茶、高中低端拼配茶、陈皮普洱、工艺普洱茶等。抗风险能力持续提升!

  而一些有着悠久生产历史的茶厂多是改制成公司制度,用现代的管理方式,和市场经营理念来开疆拓土,持续的生产,建立起连贯的唛号,打广告,建立市场经销模式。在目前普洱茶市场里,这一类型茶厂可以算是主体。这一类型茶厂,在过去市场热潮已经完成资本积累,在2008年痛定思过后,早已开始布局未来,至今已初见峥嵘。

  (3)向港台普洱茶商学习的大陆普洱茶商

  按传统制程制作出来生普洱茶,,是一款鲜活的茶,即饮稍有点烈性,所以它需要时间与经历去让其成长转化,而就目前市场认同的,也是指十年以上的生普洱茶可以进行品饮,那么这十年该如何去存放才能将普洱茶的魅力完整的展现呢?

  现今国内大部分的茶店,多是在2001年后才开始营业的,许多茶店还主营一种类型的茶品,在此只谈普洱茶茶商。稍不同于其他茶类的普洱茶,不似其他茶类在制作好后,消费者即可直接品饮,而是需要其拥有者,给予其足够的温湿度,空间等,让它有一个相对长的时间来进行后发酵,而目前能持有一定量的人,大多是商人和有实力的茶友,所以这是考验普洱茶商的地方。

  是的,存储普洱茶需要长时间的接触普洱茶,然后拥有一定量的普洱茶,才能说是仓储,仓储普洱茶最好有十年的储茶存茶经验,因为只有足够的时间去长时间接触普洱茶,才能真正懂得提供好的仓储环境,让普洱茶最终能转化出令人惊讶的茶味。

  在这方面港台的茶商们已经给我们作出示范,他们每年都会进一些茶品,然后通过自己多年摸索出来的仓储方式进行存放,而存放出来之后,也都得到茶友们的肯定,并且这样一直传承着,全国最多茶二代三代的地方就是港台地区的茶店,他们都是很专注,也一直传承着经营茶店的理念,所以在普洱茶热潮中,正因为他们一直这样坚持着,真正耕耘着茶行业,在热潮中普洱茶价格高位时没有收茶,茶质不好时也没有收茶,受到的崩盘时的波及是最少的。

  (4)回归理性的茶友

  疯狂的普洱茶热潮,使原先就一直品饮普洱茶的老茶骨们欣慰,因为他们认同的茶品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也就是有了更多喜欢喝普洱茶的茶友。当时的疯狂,也是一些投机者利用各地信息交流的不对称,才能实现的短暂热潮。至今,网络的兴起,让人与信息的接收,更多喜爱普洱茶的茶友深入去研究,更多传播真正茶文化的茶商们的宣传,所以当人们重新回归理性,重新审视普洱茶,也就回到了最初的价值观,普洱茶也只是中国许多茶品里的一款茶品。

  从投资角度来说,普洱茶确实有一种“类股票”的性质,在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普洱茶爱好者,云南每年出产的新茶品质都不稳定,但在里面可能会出现一款品质好、足够年份的普洱茶品,一经发现,就可能引起许多茶友的关注,而如今一款品质优良的普洱茶品,更会引得许多茶友看好它的未来表现。

  从个人兴趣角度来说,笔者个人认为普洱茶在它制作好后,就像一颗种子,要由我们来耕种,来欣赏。所以在能力范围内,适度的收藏普洱茶是可取的,这也是一个互相见证的成长过程。
 

  (下)

  五、未来五年市场走向

  (1)大茶企开始存茶:上游渠道开始想掠取中游渠道的利润空间。

  目前普洱茶市场出现略有偏移了普洱茶原本的产品形态的趋势,即:1、喝新茶,2、追寻山头纯料茶等趋势。普洱茶原本的产品形态是:越陈越香,主张是存新茶,喝老茶。普洱茶品原本的生态、健康,只有山头大树茶才可以代表吗?云南整体的生态环境还是挺好的,只是近年的大气候的问题,才对原料产量与质量有一定影响。

  而关于新概念,应是目前市场拓展过程中,普洱茶文化的传播过程里出现的一些偏差,但也整体不影响大市场,但因为市场偏好而产生的一些商家跟风,或不当操作,可能会让刚兴起的新概念(即大树茶等概念)受到打击。而现在传统市场出现的饱和状态(即大部分茶友已存储有一定量的新茶),需要开启国内更多市场的动力和市场茶品架构改变方能让普洱茶市场继续前行。而今年一些厂家与茶商的动作也正应了国内普洱茶市场开始升级的信号。

  普洱茶,如果在国营茶厂时代,所有茶料统一调拨,制作和出售,国营厂的品牌是可以一定程度上认定是有品质的标杆,但是在如今市场经济环境下,是无法再以品牌来说明一批茶品的标杆品质,各个品牌、厂家自身的定位不同,出产的茶品也有不同。目前云南的部分厂家主要是为了满足普洱茶市场细化多元的需求而生,即有工艺茶、普洱花茶、便携式袋泡普洱茶等等,有一定的跟风行为,即市场需求什么就生产什么,在未来市场的变革里,将会十分被动,反观一些云南的大茶厂或品牌集团在普洱茶消费群体里已经建立起认同与口碑,其今年以来的一些市场动作说明一场大的普洱茶市场变动即将来临。

  普洱茶一直以来有最高的利润区域就是:越陈越香。在国营时期的云南茶厂,在看到当时的终端消费市场的火热,亦是想争夺那时被茶商独霸的:普洱茶存储一定时期后的“类品牌式”溢价,但是奈何当时的时空条件不行,所以最终是以熟普的出现,拓展国外销路而结束。

  而今,经过2007普洱茶热潮洗礼后,仍在坚持做传统形态的普洱茶的大茶企,开始不再满足于上游渠道所得的利益,伸手想摘取中游渠道的利益,并开始布局进军终端市场的铺垫。今年内一些云南茶企在各地建立起普洱茶仓储中心,可能由以下几个因素形成:

  1、为了降低普洱茶品供市量;

  2、让普洱茶入市前就有“已陈化”属性;

  3、开启茶企新营业收入。

  即是向普洱茶市场提供已有一定陈期的普洱茶品,结束普洱茶出厂时只是一个半成品时期,掠取茶商这个中游渠道的部分利润空间。但是要让普洱茶产生“类品牌式”溢价有几个前提,即:1、是需要有品质良好普洱茶;2、是要市场认同的仓储环境;3、足够的时间。

  因此需要产生相当庞大的资金积压与时间的双重成本。这是以前云南国营茶厂无法想象,那个时空下的茶厂,每做一批茶品,都是为了尽快回笼资金,完成一次资金周转。

  至今普洱老茶的高价格与稀有性,是普洱茶终端消费市场的开拓动力,但市场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普洱茶整体的内涵及根本价值认识仍在一个传播阶段,许多普洱茶品并不处于流通状态。所以大茶企的存茶行为短期内的对普洱茶市场仍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主要因为,在今年之前的大部分的普洱茶品,已经部分流通到终端消费,但更大部分仍掌握在占据流通渠道中端的庄家或茶友手中,这些庄家在2009年左右出手抄底,把当时一些跟风的或从囤积大量普洱茶却无变现能力而影响正常运营的茶商那里收集普洱茶品,囤积了大量已有一定年份的普洱茶。而普洱茶市场,只有掌握茶品,才有定价权,而茶厂一直以来的批发价只是对市场的指导价。

  在市场未来变化局面里,长期专注于普洱茶的存放,真正传播着普洱茶洱茶的内涵及根本价值的,深耕仓储方式多年的普洱茶商,布局多年的庄家大鳄也将浪沙淘尽始见金,慢慢浮现出来,运用领先茶企多年的存茶方式,为茶友们提供更多有质量有陈期的茶品。

  (2)未来市场将走向正常发展状态

  上游茶企跟中游茶商,一直以来都是合作伙伴,茶厂制茶,茶商藏茶售茶,但现在上游茶企开始存茶,即开始藏茶,而且有一些茶企在一些地区有开直营店,即是正面与茶商进行竞争,以此为开始的市场变革,将使普洱茶市场走一个新的高度,即市面上在售的普洱茶品都有一定年份。而非之前的普洱茶市场状态:市面上大部分为新普洱茶,部分普洱茶商沦为上游与下游(终端消费市场)的搬运工,要想适应新的市场变革就必须要有“技术活”,真正的去研究普洱茶的特性与茶性,练好自己的存茶功夫,才能在未来普洱茶市场有一席之地。

  当然这个过程是循循渐进的,不过现在可以试想,市场上的茶品大部分为有一定“陈期”的普洱茶品,其价格就不会高企,“时光”将会廉价,我们杯中的普洱茶将更加的“和蔼可亲”。可能第一阶段是一些三年期的普洱茶品成批出现在市场,第二阶段是五年期的普洱茶品少量出现在市场,第三阶段是八年期的普洱茶品出现在市场。

  这些不同陈期的普洱茶品出现在市场,除了使老茶价格更趋于稳定,而且使一些同陈期的茶品如果要有更高“溢价”,就会要比这类大仓储的茶品有更佳的表现,从而促使整体普洱茶产业进步,有了一个相对而言的大众认可的口感,来对普洱茶品年份的界断就更为清晰。使新入市茶商有更低成本拿到有一定陈期的茶,而不是沦陷于各自斗价,让一些质量并非很好,和一些非香港仓茶品在市场破坏入仓茶品的名誉,亦有更多时间增强普洱茶品体验营销下的服务质量与水平。

  (3)普洱茶未来的仓储条件

  普洱茶的最佳仓储条件是什么,普洱茶界一直是争议不断。但是,普洱茶就像经过一定时间存放后的陈年普洱茶,不同人,不同地方存储,都会不同的表现,那么不同仓储,只要是大家各自喜爱的仓储都是可取的。未来的普洱茶应该是多元三极化,即:

  1、为家庭仓储,各地气候不同,温湿度不同,仓储普洱茶所能提供的条件不同而出现一个泛类型的仓储环境,这是普洱茶给予茶友的乐趣之一,在这里的普洱茶已拥有超出一般流通型普洱茶的含义。

  2、为茶商仓储,各地茶商所处地区不同,因气候等各方面的不同,经过各自长时间的探索而出的仓储,应该是纯干仓、干仓、入仓之间不同程度仓储的总和。若有机会收到品质好的茶品,经存放而出将会有较高的“类品牌式溢价”。

  3、为茶企仓储,存储在传统普洱茶市场建立的仓储中心,若能有一定量供应市场,有可能在未来普洱茶市场成为衡量普洱茶年份之间的尺度。

  且不论哪种仓储最佳,各种仓储的存在使普洱茶的形象更为生动和适应更多的茶友,这才是普洱茶啊!

  六、关于当前普洱茶市场一些现状

  (1)关于新市场开拓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例如:1、北方普洱茶市场对新生普茶的接受度很高,但对普洱老茶处于一个敬而远之的状态,2、部分新普洱茶市场都认为入仓茶品都是为了做旧骗人。传统香港仓茶品本来的出产量就很少,而除广东以外的新普洱茶市场大多只是喝国内货源充足的肇庆仓,而引起对入仓茶品的厌恶感等等问题。

  (2)香港仓、入仓茶与肇庆仓之区别

  香港仓储的普洱茶品,在过去半个世纪里,一直都是主流普洱茶品,新生普洱茶的苦涩即使历经二十年仍不能褪去,香港仓当时适应市场需求而出现了,这是一种模拟普洱茶茶马古道运输环境的成规模、批量的仓储,给予其一定温湿度,然后经过一定时间退仓存储(即自然存放)的仓储方式,一般最佳周期为10年。而在这个数十年经验发展而出的仓储方式,使用现代的控制温湿度的器具,更好的控制仓储条件,而入仓茶品更趋完美,一些印级茶品经过足够时间的存放已经证明这一点。

  而肇庆仓是在普洱茶热潮时,一种当时的模拟香港仓产品,关于普洱茶的仓储条件,在我的另一篇专门叙述普洱茶仓储的文章《浅论普洱茶仓储》有描述,肇庆仓主要是:低温高湿。低温高湿仓储下的生普洱茶品,应是以高湿促使茶叶内质快速变化,低温是令其进程不剧烈,使香气有所保留,但因为高湿,是水份过度进入,后期没有足够时间退仓存放,直接流入市场,仓味明显,茶汤水味重,会有包住舌头之不畅感。但此类肇庆茶品在普洱茶热潮时囤积足够多的量,以供应一些新兴市场,希望随着未来普洱茶知识与文化的整体传播,热爱普洱茶的茶友们对港仓与肇庆仓能有足够的辨别能力。

  (3)为什么有“纯干仓”?

  “纯干仓”普洱茶品的出现,约在1995年左右,主要是当时香港茶商的茶品主导普洱茶市场,市场都认同普洱茶需要经过茶商仓储为佳,而“纯干仓”普洱茶品是由一些普洱茶收藏家流出,一般为个人家庭仓储,所以相较与当时香港仓的“干仓”(即仓位较好)、“湿仓”(即仓味较低)而言的“纯干仓”。所以这是前文所提的家庭仓储,并非纯干。因为如果你的茶仓很干,那么你的茶基本就废了。众所周知,普洱茶转化需要一定的温湿度,氧气含量气候等各方面都影响着普洱茶的转化方向,所以“纯干仓”是一个伪概念,应该理解为市场上通俗而言的“干仓”等。那么,在香港普洱茶市场的“入仓”茶品包围下的普洱茶市场,为什么有“干仓”出现呢?应该有以下的因素:

  1、新兴消费者的加入,国内大多数茶叶消费市场,多是以绿茶、乌龙茶类的传统消费区域,随着普洱茶的出现,原来的供应量因为仓储方式的不同,供应量严重不足,所以出现“干仓”概念,把存储茶品的过程让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自己存放,而限于消费者的仓储条件,创造出“干仓”概念适应市场潮流。

  2、新入市茶商的加入,随着热潮渐起,许多原先的茶商也兼做普洱茶品,还有更多刚从其他行业转入茶行业的茶商的加入,限于资金、存茶技术的限制,还有对普洱茶理解的深浅程度不同,而出现“干仓”概念适应市场潮流。

  在接下来的普洱茶市场变革里,来自上游茶企的冲击,将打破普洱茶商原有的经营环境,茶商除了应对同行竞争,还要应对有优势实力的茶企竞争,市场因此会出现以下的情况:

  1、使普洱老茶有一定的价格上升空间;

  2、市场将可能出现“仓储品牌”;

  3、大量囤积的新普洱茶成为“仓储试验品”。因此而有一个普洱茶消耗的新途径,但不排除可能会出现的不良“仓储试验品”流入市场的可能。所以,在这里就要进入市场现状的另一个话题,茶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

  (4)中国茶文化的体验营销

  现代的茶行业里的从业者基本都打着茶文化这个大旗帜在进行销售活动,如何更快的进行完成一次销售过程是目前大多市场的通病。但是茶文化是中国数千年之积累,至今却被许多企业演变成冲茶泡茶的文化,茶文化真的只是这些吗?

  茶文化应是分两个区域,都两个区域都是互通的,一个是茶叶知识,另一个是茶与传统文化结合后的一条通往寂静的精神空间的大道,琴棋书画等等都与茶有很好的互动。现在许多行业都很浮躁,如果茶也跟着这样走,会慢慢失去其根本价值。就像中药文化支撑着目前凉茶行业的快速发展,但国人大多不知中药之原理。茶产业在现今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更应该注重终端体验,提供古典音乐、传统风格的装修、提供可供学习国学之环境等等,亦从自身做起,学习茶文化,传播茶文化,让茶文化在文化传播与经营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5)关于普洱茶的拼配

  普洱茶的拼配技术,我们可以从号级茶品开始说起,存放了近百年的各个号级茶品,到如今品饮,为什么宋聘有宋聘味,同庆号有同庆号味?这是因为各个茶庄的拼配技术不同,而使普洱茶有各自的风格,香气,口感。

  这些号级茶庄所处的年代,原料来源直接,行业竞争者不多,但为什么不像今天这般,直接使用大树纯料?何必劳心费力研制自己的拼配技术?

  普洱茶经过拼配,有为了降低运营成本的因素,但也是想要形成自己一个独特的风格和口感,增强市场辨别度,构建一群喜欢这类风格的茶友圈,可以以今天的下关茶品作参照。当时下关茶厂远离传统茶叶出产区域,为了能提高竞争力,到如今的茶品依然有“烟味”。还有让普洱茶的后期转化有更加的变现。

  在这里并不是要说明拼配普洱茶的好,而是对市场上部分茶友觉得拼配普洱茶就与低价挂等的一个解释,拼配普洱茶品,以季节、级数、品种、年份、地区等为基础条件进行拼配。在国营茶厂时代,大多是以群种茶与台地茶进行拼配,其中群种茶,即是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凤庆种、勐库种、勐海种。它们都是通过自然杂交、以种子进行繁殖的云南大叶种茶树的后代。可以理解为大树茶、古树茶,而且不同地区的大树茶与大树茶也可以进行拼配,也可能会出现超越单一地区大树茶之香气、口感等!

  至今,普洱茶厂家多被市场偏好所影响,没有以前国营普洱茶厂之严谨制茶经验,普洱茶重要的不是刚开始喝就很好喝,而是经过一定时间和仓储存放后还能很好喝,这才是普洱茶制茶经验所在。而且以前国营茶厂的制茶师傅,制作拼配一批茶品,是从采摘就开始控制了。

  现在的普洱茶市场的普洱茶品已不能保持国营普洱茶厂时代稳定的品质,云南茶厂出产的普洱茶品,只能是一个偶发性地出产一批优质普洱茶品,即一年里只有小部分机率出现优质普洱茶品,引起市场热捧,毕竟喝过刚出厂时的大红印的人已经老去,当年的拼配技术是否有完整传承和新的发展,未有定论。而且现在越来越有更多的爱茶人跳过茶厂,自己去云南收茶进行拼配,或是以茶庄名义定制,或以个人名称定制,越来越多的普洱茶厂只沦为一个加工车间。

  (6)关于近年香港出产茶品状况

  刚才在前文提到香港茶庄时,忘了谈一下近年香港茶庄的现状,关于他们近年的收茶状况有无受到2007普洱热炒的波及?答案是有的。半个多世纪的茶庄,大多都恪守自己的经营理念,品质相对而言较差的茶品是无法进入店铺,所以在热潮兴起后,因云南普洱茶的新茶价格猛涨,质量下降,香港茶庄也停止收茶,在2005、2006、2007、2008这些年份是因为新茶价格高企,品质低而不收茶,2009、2010、2011、2012这些年份是因为云南地区干旱,使茶叶质量下降而不收茶,当然在这里说的是没有像以前那样大量的收茶,在热潮过后的一些年份,会少量入货补仓,这些少量的普洱茶,可以理解为笔者之前谈到的偶发性的“优质普洱茶”,普洱茶界有个说法,香港懂茶但不懂做文化,台湾懂做文化但不懂茶,当然至今已经不能这样说了,而发现优质普洱茶乃是传统香港茶商多年积累的对普洱茶的辨别能力使然。

责编: 水方子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