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古茶“古茶传奇 问茶之旅”——曼弄

曼弄古树茶
  中国普洱茶网讯:3月24日,澜沧古茶“古茶传奇问茶之旅”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入勐海,向茶友们心中向往已久的纯粹之地——曼弄寻味问茶。
 
  景洪往西南方向走大约50公里便是著名的勐海。勐海的勐混镇是块广袤富饶之地,而我们要寻味问茶的曼弄,就位于勐混镇里。举目四顾,方圆几十公里的勐混大平坝,水丰土沃,水稻、玉米、蔬菜……随便一种植物,都长势旺盛。这富足安宁的傣乡里,水田、傣寨、茶山,融为一体;农夫、牲禽、野生动物,和谐相处,就连迎面走来的牛群也是优哉游哉,似闲庭信步,人来全无惧,车来亦不惊,那种淡定,也只有在这茶山傣乡,才得以一见了。
 
  问茶小组,在上山路上简单解决午餐
 
  曼弄,即古贺开,地处勐混境内,是古六大茶山之一。海拔超过1700米,常年云雾缭绕,古茶树茶园连成片,树龄百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园面积9700多亩,且树冠繁茂。在茶山周围,没有人工栽培的梯地茶园,当地茶农产地保护意识极强,禁止外来茶叶人山,确保曼弄茶山茶叶品质和原生态资源优势。
 
  茶农在进山路上离茶林还有5公里的地方设下岗哨,严查进出山游客访客的车辆和大件行李,防止外茶进山和偷带茶叶下山。哨兵们执法的严谨严格程度丝毫不亚于机场的安检,上山下山的每一台车都严格监控,车厢、车尾箱、大件行李全要打开检查,决不让外茶蒙混流入,也不让人私带茶叶出去。
 
  这片历经千年风霜,阅尽人世多少朝代更迭依然不改质朴容颜,不改自我修炼初衷的古茶林,这片在2006年便获得欧盟有机认证的古茶林,在春日骄阳的照耀下,傲然挺立在海拔1780米的高山上,迎风摇曳,生机勃发。
 
  茶山上平均树龄超过600年的古茶的树身并不太高,但树冠宽阔,枝桠横向延展性强,树型苍劲委屈,造型婀娜多姿,让人着迷。置身于这片古茶林,闻着古茶树那种特有的芬芳,能让人真切地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据当地茶农介绍,曼弄的茶树,生速度比较慢,而且不会长太高。即使树龄超过了700年,也只有三四米而已。反而旁边那些几乎跟它们同时期种下的樟树、红毛树,树身都已经高达十几二十米,需两三人才能合围。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古茶树长得慢,长得结实,我们才有机会品饮到韵味如此厚重、悠长的古树茶。浓缩的,才是精华。
 
  在曼弄山上,这些拿粗木棍撑着的茶树随处可见,其原因并不是因为树受伤了或者种歪了需要支撑,而是为了避免在采茶时,茶树主干因经常被攀爬而受伤,茶农们创造性地将一根粗木棍或木板、竹竿斜靠在茶树树杈上,以便能轻松地走到茶树上。这一细节看似平常,却已传承了千百年,体现了茶农爱茶敬茶的精神。
 
  “云南十八怪,老太太爬树比猴子快”,描述的是古茶林里老茶农采茶的情景。这位老茶农矫健的身姿、专注的神情,爱茶敬茶的态度,熟练而小心翼翼的动作,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从2003年开始,澜沧古茶正式进入曼弄古茶山,经过11载悉心养护,适度开发,至今已成就了七代十余款的曼弄经典。
 
  每一年,作为曼弄古茶山的“开秤者”(第一个对原料进行收购),澜沧古茶对曼弄采用了定点采收、定点采摘、定点制作的方式,对每一个制作的关键点都进行严格把控。
 
  走进澜沧古茶曼弄基地,满场的晒青毛茶映入眼帘。茶农们正在细心地翻弄着,努力让每一根茶芽都能受到合理的光照。不久后,这些精心晾晒的毛料将被送进澜沧古茶的原料库,并成为名山名品“曼弄”的原料,再经古茶人的精心压制,一杯香醇绵滑的曼弄茶汤,便能缠绵在古茶茶友的口腔里。
 
  经过2012—2013年的积累和酝酿,延续严谨认真的“看茶做茶”的制茶工艺,澜沧古茶2014年再次推出名山名品“曼弄”,将饱满花果香、稠滑汤感、悠长韵味奉献给广大爱茶人。这款由古茶人精心孕育的纯粹好茶,也即将与大家见面,敬请期待!
  2014年曼弄
 
  这棵古茶树已有900多岁。她太老了,枝叶开始逐渐凋敝,生命的气息开始一丝一缕地离开她的躯体,生命的终结已成定局。茶农不忍,每日跪拜,向上苍祈祷,要挽留古茶树的生命。树上的红布条是茶农每次跪拜系上去的,每一根红布条都是茶农虔诚的心愿。即使走到生命的尽头,爱茶的人们还是祈福。这片传承千年的古茶林,献给我们的岂止是一口单纯的茶汤,那是千年精灵的至高敬献。
 
  就算枝叶枯萎,生命逝尽,也要屹立成一道风景。这就是古茶魂!
 
  在这即将逝去的生命面前,不由得想起在南印度洋坠毁的MH370上的逝者。世界是残酷的,生命是脆弱的,于人于茶,同理亦然。在茶山上守望千年的茶树毕竟不多,所以我们敬茶爱茶就是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人生无常,所以我们要感恩生命,活在当下,感恩与珍惜生命给我们带来的一切。
 
  愿逝者安息,向每一个逝去的生命致哀;愿珍惜当下,向每一个努力生活的生命致敬!
责编: 深水鱼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