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库戎氏:一位普洱茶拼配师的快乐与忧愁(下)

    为了永恒的经典
 
  戎玉廷的秋天,是从一款款茶的审评开始的。
 
  同样是10年前,戎玉廷初尝了拼配技术带给他的实惠。2007年,由他拼配的秋茶“博君”赢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市场反应。“‘博君’是多个茶拼配在一起的,充分体现了普洱茶生产和加工的技艺。”比“博君”带来的经济效益更让戎玉廷鼓舞的是,拼配茶得到了不少茶友的认可。
 
  每一份收获背后,从来都是付出。“博君”背后,正是三个月日复一日的开汤审评。“每天的茶都要审评,结合每款茶的特点进行归类。”戎玉廷举例说,比如一款茶能体现“博君”香,归入“博君”香一类;这款茶能体现“博君”回甘生津,归入“博君”回甘生津类;根据这样的分类,最后形成“博君”所有的特点分类,再通过一定比例进行组合,来感受茶叶的香、回甘生津等是不是“博君”的,如果不对,又要对比例进行调整。“光做‘博君’,一年只有几千片茶叶,但我审评的次数不少于2000次。”
  如果说拼配的价值之一是让茶友感受更好的味道,那么价值之二便是让茶友可以一直感受记忆中那个更好的味道。被茶友认可的“博君”,被奉为经典,而戎玉廷要做的,就是让经典成为永恒。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茶叶是个靠天吃饭的产品,从茶树的生长,到茶叶的生产制作,不同的气候会带来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才能让经典永恒呢?戎玉廷认为,唯有通过拼配,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客观原因的制约,让茶叶品质趋于稳定。“以‘博君’为例,只有原材料挑选的严苛,制作过程的高标准,再通过审评和拼配,多项选择,甚至弥补因为客观原因而不稳定的原料来源,最终才能实现其品质始终在同一条线上,保持风格特点的一致。”正是对拼配技艺的坚持,十年“博君”,风格始终如一。
 
  这份如一的风格,来源于这位普洱茶拼配师口腔的严格把控。每年秋天,戎玉廷都固守在勐库戎氏,重复着“秋天的故事”,他自己称之为“闭关修炼”。因为每天评审大量茶叶,一个秋天过去,脾胃往往超负荷,需要最少一个月才能慢慢调理过来。“初评茶汤还可以不咽下去,但复评时必须一口口喝下去,体验要从舌尖到喉根,才能准确无误。”
  事实上,每年春秋两季,因为大量的审评、拼配工作,脾胃超负荷的戎玉廷常常感觉很虚弱。“如果拼配不以技术和艺术来论,我觉得对我们做茶人、拼配师来说不公平,也很委屈。”戎玉廷笑笑说。
 
  拼配是坚守,更是未来
 
  更让戎玉廷委屈的是,不少茶友对拼配茶的“误解”。不久前,在一个微信茶友群里,有支持纯料茶的茶友,甚至认为拼配茶就是以次充好,是“假茶”“垃圾茶”。这让戎玉廷耿耿于怀,不吐不快。
 
  “丰富的古树茶资源,是云南普洱茶的一大特色,山头茶也确实味味精彩,但正是这些特点,让古树茶和纯料茶成为商业炒作的概念,让一些茶友模糊了真相。”戎玉廷说,古树茶和纯料茶是2007年之后才有的,本身很有特点,但并不代表最好。而拼配是茶叶制作的核心技术之一,尤其是普洱茶,可以说是拼配师创造经典产品的‘武功秘籍’。有了拼配,茶叶才会有香味的丰富持久;有了拼配,茶叶才会有口感的舒适协调;有了拼配,茶叶才会有独特的个性和恒久的生命。人们现在对拼配的误解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现在市场中的某些纯料茶,更多只是概念或者一种不讲求技术的混搭。二是一些商家做茶技术欠缺,难以拼配好产品便夸大纯料的特殊性来迎合市场。“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纯料茶的拥趸者将拼配茶等同于以次充好,实在让人痛心。”
  在古树茶和纯料茶风靡的年代,戎玉廷也曾面对诸多诱惑。最早走进冰岛村的他,其实是有资源和技术优势的。“一开始我就认为是概念炒作,只是资本运作的手段,对于我们立足做百年企业的本土企业来说,还是应该立足于坚守制茶技艺,深研拼配技术。”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今年春天,冰岛村茶农破天荒又一次找到戎玉廷,希望他收点茶。这让他回想起10多年前,他第一次走进冰岛村的情形。从无人问津到炙手可热,到如今的繁华褪去,戎玉廷认为,与拼配技艺相比,纯料茶只是一个概念,也许能成就一时,但不代表普洱茶的未来。“最终只有拼配技艺,才能让普洱茶做大做强,因为拼配技艺可以发挥每一款茶最大的价值,让更多人喝到好茶。”
  让戎玉廷忧心的是,现在很多茶企,尤其是茶二代,认为迎合市场需要,做好产品概念和包装比做好茶更重要,“我是不赞同的。”曾经有位茶二代对每年春秋季节就扎在勐库的戎玉廷说,“叔叔,你应该多出去转转。”“他的意思是我应该多了解外面的世界,而我认为,做好茶才是做茶人的内功。”戎玉廷说,茶之所以能成为丰富的产品,茶文化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就是因为有人的参与,有技艺的坚守与传承。“作为茶叶制作核心技艺的拼配,不仅可以成就经典,提升品饮感受,还能实现茶叶的标准化,必定是茶业发展的未来。”
  来源:人民政协报
责编: 米渣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