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普洱茶圣地勐海:三

  石头、蹄印,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渐渐湮没。只有深入探寻久远的历史,才能读懂这无尽的古道。明、清时期手工业制茶商云集佛海(今勐海),成为盛极一时的普洱茶交易中心,佛海23个茶庄年产紧茶出口量达4万担,富于远见卓识的茶商们开辟了一条从打洛经泰国到印度、西藏的茶马古道。山路纵横蜿蜒,水路千廻百转,演绎了多少爱恨交织的传奇故事。韧性的力量已经把曾经坚实的脚印刻在了石板路上,诠释出苦尽甘来的本真。他们从密林古道中走来,从历史久远处走来,在亘古不绝的路上,将勐海普洱茶的芳香撒遍世界各地。

  据《勐海县志》记载:清朝末年,佛海已经成为云南普洱茶生产加工的重点县。生产的普洱茶深受藏族兄弟的喜爱,1930年,西藏茶商组织大批马帮到佛海购茶直销西藏。1940年,佛海县生产的普洱茶运销到思茅、普洱,西藏,出口到印度、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家。1939年,白梦愚在南糯山建立了第一个以机器加工为主的现代化茶厂思普茶厂;1940年,范和钧建立了规模最大的佛海茶厂,从此,普洱茶加工生产迈向了现代化的征程。

  抗日战争的硝烟摧毁了普洱茶曾经的辉煌,这是一个沉重的记忆。据《十二版纳志》、《勐海县志》、《勐海文史资料》等史书记载:1942年9月起,日泰联军5000多人进犯勐海打洛。打丙江坡头及勐麻沿线战斗激烈,敌人组织多次飞机轰炸。日机连续不断轰炸佛海、南峤等地,轰炸造成村民人口伤亡、财产损失惨重。战争期间,佛海县所有茶业企业因战争被迫停产倒闭,造成巨大的直接与间接损失。茶业企业捐款、捐粮,积极支持地方政府成立的抗日救国分会——“旦娜”抗敌后援会的抗日行动,出动民工抢修道路、机场,运送弹药,组织抗日游击队和远征军,共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战爱国历史篇章。

  1951年,佛海茶厂被人民政府接管,恢复重建。经过近70年的风风雨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国营企业到民营企业,勐海茶厂始终坚持“一心一意做好茶”的理念,始终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和普洱茶行业的龙头。云南七子饼茶和现代普洱茶人工后发酵陈化工艺的巨大成功,无不体现了勐海茶厂对普洱茶行业发展的卓越贡献。2007年,全厂有职工800多人,收购毛茶13000吨,生产精制茶7000吨,上缴税利1.3亿元,成为茶业生产企业中纳税最多的企业。

  以“大益”为代表的普洱茶以其浓郁的芳香,绝妙的口感享誉天下,多少人为之探秘。有人认为奥妙在水,神奇在保密的发酵工艺,成功在每道工序中严格的质量管理……其实,普洱茶的特殊制作,有一套十分特殊的工艺和手法,这种工艺和手法从采摘就开始了。采摘—杀青—揉制—晾晒—渥堆——筛分—成型……每一个环节都是用心做茶。

  “大益”是普洱茶历史发展的产物,它融天地之秀气,承历史之精华,成为当今普洱茶的杰出代表。大益普洱茶的配方及其神秘的制作规程,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制作出来。不断推陈出新,大益系列普洱茶的品质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大益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

  勐海茶厂生产的7572熟饼、7542生饼是目前评判普洱茶品质的标准产品。7572熟饼采用金毫细茶撒面,青壮茶青为里茶,发酵适度,色泽褐红,滋味醇厚,汤色透亮,综合品质较高。7542生饼以肥壮茶青为里,幼嫩芽撒面,拼配得当,面茶色泽乌润青毫,香气纯正持久,有花果味,滋味浓厚,回甘好,汤色黄亮,叶底匀齐。

  台湾、香港、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地商人和消费者迷恋追逐普洱茶的“勐海味”。普洱茶的“勐海味”最关键的环节是在勐海生产,并且要用当地的山泉水发酵,它是一种发酵后所留下的真性原香,香气缭绕不散,令人神往。勐海早已被人们誉为普洱熟茶的“圣地”

  而今的勐海,普洱茶可谓群星闪耀,百花齐放。“大益”的“味最酽”、“V93”、“金针白莲”、“红妆”、“宫廷普洱”、“暗香普饼”、“玉润”、“0732”等18个产品先后获得国家级金奖产品。“黎明”、“郎和”、“兴海”、“云茶科技”、“博友”、“七彩云南”、“陈升”等一大批骨干企业的产品品质上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勐海普洱茶品牌闪耀,名扬天下。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