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山千年普洱茶树焕新春

布朗族男女在一起唱情歌,中间是老曼峨村一千三百多年的老茶树

  离开打洛镇,沿回勐海县城的路行驶到大约三分之一处,就有一条叉往布朗山乡的山间小路。这条二十多公里长的单车道硬化路顺山势蜿蜒曲折,先穿过一大片一大片连绵的香蕉林;然后是被亚热带气候所滋润而恣意生长遮天蔽日的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那里一边是长满蕨类植物的山崖,另一边则是从深达十多米山沟探出头来的高大笔直的亚热带乔木;再然后,才是略见缓和的丘陵,偶尔在林间露出鳞栉次比民居的村寨。而这样到达的才刚刚是布朗山乡政府所在地,我们必须把公羊车停在乡政府大院,换乘乡政府提供的四驱越野、走20公里烂泥巴路、再翻过五座山才能到达布朗山深处的老曼峨。

  由于交通闭塞、偏远,即使对于生活在西双版纳的本地人来说,布朗山也仍有太多的传奇和神秘气息。但是随着近几年,特别是2007年普洱茶的热炒以后,深山里的布朗山老曼峨也忽然之间像普洱茶一样声名鹊起。

  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就是布朗族。“布朗族种茶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进老曼峨之前,布朗山乡的党委书记黄立诚给我们介绍,茶叶既是布朗族的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经济来源,以前当地产的普洱茶经过“茶马古道”销往外地,但是这种贸易并没有给布朗族带来富裕的生活。令黄立诚欣喜的是,随着普洱茶热兴起,这种状况正在改变。

  “别的不说,这几年普洱茶卖的好,光这一个村寨不到二百户的村民,一年的资金流量就有将近2000万。”老曼峨寨可以说是整个布朗山最大、最古老、种茶最早的布朗族村寨。据寨里佛寺里的石碑记载,老曼峨建寨至今已有1369年,寨里还保存着一口千年古井,见证了老曼峨寨的悠久历史,布朗山乡其它众多村寨的古茶树,也均来源于老曼峨。

[page]

老曼峨最宝贝的财富就是山上这些千年老茶树,采茶都要爬到树上采。这就是茶界著名的老曼峨古树茶,市场售价相当高。.jpg

  老曼峨村如此有钱,我们进入老曼峨村时却一点没感觉到这一点。进村的唯一的一条山路被布朗山人称为“烂泥巴路”,到处坑坑洼洼崎岖不平不说,由于常年雨水不断,又经过大车反复碾压,有的地方车辙压起的泥巴都有一个车轮那么深,就连我们乘坐的四驱越野车都差点没有从泥坑走出来。

  “现在村子里不是都有钱了吗?怎么也不把这条路修一修呢?”坐在上下左右不断颠簸的车里,我忍不住问起旁边陪同我们进山的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自震云,这位早就走遍了布朗山乡63个村寨了农业技术干部无奈的笑了笑说,“这条路是被拉建材盖房子的大车压成这样的,已经修过两次了,每次修完以后都会又被压烂。”

  村民们有了钱,第一件事就是翻盖房子。自震云说,老曼峨以前那些有民族特色杆栏式木结构的老房子,有三分之二都改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代住房,今年据说还要再盖13座小楼,“山里没有砖瓦水泥钢筋,只能从山外运,你说这路能不压坏吗。”

  说着车子已经开进了老曼峨寨,村子路不是很宽路边堆满了散放的红砖,村长岩三光就站在自己家新盖的两层小楼前迎接我们。走进岩三光家的新楼房里,电视机、音响、沙发等一应俱全,阳台上摆着几个晒茶叶的簸箕。岩三光说,他家有上百亩茶树,基本上全部都是百年古茶树。为了确保茶叶质量,老曼峨的茶园从不施用农药和化肥,产出的茶都是无公害绿色食品,这样的茶叶更能卖个好价钱。

  “今年的春茶卖到五六百块钱一公斤,现在的谷花茶也能卖二百多块钱。”岩三光介绍,茶叶每年可以采很多批,最早一批春茶价格最高。村民把茶叶采回来后,平摊在簸箕中晒青,制成普洱茶的原料干毛茶,等着外来的客商上门收购。古茶树资源稀缺,村民不用担心销路。

  “因为古茶树种的稀散,所以产量不高,每亩一年只能摘七八十公斤鲜叶,晒20多公斤干毛茶。”岩三光算了一笔账,以亩产20公斤、每公斤300元计算,每亩茶叶年收益也有6000元,他家一百亩古树茶一年的收益就有60万元,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在老曼峨村三千亩古茶树的深处,岩三光指着山坡上一棵有海碗粗细的茶树告诉记者,这就是山寨的护寨神树,“这棵树的年纪比我们寨子都长,老人们说能有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了。”

责编: isundust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