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聊茶】游“将军洞”看《茶经》与普洱茶

  大理有座苍山,苍山脚下有个洞,洞里有座白族庙,庙里有个唐朝将军叫李宓。将军庙是白族的本主庙,里面的神是唐朝将军李宓,什么乱七八糟的?不乱!这是一段历史,弄懂历史,才好理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为什么没有云南普洱茶的只言片语,解开思想疙瘩。
 
  将军洞


  将军洞是俗称,正名应为唐李宓将军庙。庙在下关西北苍山斜阳峰麓,与“万人冢”同属天宝战争有关的历史遗迹。未建庙以前,李宓将军牌位原设在下村的龙王庙内,直到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李宓族裔呈请朝廷,获准后方建“唐李公之庙”。在庙北侧有一溶洞,清泉涌出,常年不断,灌溉着上村、下村、打渔村的千顷田地。几个村的民众受益后,呈请封李宓将军为“龙尾山泉利济将军”,管水利之神。白族信众把他看作忠孝两全,保护人民生产、生活的“本境福主”。下关地区的汉族同样尊崇李宓为“忠君卫国,保境安民”的“将军老爷”。成为当地规模最大,香火旺盛的本主庙。
 
  南诏国
 
  (公元649-902,共254年)
 
  南诏国自公元649年建国至公元902年灭亡,传世13代,历经254年。它与吐蕃政权同为唐帝国版图内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最强大的政权,基本上与唐帝国相始终。
 
  公元902年后改为大理国。公元1253年忽必烈远征云南灭了大理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成立元,云南才重归中国版图。
 
  到公元860年前后极盛时的疆域已是“东距爨(cuàn),东南属交趾(今越南北部),西摩伽陀(今印度),西北与吐蕃接,南女王(今泰国北部南奔府),西南骠(今缅甸中部),北抵益州(大渡河以南),东北黔巫”。国运长久,国力强盛,国威远播,真可谓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文化发达。南诏已成为唐朝西南边境强大的政权。


  (在唐的西南边疆形成了唐、诏、蕃三方势力错综复杂的纷争局面)(在唐的西南边疆形成了唐、诏、蕃三方势力错综复杂的纷争局面)
 
  唐李宓将军何以死在西洱河上?因为天宝战争。
 
  公元750年(唐玄宗天宝九年),为了完全摆脱唐朝的控制,南诏王阁罗凤首先出兵攻陷了姚州都督府,杀了云南郡太守张虔陀。公元751年(天宝十年)、754年(天宝十三年)唐朝派遣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侍御史剑南留后李宓率兵4次征讨南诏,唐兵皆被南诏击败,主帅李宓受伤沉河而亡,唐军尸横片野,血染西洱河,十分悲惨。战后阁罗凤下诏说:“生虽祸之始,死及怨之终,岂顾前非而忘大礼。”用宽厚仁慈之心,收敛唐军尸骨“葬而祭之”。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诏、蕃共同出兵攻取了唐嶲(xī,今四川西昌)州地,唐朝从此失去了在川西南“西抗吐蕃,南抚蛮夷”的重要据点。
 
  公元750年(天宝九年)至公元794年(贞元十年),南诏国与大唐断交45年,互不往来。此期间南诏与吐蕃结为兄弟之邦。
 
  794年(贞元十年),唐、诏在点苍山重新立盟和好。
 
  795年(贞元十一年)后,南诏在北攻吐蕃之后,又调兵南下,向今西双版纳地区发展,征服了茫蛮中的茫天连、茫吐薅(hāo--薅草)、茫盛恐、茫鲊(zhǎ--茄子鲊)、黑齿等十部及穿鼻蛮、长鬃蛮、栋峰蛮等许多部落,将其南部疆界推向女王国(今泰国北部南奔府一带)以北。也就是说完全统一现三大茶区—临沧、普洱、版纳是南诏国后期。
 
  陆羽及《茶经》
 
  1、陆羽(733年-804年,72岁),今湖北省天门市人,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2、《茶经》创作于公元758—780年(陆羽26—48岁),茶圣陆羽几易其稿,不断补充完善才完成,到公元780年定稿,广为传抄。
 
  时间串联将军洞、南诏国、陆羽及《茶经》
  公园750年南诏王起兵反抗,公元751年唐派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攻打南诏,敌对开始。陆羽18岁,还未出游考察茶事。
 
  公元750年至公元794年,南诏与大唐断交45年互不往来。公元754年唐李宓率兵十万再次攻打南诏全军覆没,后有将军洞。之后南诏联合吐蕃反攻大唐抢占领地。陆羽18—62岁,期间《茶经》于公元758—780年(陆羽26—48岁)完成。公元754年李宓兵败身亡的同年陆羽22岁出游义阳、巴山、峡州,品尝巴东“真香茗”,后转道宜昌,品峡州茶与蛤蟆泉。23岁的陆羽整理出行的所见所闻,为创作《茶经》作准备。公元755年唐“安史之乱”爆发,唐由盛转衰,为躲避战乱,陆羽离开长安顺着长江而下,一路上北折南转,考察收集了大唐各地的茶叶情况,花了20多年的时间,初稿→修改→补充→定稿,公元780年陆羽48岁时《茶经》定稿广为传抄。公元794年南诏与大唐再次结盟,与吐蕃分手。此时陆羽已62岁,《茶经》成书14年了。
 
  公元795年后,南诏向东向南征战,才完全统一现三大普洱茶茶区。
 
  公元860年前后,南诏国到了最强盛时期,势力到东南亚。
 
  结论
 
  普洱茶与陆羽及《茶经》不相关,《茶经》仅是大唐的茶经,陆羽不可能也到不了南诏国考察敌对国的茶山,而且那时云南三大普洱茶区也还没被南诏国统一,还在其他的“山大王”势力掌控中。
 
  茶友我这么费力把将军洞→南诏国→大唐陆羽→《茶经》→云南普洱茶,串联起来,目的是还原历史,弄清事实,不被忽悠。
 
  现在说法很多,如:①普洱茶非主流不入陆羽法眼,②陆羽《茶经》不写普洱茶天理难容……。
 
  历史就是历史,不容我们歪曲,也不能随意篡改,应当还原其本来面目。大唐、吐蕃、南诏三者之间,时而举杯结盟,时而兵戎相见,分分合合,有分有合,分后必合,其各自的势力和疆域也随之发生变化。与《三国演义》时的魏、蜀、吴,或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一样。
  邦马大雪山世界第一的野生古茶树群落,世界茶树起源中心之一邦马大雪山世界第一的野生古茶树群落,世界茶树起源中心之一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南诏的强大与扩张,促使了云南大叶种茶的快速发展。大叶种茶味酽苦涩,“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种饮用方式随着好茶民族在喜马拉雅山麓两侧的迁徙,随处传播,或者说大叶种茶树随着南诏的扩张及迁徙,茶当药用,当菜吃。“一日不可无茶”民族到那里就喝到那里→栽种到那里→茶文化传播到那里。印度吃茶习惯是景颇族(境外叫克钦族)带进去的。茶种也应是这个时期带入印度的,怪不得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土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地方发现了由中国传入印度的变种野生茶树,错误认定印度是茶树的原产地。
 
  实际中国茶→云南普洱茶传播到世界各地,也是这个时期,为世界茶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云南普洱茶(大叶种品种)资源是种质资源、遗传资源的基因库,孕育了大批优良茶树品种。
  普洱茶与陆羽及《茶经》,在当时就是无法相交的两条线或两个平面。陆羽不可能到普洱茶产地考察,说不了也不能说,更不能把别国的茶占为己有;《茶经》是陆羽对大唐国茶的考察品饮实录及制茶经验总结;所以《茶经》没有云南普洱茶的只言片语是客观的也是符合历史的。
 
  这正是陆羽治学严谨所在,也是《茶经》获得广泛且经久好评的原因所在!不像现在,有的人没有经过实地考察,没有认真查阅研读资料,张口就来。忘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教导仲由的意思是: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要求做学问态度要端正,做人要诚实。
 
  那最早记录云南茶的是哪本书?
  公元863年正月唐代樊绰写成的《蛮书》,这已是茶圣陆羽死后59年《茶经》传抄83年后的事了。《蛮书》之《云南管内物产第七》:“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采无造法”意思是:采茶不分季节,制作方法多样。一年到头都采了当菜吃,也正是云南版纳、普洱、临沧等热带亚热带气候出产的普洱茶的特征。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