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援滇11年纪实--钢铁温度融入普洱茶香

  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普洱市,是普洱茶的故乡,全市259万人口中,贫困人口占了近一半。2003年,循着中央的指引,宝钢将关注的目光落在普洱市宁洱、墨江、江城、镇沅四县,就此拉开了宝钢定点援滇的序幕。11年间,涉及整村推进、易地搬迁、教育医疗、产业扶持等逾400个扶贫项目,驱散了四县38个乡镇255个村庄贫困的阴霾,令近20万人看到了幸福的前景。
宝钢援滇11年纪实--钢铁温度融入普洱茶香
  山乡巨变,换了模样
 
  今年4月的一天,横断山脉深处,江城哈尼彝族自治县宝藏乡亮马河村橄榄寨沸腾了,村民高亢的歌声缭绕山谷,沉寂久远的山寨终于换了模样:一条横贯全寨五百多米长的硬化路两旁,簇新的砖瓦房、60平方米的科技文化室、400平方米群众活动场地齐刷刷地铺开,与新建的两个垃圾池及250米覆盖全寨的排污管网同时投用。这个逾半数村民年收入不足千元的贫瘠山寨,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被贴上了“现代”的标签。
 
  “从云南回来已经三个多月了,可触及心灵深处那老百姓渴望摆脱贫困的迫切眼神,至今历历在目。”说这话的是今年8月从云南普洱市挂职回来的宝钢第四任援滇干部、宝钢股份硅钢部五分厂党支部书记陈伟。
 
  陈伟清晰记得去年11月,初次与县乡扶贫办的同事一起到橄榄寨调研时的情景。
 
  宝钢每年拨付的援滇资金近1000万元,其中,70%用于民生,比如整村行进项目中的易地搬迁、庭院改造、通路通电,人畜引水工程及乡村文化室、卫生室的建设;20%用于教育培训,包括建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学生;10%用于扶持产业及其它。宝钢对口帮扶的四个县有38个乡镇数百个村寨,近千万元援助资金这样分摊下去,还是有“杯水车薪”的感觉。
 
  对这个寨,陈伟之前已有耳闻。寨组长读过书当过兵,开阔的眼界开明的思想,令这个寨的村民也显得与众不同。乡政府的人说,这个山寨村民脱贫的愿望真是迫切,到乡政府跑了好几趟,就为争取到宝贵的扶贫资金。调研小组一行从江城县政府出发,颠簸了足足三个多小时。车子刚一进寨,打着赤脚的村民们便围拢了上来,组长一把拉住了陈伟的手,递上一张自己设计的山寨建设规划图说:“都盼着呢!”放眼望去,村民原先住的茅草房、杈杈房已经全部被拆掉,临时搭建的残破帐篷散落在山脚下。山寨中央,一段路基已经被挖开。组长说,已投入的建设资金是全村人自筹的——村里所有家当,共19万元。看到村民“自断退路”的豪迈,陈伟有些震惊,自己挂职一年多,没见过这么迫切的。陈伟说,村民对幸福渴望的眼神令他终生难忘。
 
  按惯例,调研人员要向村民推选出的几位代表了解情况,可组长说全寨31户村民,每一户都要求派一名代表。一间简屋被31名村民挤得满满的。在与当地干部几番沟通之后,陈伟将一份立项申请报告火速反馈到宝钢。随着宝钢34.5万元扶贫资金一笔笔下拨,陈伟与乡里专门派出的项目监督人员一起,跟踪项目推进全过程。雨季来临之前,项目全部建成,耗时仅半年。就在这半年时间里,宝钢组织村民开展科普讲座,启发他们凭借知识脱贫,提升山寨的“造血”能力。
 
  橄榄寨只是宝钢援滇“整村推进”项目的一个缩影。走进宁洱县平安村、墨江县碧溪村、镇沅县恩乐镇等宝钢170多个整村推进项目中的任何一个,昔日落后贫瘠的乡村,如今,户户通了水泥路、住上宽敞明亮的砖瓦房,用上了太阳能,有的村寨还建了水渠水窖,就连村民养殖的家畜也有了整洁的窝棚。村里文化室的电视、报刊杂志成为村民了解大山外精彩世界的一扇窗口。最让村民心里踏实的是那已然成林的果木,漫山遍野的茶树、石斛等经济作物,让老百姓尝到了幸福的味道。
 
  办好实事,暖了心窝
 
  扶贫要扶真贫、动真情、见实效,这是宝钢援滇的宗旨,也是援滇干部的行动准则。作为宝钢第一任援滇干部,宝钢国际南京住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奇飞2006年来到普洱时无经验可循,遇到的尴尬记忆犹新:“到山寨调研时看到村民们住的是低矮透风的茅草房,打着赤脚,心里很不好受,就给他们送去床送去鞋。可后来发现,有床他们不睡,有鞋他们不穿,说是不习惯。”
 
  其实方奇飞说的不是个案。村民宁可住山上的危房,也不愿下山住宝钢援建的砖瓦房。生活习惯和文化意识的巨大差异,令援滇干部重新审视这里的“贫”到底该怎么扶?要真正了解百姓需求,将实事办到百姓的心坎里,好办法只有一个——深入百姓当中“接地气”。
 
  宝钢扶贫项目有80%选在离乡镇偏较远的山村。离乡镇越远,山村贫困程度越深,越符合“扶真贫”的要求。
 
  深入走访令援滇干部体会到现实的严峻:普洱市境内98.3%的山地面积将大山深处的山寨封锁得严严实实,数十个村庄未通公路、逾百个村庄无医疗设施,数万人因不具备基本生活条件急需搬迁,数十万人未解决温饱问题。最让他们忧虑的是,祖祖辈辈生活在山里的人们,已适应了贫穷的惯性。宝钢援助的方向愈加清晰了:援助重点由物资援助转向了整村推进,改善百姓基本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扶持家畜养殖、经济作物种植产业,摸索着一个个帮助百姓脱贫的方式。
 
  普洱教育资源极度匮乏,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年。宝钢第三位援滇干部、梅钢市政分公司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张世勇说,自己到云南挂职前,曾作为梅山公司工会干部到普洱调研。进入镇沅县,如果不是看到一块残破木板上“桂花甲小学”几个斑驳的大字,张世勇无论如何不会相信,眼前这幢四面透风的危房竟会是学校。
 
  抵达学校时正是午餐时间,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仰着小脸捧着碗争相挤向一间土屋的小窗口。“那是怎样的伙食呀!”张世勇感叹道:“一小碗松散的米饭,上面盖着几根黑褐色的咸菜条。米还是学生自带的口粮。那一瞬间,我的眼睛潮湿了。”2010年6月,带着那段深刻的记忆,张世勇作为援滇干部再次踏上那块土地,调研选择的第一站就是学校。当又一所宝钢希望小学立项时,张世勇递上的不仅有审批报告,还有一张学校规划图,教学楼、师生宿舍、餐厅一应俱全。
 
  援滇11年,宝钢援建的24所希望学校,像是一个个撬动贫穷的支点,在对口援助的四个县生根,同时吸引了优秀师资,将偏远山乡教育落后的帽子甩得远远的。
 
  宝钢援滇干部说起自己的挂职经历,饱含深情,这份深情也感染着他们身边的人。在他们的宣传与带动下,宝钢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捐赠热潮,有与贫困学生一对一甚至一对多的助学捐款,也有书籍、衣物、电脑、学习用品等改善山区人民生活的物资捐助。宝钢员工的心愿只有一个:让山区人们早日过上温暖幸福的生活。
 
  细心打磨出实效
 
  今年8月到普洱挂职锻炼的宝钢第五任援滇干部张茂峰感慨地说:“从普洱市到对口帮扶的四个县、乡,直至深山村寨老百姓,我无论走到哪里,听到的尽是对宝钢的赞许与信任。”
 
  宝钢不是援滇第一家,却是唯一一家援助项目均采用项目管理方式的企业。近几年,钢铁市场需求萎缩,困境之中,宝钢依然不忘央企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对普洱的援助分文未减。回报社会、造福贫困地区的初衷,让每一位宝钢援滇干部心怀责任,竭力将来之不易的扶贫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宝钢每一个项目严格遵循同一个流程:先依照地方各级政府扶贫规划初选项目,援滇干部深入山乡调研,与当地政府沟通确定项目;向公司提交项目报告,公司审批立项,与扶贫对象签订协议,下拨扶贫资金启动项目;跟踪项目建设全过程,同时保证每一个项目年初立项次年完工。
 
  在项目管理上,宝钢坚持选点、论证、规划,实施严格按程序进行,并签订项目实施责任书。基建项目必须通过招标,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在资金使用上,实行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资金跟着项目走、资金回补报账等管理办法,并把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列为政务、村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特立独行的项目管理方式,确保了资金的使用方向和使用效益,但也让有些人觉得看不懂:“宝钢是大企业,就该是大手笔,一个项目连一砖一瓦都要过问,是不是管得太细了?”
 
  面对这种质疑,宝钢援滇干部说:“该不该管得细,看看就知道了。”宝钢股份、梅山矿业等宝钢下属多家单位,几乎每年都会接待普洱来的客人。通过实地见证,让更多的普洱人民了解钢铁冶炼流程,了解钢铁从原料到终极产品所历经几十道繁琐工艺的不易,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了解钢铁产品转化为盈利产品的艰难。
 
  普洱市一位负责扶贫工作的当地干部参观宝钢后深有感触:“原以为大企业流水线作业经营起来很容易,没想到得来的每一分钱还真不是那么简单。难怪你们对扶贫资金管理得那么细致入微!”今年10月,普洱景谷县地震,波及镇沅、宁洱,张茂峰及时赶赴震区了解宝钢援建项目是否受损,每天向集团公司工会反馈信息。半个多月前,普洱市相关部门的一纸检验报告让他悬着的心落了地:宝钢的援建项目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无一处损毁。
 
  没有疆界的大爱
 
  宝钢每年近千万元的援滇资金尽在计划之中,但宝钢对普洱人民的关注却没有疆界。
 
  2008-2010年在普洱市挂职锻炼的梅钢能环部党委书记刘生才,清晰地记得2010年那场遍及云南大部分地区的极端旱灾。眼看着农田龟裂、农作物大面积绝收,村民赖以生存的小水塘干涸得见了底,跑遍了四个县的刘生才心急如焚!严重旱情引发了宝钢高度关注,1000万元抗旱救灾专项资金火速拨往对口援建的四个县乡,开建引水工程、建水渠水窖、改造河道、打深井,抗旱项目惠及四个县67个行政村,使五千多户村民受益。哀牢山深处的宁洱县同心乡同心村,至今还竖立着“吃水不忘宝钢人”的牌子。
 
  今年10月7日,普洱景谷县发生6.6级地震的消息,一下子牵住了宝钢领导和员工的心。工会第一时间向震区了解情况,与援滇干部日日沟通信息,最终决定向普洱市提供150万元地震捐款,其中70万元是员工募捐。10月16日,在普洱景谷地震灾区捐赠仪式上,普洱市领导动情地说:“宝钢的关爱之情,倾注着与灾区人民血脉相连的赤子情怀,传递着与灾区人民同舟共济的无价情义……”
 
  这一幕就像是7年前一幅场景的回放:2007年,普洱市宁洱县发生6.4级地震。由于震极高、震源浅,震中位于人口较为密集的城镇,宁洱县受灾情况较为严重。震后第二天,震区人民就收到了宝钢150万元抗震救灾专项资金,同时一支宝钢地震慰问团带着价值20多万元的衣物、棉被等救灾物资深入震区展开了抗震救灾。
 
  今年4月,宝钢在与对口四县签订扶贫项目的交流中得知,普洱老百姓存在就医难的问题。普洱市共有985个村卫生室,部分乡村医生业务水平有限,缺医少药使得老百姓不得不翻山越岭到市、省医院就医。在与普洱市扶贫办、卫生局协商之后,宝钢决定拨出专项费用,分三期培训985名乡村医生。到2016年,确保每个村卫生室有一名医生接受培训,培训项目所需194万元资金全部由集团公司给予补助。
 
  宝钢对普洱人民的牵挂深入人心。7年前普洱市“爱心永恒启明行动”就是在这里启程。2007-2012年,宝钢集团共捐资420万元,令全市42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在普洱,无论在城镇还是乡村,不经意间就会碰上享受着“宝钢带来的光明”的人们,他们中有的已经进城打工,有的在家乡种植茶叶,有的走进了课堂,还有的正在暖阳下静静地安度晚年……
 
  援滇11年间,一批又一批宝钢人将绵绵关爱带进普洱,带走的是无尽思念,留下的是深情一瞥。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