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在中国走红的方式:发财梦

  中国普洱茶网讯:2000年以前,普洱茶是一个默默无名的云南茶叶,2006年以后,全国各地都知道普洱茶是什么,普洱茶承载着大批怀抱发财梦的普洱茶迷们,一步步走向未知的远方。

  在个别云南茶企的自我炒作下,一次规模不小的击鼓传花茶游戏,在起点云南终点广州玩开了,除了庄家在局面可控的阶段乐享其成外,这场游戏也帮一些下手“快准狠”的人赚到了钱,和几年前的第一次普洱茶炒作一样,有欲望的消费者自然是这个游戏的牺牲品,出手不快的中转商也将面临被甩手的死局。

  数年前波及全国的普洱茶热算是茶叶行业的最大炒作案例,中国近20个产茶省份的茶农或茶企几乎都参与到普洱茶的生产中,甚至为了仿造霉味的普洱茶添加了各种各样的物种,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云南省以外的中国人,在那场普洱茶热中都喝过不少不是云南产的普洱茶。在那场规模庞大的炒作中,尽管负面影响绝对不会小过正面影响,梳理一下当年普洱茶热后的残存印象,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坑害了投资者,特别是贪欲的投资者上当后的骂声永久回荡。普洱茶热的成功炒作的确带出了一帮暴富的人,但和本次炒作一样,击鼓传花游戏的瞬间停歇,总让后来者死得惨不忍睹。如今网络上还留下许多当年那场疯狂后的骂声,如杭州等城市,在那场普洱茶疯狂的灾难中,有些市民就轻信了普洱茶商家的广告,相信普洱茶是会增值的,普洱茶是很好的收藏品,结果大笔资金投入到普洱茶中,等待卖家的增值诺言实现后带来的巨大财富,可惜还没等到普洱茶进入增值期和回收期,卖普洱茶的商家就纷纷倒闭或人间蒸发了。

  二是坑害了消费者。消费者为普普通通的茶叶付出高昂的代价去购买,这是其一;更令消费者恼火的是疯狂下的普洱茶市场鱼目混珠,消费者又无从知道普洱茶的真假;

  三是引领了行业性的造假。一场前所未有的普洱茶热潮来袭,普洱茶一夜间供不应求,云南茶企开始销售替身茶,继而到其他省份去生产普洱茶,发展到后来全国各地茶叶产区都能生产普洱茶,普洱茶假冒伪劣横行于市。有消息称当时广东有人加工普洱茶,为了口味更接近马尿,干脆在厕所边生产普洱茶。后来铁观音、正山小种、大红袍热的兴起,各地茶企从普洱茶的历程中得到了启发,假冒伪劣也就及时跟进了。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现在有不少人用批判的眼光看普洱茶企业的经营哲学,从法律主张的健康市场准则出发,或从商业的道德规则出发,炒作经济都是消极的经济手段。旁观者清,获得利益的当事者也清啊!实际上任何人在亲身经历过的事件中都会总结出很多教训,普洱茶的茶企也不例外。数年前的那场由普洱茶产区导演的收藏疯狂,虽然引来骂声一片,但实际上普洱茶却因为“敢想敢干”而一举成名。中国是个茶叶大国,中国各产区的茶叶都有其辉煌历史和特色,只是知名度的高低有别,普洱茶如果当年没有对中国人富起来后的畸形心态的独到认知,用炒作能发财的利诱去做营销,普洱茶也就难以在中国走红。之所以数年前的炒作骂声仍在耳边,今年又策划出第二轮的“游茶”炒作,肯定是在第一次的炒作中普洱茶企业获得了不菲的利益,这个利益一定大过被骂的痛楚。

  笔者无意评判普洱茶的是非对错,从企业和产品的炒作需要出发,在阶段性的炒作中,普洱茶自然是成功的,不仅炒作让知名度提升到全行业的前列,而且让全国茶叶消费者都喝过这个名称的茶叶,虽然很多喝过“普洱茶”的人,实际上却没有喝过真正的云南茶。除了普洱茶,国内就没有另一种茶叶承载着如此多人发财梦想,也没有如此之多的消费者自己能说出喝过这种茶。

  普洱茶曾经让不少后期介入的炒家血本无归,有的第一轮炒家至今还没卖出当年的茶叶,就算能卖出也要亏血本。但在发财梦的面前,人们是最容易失去理智的,这也是今年普洱茶能够挑起第二轮炒作的关键。中国茶叶行业的传统性造就了茶企经营的保守,产供销一条龙的模式使许多茶企的思维受到禁锢,总想着把茶叶直接卖给终端消费者,而少有人像普洱茶一样的思维——给想发财的人一个暴富的梦想,让更多人投入到普洱茶的炒作中来。

  中国茶叶明显供过于求,中国茶叶每年还在产量上大幅递增,一切打着茶叶收藏旗号的都是谎言,但这个谎言如果加以利诱那就产生魔力。仅就炒作而言,普洱茶是值得得意的。
作者:许孙鑫

责编: 深水鱼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