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喜欢的茶原来叫“吓煞人香”

  今天的茶,有点吓人,叫“吓煞人香”。
 
  吓煞人香,其实就是著名的碧落春,产于我国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地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
  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关于此茶名称的来历除了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时亲赐之外,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时就已有茶名的传说,还有一种巧妙的解释说取其色泽碧绿,卷曲如螺,春季采制,又采自碧螺峰这些特点,因而命名为碧螺春。此茶有悠久历史,在清代康熙年间就已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碧螺春身上的白毛是什么?
 
  碧螺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身上白白的茸毛正是衡量碧螺春等级与好坏的一个标准。洞庭碧螺春茶叶最大的特征便是浑身毛,也就是所谓的白毛。白毛是碧螺春茶叶嫩芽的表现,在碧螺春炒制工艺中,经过搓团显毫,碧螺春从螺状的铜丝条才会显毫,变成布满白毛的铜丝条茸毛碧螺春。
  碧螺春等级分为五级,越是好的碧螺春其毛越多。碧螺春的茸毛分布除了和茶叶嫩度有关,还跟碧螺春的炒制工艺有关。
 
  当然并不是一定说茸毛多就是好碧螺春,消费者购买碧螺春的时候要警惕不法商人采用一些特殊手段,用仿制的技术,加上一些特制的茸毛混在碧螺春茶叶中,以便达到那种满身毛的效果。
 
  冲泡宜采用上投法
 
  碧螺春采摘时间早,采得嫩,碧螺春的冲泡,看似简单,其实极考工夫。因碧螺春不经发酵,保持茶叶本身的鲜嫩,冲泡时略有偏差,易使茶叶泡老闷熟,茶汤黯淡香气钝浊。
 
  冲泡碧螺春,水温是关键。高级碧螺春,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碧螺春,以80C左右为宜。茶叶愈嫩绿,水温愈低。水温过高,易烫熟茶叶,茶汤变黄,滋味较苦;水温过低,则香味低淡。至于中低档碧螺春,则要用100C的沸水冲泡。
  此外,根据干茶紧结程度和鲜叶老嫩程度不同,冲泡的水温,时间和方法都有差异,碧螺春最佳的泡法应采用上投法(即先冲水至七分满,再投茶),碧螺春因为毫多,泡茶之后会有“毫浑”。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