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由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的资料不详,文章暂时为你介绍中国经济网记者黄艳清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尧的对话!中国普洱茶网提供的资料仅供参考!

  2011年11月中国经济网记者黄艳清就欧盟和日本相继对中国茶叶设置进口门槛,以及我国茶产业发展是否存在瓶颈问题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尧。以下是访谈实录--

  中国经济网:您好。

  陆尧:您好。

  中国经济网:我们这次茶叶大会事实上是在一个大的背景下来做的,一个是说国内国际的茶商工业,就是说这个进出口也是一个很大的主题。在此之前,像您说的7月份,以及最近,日本和欧盟也都相应提高了这样的一些。那么从您的角度来讲,一位学者和专家的角度来讲,您觉得整个我们现在国内这个产业的价格,以及这个量上,确实是不是也存在一些瓶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陆尧:从国内消费的情况看呢,现在大概是110万吨左右,它还包括10万吨到15万吨的仓储,大概真正消费是90万吨到95万吨左右。价格情况看呢,我认为是这样,目前茶的价格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应该是实行这种哑铃性价格策略。比如说高端这块儿,就是商务茶、礼品茶,除了保证茶的质量还有包装,在价格上面,还有提升的余地。但是再强调提供商务茶、礼品茶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大众茶这一块。哑铃性价格结构是高端一块儿,实惠茶或者是大众茶一块儿,中间还可以有一些中档的。目前我认为,中国茶的价格结构上,有的该高的还没有高上去,就是他有品牌效应,很生态的,质量很有保证的,那么在市场的发展当中,是鼓励这些龙头企业、品牌产品,逐渐的把产品和服务都更好的提高,反正在价格上还有上升的空间。但是一定要注重大众茶、实惠茶。这个茶是这样,并不因为它是低档,比如北京有高碎高末,价格低,它的质量受影响,价格只是跟它,比如说它可能是秋茶、夏茶,或者它可能不是一芽一叶的,一芽一叶的是高档茶,可能价格要高一些。

  陆尧:那说到这个问题,我想说一下,现在很多人在批评一些茶的价格偏高。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就是人们消费心理有个过程,你比如说刚开始喝XO酒的时候,人们也觉得它高,但是随着一定的市场的完善,对这种产品的熟悉,社会交际的需要,人们逐渐理解了XO。后来呢拉菲出来了,那么有些人就说我家里还有几挂葡萄架呢,为什么就卖几千,上万,几万。当人们又感觉到,在消费拉菲的时候可能是一种需要,消费的是一种专业,酒的专业,消费的是一种身份,酒的交往,人们又认可了。后来又出茅台,茅台开始的时候,我记得1975年是8块钱,80年是12块钱,现在是1000多,2000块钱,在茅台的消费当中也有这个问题。评什么就这么贵,大饭店还要加15%,可能一万七八,一万八九。但是人们现在也适应了。茶也是这样,如果你真是提供一个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的内质、包装,还有必要的介绍,品牌效应等等,很好的茶价格上还可以适当提高。

  比如说我们出口也是这样,现在我们出口茶的价格是偏低的,是有点类似卖原料这样的,平均一公斤才两三美元。

  中国经济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陆尧:你比如国际上消费红茶多,我们过去出口绿茶多,那有个产品结构的完善问题。也有一个,我们茶在国外的宣传的问题,和红酒,和咖啡文化一种交融,你要适应国外的消费口(味)。比如我们也有很好的红茶。

  中国经济网:但是他们现在可能质疑的是说你这个质量,比如说重金属、农药,他是拿这个来作为一个说辞的。

  陆尧:事实上是这样,中国茶的质量保证,我们认为是有保证的,绝大多数的中国茶的企业,内销和外贸,都是有保证的。但是在生产过程当中,你比如说我们的企业的标准高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高于国家的标准,我们认为大部分是有保证的。但是在生产过程当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那么国外,最近比如欧盟,10月1号又调整了标准,日本在7、8月份也调整了。我们怎么样去更好的从产品结构和国外消费的需求、喜好,比如我们可以适当增加红茶的出口。

  中国经济网:这个会对我们有影响吗?您觉得他这个标准。

  陆尧:应该会有些影响,他总的趋势是他要求更严嘛,我们这方面也会有很好的,比如说质量的保障,从生态,可追溯环境,现在各级政府,茶区的政府很重视这些东西。你这个茶从生产,然后它是天然的环境,无污染的有机的环境,然后在采摘,都是比较讲究工艺的。

  中国经济网:也一些说法是说,我们现在执行的这个标准急需要和国际的标准接轨,因为我们现在的标准还是在80年代的一个标准。

  陆尧:我有另外一个看法,中国是茶的生产大国,茶叶的标准,包括红茶的标准,中国应该是有话语权的。现在我们在国际上的定价权、话语权。

  中国经济网:我们的标准低吗?

  陆尧:不,可能是有一个适应的问题。但是怎么样拿到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定价权,我们可能还要做很多的努力。

  中国经济网:主要是现在为什么没有定价权,就您的观察,为什么没有定价权?

  陆尧:我刚才前面有提到,一个是口味,国际上80%以上的人喝红茶,我们出口80%以上是绿茶,那么有个产品结构的问题。价格呢,你要想卖出高价来,比如说达到10美元以上,达到20美元以上。可能我们在质量,加工方式方法、包装、宣传,很多方面。

  中国经济网:重点是哪个方面?最重要的您觉得是哪个方面?

  陆尧:最重要的是两个,一个是质量,我们继续保持好的质量,另外一个就是说要尽量适合国际的消费的习惯。

  中国经济网:那就是红茶。

  陆尧:也不一定。

  中国经济网:可是我看到另外一个数字,这几年绿茶在整个我们茶叶,几大种茶的出口当中是占到最高的一个比例,是这样吗?

  陆尧:是。世界上70%的绿茶是中国出口的,我们出口茶类80%是绿茶,就是中国是以出口绿茶为主的。我们能不能适当的增加一些红茶,乌龙茶、普洱茶,他们可能叫特种茶。

  中国经济网:我们没有定价权,是因为我们的量太少还是什么?

  陆尧:不是,我想主要是适销对路的问题,主要是一个市场培育的问题,包括必要的宣传问题。我们在打国际市场的时候,过去我们在市场研发方面的投入不够,我们在针对性,比如他喝红茶喜欢CTC的,我们是功夫红茶为主,我们要想办法适应他们,这是一个任务。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一个任务是要让他们适应我们,要喝到我们很好的中国原滋原味的茶。比如我们中国以绿茶出口为主,因为绿茶没有经过那种发酵,他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最多,跟绿茶在一起的文化最多。比如说现在日本,他今年3月份地震、海啸、核辐射,中国绿茶具有比较强的抗辐射作用,我们国内的企业,像日本驻日本大使馆,我们的父老兄弟们,捐赠了绿茶、白茶、茶多酚。比如说茶多酚这种产品,就是因为茶产业要发展,两个翅膀,一个是文化,一个是科技。茶多酚是典型的茶的精加工产品。一颗或者一片茶多酚,相当于你喝五杯绿茶。由于种种的历史的原因,国际上对我们绿茶的了解还不像对红茶的了解那么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绿茶的抗辐射、养生,比如说增加免疫力,然后抗辐射等等,会有越来越多的了解。现在我们成规模的,就是一家有个几千亩,几万亩这样的企业呢相对还少,因为茶农可能一个人包了几十亩,几百亩的这种情况可能多。就是在将来产业发展当中,就是怎么样机械化的问题。另外就是种植大规模,它便于机械化,现在有很多你太小,几亩,几十亩。

  中国经济网:他不是一个机械化的问题,他是一个你在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监控。

  陆尧:现在提出来是可追溯制度,就是说我说我是天然的,是有机的,我没有使用那些不符合规定的化肥那些东西,这个我们认为还是有保证的。为什么?因为中国绿茶它有个特点,就是春茶,每年3月底、4月初来采制、来上市,那个时候没有需要农药这个问题。春茶的保证,明后的就是夏茶、秋茶,有一部分可能需要使用有机肥,因为夏天有虫子,他就有可能,所以可能使用一些化肥。过去可能有不规范的使用一些农药,就不是这种生态的吧。那么在现在这个各级政府控制的比较严。我们认为中国茶的质量基本上是有保证的。

  中国经济网:那他提出这个您觉得对我们有影响吗?欧盟这一次提高检测的标准。

  陆尧:应该是有影响的。但是我们怎么样更好的去应对它。过去是这样,比如厦门的茶叶出口公司呢,很多年前,大概80年代中期的时候,他在欧盟那边,就在欧洲、欧美这个出口,就是绿灯,为什么呢?他们选用了欧美的农药来生产他们的一些特种茶,比如说夏茶、秋茶,所以他就一路绿灯过去。我们现在就是在保证茶叶质量方面,也可以还有其他的一些选择,就是说尽量适应他们。但是我刚才前面也提到了,我们认为,中国是茶叶的生产大国,六大茶类都有。将来我们要通过各种努力,扩大我们茶的话语权,比如茶的定价权。

  中国经济网:但我就是比较困惑,你到底通过什么方式扩大呢?

  陆尧:确保产品质量,生产适合欧美人喜欢的那种消费习惯,比如说代泡茶,就是现在像立顿那种,我们现在大部分茶是手工茶,是热饮慢品式的,那么为了适应快节奏,在国内市场这块儿也是,为了吸引白领,我们跟他们说可以叫OK茶,商务茶,就是方便、快捷,打开我一冲,一杯喝完就完了。

  中国经济网:这个茶除了它要适应这种快节奏的OK茶之外,就是说它本身的这个质量人家是不是也有质疑,你这里什么各方面的指标是不是合格,他有这种吗?

  陆尧:他们现在制定这样的标准,检测标准,中国也是要适应他的标准,有些标准是不是完全科学,比如过去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检验茶汤还是检验干茶,我们的检测方法跟国外的有的时候是有不同的,大家都是为了保证质量。那么跟国际接轨,包括这种检验标准的接轨呢,中国也做了很多努力。将来要想拿到这个话语权,那么我们在国外茶一定的量,那就生产方式,我们现在是热饮慢品,外国人节奏可能更快一些,他适合代泡,我们现在也有很好的代泡茶。

  中国经济网:比如哪一类?

  陆尧:我现在看到的绿茶的代泡茶,红茶的代泡茶,乌龙茶的代泡茶,这个产品越来越丰富的。有一种是,就是像立顿那种的,有一种还是我们这种泡制方法,但是他只是说装一个小袋,3克,然后你就方便喝了,不用再什么罐子啊,再这样去搞了。

  中国经济网:现在国内出口的主要大的省份,或者主产区是哪儿?就是做出口这一块。

  陆尧:你看像浙江,像福建、广东、安徽等等,都是出口量比较大的城市,云南。

  中国经济网:估计哪一块儿会,就是出口他那儿会多一些?

  陆尧:这个话留给他们去说去吧,六类茶都有出口,但是我们过去出口绿茶多,这个产品结构包括价格,留给他们去说吧。

  中国经济网:我们是一定要争取扩大这个量和定价权吗?在茶叶这个问题上。

  陆尧:我想是这样,从产业发展的情况看,中国茶最大的希望还是在国内。我们消费的,我们生产现在140万吨左右,国内消费100万吨左右。今后若干时间内,中国茶产业发展的主要要面对的目标市场,我认为还是国内。当然还可以细分,比如我们为了使很多年轻的白领朋友们更喜欢茶,我们也可以提供代泡茶,包括现在卖的很好的茶饮料。现在茶饮料已经卖到1200万吨了。

  中国经济网:那是个什么概念呢?

  陆尧:大概消费了10万吨到12万吨左右的茶叶,这个茶叶成本低,它是夏茶,秋茶,我们说粗老茶就可以。像这种方式,包括茶多酚这种方式,就是产品结构的调整,靠科技的进一步的完善、提升,来实现中国茶产业的一个产业升级,科技这是一个翅膀。还有一个翅膀就是文化。

  中国经济网:在国外消费绿茶,我们现在绿茶出口特别大,在国外消费绿茶的主要是些什么群体?是华人还是?

  陆尧:华侨,华人是一部分,还有非洲,比如我们浙江的(猪)茶出口,很多非洲的朋友在喝,他们拿去以后可能加点糖,加点柠檬,作为调味茶来喝。

  中国经济网:我就说绿茶出口有个主要的消费群体,消费国嘛。

  陆尧:我们总的在国际上茶叶的价格是偏低的。

  中国经济网:就是绿茶也一样,高端茶也一样。

  陆尧:一样,因为我们主要出口的绿茶,这些年特种茶叶也在往外走,我们的均价还是偏低。

  中国经济网:特种茶是什么?

  陆尧:像乌龙茶、花茶,有一些国家还用咱们的花茶。

  中国经济网:您刚才说到的那个我觉得可以简单说两句。我们之所以,这个量上,包括定价权上去,跟他们本身,一个是消费习惯,再一个是他们,你像印度,他就认它,有没有这样的背景?

  陆尧:消费惯性,或者消费心理预期,这些方面来说,他是习惯了。过去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他的茶的质量也很好,主要是红茶。他有若干年的这种积累,他习惯了。如果说,你像比如说中国的白茶,实际上很早,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药铺,有中药铺的地方就有白茶,感冒了,头疼脑热了,家里有白茶,煮了泡了一喝,好了。因为它有消炎、去火这样的作用。包括现在所谓说的抗辐射,白茶的功效也很强。白茶在国际上,有华人的地方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中国经济网:我们现在出口的话,最大的一个竞争的国家是哪儿?比如说斯里兰卡还是哪儿?

  陆尧: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中国经济网:他们主要是红茶?

  陆尧:他们主要是红茶。

  中国经济网:而且他们一直在做红茶,他们是做的品牌好还是质量好?哪方面是我们最大的竞争的点?

  陆尧:品牌,就是质量、包装,特别是市场营销,中国茶质量很好,但是我们营销做的不够到位,包括国际上。(完) 

 

责编: 小吉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