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芈月传》之“烹茶”

  继《甄嬛传》热播数年而不衰之后,2015年的最后一个月,郑晓龙导演携新作《芈月传》强势归来,很久不看电视剧的我,又回到了沙发前,跟随主演们穿越回到战争频繁、诸侯厮杀的战国年代。以前看《甄嬛传》时没有感觉,而迷上习茶,于是对《芈月传》中有关茶的字眼与话语,变得敏感而执著。从开播到今晚,已是第14集,我注意到至少有三次剧中提到“烹茶”一词,且演员们说得极为随意,又极为自然,感觉早在战国后期,人们就已把茶当成一种日常的待客饮料,这不禁引起我的探究兴趣,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有茶吗?若真有茶,又什么时候把茶作为日常饮料呢?真的如剧中所演绎的悠久与遥远吗?
 
  先来说说当时各诸侯国是否有茶?《华阳国志·巴志》记述,周武王伐纣后,巴国曾以茶及其他珍贵物品纳贡周武王,这说明在西周早期,距今大约3000年前,我国就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现云南镇沅九甲乡平村千家寨原始森林中,发现树龄为2700多年的野生大茶树,这也证明了我国人民栽培利用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那么茶叶的主要产地到底在什么地方呢?据陆羽《茶经》“八之出”所载:唐代产茶共“八道”,即山南道、淮南道、浙西道、浙东道、黔中道、江南道。“八道”遍及今湖北、湖南、陕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贵州、江西、福建、广东、广西13个省及自治区。战国时楚国的疆域,涵盖今天湖南、湖北、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涉及《茶经》中江南道、山南道、黔中道等茶区。综合分析,战国后期的楚国确实已经生产并开始利用茶叶,不过这茶叶是否真的是当时人们的日常饮料呢?
 
  《芈月传》以战国后期秦楚之战和为主线,进行加工创作,所处历史背景应为战国后期,涉及时间范围大概从公元前338年到公元前265年。在已播出的十多集中,第9集楚国大夫靳尚到南后郑袖宫中献宝,南后命人为大夫烹茶。第10集南后携重礼到魏美人所住章华台假意探望,魏美人也命下人为南后烹茶,及至第14集太子伴读黄歇到公主宫中,嫡公主芈姝也极其自然地命人为公子烹茶,短短十多集即出现三次“烹茶”之习,可得出当时楚国至少是楚国王宫,已将茶作为一种日常的待客之饮了。据《本草》载:“神农尝百草,一日则遇七十毒,得荼以解之”。意即传说中最早发现茶的人是神农氏,距今大约5000余年历史,也由此可知茶叶最早是作为药来使用的,神农氏即把茶当成解毒之药。到了春秋时代,茶叶生产有了发展,人们开始把茶叶当成祭品或煮羹饮当作蔬菜食用。《礼记·地官》有“掌荼”和“聚荼”以供丧事之用的记载。《晏子春秋》记载晏婴身为齐国国相,喜食“茗菜”,这足以证明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主要把茶叶当成蔬菜食用。而茶从药用、食用发展到饮用,应该已经是秦汉时期了。清顾炎武《日知录》说:“自秦人取蜀后始知茗饮”。秦人取蜀在公元前316年,这以后人们才开始认识到茶叶可以作为饮料饮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割据闭塞,交通不便,可以推断,这种习俗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推广至其他诸侯国。事实上西汉王褒的《僮约》当中关于“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可以作为茶叶成为人们日常饮料的有力证据,只不过西汉远在剧中所涉及的时间范围之后了。可以判断,“烹茶”之俗又将是《芈月传》的一个硬伤。
 
  当然电视剧毕竟只是电视剧,即使它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它的主要功能仍然只是娱乐大众,而非普及历史知识与茶文化,因此观众们欣赏时大可不必如我般较真。事实上,从播出以来,对《芈月传》的评价本就褒贬不一,主创们也不必太过当真,批评者其实也正是此剧的追随者,因为如果不认真观看电视剧,又怎知道剧情与历史的真正区别呢?本人的肤浅之论,仅是为了满足自我习茶的进步之愿,读之请一笑而过罢了。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