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斗茶也成为 茶叶接地气的渠道

        斗茶,是茶品之间一种无声的较量,它作为从唐代传承至今的茶事民俗活动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纵观当下,斗茶已经从茶人间的对决发展为“百家争鸣”的赛事,不但沿袭了比技巧、斗输赢的传统,还更兼具创新性和变异性,让“茗争暗斗”显得更为精彩。
  以近期两场斗茶赛事为例,一则是令人摩拳擦掌的全国武林斗茶大会,另一则是令人学茶受教的马连道全国斗茶文化节,这两场盛大的斗茶赛事从不同的创新点切入,以各异的斗茶形式打响茶香之战。对斗茶颇感兴趣的我仅以个人的所见、所闻谈谈这颇具代表性的两类赛事,带着个人所感走进那没有硝烟的茶香争斗中。
  我们常见的斗茶赛事普遍重在“斗”,但如何通过“斗”吸引茶人、茶企积极参与是门学问。第四届全国武林斗茶大会在营造氛围这一点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调动了每个茶人心中暗藏的武林竞技之心。擂台扎根茶区,秉承了武林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汇聚了茶界各方武林人士,上至茶叶名企,下至草根茶人,单在人气上就可以用“爆棚”来形容,茶香氤氲中有着一争高下的暗流涌动。
  做足人气之际,斗茶赛事也要注重斗茶形式的深得人心。全国武林斗茶大会的斗沏泡茶能力比试成为“斗”的亮点,175名武林选手在比试中一展功夫,选手三人一组,每组根据两位评委的三次品尝茶汤后给出分数,平均分最高的选手将晋级下一轮角逐。虽然使用一样的器皿、茶和水,但从斗茶前行茶礼的姿势到比试时的手法,以及茶叶投放、冲泡的掌控与技巧,都可以看出选手的水平高低。这对选手来说,是在群众围观的公开环境下考验能力的时刻,也是在“茗争暗斗”中学习提升的良机,更是在茶界武林里扬名立足的较量。如此抓住“斗”之精神的赛事,怎能不吸引来者挑战呢?
  相对于“斗”,有一种斗茶赛事着重于“品”,一则是茶品,二则是品评。这种赛事往往不设置斗茶环节,而是依靠专家评审“斗”出茶叶品质的高低,存在评比封闭的缺陷,不善于营造公开透明和活跃参与的氛围。而我看到的第三届马连道全国斗茶文化节一改此类问题,更加注重知识化与互动性,以评审专家、大众评委和围观群众为评比现场主体,首次网络海选六位茶余爱好者作为大众评委,见证评审全过程并评选出大众评委最喜爱的茶。茶友和茶商也可以在品鉴现场进行观摩,和大众评委一样向专家请教如何评审。反观现在的斗茶赛事多注重茶品与技能的比拼,这样以品评氛围为主的斗茶形式较少,我个人认为主办方的良苦用意都隐藏在公开品评的文化知识传播中。
  大众评委之一的黄大在赛后抒发的感受让我记忆尤深,他说到大众评委们喝茶时不会像专家评茶去衡量茶叶综合分数,则是通过入口的感觉决定喜好与否,这或许更能代表百姓对茶的认可度。所以现场有几位茶商告诉他更愿意与大众评委交流了解市场的口感喜好,以此参照去做茶。我想,这或许是斗茶赛事引入大众评委的意义之一,让好茶评选有专家把关的同时更接地气,而对参评茶企收获茶品荣誉来说或许收获更大。
  作为斗茶赛事的成功之作,无论是全国武林斗茶大会,还是马连道全国斗茶文化节,我认为它们在各放异彩之外的共同点都是与草根、与市场相接,通过“斗”与“品”激发茶企茶人参与的活力,让斗茶不是束之高阁的技能比拼或者文化传播,而是真正的接地气、得人心。这才是斗茶赛事人气不断的意义所在!
 
责编: 语笑嫣然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