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被贫困人口视为“油盐灌”、“钱袋子”

  “可别小看这一片片小小的茶叶,它可是俺家的救命草,全靠它圆了我们的脱贫致富梦。”4月16日,在信阳市光山凉亭乡举行的全县茶艺比赛大会上,记者和参加比赛的茶农们聊起茶叶生产效益时,一位名叫徐开福的农民激动地说。
 
  徐开福是该乡光明村村民。五年前,他开始开山辟壤,流转了上百亩山地,有了一块自己的茶园。五年间,他从“把子茶”开始做起,发展到小型机械做茶,成了加工大户,现在年收入达15万元,多次获得斗茶会大奖。
  靠山吃山。对整个凉亭乡来说,茶叶是该乡支柱产业,也是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共同法宝。
 
  在信阳,凉亭乡的情况并非个例。
 
  信阳是传统的革命老区、农业大市,也是大别山连片贫困地区的主要片区,目前,全市还有贫困农户13.72万户,贫困人口超过50万,是全省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十分之一。
 
  “信阳贫困人口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业层次低,二、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农业收入增收缓慢。因此,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地发展市场需求广阔、适合农村贫困人口从业的产业。”信阳市委副书记刘国栋说。茶产业就是当地重要的扶贫特色产业之一,是信阳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一大特色亮点。
  茶叶被贫困人口视为“油盐灌”、“钱袋子”。茶树成了广大茶农的“摇钱树”。以信阳毛尖和信阳红为代表的信阳茶让广大茶农的腰包越来越鼓。
 
  茶乡四月,文新茶叶白龙潭基地、鲲鹏茶叶有机生态茶园、百里茶廊和“水韵茶乡”等茶叶观光园区内游人如织。“结合茶园发展休闲度假式的旅游模式,让茶企和茶农获取更大的利润,同时也带动了当地餐饮、宾馆、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信阳鲲鹏茶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杨说。
  在浉河区擎天岗茶叶专业合作社内,合作社理事长刘占海向记者介绍,合作社依托信阳安信茶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品牌”的生产经营模式,在董家河镇胡湾村、石畈村、车云山村、集云山村有标准茶园3600亩,与1100余户农户签订了茶叶生产协议,每年带动农户增收660万元,户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
 
  “精准扶贫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做大茶产业,对精准扶贫有重要意义。我们企业的发展成果已惠及周边4个乡镇26个行政村,直接解决了光山县1万多人的就业问题,仅去年一年,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参与田间劳动管理累计实现经济收入约6000万元。”河南蓝天茶业公司总经理李建告诉记者。
 
  3月31日上午,蓝天集团春茶开采活动启动。位于光山县静居寺附近的茶山上,阳光明媚,采茶女工们,提着一早采摘的鲜叶,前往河南蓝天茶业基地进行评比。参加该公司举办的采茶、炒茶比赛。今年40岁出头的村民张晓霞在采茶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她高兴地说,没有想到,采个茶叶还能拿奖金。“我们春天采茶叶,秋天摘茶籽,夏天和冬天打理茶园,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干,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比前几年在外地打工强多了。”
 
  今年清明节前夕,心系春茶生产的信阳市委书记郭瑞民来到信阳毛尖主产区——浉河区浉河港镇,上茶山、访农户、入车间、进市场,详细了解今春茶叶采摘、生产和销售的准备情况。“把茶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茶企业和种茶大户的带动作用,让茶区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茶山之上,郭瑞民向随行的市农业局、市茶办、市供销社等部门的负责同志说。
 
  为了帮助更多的茶农脱贫致富,近年来,信阳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在茶产业发展上大做文章,全市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进一步提升加快。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210.8万亩,茶叶产量达5.7万吨,茶农人均年种茶收入超过5000元,茶产业的发展使一个个贫困家庭走出困境,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一个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因茶而富。
 
  信阳市市长乔新江表示:力争到2020年,全市茶叶总产量达到20万吨,产值达到300亿元,实现亩产值1万元,茶农人均种茶收入达9000元以上,努力把信阳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现代茶产业示范区、中部最大的茶叶产销集散地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茶都,从而带领更多的老区群众奔小康。
 
  原文标题为:扶贫路上的小茶叶“大作为”
责编: yunhong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