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业之“傲慢与偏见”——固执:营销不接地气

        除了对传统的茶叶生产方式恋恋不舍外,中国茶企对营销渠道也鲜有创新。有学者指出,中国茶企撇不开老祖宗的开店卖茶本领,从小店到大店,现在又流行起茶叶会所。这种转变的本意是应对开店卖不了几斤茶叶的难堪,但效果是大店也好会所也罢,进店的客人总是少之又少,茶企只见大手笔投入不见高业绩回报。

  在一家茶行坐着品茶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出出进进的顾客并不多,偶有光顾的,会被店员冠称为“某某老总”,显得很熟稔。这些顾客多带着生意伙伴在雅间边喝茶边聊事。店员告诉记者,这些多是茶行的vip会员,每月的消费从5000元到一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不等,可以免费使用雅间,所以就常来茶行谈业务。但如果是散客,使用雅间则每小时需要支付120—160元的费用。据说,为了保证分店的产品加服务业务模式不受冲击,茶行的产品一般不放到商场等纯销售场所里销售。

  按照惯例,产品加服务这种业务模式中,产品的价格一般比较高,记者留意一下店内的产品,百元以下的价格没有,比较多的是千元以上的产品,这种产品对vip客户来讲,消费或者送礼都正合适,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却令人望而却步。

  记者询问这家茶叶会所的销售业绩时,店员坦言,许多加盟商醉翁之意不在卖茶叶,而在于打造一个人脉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找项目找资金。所以,即使他们在业务经营方面不是很理想,经济利益也会从别的方面找回来。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茶企的营销手段、渠道设置都极不科学。许多茶企无论是直营店或是加盟店,都不接地气,缺乏科学规划。所以,往往号称拥有几百家连锁店的茶企,其渠道基础没有实际意义,“连锁全国”的说法只不过是个空架子。

  中国茶在专卖店里的曲高和寡,到了超市也未见改观。在消费群最大的超市里,中国茶总是另辟专柜,不像立顿就置身普通柜台里。在这种场合,真正茶圈里的人认为专柜不够规范、专业,不屑理睬;普通消费者追求快捷、方便的消费方式,又把目光投给了袋泡茶、茶饮料,中国茶只能不上不下,处境尴尬。虽然一些上市茶企面对商超也曾试图一搏,但最终都不战而退。

 

责编: mother5
普洱茶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