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茶万千遍不如饮茶一杯

  几乎所有刚刚开始接触普洱茶的朋友都会频频听到老班章霸气、冰岛酣甜、易武雅柔等说法,久而久之,说到普洱茶都会下意识地想到这三者,神一样的崇拜,又往往难以喝上,什么是霸气酣甜等一概不知,徒留叹息。

  就像很多人,想买个茶叶,先问周边识茶的朋友:我要买哪种茶叶好呢?有没有什么好的推荐?人家帮你挑好了品牌,给你店铺链接,让你自己选,你面对琳琅满目的茶品却无从下手。

  然后朋友就会问:男性喝的还是女性朋友喝的呢?生茶刺激性比较大,男士能堪;春茶发酵的熟茶暖胃消脂,柑普茶香又甜,老少咸宜,你要选哪样呢?你心里就会觉得茶叶原来这么复杂啊!!

  人都会对未知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但如果仅仅停留在查找资料的层面上,再加上随后的道听途说,基本很难深入了解茶之大义。我背了好久的陆羽《茶经》,也把吴觉农先生的《茶经述评》看完了,可是六大茶类还是傻傻分不清,品饮点评更是望而却步。

  为什么呢?脱离了实际的品评对比,六大茶类之下的品类又特别多,哪里知道怎么区分啊?理论知道很重要,因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弹过千百首曲子才知宫、商、角、徵和羽,看万千剑器之后才明白原来这种也是剑。理论知识是一种基本积累。

  但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也说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普洱茶知识你了解得不少,但我说天赐弯弓协调性很好,茶质厚浓而刺激性很低,你不明了;我天天在城市里的钢筋水泥间打滚,你在云南布朗山班章村寨自由穿梭,所以你说的班章古树叶脉、锯齿如何我一直难以鉴别。

  昨天和友到黄先生处饮茶,先生给我们泡的是2005年的熟饼,说到香气,先生说你们有没有觉得有麦杆香?我知道麦杆是什么,也知道味道是怎么样的,所以他一说我就明白了熟茶的这种独特香气。然后先生说这是干仓茶才会有的香气,然后我想了想,这种香气也会有人说是陈香纯正吧。所以有时候不同的表达指的却可能是同一种意思,因人而异。

  然后先生又说到了饮用高端熟茶口腔会有凉爽的感觉,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去年冬天,润元昌刚推出醉酽之春的时候,我们进行新品赏析时喝到的清凉感,有点惊讶,因为是第一次喝到这种感觉,丝丝凉意在喉头舌根处缓缓散开。

  当你的味蕾和脑子里的知识储备碰在一起的时候,你就很容易辨识所谓的口感与滋味差异。所以听茶千万遍不如饮茶一杯,我说润莲金针有多柔甜软糯,你听了也是听了而已,不去喝又怎么会知道呢?茶叶审评与学习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再回到前面说买茶叶觉得复杂的问题,很多人作为妥妥的吃货,中华美食8大菜系、各自菜系有什么名菜都记得一清二楚,吃饭时会知道这个肉新鲜、那个肉嫩又多汁,食材原料哪里是正宗的……是不是跟品茶评茶是一样的呢?当你喜欢它并且想了解它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复不复杂的问题了。

  所有美好的收获,都离不开一步步的尝试与探寻,或许这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坚持到最后,终能得道,习茶修茶尤是如此。最后与大家分享一个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愿你爱茶长久,也愿你得茶真趣。

活跃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