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雅州恒泰茶业有限公司

  “雅州恒泰”茶号创办于清·同治初年,与义兴、天兴、聚成、永昌、孚和并称雅安六大茶商老字号。据《雅州志》记载“恒泰”茶号房屋建筑由四合院组成,木质结构,比当地民房高出许多。临街大门,门槛特别高,具有深宅大院的典型特征,为雅安古建筑的一抹靓丽风景。据四川省《雅安专区边茶史料》记载:清朝实行“引岸制”,每“引”定茶百斤,雅安每年认引超过一千三百“引”以上的茶号为大茶号。其中,“恒泰”茶号认“引”四千五百“引”,从引额数可以看出,“恒泰”茶号在当时已具备雄厚的实力和相当的规模。

  六大茶号均以经营藏茶为主,自唐文成公主入藏以来,藏茶便与藏族同胞结下了不解之缘,藏区自然环境恶劣,食物资源品种匮乏,以肉食为主的藏民生活在高寒缺氧的恶劣自然环境里,面临缺乏维生素、纤维素等人体必需营养素的问题,对古老的藏族同胞来讲“浑腥胀气,唯茶能消;疲弊宿疾,唯茶能祛”。一句藏地谚语“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道出了藏族同胞与茶休戚与共的关系。因此,他们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珍品,特别是对于生活贫苦的藏族同胞来说茶更为珍贵,就算熬了茶之后的茶渣也舍不得倒掉,风干存放可驱虫蚁,用来喂马可除马疾。

  恒泰茶号百余年来源源不断向藏区输入藏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雅安到藏地康定之道更是难上加难。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背夫们每人负重二三百斤,在茶庄庄主的带领下,踩着“稀溜”(极其湿滑)的盘山小路,与飞禽猛兽为伍,硬是用双脚踏平了鸟儿也飞不过去的二郎山,越过让石达开全军覆灭的大渡河,将茶包送到藏胞的锅庄。背夫们一趟远行便是数十天,风餐露宿,饥则以干粮野菜“垫底”(充饥),“口干了”就捧两捧山泉水吃;最无奈的是女背夫们上厕所,山路崎岖,崖壁陡峭,随时面对万丈深渊,背夫们甚至找不到一处歇脚的地方,于是女背夫们随身带着笋壳当作排泄的器具,内急了将茶包暂时靠在背杖上,用笋壳导引小便排泄。就是这么一群人,一百多年间,他们用脚无数次丈量了雅安到康定的土地,石板已被他们厚实的脚板磨得光滑,路面也被背夫的手杖戳出了凹痕。就是这么一群人,让内地的茶产业得以兴盛,健康了藏族同胞身体。就是这么一群人,沟通了民族的团结与融合。兴许他们只是为了生计而为此,但他们那百折不挠的毅力却时刻激荡着百余年来每一位茶人的灵魂,他们是我们敬爱的祖先的优秀代表,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世传承

  今天,背夫的身影渐已远去,留下那一串串背夫的号子在空谷回响,恒泰茶号几经兴废变迁,然而变的是世事人伦,不变的是恒泰人“茗通天下,泽被苍生”的理想与抱负。商号传承是茶文化传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刘刚先生接手恒泰大旗的那一瞬,历史便赋予了这支古老商号与这位年轻茶界后生全新的生命。“与茶相伴,为茶而生”,如今的恒泰人以施氏家族两代人对茶叶的执着与积淀为基础,将毕生的精力与才华汇聚于茶叶产业事业中来,为这片东方树叶能造福更多的人而不懈努力!

活跃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