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艳茶厂十二古茶山系列选料

  今天我们喝的每一饼古树茶,都承载着一段历史,一种文化,每一饼茶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作为西双版纳的本土企业,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西双版古树茶的精华奉献给天下爱茶之人。——勐海国艳茶厂董事长董国艳。  

  【国艳3月开春茶山调研十二大古茶山,为国艳-梦想60-十二古茶山系列选料做好各项准备工作!】2017年3月16日-22日,勐海国艳茶厂董事长董国艳、总经理周昆携国艳团队一行8人开展了对西双版纳茶区开展克为期7天,对12座古茶山的调研工作。

  【国艳茶山调研路线】:勐海国艳茶厂▪易武;易武▪蛮砖倚邦革登莽枝攸乐;勐海国艳茶厂▪布朗山;勐海国艳茶厂▪南糯山帕沙;勐海国艳茶厂▪景迈;勐海国艳茶厂▪勐宋;勐海国艳茶厂▪巴达。

  通过此次实地茶山调研考察以及综合近期各地茶山资讯,意在为国艳经销商、合作伙伴以及国艳茶友提供2017年第一手茶山春茶相关讯息,以便于制定更完善的春茶生产计划,为今年勐海国艳茶厂即将重磅推出的【国艳-梦想60-十二古茶山系列】,为后期收购十二古茶山优质原料,提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普洱茶,因时间而变,因环境而变。一山一味,百山百味,不同山头的普洱茶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国艳梦想60系列,致力于让天下爱茶人,用味蕾感知60座古树茶的真味。接下来小编将与您详解勐海国艳茶厂版纳古茶.梦想60【十二古茶山系列】背后的茶山人文历史、茶山基本简介以及茶叶品质特征......

  十二古茶山

  西双版纳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发祥地和茶马古道源头,植茶、制茶、饮茶、贸茶的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传承不息。据记载,云南茶叶历史始于东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

  清阮福《普洱茶记》载:“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清政府把普洱茶列为“贡茶”,清檀萃《滇海虞衡志》载:“普洱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产而利赖者也。入山作茶者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也。”

  西双版纳十二大古茶山,在山间马帮的铃声中创造了不少普洱茶的奇迹。由于清朝改土归流,设立普洱府的历史,有了江内(改土归流后习惯称谓,直属普洱府思茅厅,现在勐腊以及景洪的部分地区),以及江外(车里土司自治,因而也有此称谓,现在勐海以及景洪的部分地区)的说法,延续影响至今。江北六大茶山先后以倚邦、易武为中心;江南六大茶山以勐海(以前称佛海)为中心。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古六大茶山进行了整治。现在江南江北六大茶山齐头并进,昭示着普洱茶业的勃勃生机

  在云南西双版纳澜沧江两岸,分布着西双版纳的十二座古茶山,江内、江外各有六座,江内六大古茶山:易武(古称慢撒)、倚邦、蛮砖、革登、莽枝、攸乐(基诺);江外六大茶山:布朗南糯、景迈(景迈二百年前是车里宣慰司的辖地)、巴达、勐宋、帕沙(史籍记载多为南峤,南峤茶叶没落,近年来依据《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作者詹英佩老师等学者对帕沙帕沙古茶山的研究,建议将帕沙列入到江外六大茶山,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西双版纳境内保存完好的众多古茶山、古茶树是西双版纳普洱茶茶质优良、品牌尊荣的有力支撑。十二古茶山是西双版纳十三万亩古茶园代表,不仅从一侧面证明着西双版纳普洱茶的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也证明着西双版纳普洱茶的绿色优质。由于各茶山的茶树生长环境各异,土壤所含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因而十二版纳的十二座茶山所产的茶叶在口感上也就各有所不同。

  江内古六大茶山

  古"六大茶山"的命名,传说与诸葛亮有关。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蜀汉丞相诸葛亮走遍了六大茶,留下很多遗器作纪念,六大茶山因此而得名。清朝道光年间编撰的《普洱俯志古迹》中。有记载:"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锣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其山名莽枝、革登有茶王树较它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古茶山中的孔明山巍峨壮观,是诸葛亮寄箭处(民间传说射箭处是普洱俯城东南无影树山),上有祭风台旧址。

  清乾隆朝进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天下,此滇之所以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所居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芝,五曰曼砖,六曰曼撒(易武)。”介绍普洱茶六大古茶山的大多明清典籍中并未提及易武茶山,到阮福《普洱茶记》才提出了存在另一六大茶山的说法:倚邦、架布、习崆、曼砖、革登、易武。道光年《普洱府志》证明了两种说法的共存,光绪年《普洱府志》就只记述了后一种说法。业界一般认为,最早所述的慢撒茶山应包含着易武茶山。至清末、民国初年,倚邦逐渐衰退,易武镇兴起,一度还成为“镇越县”首府,这时的易武已经取代倚邦成为普洱茶的枢纽与交易中心,并成为六大茶山之首至今日。

  一、易武古茶山

  【茶山人文历史】: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乡,属于六大茶山的东部片区,紧靠中国和老挝边境。易武”的地名取自傣语,意为“美女蛇居住之地”,因这一带曾有“花蛇洞”的地名与传说而来。易武历史上因茶而兴,清雍正二年(1724年),大量茶人涌入易武,“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之众(俗称:奔茶山),易武形成了“山山有茶寨,寨寨有茶山,茶林连茶林“”的格局。易武从清至今一直被称为众山之首,易武个性十分鲜明。在普洱茶界有"班章为王,易武为后"的说法,易武在普洱茶发展历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易武因茶扬名,是茶马古道的原点,是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贡茶之镇,车顺来的“车顺号”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获御赐“瑞贡天朝”匾额,至今尚存。从清代中期的贡茶,到清代末期作为古六大茶山的产制加工与交易中心,以及流传至今的号级、印级等传世名品。

  【茶山基本简介】:易武古茶山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茶山。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因面积较大,也有人将易武茶山称为易武茶区。易武古茶山原属曼撒古茶区,后曼撒因经历天灾人祸,遭到较大损毁,易武逐渐壮大繁盛取而代之成为六大茶山之一。易武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温度17.7℃左右,年降雨量在1800-2100毫米之间,是大叶种普洱茶理想的生长地。今易武茶区的范围内,包括传名在外的“七村八寨”。七村是指: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张家湾村;八寨是指:刮风寨丁家寨(瑶族)、丁家寨(汉族)、旧庙寨、倮德寨、杨家寨、曼撒寨、新寨。

  【茶叶品质特点】:易武茶山所产大叶种茶,香气高扬、汤水柔和,在香甜茶系当中属于最具有特色的茶品。易武茶入口醇和、汤质柔和顺滑、香气浓郁、苦涩较弱、口感清甜、回甘持久、刺激性低,因而以香扬水柔、温润柔雅著称,在普洱茶界素有"班章为王,易武为后"之说。

  二、倚邦古茶山

  【茶山人文历史】:倚邦古茶山,位居勐腊县象明乡东部,北接景洪市勐旺乡南连曼砖茶山、西接革登茶山,明朝隆庆年间,车里宣慰使把所治区域划分为12个行政区域称为“西双版纳”,倚邦划为十二版纳之一的版纳倚邦,因盛产茶叶,又称“磨腊倚邦”,傣语意为“茶水井”之地,统一管辖当时的六大茶山。从明隆庆四年到清光绪末年,倚邦一直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发祥地、明清两朝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政治、经济和普洱茶集散中心,是滇藏茶马古道源头的中心枢纽。在清朝初期及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倚邦古茶山在茶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清宫贡茶均以倚邦茶菁为原料。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记载,从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始普洱茶由倚邦土千总(曹当斋以后为土把总)负责采办,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为“皇帝的专茶”。

  【茶山基本简介】:倚邦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最北部,今属象明乡管辖,南连蛮砖茶山,西接革登茶山,东临易武茶山,倚邦茶区产茶著名的地方有倚邦、曼松、嶍崆、架布、曼拱等皆在其范围内。倚邦茶山明代初期已茶园成片,有傣、哈尼、彝、布朗、基诺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是一个小叶种杂大叶种的生态型古茶园。倚邦古茶山至今仍保存着的古茶园总面积为2950亩。倚邦古茶山既有大叶种也有小叶种,也有被认为是由四川引进的小叶种和当地大叶种混杂后而成的柳叶种。。倚邦茶山涵盖19个自然村,面积360平方公里,海拔跨度较大在565~1950米之间。其中身为皇家贡茶的曼松茶山海拔1340米,因被选为贡茶,曼松茶成了六大茶山中地位最尊,价格最高的茶。

  【茶叶品质特点】:倚邦茶既有小叶种的香气,又有大叶种的厚重,其滋味浓厚,香高馥郁,苦涩味轻,回甘爽口,舌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历来为客商首推。倚邦古树茶香高持久,滋味浓重、淳厚,回甘好,苦涩味轻,茶气强,内含物丰富。近年来,随着普洱茶热的兴起,倚邦茶深受“纯料古树茶一族”的追捧。

  三、蛮砖古茶

  【茶山人文历史】:蛮砖历史非常悠久,蛮砖山茶园虽多但茶号少,这里依旧尊奉孔明为茶祖,曼庄村在史书中称为蛮砖。蛮砖茶山有两个有名的大寨,一个是曼林寨,一个是曼庄村。曼林寨是蛮砖茶山茶园最多的寨,曼庄村是蛮砖茶山的中心大寨和人口最多的村。蛮砖茶山史话最多的当数曼庄村,蛮砖茶山的兴衰与曼庄村的兴衰有直接关系,从明朝末年至清朝末年,蛮砖茶山的茶叶集散地和中心大镇便在曼庄。曼庄在史书中称为蛮砖,蛮砖的得名,一种说法是跟诸葛亮崇拜有关,说诸葛亮当年来六大茶山时,在曼庄埋下了一块铁砖,于是这里称为“埋砖”,后义演绎为蛮砖;另一说法为傣语,另一个说法认为傣语中曼庄的意思为“大寨子中心之村”,因曼庄过去是土司头带领人们经常聚集开会商议解决各种事务的地方,故称曼庄。

  【茶山基本简介】:蛮砖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南部,蛮砖的位置比较特殊,位于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茶山之间,居于古六大茶山的中央位置。蛮砖古茶山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因为没有经过过度采摘,以及人工树形矮化改造,老茶园得以较好保存,古茶树密度较高,是”古六大茶山”现今保存得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规则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蛮砖古树山的古茶树主要集中在曼庄、曼林两地。曼庄是蛮砖茶山的中心大寨和人口最多的村,现有古茶园500余亩;曼林古茶园是目前在勐腊县境内的五个茶山中保存得最好的,现有古茶园1000余亩,两地平均树龄都在300年以上。

  【茶叶品质特点】:蛮砖古树茶为大叶种,其茶条索色泽较深黑亮、粗长、泡条,汤色黄绿,叶底黄绿,滋味醇厚,厚重感明显,苦涩较轻,汤中带甜,回甘快而且较久,汤质饱满、厚滑,香气较沉,茶树生于山林、环境好,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持久。

  四、革登古茶山

  【茶山人文历史】:革登相传诸葛亮曾埋马蹬于革登,而得名革登。革登,为布朗语,意为“很高的地方”。历史上的莽枝(芝)茶山、牛滚塘茶山(今安乐)等均属于革登茶山范围。因革登古茶山最接近孔明山,又曾经有一颗异常巨大的茶王树,因而革登一直声名在外。在清代史籍中有莽枝或革登有茶王树的记载,《普洱府志》载:“莽芝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忧祀之”。阮福《普洱茶记》载:“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酻礼祭于此”。在古六大茶山大茶王树分布较广,可其它的茶王树史料中少有记载,就是这棵被载入史册的茶王树,也在民国初年自然枯老而死,如今只在茶王树枯死的位置留有一个大坑,只要看过这个树坑,就可想见茶王树曾经的威仪。

  【茶山基本简介】:革登茶山位于勐腊县象明乡西部,包括今象明乡的安乐和新发两个村委会辖区,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的。革登古茶山包括今象明新发寨、新酒房、菜阳河一带。革登古茶山,现称新乡茶山,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且因战乱等原因人为破坏较为严重的古茶山,就连传说为孔明所种的茶王树也早已死去。海拔565-1950米,累计古茶园不足500亩。此外还有少部分大小叶种混生的古茶树,零星的分布在密林之内,近些年逐渐被发现。

  【茶叶品质特点】:革登古树茶为栽培型云南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其特点为条索黑亮但不够紧结,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齐,山野气强,杯底香好,苦涩不显,苦中带甜,涩短,回甘较好,汤饱满滑顺。

  五、莽枝古茶山

  【茶山人文历史】:莽枝茶山位于今西双版纳勐腊县象明乡境内,传说是诸葛孔明埋铜(莽)之地,因此取名莽枝。莽枝茶山历史上称“牛滚塘(现称安乐)”,曾是喧嚣一时的茶马古道要冲。史料记载:牛滚塘街道很大,有居民数千人、后毁于兵燹。茶山基本上已消失。莽枝山,本是一块古茶区,莽枝山脚的曼赛、速底等村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种茶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园,明朝末年有内地商人进入莽枝贩茶。清康熙初年,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已成为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莽枝大寨嘉庆年建过关帝庙,建庙时的大碑现今还在遗址上。不过在咸丰末年,莽枝古茶山境内发生严重的械斗,导致茶农出走,茶园大面积的荒芜,损毁严重。因为各种缘故,莽枝古茶山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开始抛荒,直到八十年代才又开始重现生机。如今牛滚塘的古庙、清真寺已不存在,只有大碑还躺在荒草中,碑上牛滚塘几个字还清晰可见,让人追思往昔的牛滚塘。

  【茶山基本简介】:莽枝茶山位于革登古茶山西南方向,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与革登茶山同属勐腊县象明乡安乐村辖区,海拔1400米左右,莽枝现存古茶园面积约为970余亩,莽枝茶山从事茶叶种植、收集和交易的主要集镇是牛滚塘街,秧林是莽枝茶山育茶苗的地方,而大寨是莽枝种植茶叶的地方。莽枝山还有许多成林成片的古茶园,主要分布在秧林、红土坡、曼丫、江西湾等老村寨,有的古茶树已长到十多米高。

  【茶叶品质特点】:莽枝古茶山的茶叶属乔木中小叶种,汤色呈橙黄色,入口较苦涩,回甘猛烈、生津快,香气清新怡人。

  六、攸乐古茶山

  【茶山人文历史】:攸乐古茶山,现称基诺山,是云南大叶种茶的中心产地,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也是古六大茶山中现存最大的古树茶茶区。攸乐古茶山种茶、制茶、贸茶历史悠久,史籍记载,清朝雍正年间(1729),普洱府曾在基诺山设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乐同知,派五百兵丁驻防。基诺山种茶的历史非常悠久。清末年间,古茶园面积有1万亩左右,几经沧桑,至今大部分被毁,古茶园荒芜面积达70%以上,全乡现存古茶园面积只有2900多亩。清代时攸乐山产量很大,毛料主要供易武、倚邦等地加工。

  【茶山基本简介】:攸乐古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乡,四面分别与景洪市勐养、勐罕、景洪镇,勐腊县勐仑、象明等乡镇相接,是六大茶山中,唯一不在勐腊县境内的。攸乐山,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海拔575~1691米,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8~20摄氏度,年降水量约1400毫米。包括亚诺(龙帕)、司土老寨、茨通、曼海等地。今亚诺(龙帕)村、巴来村遗存的古茶园面积约2900多亩,几百年的古树茶留存很多。

  【茶叶品质特点】:攸乐古茶树为栽培型大叶种,其特点为香气高扬、汤水柔和、舌面苦涩度较高,茶性较烈,香扬水柔,果香浓郁,舌面的收敛感强,回甘快、生津好,茶品的性价比较高。

  江外(新)六大茶山

  随着人工种植面积的扩大,澜沧江以外的茶山如南糯茶山等后来居上。同样,由于江外之地人们习惯称之为江南,所以江外茶山通常称为江南茶山。无独有偶,江南茶山也有6座相对较大的,如南糯、勐宋、勐海、景迈、南峤和巴达等茶山,故而也称之为“江南六大茶山”。后来由于南峤茶叶落寞,其综合影响力不断削弱,近年来依据《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作者詹英佩老师等学者对帕沙帕沙古茶山的研究,依据帕沙的历史面貌以及它目前尚存的古茶园以及地理位置而定,帕沙老寨的历史非常悠久,至少有六七百年,因而詹英佩老师建议将其从以往将帕沙归入南糯山范围的做法剥离,将其列为一个单独的古茶山,将帕沙列入到江外六大茶山之中,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

  七、布朗古茶山

  【茶山人文历史】:布朗山是全国唯一的布朗族民族乡,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也是古茶园保留得最多的地区之一。布朗山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如春”的气候,非常适宜云南大叶种有性系群体种的生长。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古濮人,他们擅于种茶,寨子迁到哪里,他们就在那里种茶。布朗族迁徙到布朗山的历史和植茶史迄今已有近千年,其中,老曼峨是布朗山乡建寨历史最早的村子,有1300多年的历史。

  【茶山情况简介】:布朗山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境内,靠近中缅边境,为典型的山区乡,布朗山从地名便知一定是布朗族聚居之地,布朗族占65.7%,至今保存着浓厚古朴的的布朗族民风民俗。布朗山古茶山拥有栽培型的古茶园资源9505亩,均为普洱茶种。古茶园主要分布在班章村委会新班章、老班章老曼娥,曼昂村委会帕点和曼糯新龙村委会曼新竜和曼捌,曼囡村委会曼囡老寨和吉良村委会吉良村民小组。古茶园有普洱茶和苦茶变种两类。其中,老曼峨古茶树面积3205亩;班章,分老班章和新班章,曾是布朗族居住地,后为哈尼族居住地,古茶树面积3000多亩。

  【茶叶品质特征】:布朗茶,各村寨差别相对较大,总体上滋味浓烈厚重,茶气霸道,刺激性强。入口苦重但化甘迅速,生津持久绵长,口感浓烈,回甘快、生津强,香气独特,是众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老曼峨、班章的古茶具有“枝叶茂密,叶片光滑,芽尖厚亮,苦味重,回甘好,耐泡”的特点,是勐海茶中之精品

  八、南糯古茶

  【茶山人文历史】:南糯为傣语,意为“产美味笋酱的地方”。据传说有一年傣族土司到南糯山巡视,当地哈尼族头人设宴招待,席上的笋酱让土司吃得十分喜欢,于是要求哈尼族每年要进贡笋酱,南糯山因此而得名。传说当年诸葛亮南征,路过南糯山时,士兵不服水土,生了眼病,诸葛亮将手杖插地化为茶树,士兵摘叶煮水,饮之病愈,因而南糯山又称“孔明山”,当地爱伲人始终坚信,南糯山的茶树,本为诸葛孔明所栽南糯山世代居住着哈尼族支系的爱尼人,茶树是他们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南糯山以其800年栽培型古茶王树有力证明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最早利用茶树的国家”,而闻名于世。民国初年,澜沧江以南的车佛)南(勐海)茶区逐渐成为普洱茶中心产地,南糯茶山日渐声名鹊起。

  【茶山情况简介】:南糯古茶山地属勐海县格朗和乡,东距景洪市20多公里,海拔1700多米,已有1700多年植茶历史,现居住居民以哈尼族为主。南糯山茶园总面积21600多亩,南糯山有半坡老寨、石头老寨、拔玛寨、竹林寨等村寨较为知名。其中古茶园有12000亩,古茶树主要分布在9个自然村,其中最为完整的是竹林寨、半坡老寨,竹林寨有茶园2900亩,古茶园1200亩,姑娘寨有茶园3500亩,古茶园1500亩。南糯山半坡老寨有800年树龄的人工栽培型茶树王。南糯茶山在西双版纳是生态环境最好的一座古茶山,南糯山古茶园由于分布较广不同片区的茶的口感滋味有一定区别。

  【茶叶品质特征】:南糯茶,条索较长较紧结,茶汤金黄明亮;汤质较饱满;香气浓郁厚重,入口香纯,带有花香蜜香;滋味甘甜鲜爽富有质感,汤感柔润饱满,回甘较慢较强,山野气韵较好。是口感刺激性较高的代表性茶品。

  九、景迈古茶

  【茶山人文历史】:景迈山原本属于西双版纳(古称车里宣慰司)管辖,清乾隆五十年左右,宣慰刀士宛将起作为公主的陪嫁地送给孟连土司。景迈山位于中国云南省的西南边陲,是西双版纳、普洱与缅甸的交界处,位于普洱市澜沧县惠明乡以普洱茶盛名,曾因清朝时期生产“贡茶”而闻名,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现存最大的古茶山之一,而景迈山是全国唯一一座正在“申遗”的茶山。曾经到古茶园考察的专家学者称这片古茶是珍贵的"茶文化历史博物馆"。据景迈山缅寺碑记载,景迈山大面积种茶的历史超过1300年,布朗族是澜沧江流域沿岸一带较远的土著民族。布朗族地方史《奔闷》中记述,叭岩冷是布朗族千余年前,率领部署在景迈、芒景一带定居的首领,取傣族领主女儿为妻,被傣族领主封为管理布朗族的“叭”。叭岩冷临终前曾嘱咐部民说:“到我死后,留下金银终会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会有死亡时,留下这宝石和茶叶给你们,可保布朗人后代有吃有穿。”布朗族认为是他的祖先,他们的英雄叭岩冷给他们留下的茶树是给他留下了生存的拐棍。据有关专家调查,景迈、芒景古茶园的茶树,大部分树冠挺拔,枝叶茂密,许多古茶树上寄生着具有神奇药用价值的"螃蟹脚",是世界罕见的大面积栽培古茶林。

  【茶山基本简介】:景迈山位于中国云南省的西南边陲,在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惠民乡,东邻西双版纳勐海县,西邻缅甸,是西双版纳、普洱与缅甸的交界处。景迈山茶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景迈山以普洱茶盛名,古茶山由景迈、芒景、芒洪等9个布朗族、傣族、哈尼族村寨组成,整个古茶园占地面积2.8万亩,实有茶树采摘面积1.2万亩。芒景、景迈古茶山是人与自然融合的最佳典范,也是普洱茶的原生地。

  【茶山品质特征】:景迈茶总体上条索较短紧结,较细且黑亮,白毫丰满,茶汤有浓郁的、持久的花香,滋味甜味明显而持久,苦弱涩显。

  十、巴达古茶山

  【茶山人文历史】:巴达系傣语地名,意为“仙人脚迹”。因巴达寨西有一块巨石,石上有一巨大的传说是仙人留下的脚印,故得名巴达。巴达古茶山位于勐海县南部西定乡,与缅甸接壤,古茶区面积包括勐海县巴达、西定两个山区乡的古茶树分布区域,原为章朗西定两乡,现合并为西定乡。两乡土地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为哈尼、布朗、拉祜少数民族聚居山乡。巴达山古茶园最多的寨子是章朗,据记载,章朗寨有1400多年历史。在1962年,张顺高、刘献荣先生根据村民提供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得出结论;巴达大茶树就是世界最大的野生型茶树。这一发现,使国际茶学界一致承认;世界茶树的原生地在中国,这足以证明中国是世界茶树的原生地,并且中心起源地在澜沧江中下游。

  【茶山基本简介】:巴达乡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两大资源。巴达有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巴达也有大面积人工栽培型古茶园,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在贺松大黑山的原始森林中,大叶茶种,著名的1800年的野生茶树王就生长在这个群落,附近分布着许多野生茶树,野生型古茶树群落有6000亩。巴达山古茶园是西双版纳州野生古茶树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章朗、曼迈、曼帕纳等布朗族寨。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主要分布在今勐海县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巴达片区的曼迈兑、章朗寨、曼皮村委会曼帕勒寨等各个布朗族村寨,以及西定片区的布朗西定等4片古茶园茶,总面积3451亩栽培型占茶园资源。

  【茶叶品质特征】:巴达茶条索紧洁黑亮,干茶与杯底香强烈而持久,茶汤香满于喉舌,苦稍长,微涩,轻度收敛,汤中带甜,茶气较强,回甘较快。

  十一、勐宋古茶山

  【茶山人文历史】:勐宋是傣语地名,意为“高山间的平坝”。勐龙镇距离景洪市区50公里,西接勐海县布朗山乡,东/南面与缅甸接壤,有傣、哈尼、布朗、拉祜等少数民族,勐宋古茶山区主要居住着哈尼族。勐宋村的村民小组大部分是爱尼人(哈尼支系),曼伞村老寨是布朗族,种茶都有久远历史。曼迁老寨附近的古茶园中,存有树龄十分古老的古茶树。清朝时这里的茶曾上供土司。

  【茶山基本简介】:勐宋古茶山位于勐海县勐宋乡境内,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位于景洪市南部之勐宋属于大勐龙镇。东与布朗山接壤,南与缅甸交界。勐宋茶山境内老茶园分布点多,分布在大安、南本、保塘、坝檬、大曼吕那卡,是勐海县最古老的茶区之一,全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拥有茶园面积3.3万亩,古茶园3800亩,主要居住居民是拉祜族。从勐宋保塘村留下的几十亩特大型古茶树来分析,勐宋山区少数民族种茶的历史与南糯山少数民族种茶的历史一样悠久。在勐宋乡不远的保塘旧寨,有勐宋茶山最古老的茶树。勐宋茶山北边有西双版纳最高的山峰——滑竹粱子,海拔2240米。纳卡拉祜族寨古茶园出产的大树茶茶香高飘,在西双版纳久负盛名。

  【茶叶品质特征】:勐宋茶水柔香甜、上颚与舌面有特殊气味,山韵明显,香气饱满,汤质厚重,杯底香强,甜茶苦涩较短,回甘较快;苦茶苦涩明显,回甘较弱。

  十二、帕沙古茶山

  【茶山人文历史】:帕沙茶山在格朗和乡境内,格朗和为哈尼语,意为“”幸福吉祥“”。傣族寨后面,坝子尽头是一条高高的如屏障一样的大山,那就是帕沙山,五个哈尼族分布在半山腰。帕沙老寨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找不到史料,但从帕沙老寨分出的新寨已有七八个了,连布朗山的新班章、老班章也自帕沙分出,根据帕沙古茶园面积和茶树大小年代分析,帕沙老寨的历史非常悠久,根据推测至少有六七百年。依据帕沙的历史面貌以及它目前尚存的古茶园以及地理位置而定,《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作者詹英佩老师将其从以往将帕沙归入南糯山范围的做法剥离,将其列为一个单独的古茶山。

  【茶山基本简介】:帕沙山的古茶园是版纳古茶山中整体树冠最大的一片古茶园,帕沙整座山系中,帕沙新寨、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南干、老端,全都是哈尼族寨子,这些寨子几乎都产茶。整个帕沙古茶园延绵十多公里,总面积约三千亩,树龄多在200--500年间,这里的少数民族种植栽培茶树的历史很长,对茶树的保护措施也做的比较好,帕沙的古茶树树龄都比较均匀,茶树长得苍劲高大,分布在延绵的山林间,蔚为壮观。帕沙古茶山包括茶树树龄和人文景观以及生态环境,帕沙老寨有棵茶王树树围已达2.1米,树高约10米,在版纳古茶树实属少见,被云南省茶科所命名为帕沙1号,据当地村民介绍,树龄已有上千年。帕沙众多寨子中,以帕沙老寨的茶叶品质最好,主要得益于高海拔和树龄较老,帕沙古树茶的口感以清甜著称,但并不仅仅有清甜。

  【茶叶品质特征】:帕沙古树普洱条索稍长,茶汤色金黄明亮,香气高纯,有轻微兰香感;口感稍苦涩;回甘快而持久;水性柔顺而饱满,茶气醇厚、层次丰富,清凉甜香中会生津明显,杯底香高而持久,耐泡度高,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就是帕沙古树普洱茶山野气息韵味充足。  

活跃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