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消费

找到约12,977条结果 (用时 0.126 秒)

如何打破茶叶消费固有认知,让年轻人愿意“买单”?

【兴茶网 资讯】工作中喝杯茶,与同事分享喝茶,送朋友做随手礼....我们都能想象出茶的各种消费体验场景,但是,真正让年轻人爱上茶,却并非易事,怎样抓住年轻消费群体,仍然是当下茶行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茶叶消费群体面临年轻化趋势,凭什么让年轻人“买单”?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得出的数据,全国约有四成人口属于80、90后。在中国新消费市场的风向标人群中,90后乃至95后正在成为推动消费的主力人群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中的预估,到2020年,中国的消费市场将扩大一半,未来5年消费市场将带来2.3万亿美元的增量。

而这个增量中的65%,都将是由90后以及00后带来的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年轻人就是五月天这首《倔强》里唱的那样,个性、放飞自我、与众不同。

茶叶消费群体面临年轻化趋势,凭什么让年轻人“买单”?

这些年轻消费者,已经与他们的长辈大不相同。他们敢于表达也乐于享受生活,舍得花钱也愿意尝鲜,他们注重健康,也在更在意对品质生活的追求。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已经有一些品牌提早嗅到这一趋势,茶叶年轻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在未来将吸引更多品牌采取针对年轻消费者的行动。不少品牌茶企开始更加注重自己在网络、电视台的曝光率,面对时尚化、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的中国茶叶消费市场,不同的品牌或将做出更多差异化的选择

年轻化不是伪命题,是顺势而为

说到底,是不是年轻化,仍然取决于有没有精准定位消费群体,精准把握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并且不让自己以为的消费定义与实际消费情景错位。从这个角度而言,年轻化并不是一个伪命题,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90后首选茶”、“时尚茶”,类似这样的定位才是真正的伪命题。

茶叶消费群体面临年轻化趋势,凭什么让年轻人“买单”?

这很考验茶企对年轻消费人群的喝茶场景、产品创意、情感共鸣上的精准把握。无论是采用个性化的产品设计,还是与年轻人产生共鸣的营销打法,以及更时尚现代的茶空间体验,都能给消费者留下“年轻化”的印象。对于茶行业来说,年轻化不只是专注于从年龄上来判断的年轻人,还有那些拥有同样年轻心态的人。

茶叶消费群体面临年轻化趋势,凭什么让年轻人“买单”?

总之,当你有足够年轻的产品时,品牌年轻化才会显得更加相得益彰。而这一切,离不开对消费者的深入了解。

年轻化不是品牌的一厢情愿,也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摒弃,而是品牌和年轻人的合谋,以满足越来越多的个性和需求。“年轻”的概念本身就意味着包容且多元。所以,年轻化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

品牌尝试年轻化意识愈发强烈

近些年,品牌年轻化、产品年轻化的案例,可谓是层出不穷,一些各大品牌陆续启动品牌的更新与重塑,展现出强烈地抢占年轻用户的意图

比如,在七夕佳节,茅台推出了酒心巧克力和“七夕醉爱”,既利用了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联系,有效拉近了茅台与当下年轻人之间的距离。

如今,我们还知道泸州老窖的“桃花醉”、国酒茅台的“悠蜜酒”……这些产品的文案、口感以及包装设计上,无一不是照着年轻人的喜好设计,他们的品牌形象也在尝试加入个性化、年轻化

茶叶消费群体面临年轻化趋势,凭什么让年轻人“买单”?

百雀羚、回力的年轻化营销,也是做得非常成功这背后也是来自于对市场、对消费群体的深刻洞察

连瑞士手表品牌Swatch在年轻化上也大秀了一把,推出一款可支付的腕表,并配合产品打出了一套年轻化营销组合拳,凭借露出手腕就能付款这样的炫酷生活方式,俘获了目标群体的芳心。

这些品牌的行为,也给品牌茶企如何看待消费群体年轻化提供了有力例证——年轻化已成为众品牌的共同选择,品牌年轻化,就是品牌所追寻的方向

近年来,一些报告显示,茶叶大众市场消费主体人群更趋年轻化。一方面,80后、90后们经济实力上升、逐渐开始掌握消费话语权,涌入茶叶市场成为一股强劲的新势力,他们追求个性、也喜欢尝试新的方式。深谙此道的小罐茶、茶里、佳兆业茶业集团等一些品牌茶企也一直在用行动融入年轻人的茶饮生活方式。

茶叶消费群体面临年轻化趋势,凭什么让年轻人“买单”?

产品、品牌年轻化已经成为众多茶企品牌的一道营销命题

小罐茶市场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小罐茶目前一半的用户是80、90后代表的年轻人,且女性群体对小罐茶的忠诚度很高。在他看来,中国茶必需变得加倍现代、时尚,才能首先吸引到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他们才愿意进一步尝试。

茶叶消费群体面临年轻化趋势,凭什么让年轻人“买单”?

品牌年轻化绝不是盲目添加年轻元素那么简单,无论是从品牌形象的塑造、产品核心竞争力的研发,还是对年轻化趋势的把控,背后都需品牌茶企深入分析年轻消费心理,与年轻人打成一片。所以,最好的状态是,让喝茶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潮流

从年底茶叶消费看礼品茶市场:定制化或是未来竞争关键

【兴茶网 资讯】离中国传统节日春节,非常近了,对于绝大部分茶企茶商来说,春节前的这两个月,对广大茶企茶商来说,是一个常重要的抢占市场的绝佳时机。

年关将至,冲刺礼品茶市场


年关临近,眼下正是茶叶消费的旺季,市场的购买力也在逐步释放,虽然礼品茶的市场受政策的变动、经济的影响,一直在改变,但中国几千年来都是讲人情、讲礼仪的地方。这就免不了礼尚往来,这对于茶的发展来说是好事,而且,“送茶就是送健康”的观念现在早已深入人。





“茶,早已根植于中国传统,它不仅是亲朋团聚、表达祝福、联系感情的重要载体,更演变为中国节日文化的特定符号。因此佳节送茶,送的更是健康与品位。”业内人士陈先生坦言,眼下正是茶叶的销售的旺季,大部分消费者购买茶叶都是奔着“送礼”、“接待”而来


过去,送礼者偏向的是高档、奢侈化的茶叶。眼下的茶叶市场,又呈现出怎样的消费需求与走势呢?

价格亲民的礼品茶成为主流


兴茶君走访茶叶市场发现,今年年底的茶叶行情,价格较之往年并没有上涨


“目前到店里来的基本都是以个人消费为主,买来主要是送亲朋好友,但现在他们更看重的是性价比。”一位茶叶店经营者向兴茶君介绍,他们线上茶销量比较大的主要还是集中在100多元的茶品上,而线下一些300元价位的茶比较好卖,尤其包装精致,比较喜庆的时尚礼品茶也受到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正是意识到市场需求的变化,许多茶商开始把大众价位的礼品茶摆放到店面的醒目位置,一些茶企也顺势而为,在近期也推出了包装更有时尚感觉、价格亲民的礼品茶产品。


“近期卖得最好的礼品茶是300元-5400元左右的,这个价位的礼品茶销量,是去年这个时候的1倍多。”来自芳村的茶商李先生,在谈起近期的茶叶消费走势时告诉兴茶君。


往年前12月初就是礼品茶的销售旺季,一些大客户定制、团购的订单较旺,但从实际了解来看,今年是到了12月中旬的时候,销量才逐渐增多,不少茶商表示价格超过1000元的茶品的销量有所减少,比较难推,而且大多数都是私人订单,主要过年送亲朋好友和有生意往来的伙伴。


礼品茶市场正向更加细分的趋势迈进,至少它不再是单纯追求高端消费的市场,而且茶企茶商也更加应该考虑到价格的理性、品质的稳定,配套的服务能力。“礼品茶市场未来必然会有一部分是跟大众消费市场的需求是重合的。”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从差异化上下功夫定制化的服务能力成竞争关键


客户的需求也变得更加理性,也不会茫然跟风了。为让礼品茶“降低身价”、满足更多市民需求,一些茶企和茶商在茶包装上下起了功夫,不少礼品茶的包装从奢华走向简洁,传统的“笨重”包装已经比较少见了,挤出了过去礼品茶价格虚高的水分。


客户的需求就是茶叶销售的风向标。


可以看到,如今的茶叶市场,也不再一味追求奢华,茶叶包装更偏向于时尚、精致、轻便的风格。一些茶企也开始从产品形态上围绕礼品茶市场精工细作,比如推出各种年份的套装茶,茶+茶器的便携茶饮套装,各种茶类的组合装等这样的礼品装


当然,价格、包装上的这种变化,这还只是表象。


在不少茶商的眼里,价格的上的竞争,大家其实都可以跟进,你能做到什么价位,我也能咬牙跟上。你做的包装不错,我也能做出个。


如何在礼品茶这个巨大的市场上,打造差异化、强化客户服务能力,将变得更加关键


在交流中,一些茶企茶商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纯粹依靠资源、关系做礼品茶市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尤其对于一些企业采购、大客户团购等客户,关键还是在于有系统的定制化服务,从团队到产品到服务,都有这么一套专业打法。”





“现在礼品茶市场里,一些定制客户对选购的茶叶的品牌的影响力有一定要求,这对我们明年做大礼品茶市场来说,是个挑战。”


从长远来看,品牌宣传与针对定制化市场的系统化营销仍然是不少茶企深挖礼品茶市场中存在的短板


喝茶的人也遍布各个年龄层,只是大家在购买的需求上各有不同。随着整个茶叶市场的消费氛围越来越大众化,理性化,茶叶的消费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用茶叶送礼仍然是极为常态化的一个重要消费场景。


从当下茶叶消费的行为中,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礼品茶市场的一些端倪,价格也越来越趋向于合理的、理性的一个区间,礼品茶市场将更加考验茶企的系统化的定制服务能力,这或是接下来不少茶企做强做深礼品茶市场的关键所在

2019茶行业会更将艰难?还是分水岭?茶叶消费市场到底怎么做?

为什么说2019年,茶行业会更将艰难?

1、商家消费者双方都有库存压力。

卖家库存积压大,部分买茶客的家里也成了半个茶仓储空间,茶积如山,猴年马月喝完是个问题。都怪商家一直宣传引导存茶增值,越陈越香,现在买不动了吧。

2、茶连年涨价,消费者也钱荒。

例如2016、2017、2018年连续三年普洱茶原料涨价,17年价格涨幅约20%-50%,18年原料价格涨幅30%-50%,源头涨价,厂家不得不涨价,经销商更要涨价,成品必须要涨价,压力只能转嫁消费者了,消费者不但钱荒,更天生的讨厌产品涨价,买不动了。

3、消费者产生了抗体,免疫了商家的各类大型促销活动。

一年一度春茶季,2、3、4月份相当漫长的周期里商家一直给消费者轮番轰炸春茶预售、春茶预售,全年底价,错过机会再等明年;很多买家就在春茶季剁手,大出血一堆,堪称茶界的“双十一”;

结果4月底5月初收到预售的春茶,放仓库里还没完全冷却,5月份来了个五一劳动节,全国人民您辛苦了,来买点茶喝吧......完了呢,6月份来了个6.18大促。哎,买进点吧,买了。

紧接着,过个把月来了一个十一国庆黄金周大促!!

气还没喘过来,11月双十一预告铺天盖地席卷耳目,全球电商购物狂欢,全年最低价,一年只有一次,错过机会再等明年......买!买!买!

你以为双十一一夜就尘埃落定?就这么完了?

不,还有返场促销!好,买。

这下好了,双十一才刚过去不是吗?哎呀妈,又来一个双十二,年终大促,买买买!

都说是刘某某跟马某的双十一对着干,其实还不是轮流薅消费者羊毛,站着对干,实际上还不是躺着收消费者的钱,跟马某有个半毛钱的关系!

那一年下来各类促销活动是不是就这么完了捏?不,元旦、圣诞,“双蛋”来袭,你又忍不住要剁手了!

更牛的是,年还没过,商家又偷偷放出消息,嗨,茶友们,年度重头大戏春茶预售来袭,众筹啦,全年低价……害的我连春节都过不舒心。

这么玩下去,很多消费者不说已经成为某个品牌的常客了,粘性也挺高,这么搞,不说你家的,整个行业的促销出牌套路都已了然于胸,作为消费者的我何不坐等每次大促销时候逛你家店,于是乎你家其他时候就是淡季,门可罗雀,喝西北风吧!

据调查:消费者对平时的价格很熟悉,非常精明,折扣出现,立刻抢购……过去品牌界一直认为促销多是不好的,是对品牌有很大损伤的。但今天看来,这已经是一种新常态了,甚至顾客的消费行为已经在向促销季集中了,并举了2个例子:某品会内衣全年最大促销节点3.8妇女节,单日文胸销量接近平日半个月的销售;某魔师平时一天卖几万,折扣专场出现后,一口气卖了“100万+”……多种维度变化的叠加,加之宏观大势的变化,中国消费者已经走向了碎片化,理性化,圈层化。

4、首部《中国电子商务法》2019年1月1日起实施,茶叶电商必须真实交易,品质回归行将成为主题。

商务法中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体量最大的主流电商平台一律按照国家法律严格执行,并且规范市场,商家入驻都需要依法登记(办理营业执照)和报税做账!

《电商法》第十七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商法》第三十九条规定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制度,公示信用评价规则,为消费者提供对平台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的途径。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不得删除消费者对其平台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的评价。

不能刷单,不能评论造假,不能删除消费者留言差评,不能关闭评价通道留言功能,不能使用诸多的广告极限词,比如不能说最新、最先进、最高、最佳、最大、最火、最热销……就是要让你明明白白实实在在认认真真做生意!

作为一名消费者,电商网购的时候,此前这些数据有可能商家都可以造假,就是凭空制造真实“场景”让你相信。现在开始所有商家都要面临这样真实交易状况,于消费者而言,这是好事,营销只辅助推广,但不胜于事实,也许是品质回归的时代即将来临也未可知。

5、资源偏向巨头,头部行情下,中小茶企无缘分一杯羹。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马太效应越加明显。雨林的央视全频道砸广告,国企中茶火速打造核心优质产区庄园,大益的强悍无伦,数风流人物,明年看资本大戏了。

2016年至今,伴随着消费升级,中国的消费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奶茶也朝着“精品茶饮”的方向发展,在原料品质、制作工艺上,都有重大升级。

2017年底中国现调饮品门店达到44万家,相比2016年增加了约3万家,年度增长率为7%。当然这个过期当中是新开了近10万家,关闭了7-8万家。

过往总是提及新中式茶饮的潜在市场规模在500亿元。

但某创始人说:“茶饮是一个未来可期的千亿市场,高、中、底各价位阶层的品牌共同努力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金字塔。”

面对潜力如此之大的茶饮市场,各路资本纷纷参与其中。直到今天,茶饮行业融资过亿元的就有4家,分别是喜茶、奈雪の茶、gaga鲜语、乐乐茶。

一些传统行业的大咖,都纷纷把手伸向了茶饮行业。像小龙坎、呷哺呷哺、正新、王老吉等。就连一个卖了26年咖啡的传统劲旅太平洋咖啡,在6月份试水在门店出售茶饮——太茶。今天,在上海魔都以独立门店开始运营太茶项目。

餐饮行业虽说有4万亿消费市场,但消费者的口味东西南北差异太大,且中餐标准化较低,重餐饮的门店复制难度较大。咖啡虽然高大上,但进入中国这么多年了,发展还是相对比较缓慢。而茶饮不一样,以中国“茶叶”为基础,群众认识度高接地气,操作标准化程度高,投资相对较小,容易复制,而且全时段营业。

当然,更重要的是大咖们都看中了这是一个增量市场,才潜心去发展。茶、咖啡与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料。1971年成立的星巴克在美国有1.3万家门店,全球门店数量差不多3万家。其中在中国就有约3000家门店。作为茶饮界标杵品牌喜茶,才100多家门店,距离咖啡行业的星巴克3万家门店有数百倍的距离。这种差距也正是一种市场。

2019年是茶行业艰难的一年?

还是分水岭?

有阳光明媚的明天吗?

茶叶消费市场到底怎么做?

1

《中国家庭精明消费报告》发布

解读消费发展趋势与消费新特征

报告通过消费大数据分析和描述了中国家庭消费观念的发展趋势与不同线级城市的消费方式正在发生的改变,并深入解读消费者的消费新特征,这里面有些市场消费的大数据分析,与围绕消费趋势的解读,很值得茶行业的茶企茶商们了解一番。

毕竟,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如何让自己产品更好的触达消费终端,让自己的品牌走到前端,则更加需要了解当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征和变化趋势。相信,这份报告,对接下来消费市场走向与茶企在市场布局、产品研发、品牌营销等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2

一二线城市归于理性

下沉市场消费者开始消费升级

从报告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线级城市的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改变。

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归回“理性”,这体现在他们对价格的敏感度提高。以往大家特别注重一些炫耀式消费,要买高档产品,而这种炫耀式或者大手笔消费倾向明显的消费方式,正变成对“买得精、买得好”的追求,而在一些大促节日中,一二线城市用户人均消费额明显高于下沉城市消费群体。

另一方面,一二线城市消费者也不再盲目追捧国际大牌,以手机品类为例,华为就是成功“逆袭”的例子,2017年至2018年,在唯品会平台上,华为手机在一二线城市的销量增速高达96.3%、61.68%,远超苹果手机。

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同期一二线城市的电商渗透率只提高了1%,而四线城市的电商渗透率同比提高19%,下沉市场消费者的网购行为正迅速向一二线城市靠拢。

并且,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开始在消费行为中追求品质,进行着消费升级。下沉市场用户数和销量增长率相比一二线城市的更高。

这也给茶企茶商提了个醒:茶企茶商的目光不能老是“高高在上”,也应该投向那些从未看得上的“低线城市”和“大众用户”。

从报告来看,这块也许是值得投入资源去深挖的市场,下沉市场还正处于品牌培育与消费释放的阶段,茶企茶商也应该抓住这波“下沉市场”购买力增长的红利。

“下沉市场消费正在崛起,它释放的购买力总量可能会很庞大,但大部分茶企都会把自己的定位定得很高,服务于中高端消费人群,资源渠道也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某品牌茶企市场部陈先生表示,三四线城市的家庭消费群体,少有房贷和车贷的压力,孩子的教育成本也远低于一线城市,拥有的可实际支配财产不比大城市白领低,虽然消费水平和中产阶层比依然相形见绌,但在他们身上,正在发生着和中产阶层不尽相同的消费升级,他们的生活节奏也并没有一二线那么快,有时间,有能力来喝茶,消费茶。

其实,其它行业上也正在上演抢夺下沉市场的故事。有为下沉市场做准备的无印良品,也有在三四线城市发力的优信、人人车;有在小城市实现票房大幅增长的电影行业,以及互联网领域的快手、拼多多、趣头条...还有更多行业,不胜枚举。

三四线城市消费群体,曾经“处于主流视野关注之外”,现如今正成为消费品牌市场增长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下沉市场的崛起,是趋势、是蓝海,也是品牌必争的风水宝地。

回过头来看,这种变化的趋势已经开始显露,以普洱熟茶市场为例,今年各大品牌在熟茶品类发开与销售渠道上就发生了明显变化,有口碑、规范化的品牌,其生产的高品质、价格适中的熟茶成为了消费市场的主流选择。

3

性价比重要性提高

已经成为消费决策中的关键因素

数据显示,75%的男性和女性都表示自己特别注重性价比。

作为中国消费市场最重要的群体之一,家庭群体展现出了当前时代“精明消费”的趋势,“性价比”已经成为消费决策中的关键因素。

在消费升级的今天,消费品进阶到了产品相对过剩、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谁能找到消费者的痛点,并具有持续保持性价比优势的能力,谁就能抢占消费者的心智。

对于茶行业来说,一方面,通过茶向国人展现了一种高端生活美学理念,同时,也要扪心自问:另一方面“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茶,我们有没有做到位?我们也要思考,在当前的消费趋势下,如何把喝茶的概念生活化,时尚化,贴合当下国人的生活和消费行为习惯,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轻松愉快的接受这种健康饮品。

4

“好货不贵”将更有优势

消费观念与行为不断向精明方向进化

在消费升级浪潮的洗礼下,个人与家庭的消费观念与行为都在不断向精明方向进化,不管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级城市的居民,都向往获得“大品牌、小价格、好生活”的消费能力。在此过程中,一批拥有“好货不贵”优势的茶企品牌,在接下来的消费市场无疑将有更大的渗入空间。

毫无疑问,消费者消费特性发生变化,对产品和服务质量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部分茶企茶商也正在经历着从品牌塑造体系、产品体系、营销体系上进行重构,当然,这也是行业升级带来的必然趋势。

“参与、共鸣”是消费者背后的消费情感逻辑,茶行业也不例外,我们需要精准分析喜欢喝茶的群体,也要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和内容让增量市场中的消费者共同参与和体验,并让他们觉得“我懂你”,以适应新时代的消费模式。

找到约12,626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5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