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行记】之品普趣茶山

  普洱茶源,见证之旅:品普趣茶山

  趣:那柯里

  趣:会连基地

  迎面吹来的风清冽率然,我们一行人从宁洱县城出发,向着北路缓缓驰去,目的地是困鹿山南麓。

  有本地老学者提出困鹿山在地名志上是“困卢山”,“鹿”乃误用。我对困鹿山这个名字却心生欢喜,总觉得这里面有着几百年前就在流传,却对外人秘而不宣的典故,那典故总会与自然有关,与万物有关。

  傣家人南下之时必是到过那里,估计嫌其山高路远,并未定居而继续南下,只为其留下了一个名字。

  在宁洱常常有的特殊的现象,分明是哈尼族、彝族集聚地,却有大半的地名是用傣语命名的,如“那柯里”“勐先”“那勐勐”。谜底或许早已在历史长河中流逝,或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

  恰逢小雨,茶园里云遮雾绕、草色青青,有长长的枝条横曳而出,轻拉过一枝,枝头是鲜绿的芽,仰头望去,高大的茶树形如乔木,高近2米,茶园里还有更多更高的古茶树,茶树遒劲的枝丫自由地向着天空的方向生长。

  见惯了整齐的台地茶,乍见这无拘无束,汲取天地精华自然生长的古茶树,我心中不免一颤,同行的人们更是啧啧称奇。

  自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普洱府,作为普洱府所在地,宁洱不仅仅是普洱茶的原产地、集散中心,更成为普洱府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为了更好地管理进贡京城的普洱茶,普洱府在宁洱设了普洱茶局贡茶坊,专门负责贡茶的采摘、制作、运送等事宜,有许多环节是秘而不宣的,平民百姓无缘见识,这也是困鹿山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沉寂深山无人识的主要原因。

  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称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进贡京城的普洱茶大多做成人头茶又称金瓜茶,不仅外形精巧,还易于保存和运输,经得住岁月的洗礼。

  云南普洱茶集团普秀阁内的金瓜贡团

  声明显赫的困鹿山茶不仅仅出自我们脚下的这片茶园,以茶园为核心,发散至困鹿山四周的山坳,一直绵延至谦岗村、西萨村域内乃至更深的莽莽原始森林间。

  生长着上万亩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的古茶树群落,这些古茶树群落完整地演绎了从神农尝百草到人工驯化之间两千多年的演变轨迹,这一区域被称为困鹿山古茶树群落,也是清朝时期普洱贡茶的重要产区。

  如今到困鹿山南麓,已不能见到人居茶林间,人茶共相依的自然图景,为了更好地保护古茶树,住在古茶园的村民们搬迁到了距离古茶园1公里的地方,住进了白墙青瓦的新房子。

  有一老茶人说,困鹿山茶似三国赵子龙,儒雅大气,卓尔不群。我深以为然。

活跃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