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普洱:初访云南茶山

  从没想过,此生,会有一个四月,与茶山相连。从厦门,辗转昆明、西双版纳,再到勐海,2000多里的奔波劳累,在踏上茶山的那一刻化作云烟。

  四月,路过南方,遇见只见普洱

  险,峻,弯,陡,颠,灰——有人这样描绘布朗山路的特点。车况不好的车,会在路上抛锚;底盘矮的车,容易蹭到路中间的石头;坐车时如果不抓住扶手,你就会从座位上颠起来,头撞车棚,脑袋起包。

  沿勐洛公路到勐混镇后,车朝公路左侧一转,我们便开始“享受布朗山路的“特别优待”。印象最深的是那绝无掺假的纯天然土泥路。道路崎岖不平,蜿蜒盘旋。窗外一侧就是悬崖或山谷,如果有车开过,便会在身后扬起一阵灰土。

  将近中午,越往山上走,路况也越发糟糕起来,坐在车里的几个人都颠得不行。王总告诉我们“要放松身体,随心而动”,于是我们四个在车里一弹一跳的,好似“群魔乱舞”,却也笑得十分开心。

  一路前行,经过广别老寨,寨子石牌上有个牛头标志,十分显眼。据说水牛是耕种梯田的得力助手,所以哈尼族的敬牛习俗经久不衰。谁家的牛多,就象征着更有财富和地位。

  过去,广别老寨交通不便,设备落后,民众生活相当原始。2005年政府把广别老寨设为易地扶贫迁移的试点村寨之一,从旧址迁到2公里远的新址。如今只有少数人居住在老寨里。

  寨子外边设有一个关卡,一位哈尼族男子将我们的车子拦下,示意我们摇下车窗接受检查。据说是村委会为了防止外来茶叶进寨加工,而实施的“原产地保护”:茶只许拉出去,不许拉进来。他们在通往寨子的每条路口设置关卡,由每家每户派人轮流值守。

  老班章村是布朗山最为出名的一个村寨,500多年前其先民迁到布朗山建寨定居。老班章村所在地,土壤有机质丰富,日照足、云雾浓、湿度大,特别适合古茶树的生长。

  时至今日,老班章仍是云南省境内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产地。其中最受外界瞩目的单株古茶树当属茶王与茶后,据说已历经800年月,如今老树又发新芽,层层的新绿翠绿在蓝天下伸展,勃发着一股坚韧的生命力。

  “老班章”所产的茶叶,滋味厚重、浓烈、霸道,初饮如壮硕的汉子,气势雄浑,回味则刚中有柔、强中有媚。有茶人称赞老班章茶是普洱茶的王中之王,是最优质的普洱茶原料。老班章正山古树春茶饼,白毫显著,叶芽肥壮,是绝佳的收藏品,因产量少而一饼难求。

  老班章盛名在外,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将近百来部车子进村收茶,单单一户人家一个采茶季就有100万收入。因此,这个大山深处的寨子里到处都是新建的楼房,蓝、红相间的屋顶富有民族特色,村路上常见各式豪车,丝毫不像一个山村!

  在寨子里看到几个哈尼族姑娘在采茶,背着大米编织袋剪成的袋子,十指在枝芽间舞动,神情专注得迷人。觉察到我们要拍照,她们都有些羞涩地躲开镜头。偶尔看到几位茶农采茶归来。她们站在小皮卡上,小背篓里是刚采摘下来的鲜叶。明晃晃的日光里,那发自内心的开心笑容,好不动人。

  茶山,是每个喝普洱的茶客魂牵梦萦的地方。

  没来勐海前,总有很多想法,要去著名的茶区,要亲自脚量每一座茶山,要摘茶,要炒茶......当真真站在了这片土地上,一帮天南海北的小伙伴聚在一块,茶,不仅仅是茶,更成了传递联络情感的载体。

  路过茶山,不枉此行!

作者简介
只见普洱
学普洱、品普洱、贮存普洱,关注微信公众号“只见普洱”。国家高级评茶师,世茶协第一常务副会长、普洱教父“白水清”嫡传弟子郭子剑,每周开通你问我答栏目为你解惑。
活跃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