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消费者特征

找到约2,249条结果 (用时 0.024 秒)

茶叶快消化发展的四个阶段,你处在哪个段位?

【兴茶网 资讯】眼下,茶叶快消化、轻量化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而对于众多品牌茶企而言,茶叶快消化是一个巨大的消费需求,蕴涵着广阔的市场商机,也符合当下茶叶走向品饮消费的趋势,更接近年轻人的茶叶消费特征。


面对茶产品消费年轻化的调整需求

茶叶快消化值得全力以赴

当前,茶行业品牌的市场拉力还不够强,缺乏市场领导型品牌,而面对新消费群体的崛起、还继续把茶叶做成了文化品、奢侈品、私人品,显然跟目前的茶叶市场发展有点背道而驰。

茶叶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快消化吗?这是当下整个茶行业热议与讨论的话题,在很多人看来,随着消费需求多元化与理性化,除了文化茶、礼品茶,这类快消化的茶品将更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而且立顿、小罐茶,包括这几年爆发性增长的新式茶饮,都已经为之提供了佐证。

 

其实,一些茶企在茶叶快消化的路上已经付出了实际行动,不管是推出了时尚化、便捷化的茶产品,还是打造快消化的营销体系与流通渠道,这些都是为了迎合消费市场的变化,寻求不断成长的市场机会。

在中国茶快消化路上

你正处在哪个阶段?

在快消化的摸索道路上,各家茶企有自己的考量与发展策略,也许,我们从茶叶快消化的几个不同发展阶段,更能清晰看到茶叶快消化的清晰发展脉络,一起来看看,你到底处在哪个阶段。

标准快消化阶段

有些茶企更想从标准上尝试建立茶叶快消化的根基,打造专属于自己的标准,把行业标准转化成消费标准、把产品等级转化成消费等级。


目前市面上有极少数品牌正在用这样的思维瞄准大众市场,以原产地原料、统一产品等级、统一产品价格、统一产品包装,建立好茶认知标准。这一标准认知的确立,让消费者不必再为买茶困惑,可以放心购买,不过,这非常考验品牌的对整个产业链的把控程度,且需要持续的营销与宣传投入。

品牌快消化阶段

兴茶君发现,对于一些新加进来的新品牌,他们瞄准的是更年轻化的茶叶消费群体,他们更喜欢强调自己品牌的形象更年轻、更有调性,他们更愿意直接从品牌层面去改变传统茶叶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以年轻、个性、创新的形象重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这些品牌,你会发现,他们参展的展位设计时尚,产品颜值高,品牌形象年轻有活力,也确实颠覆了不少老茶客对茶的固有形象,更是深得年轻人喜欢。

价格快消化阶段

对于茶叶快消化,目前不少茶企是处在价格快消化这一阶段,相比传统售价动辄上千的一盒茶叶,这些售价仅几十或近百元的小罐、小沱、小饼类型的快消品,在价格上确实非常有吸引力。

但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些茶企仅仅产品做成了小规格,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单价,严格来说,并未在价格上做到“真正的实惠”。


快消品的最主要特征是产品价格的大众化,要想使茶叶在价格上成为快消品的“大众化”,这需要从茶产业链的上游开始,控制茶叶生产成本,渠道扁平化、改变茶叶营销模式,改变包装等方面来降低茶叶的综合成本,所以,真正做到低价不低质,同样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价格大众化决不能以牺牲茶叶产品的基本品质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安全为代价,这背离了茶叶快消的本质:低价不意味着低质。

消费快消化阶段

眼下,不少茶企也在积极思考一些茶叶消费上的痛点,对于大部分茶叶消费者而言,如何摆脱传统泡茶的繁琐环节,这点非常重要。

一些茶企也在尝试消费快消化,除了袋泡茶,市面上还能看到冷泡茶,一些企业还专门开发自助冲茶的配套设备,这些方式,也是为了让消费者轻轻松松就能泡出好茶,让消费者喝茶更便捷、更简单。

在兴茶君看来,快消化一个明显特征,就是茶企的产品既能保证质量,又能满足消费者快节奏的生活需求,而这些便捷化的茶品、更智能化的便捷冲泡工具,让茶叶能与更多的消费场景进行链接,让茶友更多的机会出现在消费者的生活中。

总之,茶叶快消化是一个值得探索与实践的发展路径,它包括标准化、品牌化、产品形态的快消化等。在新的消费需求下,茶叶快消品化本身倡导的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让茶生活回归简单、让传统茶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去传承与发扬。

茶叶快消品化下,最大的挑战在哪里?

【兴茶网 资讯】十多年前,不少茶企茶商快速追逐奢华包装的茶业所带来的利润,忘却了应将茶打造为生活的消费品,大众市场才是茶行业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在一片繁荣、快速扩张的背后,为今天的的种种煎熬埋下了隐患。

在茶产品快消化上,传统渠道面临大挑战

习惯了搞定几个大客户、随便都是采购大单的那种简单赚钱的方式,现在需要琢磨消费者的需求、要打造品牌势能、要面对更直接的市场竞争。这几年,这种瞬间的落差让很多茶企茶商很不习惯,虽然谈不上“一夜回到解放前”那么悲剧,但至少“焦灼”的人不在少数。

眼下,面对趋于品牌化、大众化、理性化的茶叶发展趋势,大家也在积极求变,茶叶快消化也正成为了一些茶企寻求突破的发展策略。在刚刚闭幕的2019广州茶博会现场,越来越多的品牌茶企也在开发便捷、时尚的小规格产品,使其更适用于办公、聚会、旅行、商务会谈等更多消费场景。


不过,过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对于顶着酷暑赶路不习惯了,快消品似乎入不了一些传统商家的法眼

一些茶商总认为这类快消品风格的茶品利润空间少,不符合自己店面的风格,而且有店员也觉得自己以前卖的都是几百上千的茶品,现在卖单价几十到上百元的便宜货,很掉面子

这是他们的问题吗?似乎也不是!他们的原有的店面装修风格、销售策略、包括他们多年积累的客户群体,可能根本就不适合快消类茶品。

但在整个零售模式大变革和消费升级的环境之下,


面对快消化的茶品,中国传统的茶叶销售渠道与方式正在面临着巨大挑战。这不仅仅是利润的问题,而是从茶企到商家,双方是否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发展共识。

快消化茶品,急需构建新渠道、新场景

这种轻量化茶产品,并非这几年才有,但以前大部分茶企对小规格便携装产品的重视程度并不够,一些经销商也只是把这类小规格产品它们当作促销产品或者品鉴装来使用

但是,对于品牌茶企而言,茶叶快消、小规格化是一个明显的趋势,也符合当下茶叶走向品饮消费的趋势,更接近年轻人的茶叶消费特征,是个大市场,既然这些快消品入不了一些原有经销体系的“法眼”,那就只能换人、换渠道玩了


“我们的快消系列的产品会对所有的经销商开放,关键是看对方是否能够和我们在战略上保持一致。但也需要着手构建新的渠道与匹配的团队。”某普洱茶品牌营销负责人W先生表示:快消化茶品的操作,需要高效且对市场敏感团队,这样才能够做透市场。并且,资金实力和长远的坚持也很重要,因为这个模式建成以后会有长久的收益,但是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

小规格这类茶产品,终端价格不会太高。所以,必须要经过最少的层级就能到达消费者手上,比如线上渠道、社群电商、跨界都是不错的途径,把产品、品牌信息最大限度地传递给消费者。

快产快消,或是当下最好的产品策略

实际上,现在的茶叶供求已经失衡了,如果在开拓增量市场上继续遇到瓶颈,那么市场饱和的问题很快会在未来几年内集中爆发。

现在连不少茶商自己都在感慨,仓库里的茶实在太多了,客户手中藏的茶叶太多了,重收藏轻品饮的市场显然不是大家想看到的,“库存”仍是普洱茶市场高悬的利剑,普洱茶市场始终存在抛售的隐患。


产快销,不压货、提高渠道运营效率,这应该是针对当下茶叶市场环境最好的产品策略

其实,大家对这类快消品化的茶叶产品寻找新渠道也不用太过于担忧,渠道的更迭总是伴随着新的消费需求,新的消费群体,意味着品牌茶企到达消费者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像踩着消费升级的红利期的喜茶、奈雪の茶等新式茶饮品牌,就是抓到了年轻消费者的注意力,围绕产品创新、营销驱动,精准消费场景来形成交易闭环。

被认定为增量市场的茶叶领域,依旧挡不住后起之秀的攻势,这些精明的后来者,都在上下打量张望,他们瞄准的是更年轻化的茶叶消费群体,在茶博会上,我们能感受到其更时尚的展位设计、小而美的产品、更年轻化的营销策略...

在他们看来,快消品化的茶叶市场目前也没人做得很好,这就是生意,都是机会

旅游市场茶叶消费研究

茶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茶叶消费在旅游市场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本文章旨在通过对中国旅游市场茶叶消费现状的分析,探讨其地域特征、消费者特征和产品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未来趋势,为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国旅游市场规模与茶叶消费情况

中国旅游市场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在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0.1亿人次,同比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57251亿元,同比增长11.7%,后疫情时代,我国旅游业逐步回暖,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

在旅游市场增长背景下,茶叶的消费也随之增长。据统计,2022年我国茶叶总产量为318.10万吨,茶产业规模接近3200亿元,根据估算,在202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约10%来自于旅游市场(包括目的地、旅途中购买以及出发地或返回地购买作为礼品或纪念品),可推算出2022年全年中国旅游市场销售了约32万吨(约占全国总销量10%),价值约320亿元(约占全国总销额10%)的茶叶,市场非常广阔。

旅游市场茶叶消费的地域特征

中国茶叶产区分布广泛,各地茶叶品种、口感、品质各具特色。在旅游市场中,茶叶消费的地域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产区旅游:以茶叶产区为核心的旅游地如杭州龙井、福建武夷山、四川峨眉山等,吸引了大量的茶叶爱好者和游客。这些地区的茶叶消费量普遍较高,且以当地特色茶为主导。

2. 茶文化旅游:一些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名城,如成都、苏州、杭州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体验茶文化,推动了茶叶消费的增长。

3. 地域特色茶叶:不同地区的特色茶叶品种受到游客的关注与青睐,如云南普洱茶、安徽黄山毛峰、福建铁观音等。这些地区的茶叶消费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4. 非茶产区的旅游目的地:如北京、上海、西安等,茶叶消费主要集中在茶艺馆、茶楼、景区茶座、专卖店等场所。

旅游市场茶叶消费的消费者特征

旅游市场茶叶消费者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 茶叶爱好者:这类消费者具有较高的茶叶鉴赏能力和消费水平,他们更关注茶叶品质和口感,对特色茶品有较高的认同度。

2. 礼品消费者:这类消费者将茶叶作为赠送亲友的礼品,他们更注重茶叶的品牌、包装和形象。

3. 休闲消费者:这类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将品茶作为一种休闲方式。他们对茶叶品质和价格有一定要求,但更看重茶叶消费场所的环境和氛围。

4. 文化体验者:这类消费者致力于了解和体验中国茶文化,他们在旅游过程中愿意参观茶园、品尝茶艺表演等,对茶叶的历史、文化背景有较高兴趣。

不同年龄、性别、收入、教育等群体的旅游者对于茶叶的认知、态度、行为等存在差异。年轻一代旅游者更倾向于尝试新颖、有特色、有故事的茶叶产品,而中老年旅游者更注重传统、正宗、有保健功效的茶叶产品。从价格来看,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茶叶的价格敏感度更低。

旅游市场茶叶消费的产品特征

旅游市场茶叶消费有以下产品特征:

1. 从粗放到精品:旅游市场的茶叶越来越少以农产品粗制的形式面向消费者,消费者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许多茶叶品牌推出精制加工的精品茶叶系列,以满足旅游市场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

2. 个性化与衍生产品: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逐渐诞生了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茶叶产品以及衍生性产品:如特殊口味茶、特殊原料茶、有机茶、健康茶、茶点心、茶用品等。

3. 包装多元:旅游市场茶叶消费的包装形式主要分为散装和礼品装两种。散装茶叶一般是指没有经过精致包装的散装干毛茶或成品茶,价格相对较低,适合自饮或量大价优的购买。礼品装的形式则越来越丰富,多为经过精美包装或设计的袋泡茶或礼盒装茶叶,价格相对较高,适合送礼或方便携带和冲泡等的消费者购买。目前礼品茶的需求在旅游市场中占比较高,在使用场景、价格区间、包装创意上都下足了功夫。

4. 特色文化:为满足消费者对中国茶文化的体验需求,许多茶叶产品融入了当地特色文化元素,如生长环境、品牌背景、非遗文化、传统故事、茶具设计等。

从价格上来看,旅游市场茶叶消费的价格区间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目的和预算。一般来说,为了自饮而购买茶叶的消费者会更注重性价比。自饮场景中,消费100-200元的消费者占比最高,为36.5%。而以送礼为目的而购买茶叶的消费者会购买价格更高的茶叶。送礼场景中,37.5%的消费者选择了200-400元的茶叶,20%的消费者选择了400-600元的茶叶,近17%的消费者会购买600元以上的茶叶。

发展问题

当下旅游市场的茶叶消费面临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三个方面:

1. 消费者信任问题:随着旅游市场茶叶消费的快速增长,部分茶叶品牌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忽视了产品品质,导致市场上茶叶品质参差不齐,难以分辨好茶,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游客对茶叶知识的缺乏,以次充好,产地、原料造假,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和行业声誉,甚至会对整个旅游景区造成负面的影响,造成恶性循环。

2. 茶叶营销缺乏有效的渠道和手段:由于旅游景区的商家以中小企业居多,人才缺乏,能力有限,在茶叶的品牌营销上缺乏思路,专业度不够,销售大都依靠景区的自然人流量,没有把自己的产品推出去让更多人知道,难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3. 茶叶文化传播缺乏深度和广度:企业开始有意识将当地特色文化与茶结合起来,但是挖掘的不够深入,浅尝辄止,本质上当地企业仍在同质化竞争,缺乏真正的创意,都在包装设计上发力,没有好好塑造体系化的文化与故事,缺少传播点,难以形成强大的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

未来发展趋势

1. 品质回归:随着市场监督管理越来越严格,以及消费者对茶叶品质要求的提高、辨别能力的增强,未来茶叶市场将更加注重产品质量,消费者将更加关注茶叶的口感、品质和安全性,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品牌将被淘汰

2. 产业升级:旅游市场的复苏、茶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将进一步促使茶叶产业升级,茶叶品牌将通过品牌、茶旅结合、业态开发、延长产业链条,开发衍生性产品等手段,提升当地茶产业的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提升茶业综合产值,带动农民增收。

3. 品牌营销:目前旅游市场中企业集中度很低,品牌无序竞争,少有茶叶品牌在旅游市场中拥有极高的信誉与知名度。随着企业打造品牌的意识与能力逐渐增强,未来旅游目的地将有机会诞生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茶叶品牌,迅速提高旅游市场占有率。

4. 文化传承:当地特色文化的挖掘,与茶文化相结合,将会产生不一样的火花。在旅游市场中茶产品融合特色文化并推广出圈,茶产业将在文化的注入下进一步创新,另一方面,茶与文化将会为景区引入新的增长点,带动旅游目的地发展。

作者介绍

王浩源

蒋同团队咨询师。企业管理与市场分析双硕士, 擅长市场营销、新媒体运营、品牌策划。

来源:中国茶产业观察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201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