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新会陈皮普洱茶价格

找到约134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新会陈皮:你买或不买,新会柑价还是在涨

最近很多读者问我,新会陈皮会不会步某款大X茶的后尘?老李说啊,您就别卖着茶叶蛋操卖核弹的心了!

所谓墙倒众人推。话说7月初普洱茶那边知名品牌大X茶的某款茶起了“火”,导致广州的茶叶心脏“芳村”变成“惶村”(具体什么事读者们可以自己查查,反正老李这稿子出街的时候估计事情也按下去了)。

老李经常说,过火的东西就容易焦,人心不足那是蛇吞象。从茶叶玩到陈皮,套路简单粗暴,但幸亏,新会陈皮目前还只是市场风大了些,并没有人是“庄”。

说回新会陈皮。

老李最近又跑了一趟新会的柑田,趁着7月果做小青柑之际看看今年柑果的收成情况如何,也发现柑农的预期报价普遍上扬,涨幅基本在20~30%之间。

老李到田里调研(2021年7月)

有几位柑农朋友也对老李表示,不少往年的买家都陆续希望在7月、8月跟柑场签订年底的“新果采购”价格,而相当一部分的果农“暂时”拒绝了签约包围价的需求。

从往年经验看,这些当年柑果的采购预定价格中,基本可以猜测到当年底10月到11月的行情。但本次老李走访了新会区会城镇茶坑和七堡、三江镇的深吕村和茶园、双水镇的大冲尾等几个大柑场,看到了一些跟往年不一样的情况。

2021年7月的青柑果

新会柑农普遍看好行情,“持柑观望”意愿浓

从2020年疫情时期开始,新会陈皮价格就一路上扬之路。往年一次调价两次的某些线上大卖家,于2021年里面不到半年时间就涨价了三次,可以说新会陈皮的价格“铁憨憨”地跑赢了通胀!

观望最近两年的新会陈皮市场,不同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有商家认为新会柑2020年和2021年的新皮太多,但市场上值个钱的是三年五年以上的新会陈皮而不是新的柑皮,因此对柑价的价格变化不感冒;也有柑农朋友们经历过2020年11月的柑价的“海鲜化”以后,今年的“预报价”也非常谨慎。

以老李调研的几个分布在“一二线”地区的柑场为例,对于2021年底的“包围”(包果园)报价几乎没有什么动静。而按照往年的习惯,从6月底7月初开始,外围的大买家已经陆续跟果农签约,以整包或者半包的形式签约并下定金。

老李到新会的柑田调研(2021年7月)

在经历了2020年的失收和2021年大行情跳涨以后,大多数果农倾向于“持柑观望”,并不急于报包围价,特别是拥有百亩大场的柑场主们,在预定价格上趋向于“乐观”。

“今年新会柑的产量嘛,你说多也不多,你说少也不少,但总体需求目前是供不应求的,所以我们这边今年都是集体看好,所以暂时不签包围价,或者到了9月份再看看挂果情况再报价也不迟。”来自三江深吕村的柑农梁先生说。

落地的小青柑

柑树久旱逢甘霖,但部分柑树出现“黄蒂落果”

虽然柑农朋友表示对行情乐观,但新会地区的柑树在经历了去年的失收后,2021年的树势尚未恢复,也出了不同程度的“黄蒂病”,导致部分果树的落果情况。

新会地区在2021年经历了五月的高温干旱后,到六月进入了连续的“龙舟雨”季节,从干旱到雨季的极端天气,使得稳果工作变得艰难。

“这段时间气候变化大,加上树势不好,多种可能造成落果的因素都会随时爆发,比如夏梢管控不好,环割不当,氮肥过量,病虫害,缺微量元素等造成大量快速的落果。”来自新会古井的一位柑农朋友说。

黄蒂病的小青柑

6月底至8月中这段时间,是新会柑黄蒂病的高发期,其症状是从果实脐部开始发生黄化,黄斑大小不定,并逐渐向脐部周围扩大,后期会造成果脐以及脐柱出现黑腐,最终导致落果。

在新会地区,6月到9月是全年温度最高的时间,常伴随“干热风”和“强日晒”的影响,容易引发各种病害,而黄蒂病发生原因较为复杂——弱势的果树和幼树因为缺乏营养,更易受高温胁迫,容易造成日灼伤害。

本次柑农朋友反映的新会柑黄蒂病(脐黄病),就是主要发生在第二次生理落果之后,控制不好就会严重影响果实坐果率,如果没有及时防治,将给柑农带来巨大损失。

落果的柑树

新会柑树黄蒂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种:

(1)持续的降雨稀释了树体的内源激素;

(2)因缺少内源激素导致种子败育(种子无法持续发育);

(3)炭疽病引起的黄蒂病;

(4)营养失调和内源激素不平衡。

柑橘专家也对此落果情况表示,黄蒂病在弱树和幼龄树上高发,对于青壮年树和树势旺盛的树基本不会发生,因此2020年底那场大失收过后,部分柑农朋友的树还没恢复,一定程度上就更容易感染。

黄蒂病落果的小青柑

个人观点:后期行情,谨慎乐观

无论是柑农朋友的看好,还是柑树自身的问题,市场行情的价格并不是人为可以干预的。老李近来也发现越来越多的“网红”加入到直播带货“新会陈皮”的行列。

其实啊,新会陈皮作为比较小众需求的食品,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其道地特陈的品牌,但对其需求跟茶叶等完全不同。

即使再多的食用需求,新会陈皮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也不过是“尝个鲜”罢了。老李作为新会陈皮的爱好者也是收藏者,个人认为新会陈皮的商业化发展方向应该是“周边衍生”,例如新会陈皮的茶制品、陈皮月饼、陈皮粽子等等方向,去扩大新会陈皮的横向发展。

至于后期新会柑的价格以及今年走势,无论是涨10%还是30%,对于普罗大众一年也消耗不了多少的家庭来说,充其量也就是几十块的差别,因此对于那些有事没事喜欢问老李“新会陈皮会不会涨价”此类问题的吃瓜群众,还是安心收藏好你的陈皮吧!

还是最后奉劝一句,新会陈皮是不具备投资意义的,因此普通消费者们,对柑价涨跌,都应以平常心看待,又或者多看看老李的文章,学习多点新会陈皮的知识,比关注涨价跌价的意义更大。

来源: 新会陈皮调研手记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世纪茗家:市面上陈皮普洱茶价格差别怎么那么大?原因全在此!

  近来,小编连续接到茶友的一些问询:怎么市面上柑普茶的价格差别那么大?我在某宝上买的某家小青柑怎么那么难喝?柑普茶行业的水是不是很深?等等。看得出来,一部分茶友已经陷入深深的困惑中。对此,小编深感有必要和广大柑普茶爱好者分享以下的这些信息,让大家对自己所钟爱的茶有更深入的认知!

  先来看看柑普茶近几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新会陈皮、柑普茶行业连续几年高速增长,为一段时期以来略显平静的茶界引爆了新的热点,在茶友中刮起一阵阵品饮热潮。柑普茶的火热引起大大小小商家争相涌入,经营柑普茶商家如雨后春笋般增长,有新会当地的,有广东省内的,有外省的,有主营传统线下渠道的,有专攻电商平台的,有线上线下齐发力的,可谓盛况空前。而引爆热点的关键——小青柑,近几年的发展轨迹多少能反映柑普茶业的成长状况。如果说2016年是小青柑的“尝鲜期”,2017年就是上升期、爆发期,2018年就是“疯狂”过后的初步“理性期”。如今再回首2018年,这个“理性期”实际上也是意料之中的大浪淘沙般的洗牌期,这一年已有众多跟风涌入的投机者被市场规律所淘汰。

  而进入2019年,这个“理性期”将继续深入,市场、消费者对“品牌”、“品质”的认知和追求将进一步增强;同时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些“乱象”依然存在。这些“乱象”更多的集中在伪品、劣品、次品依然充斥各消费渠道,网络渠道尤为重灾区;这些伪、劣、次品大打价格战,实施劣币驱逐良币,利用信息的不对等欺骗消费者,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对品类的信心。

  当然,市场永远是不断向前的,正面最终战胜负面是亘古不变的市场规律;消费者永远是最明智的,瞒天过海的行为终将被识破和抛弃,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提到乱象,我们可以回到本文的题目上了。实际上,这个“乱象”最明面的反馈点就是,广大消费者惊奇的发现,同是标注“新会柑普茶”的这个茶品,价格怎么差别那么大呢?便宜的有99元1斤的,贵的则有1千以上的,个中原因究竟是什么?甚至有消费者疑问:这次在网上买的怎么那么难喝?味道怎么跟在实体门店买的差那么大?

  对这种价格“乱象”分析如下

  一些重要信息茶友们不一定知道

  【影响柑普茶销售价格的主要因素】

  【1】定价基础:成本+一定的利润空间

  成本主要包括:柑皮原料成本、普洱茶料成本、包装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管理成本、销售成本等;这些成本都是缺一不可的。而没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厂商也无法生存。

  【2】同样是新会柑,价格区别明显

  近几年新会柑新鲜柑当地收购价普遍在7-15元/斤的范围(果品相对较好的柑园)!

  高的甚至达20元以上(如核心区优质柑园、优质的老树柑、优质的圈枝柑,收购价格普遍较高,且居高不下)。

  首先,不同柑苗、树龄、产区,价格有区别

  1  圈枝柑>驳枝柑

  2  老树柑>非老树柑

  3  核心区>传统优质产区>其它区域

  其次,柑果品质差异

  即使同产区的不同果园,因种植方法、技术经验有差异或水灌溉等自然条件有差异,果品质也有差异,价格也有区别。比如,以施用有机肥为主、以生态防治方式为主、管理更到位的果园,种植成本更高,柑果品质就明显更好,鲜柑售价就更高。

  因此说:即便用的同是正宗新会柑皮,原料成本也有较大的差异。
  新会柑皮是柑普茶的核心原料,选择什么样的柑果皮做原料对茶品的品质、滋味、口感影响重大!

  【3】单是柑皮原料成本就不低

  大红柑往往需要消耗大约22斤(果的大小不同消耗量有一定差异)的新鲜柑果才能做出1斤的干皮(小青柑1斤干皮的鲜果消耗量会少一些)!

  【以大红柑为例】

  1斤干皮的原料成本,按鲜果10元/斤计则为:220元;

  柑普茶的柑皮、普洱茶底的占比约为【3.5:6.5】

  1斤柑普茶,仅柑皮的材料成本(按鲜果10元/斤计):22*10*0.35=77元(未含筛选淘汰掉的损耗)

  如15元/斤鲜果:则一斤茶的柑皮成本115.5元;

  如20元/斤鲜果:则一斤茶的柑皮成本154元。

  【4】用不同普洱茶料成本也有较大差别

  不考虑特殊情况:

  【价格区别】较高等级>较低等级

  比如:金芽料高于一般宫廷料,宫廷料高于一般特级料,特级料高于1级、3级等料。

  【价格区别】较高年份>较低年份

  比如,同等级的7年陈料高于5年陈料,而5年陈料高于3年陈料。
  用什么样的茶料与柑皮搭配,对陈皮普洱茶的品质、滋味、口感等也有很大影响。

  【5】人工成本、制造费用方面差异

  近几年,当地具备生产资质的柑普茶厂,每斤柑普茶的代加工费在大大几十元(不含产品原料和包装物料);这可大致反映出柑普茶在人工成本、制2造费用方面的开支。柑普茶生产加工过程手工操作比例极高,人工成本占比也就较高。

  当然,如果仅是小作坊式生产,成本投入就与正规工厂的投入不可等同而语;产品的品质、安全保障、干净卫生等方面也就无从比较。

  例如,规范化生产的厂家,车间、生产设备等硬件设施比较完备,工艺过程更加严谨、复杂,如柑果产前检测、茶料检测、包装物料检测、柑果清洗降解灭菌消毒、车间消毒清洁、过程检测、成品检测、封闭式车间、一次性加工、现代式科学仓储等,完整的工艺规程,成本投入是巨大的;这些都是小作坊式生产无可比拟的。

  同时规范化厂家在产品研制方面也会投入更多的成本。而好的产品首先来源于好的研发成果。
  ▲小作坊式加工现场
  ▲规范工厂加工现场
  ▲规范工厂加工现场

  【6】销售费用方面

  不好定论,各家的营销模式都不一样,投入也有很大差别。

  【小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明确,相对好的、各方面有保障的柑普茶品,没算上其它成本,单原料成本、制造成本就不低。

  目前经营柑普茶的品牌厂商分类

  同一类产品,经营方式、生产方式不同导致

  单品成本存在差异,销售价格也就不同

  【1】找代加工型

  ①外地普洱茶企或其它茶类企业近几年加入柑普茶行列;以在当地找代加工为主,也有个别在当地新建或收购加工厂;

  ②外来资本近几年特地创立新品牌加入柑普茶行列,以在当地找代工为主,偏纯品牌运作,进行概念营销;也有个别在当地新建或收购加工厂;

  一般来说,代加工型的产品,品质如何往往由生产商的制造水平、工艺水平决定,委托商对柑普茶产品的研发、品控等方面的自主性相对较弱。

  【2】作坊式生产型

  一般为小规模简单加工的生产方式;一些经营商家找当地的小规模生产作坊进行简单加工,然后自行销售。

  作坊式生产,往往生产条件比较简陋,缺乏严谨的工艺规程,用料方面也会以低成本为主,制造成本大为降低。这类产品在市场上往往能以低很多的价格进行销售。

  【3】当地一些传统的陈皮经营厂商或当地其它商家近几年加入柑普生产行列,创立柑普茶品牌进行运营。

  【4】少数较长时期以来一直专门生产柑普产品的柑普厂家、品牌

  这类品牌、厂家数量不多,在柑普茶热潮来临之前就一直专注生产该类产品。这类品牌、厂家的特点是,行业经验相对丰富,专业性相对更高,可以称之为柑普茶传统制造商。这类厂家,产品成本往往较高,产品定位、定价更高,品质也更有保障。

  【5】假冒“新会柑”的“外地柑茶”,价格异常低

  外地柑能不能制作柑普茶不宜作定论;但用外地柑假冒“新会柑”的名义进行宣传、销售,就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这种情形在网络平台尤其严重。从成本上,非新会柑的柑皮原料价格与正宗的新会柑皮差距明显,再加上其它方面的投入能低则低,我们就能在网络平台看到这类价格反差极大的“柑普茶”。它的超低价,往往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去“尝试”;而有过对比的消费者很快就会发现问题,而对正宗新会柑普茶认知尚有限的消费者,有的认为可能柑普茶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有的在品饮这类茶之后发现体验很差,大失所望,甚而留言“骂娘”。
  
  ▲疑似外地柑充当新会柑情景
  ▲正宗新会柑采摘现场

  新会柑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皮品可药、可食、可茶的独特价值,以及具备的特殊香气、滋味等,还是与非新会柑有着较大差别的。消费者稍作对比实践还是不难区别的。

  这类伪劣“柑普茶”大行其道的现状,可以说明新会柑普茶业距离成熟尚有较长的路要走。伪劣品对行业健康发展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一分钱一分货,永远不变的真理

  竞争越激烈的产品,利润空间就越小,暴利的可能性就越小;便宜有它的原因,贵也一定有它的特定的价值存在。柑普茶行业竞争激烈,贵的产品必然是因为投入的成本更高,品质的保障也相应更高。如何消费,权利掌握在消费者手上;一分钱一分货,从长远而言,确是不变的真理!
  有网友买到伪次品后这样评论

  总结

  根据以上分析,市面上柑普茶价格差别如此大,主要原因不外乎几点!

  1  假冒品大量存在,以极低的价格作为卖点

  2  即便是正宗新会柑,产区不同、柑苗不同、树龄不同、种植投入不同,原料成本也较大差异

  3  选用什么样的普洱茶料进行配搭,也影响产品的成本

  4  茶品以什么样的加工方式、生产方式、生产条件进行生产,工序投入不一样,品控投入不一样,也较大的影响产品成本

  假冒伪劣品横行的情形下,基于新会柑“地理标志产品”的唯一性,有原产地柑园基地,有可靠的生产条件,选择这样的柑普茶,或许更加可靠!

老陈皮一直“有价无市”,为什么不像普洱茶那样能炒得起来呢?

凡是有利可图之物品,皆有炒作的空间。如果一个东西“炒”不起来,不代表这个东西不能“炒”,而是傻子还不够多,因此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傻子。

——尼古拉斯·老李

一位土豪老板朋友曾跟老李说,要用当时黄金的“克价”来换老李手上一瓶2005年的新会梅江陈皮(大概一罐子有400克左右)。

当时的老李迟疑了一下想着如果卖掉了,可能一辈子就换不回来,但不卖呢,老李还做不到视钱财如粪土啊,应该咋办?

在回复他给我半天的考虑时间后不久,土豪朋友便电话我说已经在朋友那里购买了一斤装的XX堂30年陈皮,从发来的图片看出,这款陈皮的包装十分精美,素雅的玻璃瓶里静静地躺着沉睡了“30年”的新会陈皮。

从他开心的神情上,老李看到他久违的如获至宝的喜悦。于是,我摸着良心说了一句:“恭喜,恭喜!”然后默默地收好了那个准备拿去换“黄金”的陈皮罐子。

老李手上没能换成“金子”的2005年新会陈皮

话说这个“XX堂”呢,是一个新会当地比较有规模的陈皮品牌,虽然家喻户晓,但也受尽新会人的冷落(具体原因老李就不说了,说多了会挨板子)。

但也没关系,大品牌就是大品牌,该赚的钱一分钱也不含糊,因此连土豪朋友这种不懂陈皮的人,也愿意花钱买开心。

2019年新会陈皮拍会,一份57年陈的新会皮以166g合计50万元成交

为什么土豪朋友要说买老陈皮呢?说来话长,要从新会的“陈皮文化节”说起。

从N年前开始,新会就开始大力举办“陈皮文化节”,其目的当然是推动新会的陈皮文化宣传,也顺带把新会陈皮的价格向前推了一大步。老李没参加过这些活动,但从新闻和朋友圈上都能看见每年的新会陈皮拍卖会上,在拍卖台上的玻璃罩中宣称价值上百万元的“陈皮皇”,其成交的价格让人惊艳之余,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51年陈的老新会皮(约150g重,价值30万人民币)

在每年的各种陈皮活动中,空气里弥漫着的除了陈皮的醇香味还有炽热的商业炒作气息。而上文说的土豪朋友,就是其中一位感受到这份气息的人。

毕竟,万物皆可“炒”。

得知各种炒作陈皮消息的朋友们也会向老李发问:新会陈皮的价格是否虚高了?是不是商家炒作是不是推手?谁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呢?而囤货的经销商,往往又担当着陈皮鉴别行家的角色,那么裁判和运动员都是他们,这样何以自律?

老李本期内容就说说,一个借文化搭台蓬勃发展的产业背后,有哪些暗涌和投资套路吧。

青柑壳

新会陈皮价格:一路涨、涨、涨!

一个地区以一个农产品孕育出文化底蕴,“新会陈皮”就是一例。

自宋朝在新会的崖山灭亡后,新会陈皮驰名了南北。有着600多年种植历史的新会柑和新会陈皮文化,因为诸多历史的原因一度沉寂多年,直到2000年后才渐渐被兴起,并快速崛起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养活了不少新会陈皮产业链条上的人们。

老李记得几年前到过的农博会,在一个新会陈皮的专场看见人头攒动,因为马上就有一场别开生面的老皮拍卖了。而最引人注目台上写着“陈皮皇”的一团“黑物”,宣称价值上百万元。

台上庄严肃穆,台下窃窃细语。

“上百万?鬼买啊?”一位台下吃瓜的大叔托了托眼镜,扶了扶松垮的皮带,端详了一番“陈皮皇”后跟隔壁的老伴说。

“你说是一百年就是一百年,真假谁鉴别?”另外几位吃瓜大叔大妈也议论陈皮行情,“我得新会人,以前吃陈皮是用来煲汤煮菜,现在这么贵,鬼有人舍得买来煲汤咩?”

老李随即跟大叔们一起吃瓜,并解析了:“这个陈皮皇啊,肯定不是拿来煲汤的啦,它是拿来炒的!”

听完老李的解析,吃瓜大叔大妈们的眼睛瞪得更大了,异口同声说:“新会陈皮除了煲汤,还可以炒着吃?”

仅存的“百年陈皮”

老李翻看最近十年的媒体报道,不难发现在新会回城镇的“环城”产区,从2009年鲜果价格是1.5-2元/斤,到了2011年已达4元/斤左右,一直到2019年的鲜果继续上涨,8元到10元一斤鲜柑比比皆是,继而带动新会陈皮的价格全面上涨。

近年来,新会陈皮产业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产量、产值、品牌价值等逐年攀升。2019年新会陈皮(柑)茶产量近1万吨,产值达32亿元,新会陈皮全产业产值达85亿元,全区新会柑种植面积约10万亩,新会柑茶品牌价值高达126亿元。

虽然大多数“小青柑”与“新会”关联不大,但仍旧被看作陈皮市场的“头部流量产品” 

谈“广西柑”色变:“新会柑”与“搅局者”

很多人在网上问老李:新会这么大,哪里出产的新会柑品质最好啊?

按照传统说法,以会城镇“环城”至茶坑村的凌云塔(ni子塔)可望及的地区,都是定义上的新会柑传统产区。

老李在年少时曾有幸登过凌云塔,放眼望去是一大片的柑田产地连绵数十里。但近年来,由于新会城市的基建和发展扩张,耕地已经减少很多。

新会柑场

从2010到2020年间,新会柑的种植区已纷纷往西迁到双水或或者南移到古井等,让双水、大泽、古井、崖南等镇街成为新会柑的“新产区”。

那么这些产区的新会柑,历年来都流向何处?

每年的10月开始,新会本地人们都有买柑自晒陈皮的习惯,加上珠三角周边城市和外地客商的长期购入囤货以及本土陈皮企业的收购等等,每年的新会柑流向是“有迹可循”的。

然而,市面上,特别是电商平台上源源不断的各种年份“新会陈皮”又从何而来?而且动辄10年20年的老皮更是越卖越多,究竟有什么玄妙之处?

实际上,新会茶枝柑(大红柑)虽为新会原产,但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等也有种植,价钱相比新会地区更是便宜非常多。

业内人士说,移植到广西等地的新会制作出来的陈皮,虽然外观上跟新会陈皮很像(99.99%的相似度),但味道上就与新会本地的有很大不同。

老李也曾经在新会某水果批发市场购入数十斤广西柑(大概1元一斤)自己陈化,再对比真正的新会陈皮,新会皮是越久越清香,而广西皮出来的陈皮却是越陈越苦。

黄色框为“广西柑”,蓝色框为“新会柑”,相似度99.99%

掺假与否,只能靠商家的“自律自觉”

无奈的是,新会柑的价格数倍于高于广西柑,也导致了“新会陈皮”价格高于“广西陈皮”,于是掺假与不掺假,是成了很多商家的自律问题了。

有经营陈皮的业内人士告诉老李,如今市面上从种植到销售“一条龙”的经销商极少,基本都是要从别人手里收购回来再卖出去,每过一道手,都是一道风险。

而新会产的新会陈皮价格向来高企,一般消费者以普通果皮也评估新会柑皮,会有难以接受的“反差感”,因此这样的行情倒是给了“守信”的商家带来极大的生存威胁。

左边为某知名陈皮品牌10年新会陈皮,右边为笔者自己晒的5年陈皮

以新会当地某些大品牌为例,特别是占据了市场头部的销量,却直接从外地采购外地皮到新会陈化,那么对本地柑农的生存也是一种极大的威胁,自然也让本地柑农不得不加入到“售假”的行列。

其实早在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并公告新会柑和新会陈皮这两个产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通过了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新会柑》和《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

当时业内人士一致乐观地认为,这意味着以后凡是用低价购入的外地柑制做的陈皮将不能冠以“新会”二字,一经发现将依法查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将是“新会陈皮”的“护身符”。

但可惜的是,时间过去了13年了,“假新会皮”如何鉴定、识别并且如何维权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新会会城镇的“环城产区圈”

“炒陈皮”不赚钱?因为私人收藏陈皮不具备流通属性!

“从2010年开始,民间收藏新会陈皮的人多了许多,特别是来自中山、佛山、东莞等地的老板们,都喜欢自己过来摘,很多人甚至雇了小货车来新会买上千斤柑,现场剥皮拉走。”在新会东甲经营多年果园的老陈告诉老李。

目前新会环城产区的很多柑场果园,都会有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别说给我介绍新客户了,就算旧客户想要多一些,我也答应不了。”老陈说,因为产区的产量是恒定的,当你买得越多,价格反而越贵。

为什么这些人会越买越多呢?老陈认为,很多人有“炒皮”的想法,所以不少人大量买入,想着等着将来升值赚钱。

其实早在2006年开始,新会陈皮产业就开始被资本关注,特别是以“普洱热”为契机,大量炒作普洱资本流入新会陈皮的行业,也使得普洱茶商也加入到收藏者行列。

后来,收藏队伍越来越大,从原有的珠三角地区扩大到北京、上海等,而一些果农也转变为中间商,到处收购新会柑再请工人剥皮,卖给各地客商。

老李一直说,从购买新会青柑开始投资,到成为陈皮需要“三年”甚至更多时间,而再到卖得起好价钱的第六年,这样“长周期”让投资风险倍增。

若是直接投资成品新会陈皮,长期以来充斥市场的外地柑假冒新会柑的现象难以杜绝,湿仓做旧等手法,也非一般人能鉴别,而且只有随着年份增加,非新会产陈皮才会逐渐从品质上区别开来,那时发现假陈皮,已经为时已晚。

2019年新会大红皮

这里还有更大的问题,就是你收藏的陈皮顺利熬过了5年并且是真货,但是否具备“流通属性”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很多人在收陈皮之前并没有考虑“转手”的问题,即你买的陈皮再陈化数年后,谁买你的呢?

如果一个投资标的物没有流通的属性,那么对你而言是宝物,对市场来说就是废物,而新会陈皮正好就是这样的商品。

很多人也许不信老李说的,那么很简单做一个假设——当你扛着一袋子10年陈皮到商家的门店问别人要不要收时,你大概率会被当做是“收卖佬”从而被撵走!

作者:李嘉图

找到约128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