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新会陈皮炒作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对不起,你的新会陈皮已经“死了”

最近道听途说一件事,和大家分享一下。

话说一位来自北京的陈皮爱好者不远千里到了新会,在一个叫“新会陈皮交易中心”的地方相中了一箱放在标准仓的里面陈化了至少5年以上的新会陈皮。这位朋友的如意算盘是借着这波热度炒作一翻陈皮,于是掏了几十万埋单,并带了几两半斤样本兴高采烈地回去北京找行家们一起鉴赏。

那料他带着新会陈皮回到北京后,就当即被多位行家认为其购买的陈皮是”死皮“,即失去了陈化价值的陈皮。

定温定湿的陈皮标准仓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都会问“死陈皮”是什么玩意?是新概念吗?非也。

我一直强调,不管是否是新会陈皮,但凡是属于“陈皮”的,都应该是可以随着时间推移,慢慢通过自身 物质的氧化来达到“陈化”的目的,并提高其自身的品质之物,才能够称之为“陈皮”。

这个道理跟某些白酒、普洱茶一样,随着时间的陈化,其品质会出现“质”的飞跃。

那么为什么白酒、生普洱茶、陈皮等可以通过时间的作用来改变其口感呢?其实,无论是酒还是茶,都是需要通过自身的“活化作用”来达到陈化、醇化的目的,而这些“活化”的物质,就是其自身所具备的特有条件。

“量产”新会陈皮,大多需要进入风干房快速处理

导致变化的原因,可以是某些醇类、脂类甚至是菌落等等,这些物质有些喜光、有些厌氧、有些爱潮、有些欢暗,于是各种都有其各自的陈化门道,而这些好东西,往往需要通过时间的催化才能达到某些特定的口感,成为某些人口中的饕鬄美味。

而“死陈皮”就跟不能存放陈化的白酒、普洱茶一样,是“失活”的东西,即无论你放多久,怎么放,都不会再发生改变了。

我不懂酒,也不懂茶,除了用嘴巴品尝好坏,也说不出酒和茶的道理,所以还是回到新会陈皮上吧。

“死陈皮”,也是我发明的一个词汇,跟读者们在交流过程中,特别此前入手过“假陈皮”的朋友,都会发现自己陈化多年的陈皮依然原封不动,其表现为原有的味道不断地消淡,而煮泡的口感却毫无变化。

一般来说,新会陈皮的陈化是有“临界值”,按照这些年收藏的经验,新会陈皮在陈化6年到8年以后,其自身香味会经过陈化而转为“脂类”,并从“挥发油状”转化成“固体状”,紧缩在油胞内。

生晒皮的内囊质感比较丰富

因此很多朋友会说新会陈皮不是“越陈越香”?为什么香味放了几年还不如新买的?新会陈皮的越陈越香,不是只物理挥发上,而是在老皮在煮泡时的“茶汤”味道是香醇的,而不是自身的挥发。

所以新会陈皮的越陈越香,指的是口感,而不是挥发出来的味道。

我手上现存的就有1980年的新会陈皮,其色、香、味在外观上都不及5年陈皮,但一旦煮泡后,其出汤时间、挥发的香味、口感都不能同日而语。当然,能够品尝一口30年以上的老陈皮,也是老李的运气罢了。

但“死陈皮”,就不具备这样越陈越香的口感特征了。

活陈皮:内囊开裂,油胞渗出明显

那么什么是“死陈皮”呢?“死陈皮”就是柑皮在制作陈皮的过程中,早期进入烤箱快速风干,或者期间受潮被高温烘干处理,又或者被人为泡水染色后风干从而导致油胞破裂的陈皮。

这里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油胞破裂”。

死陈皮:内囊结实,油胞干结

无论是不是新会陈皮,凡是柑橘的皮肤都有一点点的“细胞状”的油室,这些小小的油室,就是陈皮陈化过程中的“宝藏”。这些小小油室中各种苷类元素,通过氧化后慢慢转化为脂类醇类等挥发油,从而改变了原先果皮的苦涩口感,继而变得醇香。

橘子皮上一点点类似毛孔状的孔,就是柑橘皮的“油胞”

如果一旦这些油室被风干机或者烤箱破坏,那么陈皮就会变成“死皮”。

回到文章开始那个北京朋友购买的陈皮被认定为“死皮”,就是行家通过煮泡其陈皮后发现其陈皮的油胞成分已经所剩无几,喝不出醇香味,因而得出结论!

当然,作为仓储方的交易中心只承担着交易和存放的职能,并没有给北京朋友一个“交代”。而按照习惯,当陈皮的交易完成后,这位朋友也只能认栽了。

死陈皮:烤箱风干陈皮,没有陈化的价值和意义

我一直认为,陈皮的陈化是一个充满生命的过程,一旦其中被破坏,那么陈皮的生命就不会继续延续下去。

这更是一个天人合一的过程。很多朋友在陈皮的过程中设置温度计、湿度计、加温加湿等等现代化设备,其实,自古传统无非是生晒而已。

生晒陈皮

跟其他地区陈皮炮制所用的“三蒸三晒”等操作不同,新会陈皮是“三藏”和“三晒”,其实“三”不是说明藏和晒的数字,而是“多次”的意思。

新会陈皮晒太阳,一是也可以杀灭陈皮上的霉菌、虫卵等,其次起到了“干燥”的作用,而太阳的照射还可以加热和激活油胞里面的有效成分(醇脂苷类等成分),让陈化过程加速。

一般来说,只存不晒的皮内囊,会因为陈化缓慢而没有明显的脱落,厚重的内囊也是陈皮的物质没有有效转化的一个特征,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厚重的陈皮一般没有薄皮陈皮的香味好!在外观上,没有翻晒的陈皮即使是同一批皮的皮色,也会有明显色差。这个色差不是同一个颜色的深浅,而是完全不一样的颜色呈现。

没有翻晒新会的陈皮,暗哑无光!

对于八年以上的老陈皮而言,只存不晒的老皮香味就只剩下浓浓药味,而特有的新会陈皮醇香不见了,这就是老李说的没有了“灵魂”香味的陈皮。

新会陈皮是不是每年都要翻晒多次?

对于陈皮的翻晒不能一概而论,主要看年份,不同年份的新会陈皮有不同的翻晒技巧。以陈化期为“3年”作为临界点,3年以上的柑皮,我们才能被称之为“陈皮”

3年以内的新会柑皮,需要视情况多次翻晒(6次左右),每年的立夏开始需要翻晒3天到一周,因为经过整个春天的湿气浸润,需要在盛夏的高温天气之前把陈皮的潮气去掉,以免在夏天发生蛀虫和烧皮。到了立秋和冬至之间,有需要翻晒2-3次,每次晒的程度,就是“硬而不脆”即可。

3到5年的新会陈皮,由于性状基本稳定,但果囊纤维还在,容易受潮,因此,翻晒次数可控制在每年2-3次。

5到8年的新会陈皮,因为其陈化期已过,果皮的性状已稳定,也无需在进行多次翻晒,一年只需在定期翻晒 1 次,甚至不晒都可以。

8到10 年以上的新会陈皮,由于性状十分稳定,内囊已经基本消耗掉,所以无须翻晒,直接封存即可,但仍需要定时检查陈皮的状况,注意霉变和蛀虫的情况即可。

10年以上的老皮,非必要就不用翻晒,因为这时候的陈皮硬而脆,容易导致陈皮的断裂,如果没有明显的陈皮发霉、虫蛀、变软等现象,就不用拿出来翻晒,如发生上述情况,则需要及时拿出来翻晒,晒1到2小时即可。

新会陈皮翻晒

老李认为,新会陈皮的“道地”出身,只是占了30%的先天优势,剩下的70%后天培养,即翻晒藏陈等陈化的环节,才是决定新会陈皮品质的关键所在!而学会了“晒”陈皮,就是陈出好陈皮的关键的一步。

——作者:李嘉图,资深媒体人,新会陈皮收藏爱好以及研究。

2019年新会陈皮风景这边独好,背后隐藏着什么规律?

  经济减速的压力下,当前茶市呈现相对低迷的状态,但广东新会陈皮的热度依然不减,价格坚挺。2014年新会柑种植面积3.7万亩,截至2018年,种植面积已达到10万亩,产值增至66亿元,预计2020年突破100亿元。新会陈皮产业发展的势头强劲,根据业内人士估算,新会陈皮最有可能率先走出这波茶市谷底。如果说六大茶类已经进入红海的话,那么在过去几年柑普茶带动起来的新会陈皮热,才刚刚走入人们的视线。那为什么陈皮热度不减呢?

  对于陈皮、柑普茶未来的走向,我们专门走访了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张黎明。张会长指出“无论是柑普茶还是新会陈皮,未来市场前景依然看好;一方面,相对其它茶类新会陈皮的保健功能属性更突出,如:健脾,润肺,养胃等保健性功效,目前其他茶品难以代替;另一方面,过去几年由于小青柑的火热,间接带动了新会陈皮在全国的认知,已经有一群忠实的消费者,未来还会有更多消费者加入品类粉丝的行列。

  以下,我们结合世纪茗家13年新会陈皮、陈皮茶经营的心得,就新会陈皮未来走势进行分析,客观研究为什么新会陈皮将持续获得市场关注和认可:

  “治未病”成为人们生活的刚性需求

  在大健康时代,人们对于养生和大健康的需求已不单单是治疗,而是表现在预防、治疗、修复、康养——“四结合”。根据相关报道,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2016年达到5万多亿,并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愈发关注,以及老龄化对人们心理的威胁,消费观念的和以往相比已经发生根本上的改变,健康已经不是人们生活中的选项而是刚需。健康需求从以往的有病治病、有症状看病,变成现在人们更注重在未有疾病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防范。大健康概念太大,而对于老百姓来讲,大健康最好的诠释就是身心舒畅,无病无痛。

  市场上健康类的产品,多数经过工业化加工而成,无论功效如何,多少给人们以不够健康、可能有副作用的心理负担。而新会陈皮作为一种传统的纯天然食品,它的作用已经过几百年、几十代人、海内外人士的反复确认,对于保健和调养身体有着良好的效果,长期使用有益无害。对于老百姓来讲,所谓大健康消费,新会陈皮目前是更好的认知和落地方式之一。新会陈皮自然成为大家对于健康食品的重要选择。

  “药食茶”同源的新会陈皮,具备“多场景”、“跨界”延伸的特征
  “药食茶”同源是新会陈皮的核心价值。首先“药食同源”指的是,有些食物既是普通食物同时也是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而陈皮又多了一个茶饮的属性。所以说新会陈皮是”药食茶”同源。用现在流行语言来讲,新会陈皮是一种“跨界”的产品,而且自身就具备跨界的属性;纵观茶品、食品、药品行业,都是极少的。一旦跨界,其延伸和衍生性将产生无限的应用空间和市场空间。

  目前为大家所熟悉的是,新会陈皮通过直接冲泡或者与其他茶叶配搭作为一种茶品使用。而传统上,广东人会把陈皮作为烹饪、煲汤、煮粥的主、副材料。它针对的是广东地区潮湿的天气下,人们容易出现湿热、咳嗽、食欲不振症状。长期食用强身健体而无副作用,很多广东的家庭日常饮食基本上离不开陈皮。近年来由于北方区域常出现雾霾天气,新会陈皮又成了护肺,抗雾霾的”网红”(钟南山院士研究团队从2015年开始进行新会陈皮(柑茶)的保健功效研究,历时2年多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新会陈皮(柑茶)能有效预防和减轻空气污染中有害气体引起的肺部炎症,包括对肺泡间隔的破裂、小气道重塑和粘液高分泌等具有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实际上,陈皮入药更是有悠久的历史,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龙本草经》等历代医学名作早有记载。
  不过直到目前为止,在更广泛的区域,新会陈皮“究竟有哪些用处”的问题,很多人还是打问号。因为新会陈皮的应用还有很大的空间待挖掘,还需要进行更广泛的传播。基于此,新会陈皮的市场应用依然是一个蓝海,是一个等待深度开发的领域。目前行业内外已经开始有相当多的尝试。比如,主打新会陈皮的一系列陈皮食品,已经陆续推出市场,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青睐。还有在餐饮方面,新会当地、广州等地区已经有了为数不少的专门的新会陈皮餐厅,许多酒家开发了陈皮类菜色,大受欢迎。可以说,“药食茶”同源的特征,“跨界”的应用延伸,“多场景”的链接,新会陈皮需求增长是有必然性的。

  “稳定增值”,新会陈皮难被投机而大起大落

  很多人在经营新会陈皮之前甚至经营过程中,都会有这样的顾虑:新会陈皮是否也像其他茶类大起大落,是否会被炒作最终死于泡沫。

  客观来讲,新会陈皮不会。为什么呢?因为陈皮有悠久的历史,其本身延伸产品繁多,应用范围广,类别多样,特别国内外存在着稳定的消费群体,在民间也有广泛的制作存储的基础。所以新会陈皮不属于单一产品大量消费并快速流通的情况,价格自然不会呈现大起大落。我们的判断是,长期来讲,新会陈皮的需求处在需求增长的状态,但短期来讲新会陈皮的供需是基本平衡。当然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保证产业稳步持续的增长,而另一方面这样细水长流的消费增长方式,注定陈皮无法“一夜暴涨”,也就是如果你把陈皮作为一种纯金融增值产品,渴望短期投机增值的话机会就不是很大。过往几年所鼓吹陈皮金融一直没有有效运转起来,因为它与普洱茶的产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新会陈皮稳定的消费基础,稳步增值的特点,可保证经营者持续的收益,是适合于长期经营产品,而不是投机项目。

  “道地性”是新会陈皮价值守护的密码

  “道地”是中药的概念,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过程所产的药材。较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如果新会柑不在新会种植,柑皮不在新会陈化就不能叫新会陈皮,因为它不具备道地新会陈皮品质和功效。

  有人抱怨外地皮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扰乱消费者选购,对新会陈皮造成冲击。这种现象对于那些“苦守”正宗新会陈皮的企业来讲是非常痛恨的。实际上,外地皮无论从品质,口感,外观成色上都无法与正宗新会陈皮相比,这在行业内是早有共识的。对于没有很多相关知识的新入行的商家和不知情的消费者来讲确实是一种伤害。已经有人做过尝试,把新会柑买回当地剥皮晒干,但最后发现陈化效果不理想,味道和口感都无法和新会当地陈化的柑皮相比。消费者始终是最明智的,以假乱真,终将无路可走。正宗地道必将深入人心。

  这就是新会陈皮价值守护的密码,是老祖宗留给新会人的瑰宝,只能分享而不能复制。

  为了让商家和消费者体验正宗新会陈皮滋味,很多新会厂家不间断邀请全国客商和消费者到新会旅游、参观体验,同时行业协会,企业在全国各地举办各种品鉴会。只要品尝过一次正宗新会陈皮,他们也再难上当了。所以说利用信息不对称,造假新会陈皮成本越来越高。经营新会陈皮是越来越有保障。

  “在风口中,依然有痛”

  世纪茗家董事长覃兵,曾在2017年上半年的经销商大会成功预测到“中国商业社会的跟风现象,部分商家赚快钱的心态,柑普茶必然会出现一次下行危机并形成洗牌整合,同时也会带动新会陈皮在全国普及。由于新会陈皮难以复制性,未来真正热度会落在新会陈皮上。柑普茶已经形成了一定消费群体,不会消失,不同档次产品都会有一批消费群体,这是中国市场性质决定的。而陈皮热度的持续是趋势性的。”
  行行有本难念的经,经营过新会陈皮的朋友,也会吐槽经营陈皮诸多困难。世纪茗家也经历过种种难关。但经过十多年的市场深耕,深入产地探索,以及从困难中摸索,逐步从根源上理解新会陈皮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经营的道理,终可攻克每一道难关。难点依然存在,但可以确认的是,新会陈皮正处于发展的风口,向上趋势已经形成。

  5月份,世纪茗家将在新会召开专题研讨,对于经营痛点将有详细剖析,并讲解应对的方法,欢迎大家报名参与,敬请留意后续报道!

老陈皮一直“有价无市”,为什么不像普洱茶那样能炒得起来呢?

凡是有利可图之物品,皆有炒作的空间。如果一个东西“炒”不起来,不代表这个东西不能“炒”,而是傻子还不够多,因此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傻子。

——尼古拉斯·老李

一位土豪老板朋友曾跟老李说,要用当时黄金的“克价”来换老李手上一瓶2005年的新会梅江陈皮(大概一罐子有400克左右)。

当时的老李迟疑了一下想着如果卖掉了,可能一辈子就换不回来,但不卖呢,老李还做不到视钱财如粪土啊,应该咋办?

在回复他给我半天的考虑时间后不久,土豪朋友便电话我说已经在朋友那里购买了一斤装的XX堂30年陈皮,从发来的图片看出,这款陈皮的包装十分精美,素雅的玻璃瓶里静静地躺着沉睡了“30年”的新会陈皮。

从他开心的神情上,老李看到他久违的如获至宝的喜悦。于是,我摸着良心说了一句:“恭喜,恭喜!”然后默默地收好了那个准备拿去换“黄金”的陈皮罐子。

老李手上没能换成“金子”的2005年新会陈皮

话说这个“XX堂”呢,是一个新会当地比较有规模的陈皮品牌,虽然家喻户晓,但也受尽新会人的冷落(具体原因老李就不说了,说多了会挨板子)。

但也没关系,大品牌就是大品牌,该赚的钱一分钱也不含糊,因此连土豪朋友这种不懂陈皮的人,也愿意花钱买开心。

2019年新会陈皮拍会,一份57年陈的新会皮以166g合计50万元成交

为什么土豪朋友要说买老陈皮呢?说来话长,要从新会的“陈皮文化节”说起。

从N年前开始,新会就开始大力举办“陈皮文化节”,其目的当然是推动新会的陈皮文化宣传,也顺带把新会陈皮的价格向前推了一大步。老李没参加过这些活动,但从新闻和朋友圈上都能看见每年的新会陈皮拍卖会上,在拍卖台上的玻璃罩中宣称价值上百万元的“陈皮皇”,其成交的价格让人惊艳之余,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51年陈的老新会皮(约150g重,价值30万人民币)

在每年的各种陈皮活动中,空气里弥漫着的除了陈皮的醇香味还有炽热的商业炒作气息。而上文说的土豪朋友,就是其中一位感受到这份气息的人。

毕竟,万物皆可“炒”。

得知各种炒作陈皮消息的朋友们也会向老李发问:新会陈皮的价格是否虚高了?是不是商家炒作是不是推手?谁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呢?而囤货的经销商,往往又担当着陈皮鉴别行家的角色,那么裁判和运动员都是他们,这样何以自律?

老李本期内容就说说,一个借文化搭台蓬勃发展的产业背后,有哪些暗涌和投资套路吧。

青柑壳

新会陈皮价格:一路涨、涨、涨!

一个地区以一个农产品孕育出文化底蕴,“新会陈皮”就是一例。

自宋朝在新会的崖山灭亡后,新会陈皮驰名了南北。有着600多年种植历史的新会柑和新会陈皮文化,因为诸多历史的原因一度沉寂多年,直到2000年后才渐渐被兴起,并快速崛起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养活了不少新会陈皮产业链条上的人们。

老李记得几年前到过的农博会,在一个新会陈皮的专场看见人头攒动,因为马上就有一场别开生面的老皮拍卖了。而最引人注目台上写着“陈皮皇”的一团“黑物”,宣称价值上百万元。

台上庄严肃穆,台下窃窃细语。

“上百万?鬼买啊?”一位台下吃瓜的大叔托了托眼镜,扶了扶松垮的皮带,端详了一番“陈皮皇”后跟隔壁的老伴说。

“你说是一百年就是一百年,真假谁鉴别?”另外几位吃瓜大叔大妈也议论陈皮行情,“我得新会人,以前吃陈皮是用来煲汤煮菜,现在这么贵,鬼有人舍得买来煲汤咩?”

老李随即跟大叔们一起吃瓜,并解析了:“这个陈皮皇啊,肯定不是拿来煲汤的啦,它是拿来炒的!”

听完老李的解析,吃瓜大叔大妈们的眼睛瞪得更大了,异口同声说:“新会陈皮除了煲汤,还可以炒着吃?”

仅存的“百年陈皮”

老李翻看最近十年的媒体报道,不难发现在新会回城镇的“环城”产区,从2009年鲜果价格是1.5-2元/斤,到了2011年已达4元/斤左右,一直到2019年的鲜果继续上涨,8元到10元一斤鲜柑比比皆是,继而带动新会陈皮的价格全面上涨。

近年来,新会陈皮产业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产量、产值、品牌价值等逐年攀升。2019年新会陈皮(柑)茶产量近1万吨,产值达32亿元,新会陈皮全产业产值达85亿元,全区新会柑种植面积约10万亩,新会柑茶品牌价值高达126亿元。

虽然大多数“小青柑”与“新会”关联不大,但仍旧被看作陈皮市场的“头部流量产品” 

谈“广西柑”色变:“新会柑”与“搅局者”

很多人在网上问老李:新会这么大,哪里出产的新会柑品质最好啊?

按照传统说法,以会城镇“环城”至茶坑村的凌云塔(ni子塔)可望及的地区,都是定义上的新会柑传统产区。

老李在年少时曾有幸登过凌云塔,放眼望去是一大片的柑田产地连绵数十里。但近年来,由于新会城市的基建和发展扩张,耕地已经减少很多。

新会柑场

从2010到2020年间,新会柑的种植区已纷纷往西迁到双水或或者南移到古井等,让双水、大泽、古井、崖南等镇街成为新会柑的“新产区”。

那么这些产区的新会柑,历年来都流向何处?

每年的10月开始,新会本地人们都有买柑自晒陈皮的习惯,加上珠三角周边城市和外地客商的长期购入囤货以及本土陈皮企业的收购等等,每年的新会柑流向是“有迹可循”的。

然而,市面上,特别是电商平台上源源不断的各种年份“新会陈皮”又从何而来?而且动辄10年20年的老皮更是越卖越多,究竟有什么玄妙之处?

实际上,新会茶枝柑(大红柑)虽为新会原产,但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等也有种植,价钱相比新会地区更是便宜非常多。

业内人士说,移植到广西等地的新会制作出来的陈皮,虽然外观上跟新会陈皮很像(99.99%的相似度),但味道上就与新会本地的有很大不同。

老李也曾经在新会某水果批发市场购入数十斤广西柑(大概1元一斤)自己陈化,再对比真正的新会陈皮,新会皮是越久越清香,而广西皮出来的陈皮却是越陈越苦。

黄色框为“广西柑”,蓝色框为“新会柑”,相似度99.99%

掺假与否,只能靠商家的“自律自觉”

无奈的是,新会柑的价格数倍于高于广西柑,也导致了“新会陈皮”价格高于“广西陈皮”,于是掺假与不掺假,是成了很多商家的自律问题了。

有经营陈皮的业内人士告诉老李,如今市面上从种植到销售“一条龙”的经销商极少,基本都是要从别人手里收购回来再卖出去,每过一道手,都是一道风险。

而新会产的新会陈皮价格向来高企,一般消费者以普通果皮也评估新会柑皮,会有难以接受的“反差感”,因此这样的行情倒是给了“守信”的商家带来极大的生存威胁。

左边为某知名陈皮品牌10年新会陈皮,右边为笔者自己晒的5年陈皮

以新会当地某些大品牌为例,特别是占据了市场头部的销量,却直接从外地采购外地皮到新会陈化,那么对本地柑农的生存也是一种极大的威胁,自然也让本地柑农不得不加入到“售假”的行列。

其实早在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并公告新会柑和新会陈皮这两个产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通过了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新会柑》和《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

当时业内人士一致乐观地认为,这意味着以后凡是用低价购入的外地柑制做的陈皮将不能冠以“新会”二字,一经发现将依法查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将是“新会陈皮”的“护身符”。

但可惜的是,时间过去了13年了,“假新会皮”如何鉴定、识别并且如何维权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新会会城镇的“环城产区圈”

“炒陈皮”不赚钱?因为私人收藏陈皮不具备流通属性!

“从2010年开始,民间收藏新会陈皮的人多了许多,特别是来自中山、佛山、东莞等地的老板们,都喜欢自己过来摘,很多人甚至雇了小货车来新会买上千斤柑,现场剥皮拉走。”在新会东甲经营多年果园的老陈告诉老李。

目前新会环城产区的很多柑场果园,都会有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别说给我介绍新客户了,就算旧客户想要多一些,我也答应不了。”老陈说,因为产区的产量是恒定的,当你买得越多,价格反而越贵。

为什么这些人会越买越多呢?老陈认为,很多人有“炒皮”的想法,所以不少人大量买入,想着等着将来升值赚钱。

其实早在2006年开始,新会陈皮产业就开始被资本关注,特别是以“普洱热”为契机,大量炒作普洱资本流入新会陈皮的行业,也使得普洱茶商也加入到收藏者行列。

后来,收藏队伍越来越大,从原有的珠三角地区扩大到北京、上海等,而一些果农也转变为中间商,到处收购新会柑再请工人剥皮,卖给各地客商。

老李一直说,从购买新会青柑开始投资,到成为陈皮需要“三年”甚至更多时间,而再到卖得起好价钱的第六年,这样“长周期”让投资风险倍增。

若是直接投资成品新会陈皮,长期以来充斥市场的外地柑假冒新会柑的现象难以杜绝,湿仓做旧等手法,也非一般人能鉴别,而且只有随着年份增加,非新会产陈皮才会逐渐从品质上区别开来,那时发现假陈皮,已经为时已晚。

2019年新会大红皮

这里还有更大的问题,就是你收藏的陈皮顺利熬过了5年并且是真货,但是否具备“流通属性”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很多人在收陈皮之前并没有考虑“转手”的问题,即你买的陈皮再陈化数年后,谁买你的呢?

如果一个投资标的物没有流通的属性,那么对你而言是宝物,对市场来说就是废物,而新会陈皮正好就是这样的商品。

很多人也许不信老李说的,那么很简单做一个假设——当你扛着一袋子10年陈皮到商家的门店问别人要不要收时,你大概率会被当做是“收卖佬”从而被撵走!

作者:李嘉图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