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陈皮新会柑出路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钟汝雄:2017年柑普茶将迎来大洗牌

近几年柑普茶市场火爆,随之而起的一些新兴茶企也加入了这股热潮。由最初的供不应求,到现在的琳琅满目。但茶叶市场是有周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常有的事。目前新会柑与柑普茶的现状如何?未来新会柑普茶的市场又将会如何发展?

有个人给出了许多犀利的观点: 他就是柑柑好茶企的创始人钟汝雄,也是柑本茶制作技艺创始人。他的经营理念尤为新颖,求真务实的做事方式也得到很多人的赞赏。柑柑好作为一家新兴茶企,该品牌下的小青柑深得年轻人的喜爱,在北方市场上卖得红火,常常出现断货现象。

观点一:不是茶难卖,而是思维僵化!

在做茶之前,钟汝雄觉得柑普茶不好喝。一次偶然的机会,为了写一篇新会柑的调研文章,钟汝雄走了许多新会柑果生产基地和加工厂,他发现不是柑普茶不好喝,而是工艺上做得不够好。

而茶卖得不好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卖茶的人思维过于僵化。

钟汝雄发现;早几年柑普茶厂比较少,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时,生产把关就不严了。工艺不严,质量就下降,加上一些卖茶的思维过于僵化,将茶的价格定位过高,导致茶的难卖。

钟总:“思维过于僵化,茶很难卖出去。柑柑好建立初期是个很小的茶企,到目前为止历史也很短,但是现在和我们合作的都是一些大企业。他们为什么不和新会一些资金雄厚的大茶企合作?而是和柑柑好合作?其实问题不在资金,而是人的思维,经营理念。我们设计的品牌和理念会让人感觉不一样。新会很多人做茶是想挣钱,挣短钱,挣快钱,没有从长远角度出发,也很少从行业角度来考虑问题。而我做茶是以行业为出发点,把茶当成事业来做。很多人笑话我说:‘钟总,你做这个事情好像对你的茶企没有多大帮助,反而是对新会柑普茶行业有帮助。’做企业从一开始就得从大局出发。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企业模仿我们的东西,甚至有很多冒充我们的品牌。”

观点二:“2017或2018年,柑普茶市场将迎来大洗牌!”

柑普茶火热的同时,各种乱象也相继涌现。接下来柑普茶的市场将如何发展?

钟总:“对于明年的柑普茶市场,我是比较乐观的,虽然目前市场比较乱;质量乱、价格乱、产品也乱,这都是由于新会柑的行情比较好,外地柑进来,冲击本地市场。加上一些资本市场因素,导致乱象横生。但是在2017,或2018年,柑普茶市场将迎来大洗牌,未来新会将是几个龙头企业在主导。”

观点三:行业标准比国家标准更加严,企业标准比行业标准更加高!

很多人认为,柑普茶市场乱的原因是因没有行业标准,钟总则认为:“柑普茶市场乱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行业标准。其实新会很早就开始做行业标准了,现在有柑普茶企业标注,而且企业标准是通用的。在广东省,说没有标准那是外界的看法。包括我们茶企的标准都是从省卫生那边出来的, 说到标准我个人觉得:“行业标准比国家标准更加严,企业标准比行业标准更加高。”

观点四:生晒大多是一种炒作

钟总:“市场上很多人说自己的柑普茶都是生晒的,说得好听是讲个性,说得难听是炒作。首先,生晒不符合卫生标准,露天晾晒,昆虫、尘土、细菌什么都有;其次晒得时间要很长,生晒的周期一般要几个月,而且不是每天天气都好,遇上下雨天马上受影响;再次是生产效率低,生晒需要的露天场地大、时间长、人工繁琐;最后是生晒的温度不够高,内部水分挥发不出来,这很容易造成发霉。没有做过,就没有发言权,我们之前生晒过,发现存放时间一长,就会被虫子蛀掉,一年内柑皮就没有了,薄得只剩个空壳。生晒杀不死细菌!做茶的喜欢编故事,说自己的柑普茶是生晒,偏偏信息不对称,消费者都不知道。对于一个茶企而言,生晒几乎是完成不了的。”

观点五:茶叶价格只有回归大众路线才有出路!

钟总:“我们的品牌没有在新会做活动,在新会我们不出名,可在省外一说柑柑好,大家都清楚。因为一开始我们的市场定位,就是以外省市场为主。广东竞争对手太多,竞争很大。但目前无论是省外还是省内,茶市场出现一个问题——茶的价格过高。我个人觉得茶一定要回归本性,我们开始做茶的价格定位就是:‘做一款老百姓买得起,喝得起的健康好茶。’市场价格体系不健全,茶经过经销商,价格水分就变高了,消费者很难接受。目前我们在逐步处理,回归大众茶。因为只有这样,茶才有出路!在原料上,新会柑的价格7、8块钱是不合理的,这脱离了市场。必须回归正常水平, 4、5块是比较合理,因为要考虑茶农的风险和付出。

观点六:今年卖不出去,越存价格越高,那是自我安慰!

记者问:“新会柑有个特点,卖不出去可做陈皮,价值会更高,这有可能导致一些人在过低价格时,不卖出手上的柑?”

钟总答:“新会柑是有这么一个特点,做成陈皮以后会越陈越香,价值也高。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市场需求问题,不管你的陈皮好不好,只有卖出去了,换成了现金,它才实现了它的价值。三到五年的陈皮做菜是最好的,但是想着今年卖不出去了,明年再卖,价格会更高,那是自我安慰!因为存越多,市场上的陈皮就越多,但是市场需求却没那么多。”

观点七:只有市场拉动生产,才是正常的发展方式。

钟总:“好的销售量来源于好的质量。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很难区分新会柑和外地柑。而一些外地柑进入新会,冲击新会市场;加上果农们对市场行情不了解,把柑果的价格定得过高,导致销路不畅通,果农损失很大。这大大的打击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果农生产积极性降低了,那是整个行业将面临巨大风险。

必须通过市场拉动生产来规范市场。商品要流通才会有价值。了解新会的人会觉得我们这柑地很好,无论是在加工、展示、文化旅游、交通、和塔的距离也近,我们这边都是很好的,但现在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销售上,若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那我们也不会扩大生产基地,而是加盟果园,用市场上得来的信息反馈到生产上。”

观点八:未来企业发展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联盟

钟总:“为什么我们选择加盟果园而不是扩大生产基地呢?因为企业的竞争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个联盟与另一个联盟的竞争。找对合作商,让企业做自己最拿手的部分,大家致力把品牌做好,抓好质量,每一个环节都交给最有最专业的企业来做,那我们做出来的产品就会有竞争力,质量有保证;质量上涨,价格降低。品牌定能在市场上站稳。消费者不会在商家上作比较,而是相信品牌,认定品牌。”

笔者不能说钟汝雄的这些观念都是对的,但柑柑好的成功离不开他的领导和指挥,柑普茶的发展是否真如钟汝雄所言?我们拭目以待!

“小青柑”走红趋势,还能火多久?

    广东新会的柑普,本是个小众的传统茶饮产品,可这两年,柑普大热,喝茶的没品过柑普就不能自称茶客,卖茶的不卖点柑普就不配做茶商。尤其是近两年,脱生于柑普的新品小青柑突然风靡大江南北,把柑普市场推向了极致。逆“市”增长火遍大江南北。

    众所周知,近几年茶行业“不太景气”,单就济南的茶店扩张速度来看,远不如2014年以前。就是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小青柑逆势生长,各大茶城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青柑。记者走访济南第一茶市和广友茶城部分茶店,发现一些茶商月均能卖出100多斤小青柑,抵上了其他茶叶的销量总和。据第一茶市一位商户估算,现在10个新茶客里至少一半人是冲着小青柑而来,尤其年轻人,几乎都是“柑粉”,小青柑俨然成为茶界“萌宠”和“新贵”。“新贵”小青柑是一款什么茶?又具有怎样“魔力”勾住了年轻人味蕾?它究竟还能火多久?

    小青柑成为很多年轻人眼中的时尚饮品,甚至不怎么喝茶的人也对小青柑“青眼有加”。陈皮与普洱结合,确有很好的保健功能,但必须原料道地。作为创新品种,小青柑独特的口味能长久吸引消费者吗?如今冒出这么多小青柑,还能保证品质吗?

    小青柑可谓异军突起,带动着新会柑普茶市场成倍速地发展。据报道,全国各地茶博会上,柑普茶成为最耀眼的品类,小青柑又因其新颖时尚成了柑普茶中重点品种。这一点,记者在近年举办的多场茶博会上深有体会。在刚刚过去的第五届中国(济南)茶博会上,小青柑经营企业井喷式增长,中吉号、润元昌等大型茶企均开始增加小青柑业务,还有一些较有实力的新会陈皮企业带着他们的“柑普”包下独立展位参展。展会历来是市场的“风向标”,由此可见一斑。时尚“小心柑”年轻市场受追捧

    在济南第一茶市一家茶店内,一名年轻女顾客一进店就说找“小心柑”时,茶商已心领神会。因为,像她这样说错茶的人,几乎每周都有,茶商早已习惯。

    论“颜值”,摆在茶桌上的小青柑可能第一眼让人看不出是茶——金钱橘大小、广东新会未成熟的青柑,挖空里面的柑肉装上云南的普洱熟茶,烘干或者晒干就成了小青柑。由于是用没有成熟的青柑制成,因此香气更浓,更容易让平时不爱喝茶的人接受。

    在茶店里,茶商用功夫茶的方式给该顾客泡上小青柑。而在没有茶具的办公室,王硕就用茶杯接热水直接泡,简单省时,味道不比功夫茶泡出的差。

    该顾客说,以前在办公室喝别的茶,都要用一整套茶具,过程繁琐不说,茶泡时间长了又苦又涩,只能倒掉。小青柑却可以不用任何特殊茶具,只要有水杯就行。想喝清淡些,把整个小青柑泡在杯里;想喝浓郁些,外面的柑剥开几瓣再泡。有时,一颗小青柑在办公室能喝一天。简便的冲泡方式让小青柑比其他茶更适合在办公环境下生存。因此,同办公室工作的几名女同事,最近也被小青柑勾住了“魂”。

    据店主介绍,现在市面上的小青柑与传统柑普不同,比之传统柑普的淳厚、顺滑、柑香,没有突出特色,而且有点麻口,很多老茶客并不追捧这个口味,但一定有不少人喜欢它的“小清新”。小青柑的时尚元素还包括冲泡方便。传统柑普一颗25—30克,需捏碎分几次泡,小青柑一颗10—15克,一次一颗,一颗能泡上一天。

    产量有限保健功效明显

    自面世以来,小青柑因其独特的滋味和清新的果香受到众多茶友喜爱。普洱熟茶(熟散茶)与柑皮的结合,又赋予了小青柑一定的药理价值,所以小青柑火也就在所难免,甚至“霸占”了众多茶友的茶桌,成为了茶桌上的常客。

    “只有产自广东新会的陈皮制成的小青柑才是正宗小青柑。”“新会柑”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果皮经陈化就成为着名的“新会陈皮”,是常用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中药,以其质优、独具地道药材特色而驰名享誉海内外。小青柑挥发油最多,微涩带酸,茶中果味较浓,清甜回甘,青皮里的油酮类物质虽不能被人体吸收,但可以起到扩张上呼吸道的作用,恰当饮用小青柑,能够扩张上呼吸道,改善慢性咽炎,同时润泽肺部。由于陈年的普洱熟茶温和暖胃、入口甜醇,长期吸附了青柑果皮纯正的清香,口感及保健效果俱佳。

    普洱产自云南,如果做柑普茶,更适宜将茶从云南运到陈皮产地,于是柑普成了“陈皮之乡”的特产。品评柑普,要看两个方面,皮和茶都好才是真的好。做小青柑的大部分商家,都会宣称自家的柑是产自广东新会的。

    市面上这么多小青柑,真正有多少是产自新会呢?据统计,随着近年小青柑逐渐火爆,新会当地小青柑种植量稍有提升,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新会小青柑产量增长有限。

    茶商观望小青柑能否“逆袭”?

    据益泡柑济南市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无论通过广告效应,还是追求保健功效,小青柑火爆是茶叶市场必然趋势。从普洱茶热到白茶热再到小青柑爆发,种种追茶热现象显示大众消费群体对茶叶的需求已经不单只是解决味蕾上的刺激和享受,消费群体的日益理性和饮用“养生”茶、“健康”茶的思想成熟,从而导致一波又一波“追茶热”。

    但是,一些老茶客、资深茶商对小青柑仍持观望态度。老茶客认为,小青柑论品质和口感不及陈年普洱,论保健功效不及陈皮普洱,只是一阵风罢了,又有谁会拿品质好的古树熟普去做小青柑呢?

    与传统茶市经营散茶的模式不同,茶行业里不少大茶商选择了经营品牌小青柑。“品牌化或成小青柑出路。”据业内人士介绍,他大胆预测:“再过几年,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品牌茶叶,并且会慢慢固定自己喜欢的品牌。品牌升级发展,就是揽括自己品牌的老客户,提前占领市场份额,拥有战略性的眼光,走在行业市场的前面,做出既有文化又有质量的好品牌。”品牌是市场的支撑,更是质量的保证,没有品牌支撑,就没有后续的竞争力,慢慢就会丢失市场。因此,做好品牌建设,把控质量,或是小青柑在未来市场真正“逆袭”的关键。

 

从广州茶博会把脉2019年茶产业形势

如果将深圳茶博会当作中国茶界的春晚,那么广州茶博会就是这场春晚的预演。如央视春晚早已成鸡肋,我们已经不想再看,但不看却又生怕失去点什么;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之一的茶博会也是如此,虽一年不如一年,但总得还要办下去。


主角就是主角,除了二层普洱专场,底楼和三楼精品区都有普洱茶的影子。


我一直对中国做普洱茶的群体佩服的八体投地(五体肯定不够),对他们的敬仰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能将不到云南百分之五的古树茶放大到一万倍,纵使全国茶人日日喝、夜夜喝都喝不完,他们定是用了当年周恩来向尼克松介绍的那款“粮食放大器”了,不然怎么会让占云南茶产量百分之九十五的台地茶销声匿迹了呢?


人们喜欢阿迪达斯,世界上就不止阿迪达斯一家做“阿迪达斯”;

人们喜欢香奈儿香水,世界上就不会只有一家香奈儿做“香奈儿香水”;

人们喜欢喝老班章,云南就不止一棵古树茶产“老班章”。



云南的古树茶资源明显还没完全开发利用出来,但哪怕再增加一倍的量也难以改变古树茶(或高杆、高树)僧多粥少的现状。


未来五年,普洱茶(当然特指古树或好喝的普洱)依旧会是茶叶界最具活力、最有战斗力的主力部队,没有任何茶可以替代。但源头市场如同江湖帮派的地盘已经成型定局,不是你想进就能进,哪怕你花重金也未必能拿到好货。


金融普洱的泡沫已经在迅速变大,一时半会儿还不会破,但一定会破,如同台湾大师忽悠大陆人的老茶一样,只是时间问题(会专门写一篇有关金融普洱的文章)。


作为广东人自己的主场,本土的红(英德红茶)、绿(河源、清远、梅州绿茶)、青(凤凰单丛)、混(柑普茶、陈皮)欢聚一堂。广东人喝茶天下无敌,做茶(生意)却不是太上心(普洱收藏家不算)。


几兄弟做的茶基本上都卖在家门口,英德红茶除了珠三角有少量卖给了各地尝鲜的茶客;凤凰单丛是潮汕人的口粮茶,他们也是最大消费群体,特有的高香在近五年内也在全国各地培养了一批忠实的消费群体;小青柑的火爆带火了新会柑普茶产业,使得温吞很久的广东第一宝——陈皮开始大放异彩;至于广东绿茶真的是身在深山无人识,只是靠近广西、江西那几个地区自己玩玩罢了,很难融进高端的珠三角消费圈。


此处总结一句,未来新会陈皮会火,但不能玩火自焚(会有后续文章深度揭秘)。



在这个冬天能让人着迷的,只有茶界两大偶像派普洱+白茶,堪称一哥、二哥。


一哥场面最大,二哥紧追其后,从装修的调调来看,俩哥们还是富得流油。一哥上面说了,且说二哥。在绿茶看来,白茶采下一晒一萎凋一烘干就完事了,加工比我们简单,却卖的比我们好,严重不服气啊!我们一藏过年就完蛋,你白茶却越存越值钱,这世道到底是怎么了?



你绿茶还真别不要不服气,全国980个产茶县中有至少有970个产绿茶,谁稀罕啊!可白茶呢,大家只知道福鼎、政和,说起产量比一哥还少呢。鱼塘的鱼少,抓鱼的挺多,白茶不火没有天理,但是,商人重利轻工艺,如果不控制白茶绿茶化的不良势头,白茶几年内必有一劫。


曾几何时,红茶星火燎原之势迅速燃遍全中国各大茶区、各大产茶县,导致祖国江山一片红,结果红过了头。一阵吹嘘热捧之后,尘归尘土归土,一切打回原形,回归平静。但毕竟前几年打下的江山总要去坚守去巩固,而经过几年调教的消费者却已经变得比白骨精还精,不要说货比三家,他们可以货比十家,他们既要茶好喝,又要价便宜,天下哪有这等好事啊!但,在衣食父母面前,比品质、比价格、比服务。


反正一句话,未来几年的红茶市场很残酷。



乌龙茶最大的看点就是时不时在一潭死水的茶圈踢出一个令人咋舌的乌龙球。铁观音元气大伤,内功尽失;永春佛手好似小家碧玉用不出门;漳平水仙时不时出去打工,认识好多城市;凤凰单丛如梁启超式的青年才俊,得到了不少人的仰慕追捧;冻顶乌龙隔海打牛,一直认为自己最厉害;只有武夷岩茶闷声不响发大财。


很多地方表示愤愤不平,TM的我们那里岩石比你们武夷山好,上面也种有茶,茶叶品质也很好,为什么就卖不出你们岩茶的价格呢?



你还真别不服,天下制茶工艺集大成者莫过于铁观音与武夷岩茶前者成就于做青,后者成就于焙火。武夷岩茶基本属于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的角色,你爱买不买,我总共就这一亩三分地,走过路过的我一人一两还不够分呢。绿茶易仿,岩茶难学,铁观音输在失去本真,而武夷岩茶至少还能保留完整的魂魄,况且还有天朝5个爱思(AAAAA景区)金字招牌罩着,日子还是比较好过的。


但是,武夷岩茶低端货的利润会越来越薄,高端茶(依旧会是奢侈品)价格会越来越高。因为穷人要为不景气的日子精打细算,而富人会为用不完的金钱为所欲为。


作为茶叶家族老大,绿茶如同近两年的股市一样绿,很不景气;不是卖不掉,而是利润太低。你别看他们最忙,却是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绿茶产区实在太大,品类实在太多,保质期实在太短,价格实在太透明,竞争实在太大。


未来几年的绿茶产业依旧会以价格取胜、会以质量取胜,依旧会是价格第一、质量第二。中国绿茶格局依旧基本是江南茶区做领袖,西南茶区做代工,其他地区做本地(绿茶是最能体现当地人喝当地茶的地域饮食文化农产品,当然不产茶的地方除外)。



中国绿茶无论从品种繁育推广、加工制作、市场营销都是江南茶区占主导,而且由江南茶区的主要生力军浙皖茶商引领着西南茶区的加工路线。谁的影响力大,谁的茶品走的越远。


这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浙江的龙井,加工点几乎遍布了贵州、四川、湖北几个最大的绿茶产区。这种现象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好的是单品茶类的影响力越大、市场占比越大;坏的是会严重削弱原产地茶产业的发展,这是一柄双刃剑。就如贵州的茶叶种植面积很大,但由于加工技术滞后、自我发展市场能力薄弱,一旦市场大趋势不好(离开外来茶商的参与),就会严重制约当地茶产业的发展。



我经常会说茶产业发展繁荣程度与产业品质成反比(特指绿茶市场),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贵州绿茶的品质会普遍(但不是绝对)优于浙江茶品。


关于绿茶可以总结成一句话:未来绿茶走向虽然还是以价格为主导,但归根结底的出路还是要以品质来取胜,安全、好喝会成为最终的王道。当然不单是绿茶,也包括全部茶类。


黑茶类除了熟普(我从不把生普归类于黑茶)日子最好过外,其他都还是眼前一抹黑。如果说六堡茶还能仰仗南洋华侨支撑市场,雅安藏茶、湖北青砖还能靠边销茶旱涝保收,而安化黑茶的现状就比较尴尬。



作为湖南最大的产茶县,拥有雪峰山脉、武陵山脉,冰碛岩、云台大叶、七星灶等诸多优质元素造就的世界独一无二的茶叶产区,安化黑茶相对于同样具有独特地理条件及独特加工工艺的武夷岩茶来说,境遇简直是天壤之别。自从当年熟普当红时搭了一把顺风车以后,就再也没有风生水起的能耐了(当然,除了华莱健)。


我几乎喝过安化各大山头的毛茶、千两、茯砖、黑砖、天尖、薄片,总结出了安化黑茶一蹶不振的几个原因(只是个人观点而已)。


一、粗老的原料


我们绝大部分的茶都取嫩芽叶加工,而安化黑茶除了天尖,其他必需要用成熟粗老料才有那种安化黑茶独有的风味。中国茶不管是自饮还是送礼,绝大多数茶客都没有逃脱绿茶语境下的细嫩概念。喝惯了安化黑茶还好,若初次喝的或者送礼的一般很难接受,粗老、廉价货是众多茶客对安化黑茶的第一印象。



二、“不讨喜”的口感


我倒是最喜欢安化毛茶,喜欢它的烟香和甘冽。由于制作过程中会采用趁热揉捻马上渥堆、七星灶烘烤的工艺影响,安化黑茶基本会有沤味及烟熏味。这是大部分茶客不容易接受的味道,就如湘西腊肉一样,湖南人一天都不能少,很多地方却吃不惯同样道理。安化黑茶“湘味”太重,很难融进不同生活习俗的圈子。


安化人应该早就知道上面所说的道理,于是安化黑茶祭出最大的卖点就是“养生牌”。于是,一时间安化黑茶被吹成一切茶类里面最保健、最防病的“神茶”。但是茶毕竟不是红牛、不是打点滴,一喝马上见效,又加上反伪科学的兴起,使得人们对茶有了正确的认知后变得越来越理性。所以,安化黑茶市场逐渐变冷。


说到底,其实安化黑茶的市场本来就没这么大,前些年大跃进式的盲目发展形成了泡沫,有太多人在吃一块大家认为很大其实并不大的蛋糕。所以,经营者都感到难以填饱肚子,安化黑茶必须要有一次大洗牌后才会有新的生机。


黄茶,不知道为什么要放进六大茶类?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可以忽略不计的小众茶,小到随便一个绿茶单品可以压垮它、小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茶客都不认识它。于是黄茶开始绿茶化,如霍山黄芽等一些黄茶追求绿茶的清香以吸引客户,不然没有太多人买账。其他一些黄茶只能在原产地狭窄的空间、被绿茶包围的夹缝中勉强生存。


黄茶,若不是六大类茶的标准给它罩着,早就黄了。


至于专治“有钱缺智商”的“老茶”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只要你敢卖,就有人敢买。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大环境不太好,经济太疲软,官方管控矫枉过正导致了消费力后劲不足。


套用一句官话,2018年是最难过的一年,而2019年将会是更难过的一年。


但不要灰心,任何牛市都有熊股,任何熊市也会有牛股,大家努力吧!


2019,中国茶产业从业者们加油!

授权转载自「啖茶论道」,作者:书卷弯刀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