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加工工序

找到约4,046条结果 (用时 0.022 秒)

中国茶叶加工40年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不断应用到茶叶加工中,我国茶叶加工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本世纪初已有显著提升,一批可实现自动化、省力化作业的茶叶加工新装备研制成功,制茶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茶叶新产品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一、茶叶加工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进展

1

摊放和萎凋新技术

1)摊放新技术

绿茶的基本加工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干燥,20世纪80年代,摊放未作为必需工序。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摊放有利于减轻茶汤苦涩味、增强茶汤的鲜爽味等,因此现已将摊放作为茶叶初制的必需工序,广泛应用于各类绿茶和黄茶的生产,且鲜叶摊放至含水率68%70%时可获得较佳的成茶品质。为解决传统室内摊放劳动强度大、占用生产场地大、环境因子难以控制等问题,成功研制了鲜叶摊凉贮叶槽、自动化摊放贮青机、空气处理机组摊青室等新装置并投入生产。

2)萎凋新技术

萎凋是红茶、乌龙茶和白茶的第一道工序,不同茶类萎凋的程度不同,白茶最重,红茶次之,乌龙茶相对最轻。传统萎凋方式包括日光萎凋、室内自然萎凋、萎凋槽萎凋等,都存在劳动强度大、可控性差等缺陷,为此遮阳萎凋、人工光照萎凋、设施复式萎凋、人工调温调湿萎凋、链板式萎凋等一批新装置相继问世,控光萎凋克服了日光萎凋光质和光强不可控的弊端,人工调温调湿萎凋解决了自然萎凋对环境参数的不可控性,链板式萎凋通过温湿度调控、自动化翻拌基本实现了萎凋作业的自动化与连续化。

此外,新型萎凋技术如人工控光萎凋技术、冷冻萎凋技术等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紫外光、红外光萎凋处理样品品质优于日光晒青;冰冻萎凋叶细胞损伤率显著增加,发酵时间明显缩短,且叶片茶黄素、茶红素含量大量增加。


红茶生产线自动化萎凋工序


2

杀青新技术


杀青是绿茶、乌龙茶、黄茶和黑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传统杀青设备有锅式杀青、滚筒杀青等,热源为柴、煤、气、电等,由于传统杀青设备存在杀青不匀、热效率低、温度波动大、热稳定性差等问题,为此开发了蒸汽、汽热、电磁加热等新型热源的杀青设备,显著提高了设备热效率,升温迅速且参数可控性提高。

1)电磁内热杀青

电磁内热杀青主要采用磁场感应涡流原理,使导磁物自行发热,使热能尽可能消耗于滚筒,热能利用率可达50%60%,温度浮动范围可控制在±3℃之内;为满足“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杀青原理,首创三段杀青温度调控。目前该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

2)远红外-微波组合杀青

为克服微波、蒸汽等杀青技术所制成茶香气不高的缺点,远红外技术得到应用。远红外线以射线形式进入叶肉组织,使叶子内外均匀受热,杀青高效节能、连续性好,产品香气高,且不会出现高温爆点和焦边,茶叶内含物质最大限度地保留。目前该技术尚处于实验室中试阶段。

3)蒸汽-热风组合杀青

该技术融合了蒸汽杀青穿透力强、耗时短等特点以及热风杀青产品香高味醇的优势,所制成茶色泽翠绿鲜活、香气高爽、滋味醇厚;此外,雨水叶可通过提高热风温度控制杀青叶含水量达到适宜水平,保证杀青叶柔软、嫩绿、色泽鲜活、无焦芽或青草气。


3

做形(揉捻)新技术


1揉捻新技术

传统揉捻机需手动上叶和手动加压,无法连续化。PLC 控制的自动化茶叶揉捻机组的研制成功,实现了多台揉捻机的协作联动、自动上料、自动称量和自动分配,真正达到了揉捻工序的连续化、自动化作业。

2做形新技术

做形机械化是特色名优茶(如扁形茶、针形茶等) 外形塑造的关键进展。1998年,安徽宣城第一台多功能机研制成功,集杀青、理条、做形、初烘于一体,替代了传统的手工做形;2002年发明了专用单锅式扁形茶炒制机,所制成茶外观色泽明显更好;2006年以来,研制出多锅式、连续化自动式等更先进的设备。南京雨花茶、黄山毛峰等针芽形茶理条机和精揉机也逐步实现了连续化作业,倾斜理条角度、滚动导轨技术、高速气缸驱动等新技术的应用,使连续化理条技术进一步完善。颗粒形乌龙茶做形设备也由单机包揉设备——速包机和平板包揉机,发展成由压揉机和输送带组成的连续化造型生产线。


4

发酵(渥堆)新技术


1)发酵新技术

传统的室内自然发酵方式无法调控环境温湿度等参数,所制成茶品质不稳定,且需手动翻叶,劳动强度大。为此,研制成功的新型发酵设备如滚筒连续发酵机和发酵塔实现了发酵叶自动翻拌,减轻了劳动强度;增氧控湿发酵机等实现了对发酵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通气状况等参数的调控,并实现了连续化加工,已在大中型茶叶生产企业得到应用。此外,电子鼻技术、氧化还原电位技术、电荷耦合(CCD 色泽检测技术等新技术亦应用于红茶发酵适度的快速判断。

2)渥堆新技术

传统的室内自然渥堆技术环境参数不可控,且采用人工翻拌,劳动强度大,为此研制出了一系列新型渥堆技术。普洱茶渥堆翻堆机基本实现了翻堆工序中的翻堆、铲料、输送、解块等功能,达到渥堆作业对翻堆操作及时高效机械化的要求;渥堆过程的工序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可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pH值等相关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存储及自动控制,增加了各个批次普洱茶发酵品质的稳定性。


5

做青新技术


做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最关键工序,由摇青和摊凉交替组合进行。空调做青是目前在生产上应用最广、反响最好的做青工艺,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温湿光调控技术,使乌龙茶加工摆脱了天气制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武夷岩茶做青智能调控系统,集振动摇青、做青环境调控为一体的振动做青设备等一批新装备也已研制成功。


6

干燥新技术


干燥是各茶类的最后一道工序,除了去除水分达到足干便于贮藏以外,还对茶叶色香味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微波技术、远红外技术、低温真空技术等已逐步在茶叶干燥提香中广泛应用。微波干燥具有成茶色泽翠绿、均匀,远红外干燥可有效提升绿茶香气,色泽、口感等品质也有改善,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并适合连续化加工;低温真空干燥技术干燥效率和香气风味均有明显改善。此外,电磁干燥、红外耦合干燥等新能源组合式干燥技术研究亦开始起步。


二、六大茶类新产品和加工新装备研究进展


1

绿茶新产品和加工新装备


近年来,以茶叶消费市场和产业需求为导向,在绿茶摊放工序中融入摇青工艺,制得花香型绿茶。电磁内热杀青、微波-远红外杀青等节能型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整形机、精揉机、长板式龙井茶炒制机等一系列名优绿茶加工机械得到快速发展和推广。绿茶生产线作业日趋广泛,针芽形、扁形名优绿茶及大宗炒青绿茶均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清洁化、连续化加工,部分工序可全自动控制,目前该系列生产线已在浙江、江苏、四川、湖北等地广泛推广应用。

 

2

红茶新产品和加工新装备

 

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等不断应用到红茶加工中,金观音、金萱、黄观音等乌龙茶品种,以及晒青、做青等加工工艺被用于制作花香型、高香型红茶;精揉机、曲毫机、扁形茶炒制机等设备被用于加工扁形红茶、卷曲形红茶等;光补偿连续萎凋机、低氧冷揉捻设备、可视化连续发酵机等一批可控化程度极高的新设备用来组建现代红茶生产线。条形、针形红茶自动清洁化生产线等已在生产上大量应用。

 

3

乌龙茶新产品和加工新装备


开发出可自动控制的水筛摇青机、振动摇青机、智能化做青机等,单机的生产力和产品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微波干燥、远红外干燥、茶叶色选拣梗机等设备也应用到乌龙茶生产中。乌龙茶初制自动化生产设备,采用冷热风吹干、红外晒青,并与热风微波杀青装置、自动成型装置及自动烘干装置结合使用,实现乌龙茶生产的全程自动化、连续化生产。

 

4

黑茶新产品和加工新装备

 

传统的黑茶加工劳动强度大、工艺可控性差、生产周期长,成茶风味品质极不稳定。温湿度自动监测预警系统、普洱茶发酵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等新设施被用于黑茶加工,但这些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适用于机械化、清洁化、规模化大生产的渥堆智能控制系统尚待开发。


5

白茶新产品和加工新装备


由于传统白茶条形松散,在包装、储藏、运输等方面有诸多不便,现已开发出白茶饼、白茶砖等新产品。为改进白茶萎凋工艺和减轻气候条件的影响,研制出温湿度可控的白茶萎凋室、变频连续化萎凋机等新设备,为实现白茶工厂化加工、品质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6

黄茶新产品和加工新装备



为获得具有特殊风味的新型黄茶产品,尖波黄、川茶系列等一批叶绿素含量低、酚氨比值低的品种被筛选出来加工黄茶。蒸汽杀青因受热连续、杀青时间短且环境相对密闭,可满足黄茶加工“多闷少抛”的技术要求,促进叶绿素湿热降解,而得到广泛应用。鹿苑茶、蒙顶黄芽等黄茶企业相继提出了机械化加工技术。


三、现阶段茶叶加工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叶加工技术得到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快速发展,逐步实现了清洁化和机械化加工,逐步向连续化和自动化作业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基础底子薄、规模化程度低等条件制约,茶叶加工仍面临劳动力紧缺、作业能耗高、生产成本持续增加、特色新产品开发相对滞后、质量安全水平不稳定等诸多问题。

此外,我国的茶叶加工仍与其他产茶国特别是日本和印度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日本的蒸青绿茶生产线自动化和清洁化水平高,每天可加工5 t鲜叶,且仅需2人操作。我国的茶叶加工生产线整体性较差,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低,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制茶工序关键参数的挖掘、采集和分析能力不足,且加工技术的智能化、定向化调控尚较欠缺,在自动化和清洁化方面仍与印度、肯尼亚等红茶生产国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同领域研究进展不一,一些新技术和新产品虽已开发成功,但还处于小试验阶段,离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



四、未来茶叶加工的研究方向


纵观近年来茶叶加工的发展和茶叶消费的发展趋势,未来我国茶叶加工研究发展的方向为传统茶类品质、加工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高附加值、多用途的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研究重点应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茶叶产品趋向优质化、多样化、方便化,依靠技术创新,促进茶产品多样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利用工艺创新生产色、香、味、形等方面有特色的新产品,如花香茶、果味茶、奶香茶,以及各种功能茶等。

第二,加工主体根据自身特色呈现不同发展模式,其中大众茶产品加工将由小作坊式、小厂房式向规模化、机械化、品控化方向发展,更加注重以产量和品质稳定取胜。小众茶产品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定向化生产茶产品。

第三,茶叶生产趋向标准化、省力化、低碳化,逐渐向定向化、信息化和自动化作业展,生产过程可实现现场数据实时检测的远程/终端专家决策,并形成信息化、智能化生产管理,实现车间无人化作业。

第四,学科融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作将更为紧密,通过跨学科、多层次等紧密合作,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等领域开展联合创新,逐步提出典型风味品质的定向调控技术,逐步实现茶产品的电子设备智能化评价。

内容详见:《中国茶叶加工40年》,中国茶叶,2019418):1-5,作者:江用文,袁海波,滑金杰。图片来自网络

绿茶的加工工序是哪些?绿茶有哪些种类

  在我国众多茶类中,绿茶占其中的百分之80以上,绿茶是世界上人们首选的健康饮品,并且绿茶属于我们中国国饮。那么到底什么是绿茶?从表面理解来说绿茶也就是绿色的茶树叶,不过这并非人们常说的喝的绿茶。

  什么是绿茶从定义上来说绿茶是茶树上采摘的绿绿叶子,经过加工得到可以储存用水冲泡就可饮用的茶叶,绿茶属于未发酵茶类,因此具备天然无污染绿色环保低碳等现代环保健康的要求。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在初制茶六大茶类里产量最高,年产40万吨左右,绿茶产区最广,分布在浙江、安徽、河南、江西、江苏、四川、湖南、湖北、广西、福建、贵州等各个茶区。绿茶经杀青、揉拧、干燥等典型工艺,其制成品的色泽。

  绿茶的加工工序是哪些:

  1.采青

  采青是指采摘茶青的过程。茶青的采摘有严格的标准,芽叶的老嫩程度熟、匀整程度,以及采摘的时间等,都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2.萎凋

  鲜叶采摘回来后,摊放在干净的器具上,厚度以7—10厘米为宜,摊放时间6—12小时,中间适当翻叶。鲜叶摊放含水量达到68%~70%时、叶质变软、发出清香时,即可进入杀青阶段。

  3.杀青

  杀青是绿茶加工中的关键工序。杀青采取高温措施,散发叶内水分,钝化酶的活性,阻制酶促反应,并使鲜叶中的内含物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从而形成绿茶的品质特征,保持茶叶色泽和风味。

  4.揉捻

  杀青过后,要将茶叶像揉面一样的揉捻。

  揉捻主要功能是:适当破坏叶组织(揉捻叶细胞破坏率一般为45—55%,茶汁粘附于叶面,手摸有润滑粘手的感觉),既要茶汁容易泡出,又要耐冲泡;缩小体积,为炒干成形打好基础;塑造不同的特性。

  5、干燥: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然后再进行炒干。

  绿茶有哪些种类

  1、蒸青绿茶

  蒸青是我国古代最早发明的种绿茶制作方式。用蒸汽将鲜叶蒸软,而后揉捻、干燥而成的统称“蒸青”。

  其茶汤浅色嫩绿,叶底青绿。

  滋味鲜爽甘醇,带有海藻味的绿豆香或板栗香味。

  代表茶如恩施玉露、玉泉仙人掌。

  浙江径山茶宴,经来访的日本僧人归国传播启发了日本""茶道""的兴起。至今日式""茶道""所用仍是蒸青绿茶。

  2、炒青绿茶

  炒青绿茶在我国为产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茶,起始于明代(蒸变炒)。

  鲜叶经过杀青、揉捻,而后炒干,称为“炒青”。

  其茶汤黄绿明亮,香气馥郁。

  滋味鲜醇,浓而不苦,回味甘甜。

  按外形又细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细嫩炒青,代表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

  常作为沱茶、紧茶、饼茶、方茶、康砖、茯砖等紧压原料。

  3、晒青绿茶

  晒青绿茶指鲜叶经过锅炒杀青、揉捻以后,利用日光晒干的绿茶。

  其干茶外形条索粗壮肥硕,白毫显露,色泽深绿油润。

  茶汤黄绿明亮,叶底肥厚,耐冲泡。

  香味浓醇,极具收敛性。

  晒青茶可分为滇青、川青、陕青等,其中云南大叶种滇青品质最佳,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

  4、烘青绿茶

  鲜叶经过杀青、揉捻以后,之后烘干的绿茶统称“烘青”。

  以外形可分为条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针形茶等。

  其干茶色泽绿色,白毫较显,色泽深绿油润。

  茶汤为黄绿、嫩绿,叶底色泽统一,泛翠绿鲜嫩,不显褐色。

  滋味浓郁有烘烤过的味道,回甘但不耐泡,叶底香气一般不持久。

  烘青绿茶又细分为普通烘青、细嫩烘青,如太平猴魁、黄山毛峰、川烘青。

  烘青绿茶大部分作为“茶坯”,用于窨制各种花茶,如茉莉花茶。

  绿茶为什么会有鲜爽的滋味

  绿茶加工基本工艺为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其中,摊青和杀青是影响绿茶鲜爽滋味的关键工序。

  鲜叶在摊放过程中儿茶素类物质被呼吸消耗和酶促氧化,含量逐渐减少,作为茶叶中主要的苦涩呈味物质,摊放后其含量适度减少,有利于降低茶汤苦涩味,提升茶汤醇和度。

  同时,摊放过程中来源于蛋白质水解或生物合成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提升,可增进茶汤的鲜爽度。

  有研究表明,相较于自然摊放,低温摊放处理在大幅延长采后鲜叶摊放期的基础上,仍能保证甚至提升绿茶制品的滋味品质,增加鲜爽度。

  杀青是绿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艺。杀青时间过短,会使多糖、蛋白质和茶多酚等物质水解转化不充分,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等滋味物质的转化较少,不利于茶汤鲜爽滋味的形成。

  目前大生产中主要有微波杀青、滚筒杀青、汽热杀青和高热风杀青等。研究表明,采用滚筒模式作业的电磁内热杀青,通过创新性分段处理,前段先以高温快速灭酶制止鲜叶内的酶促氧化作用;随后逐步降低后段的筒温,有利于氨基酸、可溶性糖、芳香物质等色香味品质成分的形成,所制绿茶色泽绿润、香气清高、滋味鲜爽。


2022年茶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茶产业是我国传统特色优势产业,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可推动茶产品的高质量生产和助力茶产业转型升级。本期综述了2022年传统六大茶类及再加工茶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当前我国茶叶加工技术发展所面临的瓶颈与挑战,并结合时代和科技发展趋势预测茶叶加工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后续茶叶加工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

绿茶加工技术发展与创新

1. 绿茶加工重要指标实现无损检测

茶叶水分含量是绿茶加工过程中重要的技术参数之一。2022年,不同学者通过机器视觉、近红外光谱等技术构建绿茶加工过程中水分含量的预测模型,实现绿茶水分指标无损检测。

2. 绿茶加工关键工艺不断优化杀青、干燥是绿茶品质形成的关键环节。最新研究表明,蒸青绿茶的香气成分含量显著高于炒青绿茶。且在绿茶加工过程中,适度的裹条有助于青草属性挥发性成分的散失和花果香属性挥发性成分的增加。微波足火有利于绿茶中叶绿素的保留,其色泽属性和综合感官品质均优于其他足火方式。3. 夏秋绿茶品质提升技术突破

研究表明,在摊放阶段为鲜叶补充光源可以有效改善茶叶品质。利用红光辐照夏秋茶离体鲜叶能够增加绿茶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使茶汤鲜爽味提升。另外,与传统滚筒杀青相比,采用微波杀青对秋季加工的绿茶具有较好的保绿和降低苦味的效果。

红茶加工技术发展与创新

1. 加工红茶的种质资源被不断开发

种质资源是茶叶风味品质形成的基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茶树资源被研究和开发,如利用梅占单芽制成红茶,利用金萱和金牡丹品种夏茶制成工夫红茶,在汤色、滋味和香气表现较好。

2. 红茶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不断深入

红茶香气成分在不同萎凋方式下呈现的香型存在差异,研究发现,日光萎凋时,芳樟醇和香叶醇呈现较高的花果香;热风萎凋时,3-甲硫基丙醛呈现强烈的烘烤香。发酵是形成红茶汤色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较低的发酵温度有利于保持红茶汤色橙红明亮,促进茶黄素和茶红素的积累,而较高的温度则有利于茶褐素的形成。干燥能有效塑造红茶的感官特征,全烘有利于工夫红茶各项感官指标的协调。

白茶加工技术发展与创新

1. 白茶萎凋技术发展多样化

最新研究表明变温萎凋技术对不同季节白茶品质有明显影响,可以作为提高夏秋茶利用率的工艺手段。2022年,全自动流水线萎凋、玻璃阳光萎凋房等新的技术和仪器设备不断涌现,有利于白茶品质稳定。

2. 白茶干燥技术发展多样化

传统炭焙工艺虽然能提升白茶的花果香,但对茶叶加工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而电焙能保证白茶产品质量的统一,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人力资源。近年来,一些新型、智能化的干燥技术不断被研发,为构建白茶干燥智能化系统提供了参数指导。

黑茶加工技术发展与创新

1. 黑茶加工工艺优化与创新

黑茶的品质与原料、加工过程等因素有重要关系。研究发现,渥堆发酵后的汽蒸工序对部分杂异气有去除作用,还能促进黑茶品质转化。研究证实,热风烘干、微波干燥等现代化设备干燥方式可以取代传统黑茶工艺中的晒干和晾干方式。

2. 黑茶加工关键微生物的研究

渥堆过程中微生物对黑茶特征品质形成影响较大,其通过微生物代谢、胞外酶活性等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曲霉属如黑曲霉、冠突曲霉等真菌是导致黑茶品质发生变化的核心功能微生物。

乌龙茶加工技术发展与创新

鲜叶原料是影响乌龙茶品质的物质基础。研究表明,制乌龙茶的鲜叶以开面第二、第三叶位的单片叶为原料加工制成的清香型铁观音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醇甘爽。萎凋对于乌龙茶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日光和室内萎凋叶的黄酮类化合物、黄嘌呤生物碱和几种氨基酸含量较鲜叶显著减少,有助于减轻萎凋叶的苦味或涩味。摇青工序不仅影响乌龙茶中α-亚麻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而且对香气形成尤为关键。

黄茶加工技术发展与创新

1. 黄茶闷黄工艺不断探索

已有研究表明,在杀青前对摊青叶进行厌氧处理有利于增加黄茶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促进黄茶品质的提升。另外,鲜叶低温处理和控制焙火时间也会对黄茶品质产生影响。

2. 数字化黄茶闷黄设备研发

黄茶闷黄普遍采用传统闷黄方式,有学者采用闷黄室内置多层输送带结构和温湿度控制系统,数字化控制茶叶闷黄的环境条件,避免翻堆对茶叶造成机械损伤,同时采用传感器在线监测结合视频监控、编程控制等自动控制系统,实现黄茶闷黄工序的智能化及规模化。

茉莉花茶加工技术发展与创新

1. 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理论研究不断突破

有学者运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窨花前、通花前、起花前和烘干前的茶样水分分布情况,为窨制过程中茉莉花茶温度和水分含量的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2. 茉莉花茶加工技术不断创新

有学者研究茉莉花茶特征香气物质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得出了茉莉花茶的最佳香味工艺。通过降低堆高达到降低堆温、延长窨制时间的目的,为茉莉花茶新工艺的探究提供了思路。

当前茶叶加工技术发展的瓶颈与挑战

1. 特色茶树资源加工技术尚不成熟。

2. 茶叶加工设备研究进展较慢,新设备普及率不高。

3. 茶叶加工领域的综合型人才较少。

3. 茶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污染、卫生和茶叶出口等其他问题。

茶叶加工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农业系统的构建,未来茶叶加工技术将逐渐趋向于数字化、智能化和一体化,此外“绿色、环保、低碳”理念也应融入茶叶加工技术中,以促进茶叶加工技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茶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988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