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的频率和强度持续上升。今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宣布:极端天气已成“新常态”。澎湃新闻报道,地中海地区多个国家持续的致命热浪正引发多地山火,已造成至少3人死亡,数千人被迫撤离家园。当暴雨、高温、干旱轮番登场,生态保护已刻不容缓。
今日(8月15日)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称“两山”理念)重要论断的二十周年。dangde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也给世界各国提供经验和借鉴。那么,“两山”理念提出以来,茶产业如何践行实施,促进生态发展?
△(图片来源:cctv13)
多次提出“两山”理念
书写绿色答卷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xi jin ping在浙江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即利用生态资源,发掘生态价值,并通过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此前,“说茶”在《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茶业怎么做?》针对生态产品价值进行系列盘点,可供参考。
根据“两山”理念发展历程可知,从地方实践探索到全国战略指导、从具体认识到系统理论、从政策理念到国家意志,“两山”理念在发展中不断向前推进,也得到具体印证。2024年发布的《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有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有机产品中,有机茶为优势产品,2017-2022年,有机茶生产面积占茶叶生产面积的比例整体呈现稳固增长,是除水果与坚果外,有机产品占比最高的作物。
△(图片来源:《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有机产业发展》报告)
据悉,生态低碳茶是全国第一个践行“双碳”目标的农产品。2024年,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推动,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具体实施的“生态低碳茶认证助力打造低碳农产品品牌”更是入选国家认监委认证服务优秀案例,成为食农认证机构申报入选唯一案例。
茶产业是我国富民产业、文化产业,也是生态产业和健康产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显示,我国三分之二以上茶园位于脱贫地区,茶产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也承载着重大功能。同样,其在“两山”理念的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资深首席科学家、二级研究员鲁成银表示,消费者选择喝茶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追求健康,而优质茶叶的诞生离不开绿水青山。正如“好山好水出好茶”的认知,良好的生态不仅能提升茶叶口感,还能维护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提高茶叶的安全性。
从生产者角度看,生态环境的改善直接关系到经济收益。对消费者而言,茶叶的健康价值与安全性是核心关切。优质的茶叶更易获得市场认可,帮助茶农实现增收。
鲁成银表示,良好的茶园环境能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同时,茶园可转化为观光旅游资源。正所谓“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一片叶子
如何富一方百姓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在茶行业也有着诸多实践。从《巴黎协定》的签署到达成《阿联酋共识》,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高度重视,各国承诺共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发展。茶业发展也是如此。
茶树作为生长在山区的常绿经济作物,兼具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茶学专业负责人、教授高水练表示,茶行业遵循“两山”理念,通过加强生态建设和科学管理,既能实现茶园低碳排放与高碳汇能力,助力碳中和目标达成,又能有效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提升茶叶品质,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评估,通过生态低碳茶生产技术应用和认证赋能,茶园可由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年排放CO?3.5吨/公顷转化年固定CO?约6.2吨/公顷,实现从碳源到碳汇的转化,按照全国现有茶园面积可实现茶园碳汇2065万吨/年。从碳汇贷款到零碳茶馆、零碳工厂的建立,“卖空气”的本质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当茶园的固碳能力被量化为“碳资产”,绿水青山具备实实在在的价值。
△宁德零碳茶馆(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根据鲁成银透露,在生态茶园建设方面,绿色种植模式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有机茶园仅18.1万亩,占全国茶园面积的0.9%;2025年,有机茶园320万亩,占6.2%。可见变化之大。2024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公告显示,浙江省、湖北省、福建省、云南省等地的10个县(市、区)共147.5万亩茶叶生产基地被纳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期)名录。
以湖北鹤峰为例,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助力下,其成功打造全域有机认证有机茶园10.9万亩,年出口1万多吨,占湖北省出口量的40%,极大提高当地茶叶出口竞争力。今年入选第三批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的茶产区也取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卖茶叶也卖风景。在茶文旅融合发展上,茶产业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发展茶文旅融合模式,打造茶+民宿、茶+康养、茶+文创等新业态,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如四川名山发挥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两张世界名片的能级作用等,凭借茶旅的放大效应,取得经济增长。
科技也为绿色发展助力。鲁成银指出,茶产业从业者通过引入智能传感设备、互联网技术等,实现病虫害自动监测、生物防控,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物联网监测系统,对茶园生态环境、空气、养分、水等进行数字化管理,推动茶园生产全程可追溯。
构建新生态
绿色茶业的未来之路
2021年,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距离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还有5年,这也是“十五五”时期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但茶业仍面临劳动力需求与供给失衡等挑战。生态茶业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生态茶园(图片来源:高水练供图)
鲁成银认为,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茶行业的发展将聚焦于三个核心方向:
生态低碳茶园建设将加速推进
全国已从两年前开始推广生态低碳茶园认证,未来碳汇交易、生态补偿等机制将融入产业经济,推动茶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性化,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
茶文旅融合将向深度与广度拓展
生态优先理念推动茶山从单一生产功能向“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转型,结合非遗等元素,打造全年可持续的文旅场景。
聚焦生态低碳技术创新
面对当前茶叶产能过剩的挑战,行业需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为目标,通过互联网、智慧系统及数字化手段,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高水练指出,茶产业贯彻落实“两山”理念,关键在于三个方面:首先,要通过创新生产力形式实现茶园生态与经济的协调推进;其次,需延伸“两山”理念的指导范畴,延伸茶产业链条附加值,如将传统茶与花草、水果等结合,研发新式茶饮,带动相关农产品生产,增加农户综合收入;最后,要从源头把控茶叶品质和安全,利用生态自动防控害虫,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增进茶叶品饮的幸福感。
△新茶饮(“说茶”摄)
2024年发布的《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有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有机农地面积从2013年的116万公顷增加到2023年的400多公顷,目前位列全球第四位,有机产品销售额更是首次突破1000亿元。在“两山”理念的指导下,各行业正沿着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不断迈进,相信,茶行业也将打通生态价值转化实现路径,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说茶 ShowCha说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