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如何影响大脑对甜味的感知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茶香如何影响大脑对甜味的感知

导读:当我们端起一杯茶,舌尖尝到的甜、苦、鲜,与鼻尖闻到的花香、果香,似乎是两套独立的感受。

但最新研究发现,茶汤的香气远不止闻着香这么简单——它能悄悄增强我们对甜味的感知,让一杯茶的滋味变得更加丰富动人。

近期,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团队在《JournalofAdvancedResearch》发表题为“茶汤中增强甜味感知的香气化合物:筛选、表征及增甜机制”的研究论文,为我们揭开了茶香与滋味之间的神秘联系。

茶香如何影响大脑对甜味的感知

研究结果

01茶香影响甜味感知

喝茶时,我们常说“这茶回甘明显”,“甜味很足”,但甜味并非只来自茶汤中的糖分(如蔗糖)或氨基酸(如L-茶氨酸)。

研究发现,香气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茶香如何影响大脑对甜味的感知

图1 不带鼻夹的研究人员对茶汤甜味的感知增强

当研究人员分别在“戴鼻夹(屏蔽香气)”和“不戴鼻夹”的情况下分别品尝滇红、白牡丹和霍山黄茶时,不戴鼻夹时感知到的甜味强度更高:

滇红的甜味增强了59.8%,白牡丹增强24.0%,霍山黄茶增强了56.0%。

这意味着,我们尝到的“甜”,其实是味觉与嗅觉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香气通过鼻腔或口腔后部的“鼻后嗅觉通路”进入感知系统时,会与味觉信号相互勾结,让大脑误以为甜味更强烈。

02哪些香气在偷偷提高甜味

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实验,从157种茶叶挥发物中,筛选出了18种与“甜味感知”相关的香气活性化合物。

它们并非我们传统认为的“甜味物质”,却能通过嗅觉信号放大甜味。

茶香如何影响大脑对甜味的感知

图2红茶、白茶、黄茶中的香气物质

其中,10种化合物的效果尤为显著,它们各自带着独特的香气,却有着共同的使命——让茶汤更甜。

茶香如何影响大脑对甜味的感知

图3红茶茶汤中香气活性化合物与甜味之间的相似性分析

(E)-β-大马士酮:带着苹果般的清新果香,在滇红茶中表现最突出。它与甜味的相似度最高,能让蔗糖溶液的甜味强度显著提升,是红茶“甜香”的幕后推手。

芳樟醇与香叶醇:广泛存在于三种茶中,前者带着柑橘的清爽,后者带着玫瑰般的芬芳。它们能与蔗糖合作,让甜味更明显,尤其在白茶和黄茶中效果显著。

茶香如何影响大脑对甜味的感知

图4白茶茶汤中香气活性化合物与甜味之间的相似性分析

γ-壬内酯:散发着椰子般的甜香,是白牡丹白茶的“秘密武器”。它与甜味的相似度极高,能让茶汤的甜感变得更加醇厚。

茶香如何影响大脑对甜味的感知

图5黄茶茶汤中香气活性化合物与甜味之间的相似性分析

二甲基硫醚:带着玉米般的温暖香气,在霍山黄茶中含量较高。它能增强蔗糖的甜味,让黄茶的“甜”更有层次。

茶香如何影响大脑对甜味的感知

图6三种茶汤中类甜味香气活性化合物对蔗糖甜味的影响

这些化合物大多带着“花香”“果香”或“甜香”,比如(E,E)-2,4-庚二烯醛的花香、(E,Z)-2,6-壬二烯醛的黄瓜香,它们与甜味的相似度越高,增强甜味的效果就越明显。

03香气如何“欺骗”味蕾

为什么这些香气能让我们觉得更甜?答案藏在我们的“甜味受体”里。

人体感知甜味的关键是舌头味蕾上的T1R2/T1R3受体,就像一把锁,而蔗糖等甜味物质是打开锁的“钥匙”。

研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发现,那些能增强甜味的香气化合物,其实是“钥匙的助手”——它们能让蔗糖与受体结合得更紧密。

茶香如何影响大脑对甜味的感知

图7分子对接揭示香气分子的作用

具体来说,这些香气化合物会通过两种方式提高甜味感知:

降低结合能量:当没有香气作用时,蔗糖与甜味受体的结合能为-5.2kcal/mol;而加入香气化合物后,结合能更低(如二甲基硫醚能降至-6.3kcal/mol),意味着结合更稳定、更易发生。

新增连接点:香气化合物会帮助蔗糖与受体形成更多“氢键”和“疏水作用”,使它们结合更紧密,让蔗糖不易脱落。

就这样,香气化合物通过加固蔗糖与受体的连接,让大脑接收到的甜味信号更强,我们自然就觉得茶汤更甜了。

结语这项研究不仅揭开了茶香与甜味的关联,更给茶叶加工和饮品开发带来了新启发。如果能利用这些天然香气化合物(而非额外添加糖),就能在不增加热量的前提下,提升茶饮料的甜味感知——比如在低糖茶饮中加入适量芳樟醇或γ-壬内酯,既能保留茶香,又能让口感更甜润。

来源:新国茶研究室,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