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茶园吐绿飘香,一片茶叶串联起生态保护与富民强村的协奏曲。近年来,黎明乡岔河村以“生态茶园、嫁接改良茶园、放养茶园”“三个一千亩”为引擎,通过差异化布局与全链条升级,让茶叶成为富民强村的“金叶子”,走出了一条茶旅融合、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之路。
黎明乡岔河村“三个一千亩”茶园。董金焓摄
立足资源禀赋,岔河村构建起“生态茶园保品质、嫁接茶园提效益、放养茶园拓市场”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让不同茶园各展所长。
1200亩生态茶园是村里的“绿色担当”。严格遵循生态种植规范,采用有机肥、农家肥等绿色施肥方式,科学管控肥料用量与种类,同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通过精细化生态管护让茶叶在纯净环境中自然生长这里产出的茶叶色泽鲜活、香气清雅、口感醇厚,深受市场青睐。
1000亩嫁接改良茶园则是破局重生的“潜力新星”。曾经,村里老品种生茶因品相差、产量低,每公斤鲜叶仅售7元,茶农收入微薄。为改变现状,岔河村积极探索,引进叶片大、品相优的“大芽头”品种,组织村民成立嫁接小分队,手把手传授改良技术。如今,新茶树郁郁葱葱,不仅产量翻倍,鲜叶单价跃升至15元,成了茶农的“绿色银行”。“现在芽头大、采摘快,一天收入抵过去一周。我20亩茶园嫁接后,年收入翻了一倍多。”村民向阳算起收入账,笑得合不拢嘴。
另有1000亩放养茶园独具“野趣”。不做过度人工干预,让茶树在自然环境中生长,产出的茶叶带着独特“野韵”,成了市场抢手货。
黎明乡岔河村“三个一千亩”茶园。董金焓摄
黎明乡岔河村“三个一千亩”茶园。董金焓摄
三种茶园错位发展、互补增效,形成从大众消费到高端定制的全链条产品矩阵。2024年,全村茶叶产值逼近1000万元。
“好茶叶,既要有好原料,更要有好工艺。”岔河村深知加工环节的重要性,积极申报实施茶叶加工厂扩建项目,引进先进加工设备,推动加工技术与规模双提升。
通过精细化加工,茶叶的品质和附加值显著提高,香气与口感也得到更好保留。“以前手工制茶,品质不稳定,卖不上价。现在有了新设备,茶叶品相统一、味道更醇,订单越来越多。”加工厂负责人介绍,升级后的茶叶不仅在本地热销,还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
黎明乡岔河村茶叶加工厂。董金焓摄
茶产业的兴旺,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2024年,全村茶产业人均收入突破1.2万元,越来越多的村民依靠茶产业过上了好日子,岔河村的茶产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以前种茶收入薄,日子紧巴巴。现在好了,采茶叶、进工厂,每月都有稳定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孩子。”茶农李大姐的话道出了村民的心声。
黎明乡岔河村“三个一千亩”茶园。董金焓摄
黎明乡岔河村通过“三个一千亩”特色茶园种植,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下一步,岔河村将继续深耕茶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提升茶叶品质和附加值,让这片绿色的茶园成为村民们永远的“绿色银行”,铺就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画卷。
来源:宁洱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