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师拙言

那么这次复出还有一件事,就是最近出现了不少人开始使用一年前我发过的“活茶”理论,令我有些好奇。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我发现这些人对“活茶”的理解依然停留在概念阶段;在面对我的提问时各种牵强附会的解释,让我既好笑,又好气。
那么在这里我对活茶进行一个解释,这是我在探求普洱茶的核心要素时提出并试制的一个理论,而不是通过茶叶表面的鲜活度来判断,这个知识点希望大家标注一下。
活茶理论的提出主要是用来组建框架,主要目的就是以此框架作为研究茶叶内部物质关系的范本,经过一段时间的攻关,我通过这个框架确定了制茶工艺并还原了普洱茶转化前的最初形态,这个茶前期表现出的香气,味道,口感等指标均符合“活茶”变化多端的理论框架,且会随着冲泡手法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质。
经过反复的审评之后我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活茶”充满了一种不确定性,其对冲泡的规范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并且没有一个明确的转化方向。如此一来,这个茶后期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就无从把控,所以在试制了三个蓝本后,我就果断的暂停了这一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避免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带来更多损失。
恰好最近这三个蓝本的转化周期达到理论体系确立的第二转化周期峰值,所以我又把当时试制的蓝本拿出来审评了一下,其中有两款茶是向着不愉快的方向发展的,只有一款茶,转化出了纯生津的特质,但除了生津它一无所有,貌似也不咋的。
之所以爆出我的研究成果,仅仅是希望大家在看到什么人提到“活茶”或者“活”这个概念的时候;能够有所戒备,以“多提问,少冲动;多试探,少买单"的方式轻松避坑。

谢谢阅读,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评论 / 18

红(^。^*)(菩提心)
#672663

我是实在不懂,

回复
邓勇
#672457

又一个大神?

回复
茶师拙言
#672527

@邓勇 不是大神。我很落地。

回复
青山巍峨
#672369

坐下慢慢学

回复
人在草木
#672085

茶生天地间,活了亿万年。人茶两相和,茶活人心感。

回复
茶师拙言
#672175

@人在草木 茶者无界,人心自显。

回复
茶师拙言
#672176

@人在草木 师兄吉祥

回复
人在草木
#672248

@茶师拙言 茶大师好!

回复
演员的自我修养
#672077

已关注

回复
茶师拙言
#672182

@演员的自我修养 感谢🙏已回关

回复
老怪
#672011

大师啊

回复
茶师拙言
#672181

@老怪 不敢当,好茶盛一时,著述传千年。如果我的著述可以传千年,到那时师兄再这么称呼。🤪

回复
馋茶一味
#671942

茶友做茶研究的?

回复
茶师拙言
#672183

@馋茶一味 略有心得。可不像实验室一样专业。

回复
和光同尘
#671913

个人:就是这个“活”,给了茶叶不确定性的发展方向,后期的口感也不同,这样一来也是喝茶的一种趣味性,毕竟我们都喜欢玩,或者追求不同的感官刺激带来的喜悦感吧。

回复
茶师拙言
#672193

@和光同尘 茶不可以远人,茶远人者不足以为茶。
好茶的定义无非就是“简单冲泡出美味”,用品质的稳定性降低冲泡门槛。冲泡门槛太高对茶友好像并不怎么友善。对茶友不友善的茶一定要淘汰!嘿嘿

回复
和光同尘
#672207

@茶师拙言 你为大众考虑的很对,有时候这个生普本身的接触人群是小众,真正喝明白的更是少之又少。

回复
茶师拙言
#671903

十分抱歉,文章尾部分段的衔接的有点跳跃,所以只能劳烦大家的思维跟着跳跃一下了。哈哈。早安各位。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