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福鼎市茶业协会指导,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主办,全国三茶统筹产教融合共同体支持的“双遗白茶·美好世界”世界双遗产福鼎白茶品品香推介会暨2025年福鼎白茶农遗宣传推广季启动仪式在福鼎启幕。大会汇聚业界权威专家与中外茶文化爱好者,共同探讨双遗白茶的当代价值与未来走向,开启福鼎白茶全球化传播的新篇章。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高级顾问林强、庄先、第二届理事会会长陈绍军、副会长连逸群出席活动。
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蔡梅生,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连逸群,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仲灿先后为活动现场致辞。他们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双遗认证的重大意义,也一致指出要以国际视野建立更高质量标准,未来持续发挥福鼎白茶国际通行的文化价值,让生态智慧与传统匠心在当代焕发活力,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秘书处高级协调员热雷米?姆巴伊拉马吉博士,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主席何塞教授,分别通过视频发表贺辞。作为国内外专家学者,他们肯定了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所蕴含的人类农业文明智慧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东方理念,同时表示福鼎白茶的发展要持续依托现代科技与茶学研究,为产业注入核心竞争力,也为全球农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中国经验。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前副主席李先德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为题,结合全球农遗标准与福鼎实践,指出“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的核心特征,提出保护端需守护茶树种质、传统技艺与习俗;发展端要打造高端特色产品、探索茶文旅融合,并构建“政府-企业-合作社-茶农”多方利益共享机制,保障福鼎白茶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茶文化中心主任沈冬梅在《双遗白茶:文化认同与遗产保护发展》主题分享中,从历史脉络与现实实践出发,针对当下茶文化传承与非遗保护,要“以历史为基、守正传承”,双遗白茶的未来发展借申遗契机挖掘传统茶文化内核,既保护生产端非遗技艺,也培育消费端文化认同,为中华文化传播与民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助力。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非遗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农遗守护人林振传在《双遗白茶美好世界》主题演讲中,表示企业始终以“利益客户、利益人心、利益社会”为导向,致力于守护双遗文化技艺,让白茶魅力融入更多人生活,未来,企业将继续深耕白茶产业,通过文化赋能、科技创新与体验优化,推动福鼎白茶从农产品向文化消费品转型升级,让双遗白茶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机。
现场举行了授牌仪式。蔡梅生宣读“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振传入选国家级“非遗传人”的通知文件”,授予林振传董事长"农遗守护人"勋章。举行了“品品香福鼎白茶文化推荐官”授予仪式。9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国际茶友获此殊荣。
在“双遗白茶·世界共享”传承创新座谈交流会,中国白茶研究院院长孙威江、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名誉会长、中茶协抹茶专业委员会主任毛立民、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林智等7位业界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双世遗时代下白茶如何守正创新”展开深度对话,共探双遗白茶传承创新路径。专家们表示产业始终在守护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推动产业升级,特别是品品香早期建立福建首个有机茶园、牵头将老白茶标准从企业自律升级为团体共识、搭建院士合作平台推进科研转化等举措,为产业规范化发展与科技赋能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提出未来需重点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与数字化管理,完善全链条质量标准体系,以AI技术赋能种植加工与技艺传承,加强产学研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结合现代消费需求开发功能性产品,推动产业从“经验驱动”向“科技赋能”跨越。
随着2025年福鼎白茶农遗宣传推广季正式启动,标志着福鼎白茶将以“人类非遗+全球农遗”的双重身份,系统性推进国际传播,让全球消费者感知中国茶文化的“馨香名片”。
当天下午,双世遗福鼎白茶纪念茶树种植活动暨品品香创新白茶品种“福鼎白毫一号”首种仪式在品品香管阳河山有机茶基地举办。此次栽种的“福鼎白毫1号”,是2016年在福鼎发现、经多年选育稳定遗传的国家级茶树良种“华茶2号”芽变品系。嘉宾们手持铲子,依次在预先挖好的坑洞中栽种茶苗,郑重挂上专属认养牌。这片连续十多年通过“中国、欧盟、美国、日本”四重有机认证的茶园,是双遗白茶生态传承的“活标本”。
来源|幸福福鼎,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