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擦亮茶叶这块金字招牌?来看浙江如何做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如何擦亮茶叶这块金字招牌?来看浙江如何做

茶叶既是浙江的“金字招牌”,更是缩小“三大差距”、奔向共同富裕的“金钥匙”。7月17日下午,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大海、陈良伟,浙江省农业农村宣传中心主任孙燕勤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如何擦亮茶叶这块金字招牌?来看浙江如何做

中国茶叶编辑部摄

《实施意见》发布,绘就浙江茶产业发展蓝图

杨大海副厅长介绍,面对国内外茶生产、茶消费、茶生活的新趋势,按照做强历史经典产业、做优“土特产富”全链条的要求,经过深入调研和多轮研究,浙江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如何擦亮茶叶这块金字招牌?来看浙江如何做

中国茶叶编辑部摄

《实施意见》明确了“一目标、两步走、三原则、六重点”——“1236”整体框架:

“一目标”即立足浙江茶业先发优势,用好省内省外两种资源,做强龙井茶、白化茶、早茶、其他特色茶四大产区,加快形成“三品三多”新格局,即在品类上“以绿茶为主导,红茶、黄茶等多茶类协调发展”;在品牌上“以龙井茶为龙头,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等多品牌协同并进”;在产品上“以茶叶为主体,茶饮品、茶食品、茶日化品、茶保健品等多产品协力开发”,进一步巩固浙江茶叶强省的优势地位。

“两步走”即为完成总体目标,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25年,全省茶园面积达320万亩、农业产值达315亿元,培育全国影响力的茶品牌20个,综合产值突破1300亿元;第二步到2027年,茶园面积扩大到330万亩、农业产值达350亿元,全国影响力的茶品牌增加到30个,综合产值达1500亿元。

为顺利完成以上目标,《实施意见》强调在发展中要突出把握“三原则”:

第一要突出“三茶”统筹原则:发挥浙江茶文化底蕴深、茶产业基础厚、茶科技支撑强的独特优势,在非遗传承、品牌打造、绿茶提档、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应用上持续发力,提升文化引领力、增强产业竞争力、强化科技驱动力。

第二要突出全链升级原则:推进产业集聚成链成群,以美丽茶园建设、名茶装备提升、新茶饮培育、营销体系完善、浙茶全球推广、茶旅融合发展等全环节升级,全面提升茶产业层次。

第三要突出联农带富原则:茶叶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要让茶农深度融入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实现收入稳步增长。

落到具体举措上,将从“三提三增”六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基地提档。龙井茶要更标准、更品牌、更精深;白化茶要玩转“融合牌”,搞好多业态;早茶要提品质、强品牌;其他特色茶要“一县一品”,做精做优。同时,大力推广茶园机械化,鼓励生态化、景观化、融合化经营,建设宜机化茶园80万亩,推动茶园进一步提档升级。

二是科技提能。名优绿茶产区要升级装备、优化工艺、提升品质;鼓励建设精深加工园区,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支持发展红茶、黄茶等多元茶类;大力推动茶叶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研发应用,组建省市县三级技术服务团队,让科技为茶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是品牌提优。构建“龙井领航+群星闪耀”的浙江绿茶品牌矩阵;优化产地市场布局,改造提升交易模式,推动浙茶包装全面“国标化”;加速名优绿茶全球推广,支持新式茶饮出海,力争茶叶出口额突破5亿美元,让浙江茶香飘得更远、卖得更俏。

四是融合增效。支持打造茶叶特色小镇和精品旅游线路,创建茶叶特色小镇50个、省级茶旅融合精品线路50条;活化利用茶文化农遗和非遗,让茶文化遗产在指尖流转,在舌尖绽放,在心间永续;广泛开展茶文化“五进”活动(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支持建设茶博馆、茶庄园、茶空间,让品味浙茶成为一种文化享受,让茶园成为网红打卡地。

五是全链增值。加快全产业链数字化,从茶园到茶杯全程“智慧升级”。鼓励各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挥茶企“领头雁”作用;加强“新农人”、农创客培养;建立稳定的联农带农机制;发展茶叶“地瓜经济”,让茶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六是政策增持。统筹用好各级政策,支持标准化茶厂、生产线升级、精深加工、品牌培育等;探索建立诚信奖惩和质量追溯机制,做好知识产权保护,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杨大海副厅长表示,未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将以《实施意见》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让“世界茶乡看浙江”这张金名片更加熠熠生辉,在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实践中书写更多生动故事。

答记者问,解惑茶产业发展热点

在记者提问环节,杨大海、陈良伟副厅长就茶叶助农增收、名优茶产销、新茶饮新茶食发展、茶叶出口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在名优茶方面,浙江一直处于全国前列,接下来在名优茶产销方面,浙江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如何擦亮茶叶这块金字招牌?来看浙江如何做

中国茶叶编辑部摄

浙江茶叶以名优绿茶为主,浙江名优绿茶发展起步早、品质好、品牌响,目前已经成功培育了龙井茶、安吉白茶、开化龙顶、武阳春雨、景宁惠明茶等绿茶区域公用品牌。在2024年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浙江有16个品牌入围全国百强品牌,位列全国第一;在2025年全国47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的评价中,龙井茶位列全国第一。下一步,浙江将从三方面发力:

2025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

一是全力打造茶的品牌形象。着重设计“龙井茶+区域公用品牌”的“1+N”品牌新矩阵。在龙井茶品牌建设方面,强化地理标志保护,严格商标管理,完善产品统一标准应用管控机制,健全产品可追溯体系,打造出以富强西湖龙井、大佛龙井、越乡龙井等为代表的品牌集群。对于其他区域公用品牌,以浙北白茶、浙南早茶、浙西龙顶等为重点,塑造个性化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声誉,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茶叶品牌。

二是着力提升茶的品质特色。通过加快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标准化生产进程,推动名优茶全链条提档升级。大力推广土壤改良、绿色防控、节水灌溉等新技术模式,推进茶园的机械化改造、生态化建设和数字化提升。强化产品抽检监管力度,完善茶叶从基地到茶杯的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此外,通过举办行业技术培训和技能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茶叶加工水平。

三是加快茶的全球推广步伐。围绕“浙江绿茶品行天下”这一主题,充分发挥茶文化的深厚影响力,进一步办好“浙江绿茶全国行”等品牌推介活动。依托国际茶日、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以及全民饮茶日等重要载体,向全国、全球推广“浙”杯绿茶,讲好“浙”里茶香的故事,提升浙江名优绿茶的美誉度和竞争力。

如何擦亮茶叶这块金字招牌?来看浙江如何做

当下新茶饮、新茶食等茶产品越来越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接下来浙江如何加快和培育发展这些茶产业新增长点?

浙江在新茶饮、新茶食发展上已经有很好的基础,农夫山泉、古茗、华茗园等浙江头部企业已开发系列产品。在今年5月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九宇抹茶冰淇淋、知味观茶糕点等茶食品大受欢迎,龙井小麦啤酒等茶叶跨界产品火爆出圈。2024年浙江省原料茶实现产值超20亿元,同时还是全球最大的抹茶生产基地。

如何擦亮茶叶这块金字招牌?来看浙江如何做

接下来,浙江省省将从三大关键领域持续发力:

首先在技术攻关层面,浙江省将整合8家国字号茶叶科研机构的专业力量,并联合企业的科研团队,共同组织实施新茶饮、新茶食相关重大科技项目。聚焦龙井茶、白化茶、香茶等重点茶类,围绕品种培育、加工工艺、产品创新等全产业链环节展开深度攻关,致力于破解茶产业精深加工中的关键难题,同时推进新茶饮全过程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在原料管理方面,依据新茶饮原料的特性,浙江省将重点在主产区打造实力强劲的原料供应基地。大力推进茶园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宜机化建设,鼓励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及茶园相关认证工作,全面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此外,合理利用产区内外资源,构建稳定且优质的原料供应链条。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浙江省已在龙井茶领域率先实现原料茶溯源管理,实现原料可溯源、可追查。

在新型主体培育方面,浙江省鼓励重点茶区建设精深加工产业园,充分盘活适用厂房资源,打造高品质、数字化的原料加工企业。同时,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新茶饮企业入驻,形成上下游集聚的茶饮生产优势。通过资源对接、技能培训、宣传推广等多种方式,加速新型主体的培育进程,提升主体技能水平。此外,积极组织优质企业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持续营造新茶饮、新茶食等茶叶新产品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茶产业作为浙江著名产业,在助农增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接下来浙江省有什么举措能让更多农民搭上这趟致富的快车?

浙江农民收入已连续40年位居全国前列,茶产业作为浙江的特色产业,在助农增收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024年全省从事茶产业的人员达165万。每年春茶采茶旺季,有50多万来自兄弟省份的采茶工在浙江采茶,茶农人均月收入超6000元,每一片茶叶都彰显着浙江温度。

接下来浙江省计划从从业、就业、创业三个维度全面发力:

从业方面,未来,将进一步做强龙头企业,重点培育专精特新和连锁企业,在基地建设、装备升级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推动茶企做大做强,吸纳更多当地农民就业,稳定工资性收入。同时,完善连农带农富农机制,建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2025年茶农人均茶叶收入力争突破19500元,2027年突破21000元。

就业方面,通过壮大龙头企业规模,为农民创造更多稳定的就业岗位,使农民能够凭借稳定的工资收入提升生活水平,进一步巩固茶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基础性作用。

创业方面,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当下乡村咖啡馆成为网红打卡地,乡村茶馆同样具备成为热门景点的潜力。为此,将建设一批功能丰富的茶叶特色镇和特色村,深入挖掘茶文旅资源,开发“茶园+创意加工”“茶园+主题民宿”“茶园+风景名胜”等特色茶旅线路,培育“学茶、玩茶、用茶、识茶”的“新茶人”,形成功能多样、产品丰富、业态多彩的“浙”茶新格局,助推茶产业连年增效,助力农村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浙江是中国茶叶的出口大省,面对国际贸易形势变化,浙江如何在保持传统茶叶出口优势的同时,拓展茶叶出口的新路径?

浙江传统出口茶以珠茶、眉茶为主,过去长期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浙江茶叶出口成绩斐然,出口量达15.6万吨,出口额4.7亿美元,持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列;今年1~5月,出口形势更佳,出口额与出口量同比增幅均超20%,且出口产品呈现多元化态势,除传统品类外,抹茶、名优茶、新式茶包等出口表现良好。基于此,浙江计划多管齐下巩固并拓展茶叶出口:

一方面,保持传统优势,提升出口茶叶品质。加快制定浙江珠茶、眉茶整体标准,健全全流程标准体系,促进国际认证互认,强化质量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支持科研院所参与国际标准修订,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

另一方面,打造出口品牌,助力浙江名优绿茶出海,加快其全球推广。支持企业参加国际性农产品会展,依托海外资源开展茶文化展示交流,拓展国际市场新消费;同时依托杭州、宁波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开拓跨境电商业务;此外,开发多元产品,推动高附加值茶产品出口,深化产业协同,开发适应国际需求的便捷化茶产品,支持新茶饮出海,形成传统茶、新茶饮与功能性衍生品协同发展的产品体系,推动茶产业向高附加值跃升,让浙江茶香飘海外、魅力尽显。

如何擦亮茶叶这块金字招牌?来看浙江如何做

中国茶叶编辑部摄

此次新闻发布会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和解答热点问题,展现了浙江推动茶产业迈向新台阶的决心和信心,有助于浙江茶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茶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