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如何品鉴绿茶

找到约633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如何品鉴黑茶的口感和香气

  当提到中国茶,很多人会想到绿茶或红茶。但是在中国,黑茶也是非常有名的茶品之一。黑茶是一类经过发酵和储存后的茶叶,它的外表呈现出深褐色,有着独特的口感和香气。那么,该如何品鉴黑茶的口感和香气呢?

  如何品鉴黑茶的口感和香气

  1、香气

  上品黑茶带有菌花香,或闻起来仿佛松烟味,老茶则带有陈香。以茯砖茶和千两茶为例,两者都具有特殊的菌花香;而野生的黑茶则有淡淡的清香味,闻一闻就会令人心旷神怡。

  同时冲泡过后的茶汤香味也可以作为重要的辨识标准,像陈年老黑茶的茶汤便是初泡醇香带陈、刚性较弱,中期陈醇兼而有之,后期陈香突出,醇香阵阵。

  2、颜色

  辨别颜色分干茶颜色和茶汤颜色两种。优品黑茶的颜色多为褐绿色或油黑色,茶叶表面看起来极有光泽。

  冲泡之后,优品黑茶的汤色橙红明亮,如同琥珀一样晶莹透亮;而上好的新茶汤色可以红得像葡萄酒一样,极具美感。

  3、滋味

  上品黑茶的口感甘醇或微微发涩,而陈茶则极其润滑,尝过之后唇齿带有甘甜的味道。陈年老黑茶初泡入口甜、润、滑,味厚而不腻,回味甘甜;中期甜纯带爽,入口即化;后期汤色变浅后,茶味仍甜纯,无杂味。

  品尝黑茶的口感是最重要的一步。好的黑茶应该有浓郁的口感,能够在口腔内散发出丰富的层次感。在品尝时,我们需要先喝一小口茶汤,让茶汤在口腔内停留几秒钟,尝试捕捉其中的味道和口感,并注意是否有苦涩或其他不良味道。此外,在品尝时还可以关注茶汤的温度和口感的变化情况,这些都会对口感产生影响。

  品尝完黑茶后,我们还需要关注它的唇齿留香。好的黑茶会在口腔内留下持久的陈香味,这也是黑茶与其他茶品不同之处之一。在品尝后,我们可以用舌头舔一舔嘴唇和牙齿,感受黑茶的唇齿留香。


如何评判普洱茶价值?“普洱教父”白水清分享辨茶经验!简单易学

“吃茶去,从心来。茶和禅一样,喝茶也要静心。身心都静下来,才能品尝到一杯茶的滋味。

我们在烦躁的时候,也可以静下心冲杯茶,将茶汤含在嘴里细细品味它的变化,这样能使我们抑制内心的冲动情绪,感到心平气和,这也是和禅相通的一个境界”。白水清在茶会上这样说!

白水清先生

今天,旗舰店“藏品普洱”掌柜,曾专访“普洱教父”白水清先生,请教关于如何品鉴、辨别普洱茶。

藏品普洱,藏品牌好普洱,每天一篇专业原创文章,150多款明星老茶介绍,分享普洱茶品牌、老茶,以及买茶、存茶、泡茶、品茶的专业干货知识,尽在工众号“藏品普洱”,欢迎交流!

在茶会上,白水清先生说,要想品鉴好普洱茶,就要先明白它与其他茶类相比究竟有何优势。
一、普洱茶的优势在后天发酵

普洱茶一直有越陈越香的魅力,堪称可以喝的古董。在白水清看来,普洱茶的价值远非其他茶类可以比拟。

铁观音、大红袍和绿茶,都是高温提香的工艺,利用最后干燥的温度,把茶叶的鲜活度和茶的香气展示出来。这个过程中高温会抑制茶叶菌群的活性,使茶叶失去转化能力。

普洱茶制作

普洱茶的优势恰在于后发酵转化能力。“刚制成的普洱新茶,香赶不上铁观音,醇厚度比不上大红袍,鲜爽活泼比不上龙井,但它能够进行后天转化,这个过程付出的时间成本是不可逆的。”

储存普洱茶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它之前的青涩状态。经过一定时间转化后,茶汤变为葡萄红,茶性从酸性变为弱碱性,同时茶的香气、滋味、口感都得到质的提升,甚至达到清、醇、气、化的境地。

百年宋聘号茶汤

二、“喝”茶与“品”茶不一样

中华汉字文化里,“喝”就一个口,而“品”有三个口。

喝茶和品茶不一样,喝茶是用来解渴,用来助消化,大口喝下茶汤没有在口腔里停留,品茶是要少量的茶汤含在嘴里来体会。

品茶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品茶呢?舌头分为五种感觉,舌尖感受辣和咸,舌面感受苦和涩,舌根感受甜。品茶的时候就要用舌面最敏感的味蕾,感受苦涩的转化,才叫“品”。

把茶汤含在口腔里,细细感受茶汤有没有穿透力、厚度和层次感,慢慢吞下去后,再从苦回甜、涩散开两方面来衡量这个茶的价值。

品茶

在评判茶的价值时,喝起来口感很饱满、厚重,有苦味、涩味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这个苦味在最短时间内能回甜的,那就是好茶,同年份的茶,从苦味化开到回甜的时间越长,这个茶的价值就相对越低。

茶汤入口后3-5秒,发现刚刚入口的苦味随着茶汤咽下去之后,慢慢的散开了,转而觉得舌底和两颊不断地在冒口水,这就是陆羽说的“舌底鸣泉”,这个就是好茶!

如何选购社前茶(一)


    一个朋友拿来一包茶叶,确实是很嫩绿的社前采制的茶,但很明显不是六堡茶原种,这就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了:同样按六堡茶工艺加工的绿茶,有存储价值吗?绿茶存放成为陈茶,会出“槟榔香”吗?

     带着这个问题,结合现在六堡茶社前茶的陆续上市,我们在这里

     我们选购六堡茶(传统工艺)新茶,是为了后期仓储“出香”及形成槟榔香,其中一个“要素”就是品种必须是原种。所以在这里补充一点:选购六堡茶社前茶首先第一个是需要甄别品种。

    市场上出现并非六堡茶原种的社前绿茶,身披银毫,收藏下来没有转化能力。放久了也只是“老绿茶”。不会有六堡茶的后期转化。

    截取上图细部,我们放大来看,看到很多芽头身披银毫。
   
    品种:六堡茶存藏潜力的“要素”
 
    众所周知,现在六堡茶乡内六堡茶的茶树品种,是一种原生于苍梧县六堡区域内的群体种,是一种灌木型中叶种的茶树品种。为区别于六堡茶乡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从云南、湖南等地移植过来的大叶种、中叶种茶树和近十年种植的桂绿一号等多个品种(引种过如福鼎大白毫、凤庆云南大叶种、湖南江华槠叶种、桂绿一号等),而将原生于六堡茶乡的群体种统称作“原种六堡茶”、“六堡茶原种”、“原种六堡”。
   在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茶树品种权威专著《中国茶树品种志》里面的“地方品种篇”里(第187页)有“六堡茶”这个品种的产地分布、特征特性、栽种地区等等的详细描述。按陈宗懋院士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2000年版)《中国茶树品种与品系》一章(第101页)记载:六堡茶是茶树有性系品种。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原产广西苍梧六堡乡,邻近的狮寨、贺州、蒙山、昭平等地也有少量分布。树姿开张,分枝密。叶形椭圆,叶色绿,叶面平或微隆,叶身平,叶质中。芽叶淡绿色,稀紫色,毛少,持嫩性较强,
   陈爱新的《广西茶业史》(1992年第一版)中在“广西推广的主要茶树品种”一节中,在其第十三项中就有“六堡茶”品种的详细介绍,里面有提到:“嫩芽梢淡绿色,有少量紫芽,茸毛少。”
   在这几处对六堡茶原种的描述记载以及我们在实地观察中都可以明确地知道,六堡茶的原种是“茸毛少”“毛少”的。所以,单从“身披银毫”这一点就可以判断出这位朋友带来的茶,不是原种的六堡社前茶,也就没有存藏的潜力了。

   原种六堡茶的社前茶,做出来的成品外形有点像鱼钓,也称作鱼钓茶。

 

关于社前茶

 

   由于官方(包括教科书)对六堡茶(传统工艺)一直缺乏研究,人们对社前茶的认知有较大局限,甚至有些人至今对社前茶的定义都存在困惑。

   何为社前茶?本人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专门做过详细阐述,这里简单说几句不作赘述。要兴趣详细了解的茶友请网上搜索本人的文章《话说六堡社前茶》有详细说明,我这篇文章,网上转载抄袭的也很多,容易找到。

   春社日,古时春耕前祭祀土神,以祈丰收,谓之春“社”。周朝采用甲日,但各诸侯国也不尽相同。自宋代起确立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的做法,沿用至今。虽然,期间某些朝代曾以农历二月初二作为“春社”、“土地诞”、催春节,但苍梧民间始终是把“二月二”作“龙抬头”,不作为民间使用的“春社”。至今,苍梧六堡茶乡民间还是采用宋代确立的“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作为“春社”日,今年是2019年,3月的22日是第五个戊日,乃为春社。由此推断,今年3月22日前所采制的茶,称作“社前茶”。

   苍梧六堡茶历来推崇“社前茶”一方面是因其茶厚味浓、醇和饱满的特质,另一方面,也由于其采摘时令、条索紧结、味厚细致(茶多酚和氨基酸比例恰当),在滋味转化、陈化转香、调理肠胃以及药用功效方面作用明显而受到大众所追捧。

   不过,由于对六堡茶(传统工艺)这方面一直缺乏研究,对于如何选购社前六堡茶,大众也存在着不少误区,在这里给大家简单说说。
 
    现在好喝的社前茶就是好吗?

 

    首先我们要弄清一个问题,我们品鉴、品试社前茶,是喝“色香味”或审评五项指标(审评项目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都优秀的,以五项皆优为好,还是不注重现在某些“缺点”(如苦涩、茶气猛烈),而更注重其和谐性、注重存储潜力,注重后期变化?
    如果按审评五项指标,汤色漂亮,香气高扬,滋味甜鲜、醇滑的为好,这就是按照审评的几项指标都优秀的茶,以绿茶作参照。真这样评出的茶,您就必须把这茶当作绿茶来买、当绿茶来喝,趁着鲜爽和香气,在一年内把这种“绿茶”喝完。

      那如何选购(社前茶)六堡茶(传统工艺)呢?
    市场上大多数消费者是这样去选购六堡茶的,这样的趋势,也导致了部分的茶农和传统工艺六堡茶的生产厂家,迎合着人们这个“喜好”,“绿茶化”地生产着六堡茶(传统工艺)的茶,六堡茶不再有自己的特质,而基本都是如绿茶的“豆瓣香”。六堡茶的存藏生命就在这绿茶化中慢慢消亡。这些年在普洱(生茶)这方面已经出现过这样的“前车之鉴”。
   现在好喝的社前茶就是好吗?我们该如何来判断选购社前茶?我们可以以社前茶为例,通过对这个问题深入了解,分析六堡茶(传统工艺)的茶品的选购遇到的一些误区,分析常见的一些问题。

 

 

   如何品鉴其存储潜力?
  
  首先,我们毋庸置疑地,大多数茶友选购“社前茶”除了当年“尝鲜”喝那么一点点,大多还是存储着,期待经过仓储而发生“后发酵”使得六堡茶转出香。

  六堡茶越陈越佳,已为实践所证实。六堡社前茶浓厚耐泡的内质,给经存放越陈越佳提供了物质保证。而如何通过品鉴六堡茶品质,并认定其具备很好的后续变化空间,也就是如何从社前茶味判断该茶有没有存放的潜力,至为重要。

   经过漫长冬季的孕育积蓄,而且社前茶的萌芽、生长气温较低、温差较大、多雾,而且,多是刚萌发的新芽,以单芽、一叶一芽为多,茶味浓厚。对比一些肥沃土壤或田肚茶,一些山脊坡地上种植的茶,更是内质丰富、味浓水厚。
   一直以来,我们现在的审评为了让更多普通的工人、学生也能够参与审评中,把品感的项目、对茶的评判、理解降低到了最低。也就是说,所考核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项因素,都是无需经过长期摸索实践,很容易就能懂得的,就能做到的。因此,其审评出来的结果,往往也很“直观”而“简单”。

   如,在外形这一项,形态、色泽、整碎、肥瘦、大小、净度、粗细、长短、嫩度,这些指标,确实很容易辨别出来,从而给其打分,作为销售上架的商品,这些因素无疑是重要的。但对于真正茶的品质,尤其是属于黑茶的六堡茶(传统工艺)而言,这些外观的因素就没那么重要了,甚至,某些“肥瘦、粗细”、“嫩度”因素就不能以细、嫩的标准去看待了。
其它的几项,如汤色、香气、滋味也要以不同角度去看。

 

(三期连载,待续)


找到约623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