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美国人喜欢什么茶

找到约217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大益茶史04】聚焦2004年,辣个男人来了

友情提示:

本文篇幅近4000+字,宜为睡前读物或者私人时间读物

写在开头:

往前三篇大益史,更多是翻阅各种大益资料,以及市场口耳相授的,最后结合自己的思考,整理出来的内容。虽然过程枯燥,但还能凭着一点点的求知欲,尚能苦中作乐。随着第四篇的起草,因为现代商业运作异常复杂,不得不感叹当代的大益覆盖面越来越广,对于一个完全没有股票基础的人来说,我居然在“股吧”浸泡多日,其中艰辛,无异于将一名基佬置身青楼之中,痛苦可见一斑。

然后我发现,我完全走偏了,本系列的重点,一直都是基于大益本身,而非单一个人生平故事。为某人立传这种事情,其一,时候未到,其二,尚不够格,其三,没有收入。算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还需要需要极大的勇气,更有甚者,朝不保夕,也是常态。毕竟自古以来,史官都只敢对上个朝代侃侃而谈。

还好,我从来都不是史官,与大益品牌也无任何利益挂钩,我甚至连今年的金沧海都没有喝过!关于大益当代的掌门人,网络素材甚少,最终收集到的零星资料,只能说褒贬不一,这篇文章也只能尽量保证阐述客观事实,并在一些无伤大雅的场景,适当进行文字加工。

最后立一个免责声明:所有素材皆源自网络,如有勘误,若有理有据,可私信删除。

书接上回,咱们接着来啊!

预告了两期的吴姓男孩,今天即将粉墨登场,但是在谈及吴姓男孩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男孩的父亲——吴坤雄。吴坤雄老前辈于1940年出生于海南,与勐海茶厂同岁,按照现在的说法,吴老前辈算得上一位标准的勐海宝宝,但基于老人80岁的高龄,这样称呼难免不雅,为此,后文统称,勐海大爷。勐海大爷的事迹就更少了,只能从其撰写的书籍《享受大益》中洞察一二。

· 帮大家治下脖子

在那个年代,勐海大爷的经历无疑是人上人,膝下育有一子,便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吴远之。1966年7月14日诞生于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23号,地址不用查了,我百度过了,现在变成了一所幼儿园。1984年,吴远之凭借优异的成绩从海南中学考入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主修飞机设计,同样是这样一年,“北航”被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全国22所大学之一。由此可见,当年北航的门槛是非常高的,凡是有资格进入北航进修的人,都是学霸。大学毕业后,吴远之远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镀金,97年斩获渥太华硕士学位,可见,求学生涯的吴远之,身材消瘦,相貌平平,无疑将所有的天赋点全部点在了智力上。也正是在西方留学的经验,吴远之喜欢上了各类基督教书籍,母亲虽然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对儿子的信仰曾有过一些疑虑,但“她也实实在在感受到我信主后的平安与欢愉。「两教一家」,在吴家迎来了平衡,这是优质家庭教育的体现。

至于之前提及的1962年出生,结合84年考上大学,那么这个出生时间应该就是错误的了,谁都不愿意相信一个集团掌门人,直到22岁才高中毕业吧?至于百科这边,编写门槛确实也比较低,低到我都编辑过几次。

回国之后,可能曾短暂任职于海南省政府经研中心、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并且凭借职位属性,与海南当地诸多企业打过交道。按照正常的轨迹,吴远之先生完全可以偏安一隅,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几十年后,以个人双商,混个一官半职,平稳且富足的度过一生,也能成为家族榜样。

但是文化人总是清高的,比如茶不多先生总会在每天清晨打开阅读数据,问自己今天粉丝涨了吗?端着铁饭碗的吴远之一样的不安现状:我堂堂北航才子,渥太华高材生,显然不能被这铁饭碗束缚,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是我的征途大海,我想去看看!当时周遭的人必然有很多问号,完全无法接受吴远之的想法,直到20年后,广西一位少男云淡风轻的说出“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人们才能勉强洞察到吴远之超前的眼界,当然,正是这种超前的眼界,让吴远之在接手大益之后,屡屡逢凶化吉,先按下不表。

总之,即使不能以偏概全,但是也能从侧面告诉我们,美国总统可以常常换,但是大益的吴远之只有一个。

1998年开始,也就是卢厂长玩脱的那年,吴远之与勐海尚没有建立关系,只是凭借个人的履历与优质的人脉,进入云南省保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一职,宝山水泥于1983年开始兴建,1985年建成并试生产,1986年1月注册登记,1987年3月通过省级竣工验收后正式投产的国营企业。国企的董事长显然不能算打工了,然后这里的宝山水泥,也就是后来跟吴远之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博闻科技。

某日找到老父亲:爸,你看我如今也算小有所成,你喜欢什么就给我说,我给你买。

勐海大爷想了想,放下了手上血压计:我这把老骨头没啥追求,最近迷上勐海茶厂的大益茶,你去给我买点大益吧。

少年一个趔趄,扶了扶眼镜,再次展现出超前的眼光:“父亲,是亿点吗!”

勐海大爷双目闪烁,嗯,一点就好

吴远之一愣:得嘞,安排。

2004年,是中国深化改革的一年,这一年的热词是「国退民进」,官方的解释是:为了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大竞争,以及解决投资的资金问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许多关键性行业的国企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比如石化、金融、电网等等,一些非关键领域国企退出,进行了改制,04年的茶业改制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拉开的,目的在于放活市场经济,大批的国企由国营向民营转变,是谓“国退民进”。这是当时的大环境,而彼时的勐海茶厂,风雨飘摇,数年亏损,倒闭在即,工来了,倒闭指日可待。不过茶厂自诞生以来就伴随着各式各样的危机,如今的经营不善,也隶属于日常经营不善的范畴,虽然谈不上多开心,至少已经习惯了。

因此,改制与经营不善,并没什么因果关系,两者最多就是平行关系,但改制的确是勐海茶厂的新生和辉煌,这是知识点,大家可以记一下。挑这一段说的目的是再次反驳某些人说的改制后的大益不如改制前的勐海茶厂这类厚古薄今的言论。

当时吴远之执掌的宝山水泥,已经改名成博闻科技,已经是业内知名的上市公司,保山地区的骨干企业,1994年便是云南水泥50强,后期又涉足了IT行业,信息服务、计算机硬件生产等等,不过到2004年随着水泥板块萎缩,新业务进展不力,这家公司已经逐步走上了下坡路,迫切需要开辟新的盈利项目。

当博闻遇到大益,就是巧儿他妈给巧开门,巧到家了。

显然,吴远之对勐海茶厂势在必得,但是看上勐海的茶厂的企业,远不止博闻一家,不久后,吴远之便与红塔集团产生了激烈的正面碰撞,红塔集团开价8亿,博闻这边连一个亿都不到,但是吴远之当时就吼出了豪言壮语:勐海茶厂呢,我给,你可以拿,但是我要,你不能抢。

还有个说法是,吴远之收购大益之后,红塔用8个亿找吴远之买大益,但是吴远之没有卖,毕竟文化人是讲原则的,“这是我生父的心头好,断不能因为区区8个亿贱卖掉,你红塔天大地大,云南一霸,如果你非要从我手上拿,得加钱!”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无论哪个说法正确,结果就留在了吴远之手上,如果红塔集团确实有八个亿抢大益的事情发生,那么数千万便拿下大益的吴远之,是无限等于空手套白狼。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很多年后,吴总将这种乐趣共享出来,让茶市的许多人也能通过操作体验到同样的乐趣,这群人叫——空军。

自此,勐海茶厂彻底撕下了国企的标签,成为民营企业,最出名的一次改制。

而到手后的勐海茶厂当时的现状又变得惨不忍睹,这里用“又”的意思,与吴远之本人没有过多的关系,算是勐海茶厂日常惨不忍睹的那种惨不忍睹。据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事人回忆,我们赶到勐海茶厂的时候,厂房里窗户上的玻璃一块不剩,有的被泄愤砸掉,有的被撬去卖钱,一些厂房年久失修,与危房无异,整个厂区荒草丛生,一人多高,小孩子进去就没人影了,改制后吴总的首次召集会议,是在一块好不容易找到的空地上举行的,决策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耳熟能详的「装玻璃」。

厂区的破旧尚靠勤劳去克服,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茶厂对改制不满意的员工,他们纷纷冲进厂区闹事,罢工,这时候我们才发现厂里面连一扇门都没有,结果就是员工公然跑进库房拿走了茶叶,甚至与我们的工作产生了肢体纠纷,于是立马开始安置铁门,配备保安,这场风波才逐渐平息下去。对于初期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现状,老员工当然是全部留任最好,可惜大家并不看好这家大益的前景,留下来没几个人,员工缺失,岗位空置,不得不重新招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承蒙前员工的慷慨离职,也让大益着手打造一支文化素质高,思想品德好的新茶人团队。一年时间,茶厂吸引了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作人员20人,大专毕业生15人 ,职高,高中,中专生170多人,还帮助63位职工通过成人大学考试,储备了一大技术型人才。

· 吴远之与他的团队

恢复了茶厂生产之后,吴远之身兼博闻科技大益董事长二职,两个企业在下坡路上见了面,一见如故,抱头痛哭,就此结义金兰,互以兄弟相称,决心互相扶持,携手并进。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一个显而易见的数学道理——负负得正。最终,经历了建厂房,盖仓库,加设备,大益逐渐支棱了起来,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勐海茶厂有一间陈列室,承载勐海茶厂辉煌历史,2005年,吴远之决定翻新陈列室,命名为大益馆,并邀请父亲吴坤雄老先生以馆长之名筹建大益馆,旨在记录曾经的勐海茶厂,并书写大益未来荣光,如今,已经成为益友的打卡圣地。这一年,大益爆发式推出了40多个新品,单是7542就生产了多个批次(一说5批,一说8批,未证实),还有金针白莲和勐海之星这类在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获奖产品。8月,茶厂重新优化配方,改进包装风格,同时改变以唛号为茶名的传统做法,一举推出“金色韵象”。这款茶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茶商的追捧,成为无数人的「心头好」11月22日,获得QS证书,为云南省茶叶企业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是云南省茶叶企业率先推行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典范,开辟了云南省茶叶行业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里程碑,体现了勐海茶厂龙头企业的超强实力。

同年,云南省为普洱茶策划了一场全国性的大型营销事件——马帮进京,大益也组建起了自己的马帮进藏,重铸人们的思维模式,让茶马古道与普洱茶形成了强关联,这一年,普洱彻底火出了圈,与此同时,也为07年普洱崩盘埋下了伏笔。07年是普洱圈的乱世,乱世出英雄,大盘崩塌的同时,行业迎来重新洗牌,在胜利者的眼中,这更是一场机遇。

这个可能就得留给下一期来讲了。

帮你盘点当下最火爆的茶工业潮流趋势

潮流不断更迭。回想下你年轻时的潮流和当下有多大差别。在我年轻那会儿,流行的是蓬蓬头、嘻哈音乐和快餐。如今40年过去了,只有少数还在延续。有些潮流能够成为永恒,而有些却稍纵即逝。潮流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衣着到装饰,再到食物和饮品。

过去几年,餐饮业发生了惊天巨变。茶工业也是如此。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之后,如今茶工业的流行趋势都有哪些,就让我来帮大家盘点一下!

1、更多的咖啡爱好者开始喝茶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我们发现很多以前并不喝茶的人开始关注茶,特别是那些爱喝咖啡的人,他们通常喜欢口味较重的饮料。

根据美国咖啡协会2020年度报告显示,每10位美国人中就有7位每周喝咖啡,其中62%的人每天喝咖啡,每年美国的咖啡消费总量多达1840亿杯。

据美国茶叶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茶饮消费总量为840亿杯,即超过38亿加仑。这一数字是少于咖啡的。但美国有80%的家庭有喝茶的习惯,有超过1.59亿美国人喜欢喝茶。

在过去的6个月里,我们发现每个月,每12名客人中就有10位告诉我们,自己想要放弃咖啡,转而喝茶。对于许多人来讲,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因是考虑健康因素。有些人希望茶能够补充微量元素,有些则相信茶能够减少咖啡因摄入量。对这些消费者,正确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会仔细询问,例如你们喜欢红茶吗?喜欢加糖或奶吗?喜欢普通茶叶还是无因茶叶?喜欢轻度烘焙的还是正常的?这些是咖啡爱好者曾经被经常问到,也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

2、消费者更加看重口味和健康功效

功能性茶饮在过去几年流行度大幅提升。这主要是因为消费者不光看重口味,同时看重饮料是否有益健康。

每天我们都会听到客人们谈论绿茶或某种香草茶的功效。毋庸置疑,他们对茶需求量的增加和这点息息相关。

这对于茶馆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服务团队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茶功能性和健康功效的知识。无论是参加茶叶种植举办的讲座还是日常与供货商分享信息,了解产品背后的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客户。同时,我们需要品尝尽可能多的茶叶种类,为给顾客提供最合适的品类推荐做好准备。

3、消费者渴望教育

你见过对茶了如指掌的顾客吗?当然,我们店里就有,但大部分顾客对茶的了解并不多。这也为我们开展茶知识教育提供了绝佳机会。

无论是关于茶的历史还是产地,亦或是茶叶的名称,都能增进顾客与茶的情感连接。这就好比是走进一家当地酒馆,询问酿酒师有关啤酒的工艺与口味一样。这种“人性化”的服务能够加深顾客对产品的兴趣,进而增加他们对茶馆品牌的了解与好感度。

这是否意味着你需要给每位顾客都讲述茶的历史?并不是。但当顾客左右为难时,你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给予他们引导,帮助他们了解更多有关茶的知识。

4、消费者需要高品质,同时需要便利性和多样性

消费者希望得到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现在的顾客已经不会为了数量放弃质量,但他们仍非常看重产品的便利性和多样性。喜欢散装茶的人很多,但同时需要便捷茶饮服务的人也不在少数。

我们最成功的的产品之一便是三年前推出的三合一茶包礼包。我们将最流行的三种茶叶手工放入茶包。虽然工作很繁琐,但效果奇佳。现如今,我们所有的散装茶产品均可以制成茶包销售。

据粗略统计,有80%来我们店的顾客更加喜欢茶包。这不仅是因为茶叶是定量的,他们只需要加入热水即可;更是因为他们可以随意挑选品种组合,无论是3种一包还是15种一包,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发挥。

5、消费者更喜欢本地服务

茶馆的产品肯定不是本地产的,例如我们的店在佛罗里达,但茶叶是从国外进口的。这些顾客们是知道的。

但他们选择来我们店喝茶,是因为这家店是本地的。他们相信我们会采购品质最好的茶叶。

他们需要的是本地化的服务和最优质的的产品。

特别是去年的新冠疫情,使本地化服务变得更加重要。很多连锁品牌都放弃了在其他地区和城市的门店,转而将更多精力放在本地的服务商,这一趋势将在今年继续延续。

来源:TeaCulture茶新说、作者: Kelly Hackman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波士顿倾茶事件中被倾倒的中国“Bohea”茶,到底是什么茶?

近期个人独处的时间多起来,于是这段时间把之前从中国带来各种茶品了个遍。

首先是各种的绿茶,但更多的是翻腾出来后,不舍地丢弃掉,因为绿茶的保存时间是最短的,新鲜半年内喝掉,即使妥善保存,一年之后也就不能喝了。然后是福建的铁观音,这种茶是一定需要冷藏的,保存意识越强,损失代价越大,为何?因为一旦妥妥当当地放在冰箱,忙碌起来时根本不会去记起来有这些宝贝,于是2年后翻腾出来时,惊讶与懊恼后,只能问叶子有没有兴趣做个茶叶蛋。

易于保存的茶是普洱茶、红茶和岩茶,从门类上说岩茶属于乌龙茶,但是福建人更多认为铁观音是乌龙茶的代表,而岩茶,在福建茶客心中其实是单独存在的。

遍尝各种之后,最后还是喜欢沉浸与回味在来自家乡的岩茶与小种红茶这两种茶中,估计大家知道小种红茶的历史,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红茶都源于福建的桐木关,所以我们说的福建红茶三功夫(坦洋功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一小种(正山小种),这个正山小种的“正山”就是特指桐木关,闻名世界的斯里兰卡红茶也就是从桐木关插枝移植出去,从而遍布全球的。

而岩茶,我估计大部分人,是不清楚它的历史的。

(无意中看到的一张1845年英国用于茶叶宣传海报,其中印着“woo e shan”(武夷山)和“Bohea”(武夷岩茶),画面中就是当年的武夷山茶区)

2018年我们一家人去波士顿旅行时,专门去了纪念波士顿倾茶事件的茶党博物馆(Boston Tea Party Ships & Museum),因为本人属于茶虫,所以对博物馆内模拟的当初为了对抗英国而慷慨激昂的演讲不感兴趣,但是对博物馆中陈列出来的当年的茶叶大感兴趣。

在没看到实物之前,还真没关心过波士顿倾茶事件到底倒的是什么茶,当然知道是中国茶,但是到底是绿茶?红茶?普洱?还是白茶?完全没概念。但是当博物馆中用透明的试管展出当年的茶叶时,眼前一亮,怎么这么熟悉?这个颜色,这个叶片条索,我几乎可以脱口而出了,但是我还是细细往下直到看到博物馆中的详细说明,甚至是用了8副古画把武夷山茶制作过程和故事展示出来时,我才确定了1773年12月16日那天,美国独立战争的先驱们倾倒的英国商船上的茶叶,绝大部分就是武夷山的岩茶。

如此重要的事件,竟然直接关联到家乡的茶叶,所以更加引起我的兴趣。

(右二是“colonial bohea”,当年的Bohea茶样品)

(当年遗留下来的Bohea的箱子)

(我们从博物馆买回来的茶叶,以欧洲人习惯的散茶为主)

回洛杉矶后,断断续续地查询资料,从中文资料中并没有官方的文献确定倾茶事件的茶品种,但是追溯到英文资料后,发现了众多资料都写明了当时主要倾倒的是一种叫“Bohea”的茶,来自武夷山地区。但是中英文所有相关资料中都并没有确定是今天武夷山的哪一种茶,以至于很多文献对“Bohea”各种模糊解读后,说成是红茶的统称。

如果要确定这个“Bohea”,还真的要有既熟悉福建的茶品,又能够沉下心去详细查询英文老资料的“闲人”。

福建,本身就是中国茶叶的主产区,以现如今的福建茶去追溯范围就比较大了。今天的福建,闽南有铁观音为代表的乌龙茶,闽东有白茶,闽中福州的茉莉花茶也传统久远,而闽北的武夷山岩茶和红茶其实现如今知名度已经被铁观音等新的茶品种超越。但是如果时间回到1773年,那些福建的新兴茶品种还没出现时,福建茶甚至中国茶被欧洲贵族们追捧的就只有福建武夷山地区的岩茶和红茶。

因为当初欧洲市场上的刚需,除了茶质量上乘之外,很重要的是能够被远洋运输的,所以当初的清政府高层还对福建武夷山地区并不熟悉时,欧洲的商人们早就对武夷山以致福建地区研究得透透的。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的《中英南京条约》谈判,英国无比坚持地在4个通商口岸:广州、厦门、宁波、上海之后,一定要加上一个福州,让清政府摸不清头绪的是为什么福建已经有了一个厦门口岸后,一定要重复多一个福州,后来才明白英国人就是要武夷山的茶叶,从武夷山陆路运输到福州出海是最快捷的通路。

(博物馆挂着8幅关于武夷山茶区的古画,第一幅就写明了18世纪时武夷山地区是中国庞大茶业的中心地带。)

(第二幅图和注解讲述了当年欧洲盛传的武夷山的岩茶是训练有素的猴子爬到半山的悬崖上采摘精选茶叶的故事,实际上是当地茶农侵犯野生猴子在半山的领地时,猴子主动采下树枝进行报复。)

1751年-1760年的十年间,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从中国采购了1678万公斤茶叶,其中武夷山的茶叶达到了1063.35万公斤,约占总体的63%。而那个“Bohea”,当时已经在欧洲市场以最贵的价格被称为西方的硬通货。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在波士顿倾茶事件中被美国独立先驱们专门选择了“Bohea”这种茶叶倾倒,因为最贵,也对英国利益的伤害最大。当然从英国后续的反映看,立即通过了《不可容忍法案》对波士顿港以及北美殖民地进行打击,然后才有了十三个州联合起来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然后是莱克星顿打响第一枪,然后是美国独立战争。

所以如果不了解这段历史,就无法理解奥马巴在2009年访华演讲时开篇就提到了:“美国与中国的纽带,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过去,追溯到美国独立的初期。美国独立的历史上,也有中国茶的一份功劳。”

好了,了解历史之后,需要“茶虫”出场揭晓这个“Bohea”到底是什么茶了。

我在翻看波士顿倾茶事件纪念馆(Boston Tea Party Ships & Museum)的官网时,看到这样一段话记录倾茶事件当天的茶叶:

“All the East India Company tea aboard the ships docked in Boston Harbor on the evening of December 16, 1773 was produced in China, not India. ……Benjamin Woods Labaree’s The Boston Tea Party says the three tea ships contained 240 chests of Bohea, 15 of Congou, 10 of Souchong (all black teas), 60 of Singlo, and 15 of Hyson (both green teas).”(来源https://www.bostonteapartyship.com/tea-blog/types-of-teas-destroyed)翻译:1773 年12月16日晚上停靠在波士頓港的船上的所有茶叶均产自中國,而非印度。……本杰明·伍茲·拉巴里的波士頓茶党說,三艘茶船载的240箱的武夷岩茶,15箱的工夫茶,10箱的小种(全紅茶),60 箱的Singlo,和15箱的熙春茶(包括绿茶)。

这个翻译需要展开解释,这三艘船上茶叶的比例,基本符合了那个时代英国从中国进口茶叶的茶品种比例,从后往前看茶品种:

15箱Hyson,这是目前还留下来的一种绿茶叫“熙春茶”;60箱Singlo,是当年的一种绿茶的散茶,今天已没有这种茶品种;10箱的Souchong,这是武夷山的小种红茶;15箱的 Congou,这是武夷山的功夫红茶;240箱的Bohea,这个最重分量的来自武夷山的茶叶,有人还是把它说成是武夷红茶,这是错误的,熟知武夷山茶叶的都知道,武夷山的红茶就只有三功夫(坦洋功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一小种(正山小种),而武夷山所有品类的红茶都已经被分类在Souchong和Congou中了。

于是这个来自武夷山的“Bohea”,只可能是“武夷岩茶”。

提起岩茶,即使喝茶的朋友可能都不见得熟悉,但是提到岩茶中的一个茶叶品类“大红袍”也许就有些耳闻了,近年来因为推广的需求,武夷山的岩茶很多都以“大红袍”这个名称来进行营销。

“大红袍”其实仅仅是武夷山岩茶其中的一种茶品类,但是“大红袍”因为其独特性,就是本身的母树大红袍,其实就是有3个品种6株茶树构成,分别是奇丹、北斗、雀舌,因此即使是喝到大红袍的源头母树,也是三种岩茶拼配而成,加之“大红袍”早有名气易于宣传,导致了现如今但凡是拼配的岩茶都可以取名为“大红袍”。而本身“大红袍”的单品茶品种如“北斗”,反而不称之为“大红袍”,而直接称为“北斗”。

由于武夷山的植物多样化,所以武夷岩茶从历史上有记载的茶叶品种就有800多种,目前被茶客们所知的也有20多种,其中就有最知名的有:“肉桂”、“水仙”、并称四大名丛的“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等。所以若从营销宣传的角度,把武夷山地区的所有岩茶,无论正岩(特指武夷山三坑两涧茶区)或者外岩的岩茶都统称为“大红袍”是非常合适的,但是真正喜欢单品武夷岩茶的茶客们一般会直接说出自己喝的茶的品种,而不会说自己喝的茶是“大红袍”,因为这些喜欢单品的茶客们心中清楚,“大红袍”只是一个武夷岩茶的统称,翻开任何一片茶叶都找不出这个“大红袍”茶叶品种。

中国好茶无数,

而我之所以独爱福建的茶,

更多的应该是爱那一份记忆吧。

近来最惬意的事情,就是夜深时,与叶子一起书房泡茶。中国带来的紫砂壶,配上美国淘来的英式骨茶杯,福建的岩茶,配上加州的开心果,记忆又回到了十年前,同样的深夜,与好友们茶室斗茶,畅谈十年后,我们身在何方?会在干嘛?

转载自【无限空间】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11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