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傣族

找到约1,47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德宏民族,傣族,爱茶也爱水的民族

德宏,全国30%傣族的生活聚居地,这里四季常青、山川秀美。生活在这里的傣族,依靠自身的勤劳品质和探索精神,将傣族的文化、技艺、艺术、习俗一代代传承,流传至今。

他们视孔雀和大象为吉祥物;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喜食酸及各种山野之味……在喝茶这件事上,他们也融入了自己喜爱的元素:竹。

傣族

一个爱水的民族

傣族是水的民族。他们傍水建干栏而居,种植水稻,“一日十浴”。水在傣族美好生活的乐章里是最富色彩的音符。傣族爱水、敬水,他们把土地叫“南令”(水土)。村村寨寨都建水井,并且悉心美化井亭。傣历年节都要泼水、竞赛龙舟、漂放河灯,为的是除秽、祈雨。

自成体系的傣医把水引入基础理论,作为“四塔”(生理和病理的四大元素)之一。傣族信仰帕雅纳龙神和司水女神朗妥纳妮。傣族与水的亲近形成深厚的水文化积淀。

傣族的性格似乎也渗透着水的特质:晶莹、透亮、善良、温和,同时又坚韧。上善若水、水滴石穿、抽刀断水水长流,是他们的哲学思考。

傣族

一个吃货民族

傣族喜欢吃酸辣口味,是因为经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粳米等,所以,吃酸辣食物也用来促进消化。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因此,各类昆虫的餐食也是傣族最爱。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生、鲜、酸、辣、野是傣家菜的特点。

而提到傣味,就不得不说说极具傣族特色的“撒撇”。

撒撇是德宏、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傣族喜好的菜肴,各地做法不尽相同,“撒”系傣语,汉语意为凉拌。

德宏傣族做法由蘸水和附菜组成,蘸水分柠檬撒撇、牛撒撇等,附菜有傣族特制细米线、黄瓜、刺五加、水乡菜、苦笋、马蹄菜等;柠檬撒撇味酸,有清凉解暑功效;牛撒撇具有药膳价值,可以帮助消化、健胃、消暑祛热。

傣族

享受竹筒茶的诗情画意

傣族喜欢饮用“竹筒茶”,傣族语“腊跺”,这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饮茶方式。

先用晒干的春茶放入刚砍回的香竹筒内,放在火塘的三脚架上烘烤,6—7分钟后,竹筒内茶叶软化,用木樟将竹筒内茶叶舂压后再装进茶叶,这样边装、边烤、边舂,直至竹筒内茶叶填满舂紧为止,待茶烤干后,削开竹筒取出圆柱型的茶叶,掰少许茶叶放人碗中,冲人沸水约五分钟即可饮用。

这种竹筒茶,既有竹子的青香,又有茶叶的芳香,非常可口。

傣族竹筒茶

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世代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沃富饶的坝子,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德宏两州和耿马、孟连、新平、元江的河谷坝区,小部分居住在景谷、景东、金子、双江等30多个县区。

根据云南省人口普查统计,云南省境内的傣族人口有114.21万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远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就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称其为"滇越\'、"掸或擅"、"僚或鸠僚";唐宋时期,称其为"金齿"、"黑齿"、"花蛮"等;元明时期,称其为"白夷"、 "百夷"、 "伯夷"等。

x傣族有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居住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属傣泐支系,讲傣泐方言;居住在德宏地区的傣族属傣那支系,讲傣那方言;居住在景谷、双江、耿马等地区的傣族,是傣泐与傣那两个支系的结合部,故通用两种方言。傣文属拼音文字,主要有西傣文和德傣文两种。西傣文又称傣泐文,主要通用于西双版纳地区;德傣文又称傣那文,主要通用于德宏地区。

傣族喜欢饮用"竹筒",傣族语"腊跺",这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饮方式,先用晒干的春放入刚砍回的香竹筒内。

放在火塘的三脚架上烘烤,6-7分钟后,竹筒内叶软化,用木樟将竹筒内叶舂压后再装进叶,这样边装、边烤、边舂,直至竹筒内叶填满舂紧为止,待烤干后,削开竹筒取出圆柱型的叶,掰少许叶放人碗中,冲人沸水约五分钟即可饮用。

这种竹筒茶,既有竹子的青香,又有叶的芳香,非常可口。

免责声明

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承担全部责任!

看傣族人民的茶歌,你就知道他们喝茶有多快乐

傣族是一个爱唱爱跳的民族,喜爱喝茶的他们把茶也唱入了歌声当中。傣族的茶歌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表现出了傣家人民对茶的浓厚喜爱,也唱出了他们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

从傣族祖先千百年来遗留下的一首《采茶歌》中,你就可以看出,茶给傣族人民带来了多少快乐。

“蝉儿在枝头鸣叫,

茶芽满了树梢,

姑娘们走进茶园,

茶山传出阵阵欢笑。

姑娘肩挎装茶的布袋,

把鲜嫩的青茶摘采,

从东山采到西山,

像飞快的小鸟在飞旋。

姑娘把鲜茶采回家,

赶集时背到街上出售,

换回了花布和雨伞,

穿上漂亮的衣裙哟,

金比迈时一起去赶摆圆。”

傣族人民在与茶相伴的过程中,那种由自然带来的“爽朗、自由、无拘无束、快乐”的生活状态,是那样的美好,由衷的反映出了他们对茶与人生的喜爱与追求。


傣族人民根据自己能歌善舞的民族特性,以傣族歌谣的形式来传承茶叶种植、生产过程中的智慧与情感寄托,一代代口头传颂至今。在傣族《曼勐罕尚巴地腊》的一本唱本中,其中有一首题为《拉勐傣泐龙》的叙事长诗,讲述了茶叶的起源,长诗大意如下:

从前,有一位勤劳的农夫“布腊灵”,在忙完农活的休憩之余,来到了一棵大树下的树叶堆上休息,在这堆松软清香的树叶丛上,他不知不觉的睡着了,醒来后发现疲劳全消,身体非常舒坦放松。之后的每一次农活休憩,他便都选择来到这棵树下。

有一次由于他睡得太香,把妻子交代的买菜事宜忘记了,在焦急之刻,他顺手摘了树上的一片叶子在嘴里咀嚼了起来,脑子里苦想着怎么回家和妻子交代。突然,他发现嘴里的叶子越嚼越有滋味,苦涩之后还透露有一丝清甜回甘的味道,感觉好极了。

于是,他灵机一动决定采摘一包芽尖嫩叶回去给妻子做菜食用。至此以后,他便经常采摘这种叶子回家充当菜肴,村里的村民也被他带动了起来,将这一叶子做成菜汤,清香爽口。后来,人们开始移栽并培植这种树叶作为长期的食物来源,这一树叶后来也成为了我们今天说的茶叶。

傣族人民爱茶、敬茶、喝茶,浓郁的傣家茶歌、茶道、茶情别具一格,祖辈相传,延续至今。

来源:莫老师说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43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找到约3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