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东北部的大巴山腹地,平昌县宛如一颗绿色明珠,镶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这里,山峦叠嶂,云雾缭绕,森林覆盖率高达58.6%,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丰富,被誉为“绿色宝库”和“天然氧吧”。而在这片净土之上,平昌青芽茶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诉说着千年的茶香故事。
千年传承,历史的茶香印记
平昌种茶、产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彼时,平昌县属梁州巴地,据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记载,商周时巴茶已作为贡茶供应王室,开启了平昌茶叶辉煌的历史篇章。《宋史·食货志》中“汉中买茶,熙河易马”的记述,也表明平昌等地产的“巴茶”是早期西北茶马贸易的主要交易物,见证了平昌茶叶在古代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明清时期,平昌设有“茶仓”,便利巴茶沿巴山南麓背运至陕西褒城茶厂,用于西北易马。清雍正七年(1729年)巴州举人蒲曾英吟咏“镇龙八景”,《青顶香茶》中有“日出卧龙日暮色,月生青顶月茶香”的诗句,为平昌茶叶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而县域境内皇家山现存的清光绪年间种植的古茶树,树龄超过140年,更是平昌茶叶历史传承的活化石。
天赐佳境,自然的馈赠
平昌地处神奇的北纬31°黄金植茶带上,也是全国三大富硒茶产业带之一的核心区。境内海拔在500 - 1000米之间,雨热充足,雨后云雾缭绕,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正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平昌无工业污水、废气污染,优良的产地决定了平昌茶叶“高山、富硒、生态、绿色”的特质。
在前期基地规划中,平昌实施标准化管护,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严格投入品管理,全过程监管,标准化生产。全县共认证绿色、有机茶园3.8万余亩。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严格的生产管理,使得“平昌青芽茶”硒、锌、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等物质蕴含丰富,其中水浸出物≥45.9%、氨基酸≥2.57%、茶多酚≥18.5%、咖啡碱≥3.0%、锌≥36mg/kg,这些指标均超过全省同类茶区平均含量,造就了平昌青芽茶“形如雀舌、汤似翡翠、味比兰香、回味甘醇”的独特品质,得到了中茶所、川茶所等业内专家的好评,享有“川茶品质看平昌”的美誉。
匠心独运,非遗的制茶技艺
“平昌青芽茶”通过历代平昌人的总结、传承、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平昌青芽茶制作技艺。2022年12月,《平昌青芽茶制作技艺》列入巴中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昌茶人张家天入选巴中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以张家天为核心的平昌青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队伍共4人,他们不断改良和创新制茶技艺,其产品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后期加工精制中,平昌推行清洁化生产,辖区茶叶加工企业均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认证,厂区环境整洁,并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红外线烘焙、色选分级等技术,确保产品的形、色、香俱佳。
品牌崛起,茶香飘万里
近年来,平昌县将茶产业发展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和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建成标准化茶叶基地10万亩。平昌县创建有“秦巴云顶”“秦巴茗兰”“秦巴鸿源”等知名茶叶品牌21个,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平昌青芽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品1个,取得“三品一标”认证产品36个。平昌多个茶叶品牌屡次获国际国内大奖,“亚太杯”金奖, “国饮杯”一等奖等。
2024年,四川秦巴鸿源茶业公司成功入选省级优秀非遗工坊名单,系巴中市唯一入选非遗工坊。这不仅是对平昌青芽茶制作技艺的认可,更是对平昌茶产业发展的肯定。
如今,平昌青芽茶正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制作技艺,走出大巴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未来的发展中,平昌青芽茶将继续传承与创新,让这股源自巴山深处的茶香,飘得更远、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