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普洱茶和他依存的多民族生态社区
近一个多月,云南15头亚洲象从栖息的保护区一路北上,一度接近省会城市昆明,这一稀奇景观让云南和这15头亚洲象群成了全球的“网红”,引来各路关注。野生象群长时间在城区乡镇“漫游”,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得一见的景象。云南本地人一度调侃:“好不容
茶桌上不能犯的错
喝茶者可以歪着身子斜躺在椅背,看泡茶者泡茶以及接受他奉茶吗?不可以。斜躺姿势在家里可谓舒服、轻松,在公众场所这样做却带有傲慢、轻视之意,没有把泡茶者“放在眼里”,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喝茶时虽不至于要正襟危坐,但端正坐姿不可少,可脚踏实地、手掌
关于云南茶业70年多前的一份珍贵历史文书:梁河设治局为禁绝鸦片改种茶林告民众书
按:本公号日前推送了杨凯先生的《腾冲封氏两代茶人与中国近代茶业先驱陆溁的滇西茶事》一文,其中提到封维德担任现属德宏州的梁河设治局局长(相当于县长)时,曾于1946年8月发布过《梁河设治局为禁绝鸦片改种茶林告民众书》。在这份「告民众书」中,封为
享受茶带来的淡雅之美
古诗有云:“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可见君子之交淡如水,身居深山陋室,亦能心境自如,待明月升起,沏上一壶淡茶,款待知音,静静地品味茶带来的恬淡与清香。花香蝶自来,茶香人自品,执杯共谈日月,却不问花开几许,只问浅笑安然,千言万语在茶中
由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物哀文化看中日茶文化分野
万众瞩目的东京奥运会终于开幕了。然而,不同于往届的奥运开幕式,从主办方到运动员,再到电视机前的观众,没有人可以无所顾忌地为奥林匹克喝彩,疫情之下,没有一个人是可以放松的。相比往届开幕式留给全世界的惊艳相比,这一次开幕式被广泛认为过于平淡,或者
高县忠孝之茶——乌蒙早的来历
『陆羽』(公元733—804年),字鸿渐,自幼被弃,由『竟陵』龙盖寺主持『智积』禅师拾养、抚育成人,因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被誉为『茶圣』。公元755年初春,『陆羽』逆长江而上『寻茶』,经『宜宾』、沿『南广河』寻至『高县』乌蒙山区。于
从江西茶,看何为茶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茶树的故乡,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之后,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寻茶实拍图无论是亲临各大茶原产地,还是走在大街小巷,面对林林总总的茶馆
景迈山布朗族采茶调:古老音符与茶海的“对话”
一首古老的布朗族歌谣藏着布朗族与茶在景迈山“相遇”的故事歌词大意:孟夏四月,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山康节,山间百花齐放,花香弥漫茶林,古茶树正等待采摘,大家背起篮子准备去采茶吧,山间的计时鸟叫,采茶人该回家了,回家把采到的茶叶制成茶供奉给我们的先祖
喝茶,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
喝茶的体验,跟人的成长一样,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从刚开始模糊的辨识,单一的味道认知,到能说出各大茶类,知道一些山头、品牌,再到可以分辨茶的品质……喝茶,是一个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味觉的提升-丨整体品味能力更高丨很多人刚开始喝茶时觉得茶
偶尔闲暇时,喝点小茶,发会闲呆
“闲”字,古代人是怎样写的?繁体字写为“閒”,原来是在门里望见月亮,多美!让人想起有月亮的晚上,晚风清凉,秋虫唧唧,月光如水水如天。倚在门前,抬起头见当空皓月。古代的月亮,是最诗意的一枚。它被诗人别在衣襟上,被画家描绘在宣纸上,被女子纤纤玉手
品味一杯淡如清风的白茶
茶可以让我们明白缘法,当初与茶结缘时是缘分。缘分让我们爱上了某一款茶,从此人生路上一路相伴,不曾少离。白茶,属于微发酵茶,清新淡雅。初闻白茶毫香飘飘,这股毫香中又带着一股曼妙蜜甜,吸入的一刹那香味便从鼻腔钻入脑内,飘荡,留下的深刻的味觉记忆,
茶,是一种慢生活方式
事茶慢,品茶慢,慢生活。一种淡淡的味道,不挣扎,不狰狞,不恐慌。茶里,慢慢生活,才能完全体味到其中或甜或咸或酸或辣的各种滋味。这无非是一种态度,一种难得的心境。快,让人迷失了很久很远很多。茶里,停下匆忙的脚步,等一等我们的灵魂。把一生的光阴凝
普洱茶工艺发展历程
变化普洱茶工艺发展历程作者|周云川从云南普洱茶的产生到现在,加工工艺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而茶叶的加工过程往往决定了现在的普洱茶到底是不是普洱茶。关于普洱茶,目前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唐代《蛮书》。“无采造法”,没有具体的方法,和一些调料,如辣椒、
别具特色的西藏茶文化
西藏,本不是茶叶的原产区,直到大唐与吐蕃之间开始了茶马贸易,茶叶正式进入西藏,使西藏人民饮茶日益成风。千百年来,茶文化已经深入到西藏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渐渐从茶叶分类、茶具、饮茶习俗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西藏茶文化。北京茶世界新媒体平台配图在西
何为茶道?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是有关于茶最早的记载,追溯到了神农时期。可见,茶在中国早留下深深烙印,人类使用茶,经历了从“食用-药用-饮用”的过程,是将茶视作食品、药品、饮品的阶段。而茶道,从字面意思也可看出,更多的则停留在精神
茶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必经的历程
夏,一点一滴地淡去。秋,一寸一寸地深了。梧桐叶上雨萧萧,有风轻扬。天高云阔,茶香绵绵,方知人间温凉。一想到秋,就容易有“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感慨,浑然忘记了“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迈。仿佛对于秋的印象,抛开硕果累累,就只剩下了落叶翩翩。其实,秋自
早晚一壶烘焙茶,享受的人生
对我来说,一壶香茗,三五亲友,七嘴八舌品茗论道,就是生活的享受,享受的人生。周末,我们去体育场看了一场精彩的足球赛,主队以3比2战胜客队,全家拍手称快。回家之后,激动之余,拿什么来“表示”呢?啤酒?可乐?咖啡?茶叶?啤酒太淡,可乐太腻,咖啡太
中华茶文化如何体现“美美与共”?
茶源于中国,传于世界,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特有的“国饮”和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茶可清心、提神、保健,茶有益于身心健康、茶有利于人际交往。茶本身的和敬德怡与真实自然质朴,体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说茶是中国的“国饮”,应该说十分恰当
世遗大会 | 世界遗产地和茶还有这样的渊源!(二)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入遗时间:2016年亮点:世界岩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广西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就有吕仙茶、象州茶、容州竹茶等生产。红茶有:广西红碎茶。黑茶有:苍梧六堡茶。绿茶有:桂平西山茶、凌云白毛茶、覃塘毛尖、漓江银针
形形色色的饮茶之风——不丹、尼泊尔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饮茶国度,形形色色。在地球的各个地方,有着多种多样的饮茶风习,本文将为您介绍不丹与尼泊尔的饮茶之风。今天与您分享的是余悦所撰写的《茶趣异彩·中国茶的外传与外国茶事》(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中第四章的内容。不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