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如何根据茶叶创业

找到约156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茶产业如何跨越“小弱散”?青岛90后要做茶界的“星巴克”

“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眼下正是秋茶采摘时节,在江北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大田茶叶种植镇——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茶叶已经进入大面积采摘期,茶农们迎来了秋天的丰收时刻。

自上世纪50年代成功试种茶苗,开启“南茶北引”序幕以来,青岛一直是北方优质茶叶产区之一,目前全市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万余亩,约占全省四分之一。然而与此同时,从全国范围来看,种植及发展时间更长的南方茶叶显然更胜一筹。体现在规模上,整个山东地区的茶园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占比均尚不足百分之一。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当下,如何跨越链条短、小弱散的“小农经济”阶段,实现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近日在茶叶种植面积占青岛全市约三分之一,拥有“北茶之源”美誉的海清镇探访发现,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富农

茶农变身茶老板,年入300万

“海青当地的秋茶,香气高,滋味浓郁,富含茶多酚。”在位于海清镇驻地的一处茶园里,山东龙泰茗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俊龙一边指挥工人采摘秋茶,一边向记者介绍海青当地所产秋茶的独特韵味。据了解,从现在开始,一直持续到十月初,是海青秋茶的采摘季节,期间茶农们将根据茶叶生长情况进行多轮采摘。

今年50岁的李俊龙是地地道道的当地人,种了近30年茶的他,对于茶叶种植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为了种出好茶,他四处取经,潜心研究种植技术,是不少村民眼中的“茶痴”。不过,虽然茶叶种的好,但是对于究竟如何靠着茶业致富增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俊龙并不清楚。

“咱祖祖辈辈就是种地为生,原先只想着怎么把自家的几亩地料理好就行,没想过办企业扩大规模。”直到2015年,海青镇作为西海岸新区特色小镇试点镇,以“竹风茶韵、静雅海青”为战略定位,全面铺开特色小镇建设。在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和产业引导下,李俊龙发现,自己的茶叶种植技术可以通过产业化实现更大价值。于是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同时开始扩大种植规模,并通过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不断优化茶叶种植管理,提高土地产值和经济效益。

海青秋茶采摘

至今六年时间,他的茶叶种植面积已经翻了十倍,从最初的从不到10亩扩大到100余亩,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周边1000余户茶农成为了企业的“合伙人”,“我们为周边茶农免费提供种子、技术,优先收购贫困茶农的鲜叶。根据茶叶品质,茶农每亩地的年收入最高可达1万元。”

从种植户到茶企老板,李俊龙的经历正是海青镇通过打造特色小镇,促进产业富民的一个缩影。事实上,随着特色小镇建设的推进,不断集聚的项目正在为当地产业融合发展、居民致富增收持续提供“续航力”。

自海青特色小镇开工建设至今,已完成建设项目39个。其中,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的海青茶博园被评为AAA景区。去年12月,9个产业项目在海青镇北茶商街集中签约,总投资3.2亿元。集聚了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北茶工坊、南茶北引展销馆、青岛茶旅综合体、鸿雨抹茶、山东柴烧文化博物馆等16家科研机构和产业项目。

目前,海青全镇茶园面积3.5万亩,茶企200余家,年干茶产量260万斤,产值3亿多元,从业人员2.8万人。2019年,全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较年初净增1.6亿元,户均增收1.2万元。

创新

90后做出“专利茶”,一年卖出近500万杯

有了产业做基础,海青茶不仅富了当地村民,更吸引了年轻创业者的目光,通过创新与创意不断发掘传统茶叶的新价值。

夏铭翊是一名90后,同时也是乐茶(青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她告诉记者,企业研发的专利产品一次性可降解杯茶,将袋泡茶与可降解环保纸杯合二为一,其中的茶叶原料全部使用海青茶。去年5月份首次上市后,因为方便卫生口感好,收获好评不断,当年就销售了将近500万杯。今年销售情况更是节节攀升,“我们主要面向B端商务需求,做企业定制,今年到目前为止的销售量已经远超去年,其中一个客户就订购了200万杯。”谈及创业项目的选择,夏铭翊坦言,海青镇当地的茶叶产量和品质是她的“底气”所在。海青茶具有的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等特点,为产品赢得了好口碑。

同时,作为年轻创业者,对于市场需求变化特有的敏感,又为海青茶的销售开辟了新天地。“疫情让公众更加注重餐饮卫生,我们看到了其中的商业机遇,结合茶叶产区优势,所以就顺势研发推出了这款产品。”夏铭翊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客户回访和反馈分析,他们发现,与以往商务接待场景使用茶包或散茶冲泡的方式相比,他们的产品一方面可以减少非环保纸杯的使用量,契合国家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政策导向,另一方面客户的用茶量也会增加,从而对海青茶销售、茶农增收产生带动作用,“以年销售500万杯为例,总计需要约20000斤干茶,帮助茶农每亩增收1000元没有问题。”

如今,他们的一次性纸杯杯茶客户不仅遍布山东、辽宁、福建、广西等国内地区,更远销以色列、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  

突破

茶树旁种猕猴桃,茶叶身价翻三番

海青茶的好品质背后,离不开茶叶种植技术与制茶工艺的不断突破与创新。坐落于海青镇后河西村的青岛碧雪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前身是山东第一家茶厂——山东联合茶厂(后改称海青河西茶厂)。合作社厂房的一个角落里,至今仍然陈列着一台1968年出产的老型揉捻机。致敬传统的同时,适合现代化标准制茶要求的动化、清洁化、连续化茶叶生产线已经成为茶叶生产的主力军。

合作社成员卢孝刚告诉记者,他们引进的自动化茶叶生产线是山东省首条,可以实现茶叶采摘后从摊晾、杀青、揉捻,到烘干、提香全程机械化,使用这条生产线,1人可以替代30人的人力。更重要的是,炒茶环节中对于温度、适度等技术指标全部可由电脑控制,从而最大限度避免了传统人工炒茶的不可控因素,让同一批茶叶鲜叶所出的干茶在口感风味方面保持统一。

除了利用机械化改良炒茶工艺,他们还在种植模式上另辟蹊径提升茶叶品质。据了解,茶树生长对于光照要求较高,过弱或过强的光照对茶叶中氨基酸的合成和积累都不利。因此对于茶树管理,特别是光照强、温度高的夏季茶树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茶树与猕猴桃间种

“以往来说,在春夏秋三季茶叶中,夏茶的品质稍有逊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高温强光影响。”卢孝刚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将茶树与红心猕猴桃进行间种,目的是利用猕猴桃枝叶在夏季生长期爬藤的特点,来为一旁的茶树遮荫降温。经过几年的反复试验,终于试种成功了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特点的猕猴桃品种。“六七月份大棚光照强了,猕猴桃的叶子也长大了,我们搭建了棚架,让猕猴桃的枝叶顺着棚架生长,正好在茶树上面形成了天然的树荫。”间种为夏茶生长营造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直接带来了茶叶品质和价格的提升,“通过这种种植方式,我们的夏茶也有了春茶的鲜爽口感,价格可以比普通种植模式的茶叶高两三倍,一亩地能增收3万元。”目前,这种种植模式正在全镇进行推广普及。

品牌

资本驱动,海青茶“出圈”新式茶饮

“中国茶企七万家,比不过一个立顿。”这是行业内广为流传的一句自嘲。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茶叶总产量为597.2万吨,中国贡献了近50%,国内销售量达220.16万吨,总额为2888.84亿元。但与此同时,跟不少特色农产品一样,在从产地农产品到社会消费品的身份转化过程中,产业链条短、小弱散,以及缺乏商业化品牌IP制约着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如何突破“宿命”,让茶叶销售和品牌塑造齐头并进,海青茶正在用一场与资本的互动,给出答案。

近日,海小青茶集旗舰店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金沙滩啤酒城开业运营,5大系列30多款产品同步发布,不仅有茶饮品、茶点心、茶烘焙,更有茶香皂、茶牙膏、茶香氛等日化产品,这也宣告了海青茶“出圈”新式茶饮市场的一次全新尝试。

所谓新式茶饮,多是以优质茶叶、鲜奶、新鲜水果等天然食材,通过更加多样化的茶底和配料组合而成的中式饮品。川财证券数据显示,2020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到1,136亿元(2015-2020年CAGR为21.9%),预计2025年将达到3,400亿元(2020-2025年CAGR预计为24.5%),新式茶饮将成茶饮行业规模最大的细分行业。

海青秋茶采摘

赛道之上,资本早已暗潮汹涌。今年6月底,“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登陆港交所;7月,另一新式茶饮头部品牌喜茶5亿美元D轮融资落定,投资方不乏红杉资本、高瓴资本、腾讯投资等业内“顶流”。

切入新式茶饮赛道,“海小青”可谓酝酿已久。今年6月,作为海青镇特色小镇建设方的青岛黄岛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香港知名餐饮公司合资成立海小青(青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研发健康的全民“新茶饮”。在海小青(青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正誉看来,茶元素是“海小青”品牌的灵魂,通过在茶上做文章,就是希望能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茶产业向新式茶饮、健康食品等深加工方向多元化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具有一流的茶叶研发能力,可推动茶产业深加工及技术成果转化,我们希望通过深度合作延伸茶产业链条,进一步助力海小青品牌发展。”目前,海小青已与国内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打造“茶饮+餐食+衍生品”产品体系,并逐步在国内一线城市布局线下品牌加盟店,让这一IP走出青岛走向全国。

事实上,围绕“品牌+科技”,做强茶叶产业的“海青思路”也已经明确。据悉,当地将大力实施“补链、延链、拓链”工程,推动海青茶产业“产学研、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一批标准高、规模大、品种优的精品茶园,打造青岛市级茶叶产业园;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建设全省最大茶种质资源圃。支持华忆茶业等茶企,开发茶保健、茶化妆等高附加值产品。启动运营年产50万斤的北茶工坊生产线,构建工业化生产矩阵。

来源:风口财经记者 王好,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湘西茶叶,如何从“绿叶”变“金叶”

仲秋时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座座茶山,满眼青绿。

湘西州种茶面积91万亩,居全省第一。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达88.56亿元,60万湘西儿女靠茶吃饭,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022年,湘西茶叶总产量达1.59万吨。这一片片致富的“绿叶”虽香气四溢,但也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绿叶”变“金叶”,路怎样走下去?


保靖县黄金村茶园。(资料照片)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健摄

茶源远古茶乡,可溯先秦

湘西地处武陵山脉腹地,重峦叠嶂,溪瀑纵横,是我国茶文化最早形成的产区之一。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音乐和歌舞关联的茶山无射山,作为我国茶文化艺术表演的源头,便在沅陵、古丈、泸溪三县交界的青山间。

据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先秦时期,地处武陵山区的巴蜀一带“园有芳蒻、香茗。”“园”既人工开垦的茶园,香茗即嫩芽烘焙之茶,可见当时已人工栽培茶叶。

1984年,古丈河西镇白鹤湾战国古墓群,就出土了茶壶、茶杯、茶灶等冥器。2003年抢救性发掘的古丈县燕子窝古墓群,2019年保靖县迁陵镇花井村汉墓群,均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水器、茶具,充分展示了茶饮文化在湘西的悠久历史。

公元939-940年,古丈县下溪州故城会溪坪发生了一场溪州之役。据考证,这便是五代时期,溪州刺史彭士愁不堪年年贡茶之累、茶税之繁重,带领五溪之民“侵暴辰澧”,才有了后来溪州铜柱之立。

三国《广雅》记载荆巴制茶技艺:“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可见,湘西的制茶工艺已传承千年,需经蒸煮、杀青、发酵、压饼、储存等工序。

湘西州茶叶协会会长潘春新介绍,湘西传统采茶极其讲究。时间讲究,一般在清明节前一周开始,10—15天最佳;品质讲究,一芽一叶不带雨水、虫伤;细节讲究,采摘清晨为好,太阳直射到茶芽之前才能上贡;动作讲究,掰断扯断,指甲不能直接接触断处,手指不挤压茶芽,以免破坏根部细胞影响茶香和口感。

在湘西还有一条黄金古茶道,即沿着苗疆边墙可寻迹的凤凰、花垣、吉首等“南长城”侧1.5公里沿线。据《保靖县志》对保靖黄金茶集中原产地记载,黄金古茶道沿线经过的排吉、夯吉等苗寨,翻译过来即“有一排排茶树的地方”“有茶的山沟沟”之意。

步入保靖黄金茶古茶园,一棵棵古茶树就是湘西茶叶发展的见证与活档案。据2020年统计,保靖县的古茶树有108个株系、5923棵,其中,明朝古茶树718株,清朝1339株。现存的“古茶树王——保靖黄金茶1号母茶树”已有414年树龄。

茶园茶园林立,名茶辈出

高山出好水,好水出好茶。

湘西州地处北纬27至30度,冬无严寒,夏少酷暑,是著名的土壤富硒带、微生物发酵带和植物群落亚麻酸带交集区,是绿茶优势产业带和全国重要的绿茶产区,有“中国绿心”之美誉。

立足丰厚的资源禀赋,近年来,湘西以茶兴业、以茶富民,茶园茶山比比皆是,成为湘西人民的脱贫茶、振兴茶、幸福茶。

在古丈县高望界镇岩坳村,平均海拔800米。湘西州春秋有机茶业有限公司打造的高山生态有机茶郁郁葱葱,茶园主人向功平在此种茶已有12年,他介绍,这片茶山累计投资1.5亿元,建成有机茶加工生产线和2500多亩高山生态有机茶园。如今,妙古金牌系列茶已获得中国标准、欧盟标准认证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是湘西高端茶的代表之一,上品每500克售价逾万元。

在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木楼、石梯、柴跺点缀青翠茶山间,煞是好看。“我们村山多地少,曾经三餐难饱。种植茶叶后全村人均年收入已超过3万元。”村支书向顺天望着茶园幸福满满。

2012年至今,吉首市茶园面积从1200亩扩大到15.5万亩,覆盖10个乡镇(街道)、101个村(社区)。2022年全市干茶产量1680吨,实现综合产值12亿元以上,惠及茶农6.5万人。

在湘西昭莱生态茶叶有限公司加工车间,10多名制茶工人正在忙碌,炒出的莓茶洁白如雪,车间里茶香弥漫。永顺县共种植莓茶7.9万亩,干茶年产量达2000余吨,产值6.2亿元,成为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作为黄金茶的核心产区,保靖县被誉为“中国黄金茶之乡”。短短十余年发展,保靖黄金茶从不足1000亩发展到15.69万亩。2022年,保靖黄金茶实现年产茶量1358.5吨,带动全县约2.1万户8.5万人通过从事茶产业增收,以“一叶之轻”舞起21亿元产业,真正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永顺莓茶”“凤凰雪茶”“湘西黄金茶”“十八洞黄金茶”“泸溪白茶”……各有千秋的湘西茶,屡屡摘得国内国际各种大奖,茶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逐渐扩大;与此同时,承载湘西独特风情的茶歌、茶赋、茶舞、茶旅等茶文化载体也日渐丰富,得到了市场认可。

茶忧从“小而散”到“大而强”

“峰岭是茶,山腰是茶,河谷是茶,狭坪是茶。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远远望去,到处是茶丛茶垛。”这是著名作家彭学明对湘西茶园的一段描述。

湘西茶不缺历史、不缺文化、更不缺优渥的自然生长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绿、红、黑、白等各种品类也实现颜值与产值齐升,在湖南茶叶产业的江湖地位举足轻重。但在高速的发展中,茶农、茶商、茶企和政府主管部门也生出不少茶思茶忧。

九到十月,正是秋茶的采摘季节。在古丈县红石林镇龙天坪村古丈县锦华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的厂房里,工作人员正忙着鲜叶过秤。作为当地龙头企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夏秋茶精深加工。

“收购的鲜叶加工成半成品后,销给其他企业制作黑茶。根据不同品相,每千克鲜叶收购价在3元到6元之间。”公司总经理张文从种茶、贩茶到茶叶深加工,与茶打了一辈子交道。他捧起一堆鲜叶说:“我现在的感觉就是‘吃不饱’,我们做大众茶的,以量取胜,人工采摘效率太低,应该机械化收割。”

在张文看来,靠人工采摘、靠天吃饭的茶产业发展模式,既不智能,也不现代,更难以形成规模化。

湖南英妹子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掌门人龙自刚也有自己的困扰。2010年他注册成立了茶叶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一条龙的茶叶企业,旗下英妹子品牌的毛尖、黄金茶、红茯砖茶远销海内外。但他发现,湘西境内各自为政的茶作坊、小企业参差不齐,在种植、施肥、采摘、炒制等环节上,均没有统一标准,哪怕同一片茶山采下的茶叶,因人不同也能将茶叶分出不同等级。茶叶基地如何建设、茶园如何规范管理、茶厂如何优化改造、茶产业链如何抱团发展……要做的事还很多。

返乡创业退伍军人张爱军,经营着古丈县岩头寨山枣村1200亩生态茶园。作为县人大代表,他多次提出茶叶发展议案,主要包括:建立香龙山茶叶保护区;加大茶山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化、规模化帮茶农抱团发展、拓宽销路等。张爱军说:“我们多次到福建、浙江等地去学习,从流水线水平、管理模式、扶持力度都看到了较大差距。湘西这么好的小叶品种,仍养在深闺人未识啊!”

记者采访了18家茶叶企业(专业合作社),年茶叶加工能力低于5吨的占12家,茶叶基地面积低于80亩的占8家,没有自己品牌的“散户”占了7家。

种植、采摘、加工小而散,品种、品质、品牌参差不齐。“茶叶品种单一、劳动效率低下、组织化程度不高、行业标准缺失、龙头企业少、品宣力度不够。”潘春新略带焦虑地分析了湘西茶产业六大现状:“好似船到中流、人到半山不进则退,这档口必须冲过比这更急的浪,翻过比这更陡的山。”

茶愿从“茶叶大州”到“茶叶强州”

茶叶是绿水青山回馈给山民的“金山银山”,茶产业是我省十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发展迅猛,截至2022年底,我省茶园面积达到354万亩,茶叶产量32万吨,综合产值达1051亿元。

这片从悠长历史中“长”出来的“绿叶”,在全国各产茶大省,正演绎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璀璨“金叶”。

福建是世界乌龙茶、红茶、白茶和花茶等茶类的创始地。该省茶叶单产、总产、茶树良种覆盖率、毛茶产值、全产业链产值、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中国驰名商标数量、出口金额等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浙江为茶产业配备了云端“大脑”,从茶园到茶杯实现了全链条数字化管理。以安吉县境内20万亩茶园为例,1.7万名茶农全部确权上图,为日后流转、溯源打下坚实基础,真正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云南普洱市茶园种植面积达209万亩,综合产值392亿元。近年来,该市以景迈山申遗为抓手,在茶源寻根、茶俗体验、茶园度假等领域探索创新,打造了一批茶乡旅游精品线路。

陕西省印发关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全力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2年我国茶园面积已超过5000万亩,出口茶叶37.5万吨,东方树叶远销海外。

站在茶产业提标提档、百舸争流的风口,湘西各界正携手实施茶产业“五品”“五强”战略。湘西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向邦伟介绍,“五品”即品种做优、品质做高、品相做美、品味做足、品牌做响;“五强”即科技支撑强、品牌保护强、营销推介强、业态融合强、经营主体强。

为了保证“双五”战略实施,湘西州即将出台“十项举措”,从领导专班、政策支持、标准建立、商标保护、平台打造、活动推介等方面,助力湘西州在“十四五”内实现“茶叶基地100万亩、茶叶产值100亿元”的目标。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何从“茶叶大州”发展成为“茶叶强州”?如何推动茶叶与文旅、工业、商贸、康养、物流等产业相互渗透融合,促进全“茶叶链”发展壮大?湘西州任重道远,大有可为!

短评

让“茶山”变“金山”

张永中

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茶是黄金叶,这是湘西茶农的共识。走在湘西的大山里,心里总萦绕着一个问题,山是绝版的好,水是透彻的清。这绿水青山,隔着金山银山,到底还有重山几许?

近年来,湘西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黄金茶品质优异,达到极品绿茶的真正“黄金配比”;古丈毛尖是中国历史名茶,口感鲜爽甘醇,香气馥郁,是“好喝又好看”的茶;永顺莓茶“天然、绿色、富酮、回甘”,被誉为黄酮之王……

观察一片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经济学历程,以湘西山区茶历史、茶现状,做一个标本,以“从‘绿叶’到‘金叶’”为题,目的是唤起人们对茶产业的凝眸与思考,以冀引来更多专业的,尤其是经济学的观察与对策。

如何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如何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摆脱“小而散”,走向“大而强”,从基础性的地标保种、茶园种植、茶品制作、品牌营运等,进行全流程的标准化管理,真正让一片茶叶撬动一条绿色朝阳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山民依托天赐资源禀赋,阔步乡村振兴大道的通途上,道阻且长。

走进大山,茶歌袅袅。我仿佛听到了,当勤劳的汗水浸润在绿水青山间,这茶区将变成景区、茶园会变成公园、茶山将成就一座座“金山”的心声。(张颐佳  李寒露)

来源: 湖南日报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访谈疫情中在美国创立的风味茶品牌:如何面对挑战与机遇

来自美国北加州的拉丽莎·埃斯卡勒(Larisa Escalle)与世界茶叶新闻记者聊了聊她在新冠疫情期间创立的风味茶品牌:Akóva Tea。

拉丽莎说,她是俄罗斯裔的美国移民,她创立的茶叶品牌在2021年3月的世界茶叶虚拟峰会上获得了“茶叶大亨”奖,并且她的茶赢得了“独特的客户参与体验奖”。在茶品牌经营方面,她采用全新的商业模式——“茶——顾客关系”来培养顾客品牌忠诚度和产品知名度,她的茶品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品尝体验,顾客可以发现自己最喜欢哪种茶,并拼配出自己的风味茶。

以下是访谈内容。

(1) 问:是什么吸引了您进入茶产业,您为什么要开创茶品牌?

答:当然我对茶的热爱!从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起,茶就成为我家庭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最美好的回忆是家人和朋友在一顿美餐后聚在一起喝茶。我想开创茶叶生意,因为我想让人们有机会成为一名大师级的茶叶拼配师,并为自己的创造能力感到自豪。

(2) 问:你有茶的专业背景吗?或者你是如何了解茶的?

答:我的茶专业背景来自与朋友和家人喝过的无数杯茶——总是尝试新茶并分享它。对我来说幸运的是,我的一位导师建议我应该成为一名评茶师,并且,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在今年年底我将会成为一名认证的评茶师。

(3) 问:请介绍一下您的公司 Akóva Tea 以及您提供的茶。

答:Akóva Tea 不仅仅是茶,还是一种茶的体验。客户有机会成为拼配大师,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被创造出来的独特风味茶。每个月,我们都会发布客户最喜欢的拼配创作,并将其提供给其他客户。

拉丽莎·埃斯卡勒(Larisa Escalle)

(4) 问:开创茶品牌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挑战?

答:在美国创立品牌要弄清楚要填写哪些申请、许可证。每个州和县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定——所以把这件事做好很重要。我不希望企业因为我不知道要填写那些简单而繁琐的表格而倒闭。管理社交媒体也是一项挑战。尽管我是00后,但我个人根本不使用社交媒体,从头开始学习使用的过程非常痛苦。更重要的是,当销售额为零时,找时间继续发展业务并保持活力。我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的支持圈子,帮助我度过了那些充满挑战的时期——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5) 问:您最近在2021年3月世界茶叶虚拟峰会上获得了“茶叶大亨”奖,并在 2021年6月世界茶叶博览会上得到了奖杯。得奖是什么感觉?

答:神奇!有史以来最好的体验。当然,是在我与我的好丈夫彼得结婚并有两个儿子亚历克斯和尼古拉斯之后。这确实是我在30多岁开始创业的梦想高潮,可以同时从事充实的工作并抚养两个粗暴的男孩。作为一名移民,这就是我对美国梦的定义。

(6) 问:关于 Akóva Tea 的个性化拼配/品鉴的“冒险想法”,您能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想出这个主意的?

答:个性化拼配/品鉴的冒险体验适合那些刚接触茶并想了解不同茶类的人,或者适合那些了解茶并想探索不同新口味的人。这是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冒险。每个月,客户都会收到一个专为了解他们的茶偏好而量身定制的套餐。在月底,客户提供对茶的反馈,下一个包装将根据他们的评论进行改进。

这次冒险的意义在于真正让人们走上探索和教育的道路。我一直喜欢学习,并希望我的客户也了解茶,这样他们就可以做出与他们个人密切相关的、更好的购买决定。

(7) 问:您为客户提供的“自主拼配”的茶选项很有趣。您的客户反应如何?

答:对于那些一直想用自己的名字创建自己的定制拼配茶的客户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客户可以从一系列精心挑选的有机茶和口味中进行选择,通过我们的拼配工具制作自己的定制拼配风味茶。

我们正在努力让拼配工具更加自动化,便于使用。我很兴奋并希望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发布新的工具版本。敬请关注!

(8) 问:您如何采购茶叶和原料?

答:我们为客户提供多种不同的原料,为了能够制作他们自己的定制拼配茶,我们与多家供应商合作采购我们的茶。我们今年的目标之一是采购更多本地来源的茶叶。

(9) 问:您在疫情期间开展了业务。你遇到过哪些挑战,你是如何克服的?

答:新冠疫情实际上是我开创品牌的原因。我厌倦了呆在家里,所以我决定为自己和家人做点什么。大多数挑战来自无法访问或联系到当地的州政府,我需要跟他们咨询填写哪些文件,因为大多数人都在家工作。我喜欢亲自做生意,所以我需要想办法远程和虚拟地做所有事情。

(10) 问:您对其他想要开展茶叶品牌的企业家的最佳建议是什么?

答:你还在等什么?去吧!了解您的市场和目标受众是最重要的。然后,掌握目标受众的工作——给他们他们想要的东西。听起来很简单,不是吗?

来源: 中农促茶产业委员会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5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